书城古籍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15405000000007

第7章 千古美谈(6)

相里造

鱼朝恩是唐朝宦官,受唐玄宗、唐德宗、唐代宗三位皇帝的宠信。唐代宗时期,鱼朝恩尤为张狂。朝中群臣讨论时事时,鱼朝恩常常随心所欲地侮辱群臣。宰相元载虽然能言善辩,也只好忍气吞声。唯独礼部侍郎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不吃这一套,与鱼朝恩据理力争。鱼朝恩大为恼怒,就罢免了李衎的官,以此警示相里造。

鱼朝恩想撤换宰相,以进一步控制朝廷。有一天,他在尚书省的办公处都堂召集百官,对众人训话说:“今年旱涝灾情严重,军用告急,皇上急得睡不着觉,宰相身为辅政大臣,是干什么吃的?还不主动让贤,赖在那里干什么?”宰相听了,俯首称是,群臣大惊失色。唯有相里造抗言反问道:“阴阳不和,五谷涨价,军用告急,这都是您这观军容使(唐时以太监任此职,以监视军队将帅)的事,与宰相有什么关联?我看是军费被某些人私吞,上天才降大灾!现在京师并没什么危急事,禁军就可以维护京城治安了,却又在京城周围屯十万军队,因为这才引起军用不足。百官并没有多吃,可以说,这种后果是您造成的!宰相不过是执行文书而已,这怎么能归罪于宰相呢!”

相里造这番理直气壮地回答使鱼朝恩哑口无言,只好拂袖而去,还气急败坏地吵嚷道:“这是南衙(唐朝时,中央各大机构办公地称南衙,与宦官住的地方北司相对)的党羽陷害我!”

此事记载在《新唐书·宦者传》中,无法表明相里造的全部事迹。我想,相里造在阉党专权震主、掌握生杀大权之时,作为礼部郎中这小小官职,却能够起身抵抗奸佞小人的淫威,真是令人称赞!可是后来的名人议论及搜罗忠言箴词时,都不见赞扬这件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没有记载此事,真是令人惋惜!我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当作对他的赞颂吧!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字茂挺,是唐朝一位名人。后代学者只赞扬他的才华,而对他曾痛打童奴的过错备加斥责。我多次查究有关记录后,发现萧颖士还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

萧颖士任职集贤殿校理时,当时的专权奸相李林甫慕名而来。萧颖士却不理睬他,李林甫大为恼火,恼其不讨好自己。后来萧颖士奉召到国史馆任职,看到李林甫飞扬跋扈,坚决不屈从于他,更加遭李林甫忌恨。最终,萧颖士被调离京师,到洛阳当河南府参军。

安禄山恃宠而骄时,萧颖士暗自对柳并说:“胡人(安禄山为胡人)依仗着皇上的宠信而骄横放肆,他叛乱的时间不会很久了,到那时,东都洛阳首先会被攻破。”不久以后,萧颖士就推诿疾病缠身,尽快离开了洛阳。

安禄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向他进献防守抵御叛军的策略,可郭纳不予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从思想上根本没有重视到叛军的实力,想抵挡住他们也太难了!”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今湖北江陵),萧颖士规劝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日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慕名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后来,刘展反叛,兵围雍丘,副大使李承式派兵救援,出兵前大宴宾客,歌女环列。萧颖士见此劝李承式说:“天子逃离京师,风餐露宿,这难道是臣下尽情欢乐的时候吗?现在就要出兵到吉凶难测的战场战斗,临行前却让他们看听如此华丽的歌舞音乐,谁还愿去拼死疆场呢?”李承式拒不接受其建议。

由此可见,萧颖士的操守和胆识多么让人敬佩啊!当今对他的议论比较片面。李白,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却陷于永王李璘叛乱的军队中,以至于终身受之牵连;萧颖士,却看清了李璘的庐山真面目,召之不见,可见他的胆量和见识远远超越了李白。

羌戎畏服老将

西汉时,西北部居住着匈奴、羌、氐等少数民族,其首领常常率兵南侵,给汉代边境带来了重大灾祸。汉朝(尤其是汉武帝)曾经多次与匈奴、羌、氐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汉代将军赵充国,历史上称他为是“智勇有谋”的将军。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他曾屡次率兵出征西北,战功卓著,声名远扬。元康三年(前63年),居住在先零(今青海西宁一带)的羌族首领与周边二百多个羌人首领联合起来叛变汉朝,汉朝出兵攻伐,被羌族人击败。

神爵元年(前61年),汉宣帝欲派遣军队去讨伐,考虑到赵充国七八十岁了,无法负担如此重任,就让他举荐恰当人选。赵充国却宝刀未老,毅然自荐,汉宣帝就准予他出征。

赵充国率大军交战前,先捕捉到几个俘虏。俘虏哆哆嗦嗦地向他禀告:“我们的首领听说赵老将军来了,乱成一锅粥了。他们相互埋怨:‘不让你造反,你不听。现在天子派赵老将军来,尽管他已经年纪很大了,但他作战经验丰富,我们要想在他面前取得胜利,根本没有机会!’”可见羌人对老将军赵充国的畏惧程度。

赵将军果然不负众望,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打击与招降相结合,不出一年的时间,便平定先零叛羌,为安定边境立下大功。

唐朝老将军郭子仪堪与赵充国媲美。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军血战八载,平定了来势凶猛的安史之乱,对李唐江山有再造之功,因此声名远播。唐代宗时,吐蕃兵屡屡进犯,震动了京师长安。郭子仪率大军前往征讨。吐蕃的盟军回纥军曾应唐朝邀请跟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他们听说郭子仪来了,非常吃惊,就要求见一下郭子仪。

郭子仪打算单骑前往,众部将为他的安全担心,纷纷要求他带五百名铁骑作为护卫。郭子仪不答应,认为那会弄巧成拙,引起回纥兵的疑虑。

郭子仪带几名亲兵前往回纥大营。回纥兵一开始刀出鞘,弓上弦,戒备森严。回纥首领见到郭子仪一不穿甲胄,二不带大枪,单骑进入营帐,纷纷叫道:“是郭大帅!”然后纷纷抛刀弃剑,甩蹬下马,纳头便拜。

郭子仪拉起回纥首领,给他们讲解不应叛变大唐的道理,回纥首领均大喊中了吐蕃人的计,吐蕃人说郭大帅已死,他们才敢叛变。今天郭大帅还在世,我们真心想与郭大帅歃血为盟。郭子仪欣然赞同,各个首领都很高兴,说道:“前些时日随军的两个巫师曾预测:此次行动非常可靠,不会和唐兵交战,见到一个大人即可回家。果真如此啊!”

立誓结盟之后,回纥人立马调转枪头,协同唐军对抗吐蕃人。吐蕃人接连战败,黄龙向西逃走。此次边境险情,全靠郭子仪的声威。这一年郭子仪已经七十岁了。

范正辞治饶州

江西饶州(今江西波阳)一直是个难以治理的地区,各类案件积累了一大堆,百姓受苦受难,民怨沸腾。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朝廷决定挑选一位有才干的官员派到知州任职。挑来选去,选中了范正辞。

范正辞走马上任后,他大刀阔斧地大干,果然气象大变。那些因为不能结案而被关押在监牢的无辜者得到了释放,六十二个庸碌无能、徇私舞弊的官吏被革职。饶州政事渐渐恢复了正常。

不久之后,朝廷颁布了一道诏令,让饶州选派一批军人进东京开封入伍。军人王兴不愿意离家远行,用了一个苦肉计,挥刀砍伤了自己的脚,一瘸一拐地来见范正辞,表明自己不能北上。范正辞是何等人物?岂能容忍他来这一招。范正辞愤然而立,命令刽子手将王兴斩首。

事情闹大了。王兴的妻子上诉朝廷,控告范正辞随便杀人。宋太宗传旨,宣范正辞进京。面对皇帝的训斥,范正辞争辩道:“东南各州,饶州人口和财富都很多,人心浮躁,很容易被扇动。而王兴竟敢违令闹事,如果不对他严厉处治,极可能引起骚乱。那时,我的罪过可就大多了!”

宋太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对他的果断反而很赏识,不但不处分,反而官升一级,任命范正辞为江西路转运副使。

返回江西后,范正辞便巡行各州,处理问题。到了绕州,正赶上一件抢劫民家的大案,十四名罪犯已经审理完毕,即将处以死刑。范正辞进行复审时,发现罪犯纷纷泪下。经过观察,认为这些人不是真正的罪犯,下令把他们转移出州牢,另行查阅。

不久,有人揭露真正罪犯的藏身之所,范正辞秘密派兵前去缉拿,谁料盗贼闻风而逃,范正辞独自一人骑马追捕,出城二十里才追上。盗贼们转身弯弓搭箭,持矛向范正辞逼来。范正辞大喝一声,扬鞭甩过去,击中了一个盗贼的双眼,此人瞬间倒地。余下的人一看形势不对,吓得慌忙渡过长江逃窜了。

被刺伤的盗贼还活着,附近又找到了被丢弃的赃物。经过审问,抓到的盗贼被处死,而原来的那十四位无辜者被全部释放。

国初救弊

张齐贤上任江西地方长官前,上殿面见圣上,行完大礼后,恭敬地听皇帝的命令。

宋太宗悉心教导说:“江西刚刚统一,有许多割据政权统治时的弊政还遗留着。你任职以后,看到什么对老百姓不利的事情,要一一告知朝廷,予以根除。”

肩负重任的张齐贤辞行圣上后,立即赶赴南方任职。走到蕲州(今湖北蕲春),迎面走来一群人。一看,原来是押送的囚犯。听口音不像这个地方的人,经过询问,十分惊讶,原来是福建南创州(今福建南平)和建州(今福建建瓯)的。

“你们到这里来做什么?”张齐贤问道。

衙役们回答:“途经此地,押解他们进京。”

张齐贤又一惊:“这些人犯了什么大罪?”

南剑州的衙役说:“这两个犯人,因为路上碰见贩卖私盐的,替他们担盐,得了二斤盐的报酬;那一个呢,原来和其他五个人一伙,曾看见有人贩私盐,但没有告发。所以,他们都犯了法,行过杖刑、脸上刺字后再押送东京开封府。路太远,已有五个罪犯在半途死了!”

建州的衙役说:“本州的两个犯人,原来是佃户,因为在地主家鱼塘里偷捕了一斤半鱼,所以被杖脊、黥面,押解京师。”

张齐贤越听越生气,这点儿小过失,哪至于处以如此重的刑罚,非要送到京城不可!随即上书朝廷,阐明自己的看法,建议:“等犯人押解到后,请派官审问。如果犯人确实冤枉,应该对上述两州的官员予以惩处!”说完,发走奏章,继续赶路。到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又遇见三个犯人被押解上京,同时被押解的还有十二个罪犯的家属。取来公文一看,仅仅是因为买了牛肉。当时法律严禁屠杀耕牛,但杀牛的罪犯没抓到,却用买牛肉的充数,这算什么呢!张齐贤很可怜他们,当即下令,释放了十二名被押解的家属。再次向朝廷上书:以后南方地方押解犯人上京,只许押解犯人正身。

自此,押送进京的囚犯缩减了一大半。

张齐贤更改了以前的弊政,替百姓办了很多好事。他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做官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任职路转运使,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被召回朝廷,担任了执政大臣,晋升的速度可谓迅速。

沈季长进言

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沈季长负责给皇上讲解经史,充当皇帝的顾问。

有一次,沈季长被派去当主考官,在开封考试进士。考试完毕,他就拜见神宗皇帝报告考试情况。神宗开口第一句话就问:“谁写的那篇《论不以智治自》的文章?”沈季长回答说:“是李定所写。”神宗听后说:“听说李定想借这篇文章来讽刺我,有这种事吗?”沈季长听到此处才了解了皇上问话的意图,于是从容不迫地说:“李定跟随陛下您已经好多年了。不久前御史上书揭露李定摒弃人伦道德,不为父母服丧。陛下力排众议,李定才得以和以前一样做人,不久之后又破格提拔了他。李定即使怀有争利之心,也还应该知道陛下对他的大恩大德。臣以此就敢认定李定写此文没有讥讽陛下的意思。《诗序》说:‘说话的人没有罪,听到的要以此为戒。’《尚书》中说:‘小人怨你骂你,而你要更加恭敬修德。’陛下您为什么要相信那是一篇讽刺您的文章呢?”神宗听后面露微笑,他对沈季长说:“爱卿的话说得太好了。我已经明白了,爱卿真是个忠厚长者,喜欢为别人辨清诽谤。”沈季长机智地说:“臣并不是喜欢为别人辨清诽谤,而是为陛下您辨得清那些谗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