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5404300000024

第24章 “细雨湿流光”是咏春草绝调

【原文】

人知和靖①《点绛唇》②、舜俞《苏幕遮》③、永叔《少年游》④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⑤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注释】

①和靖:即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诗人。他终生未婚未入仕,隐居于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故人称“梅妻鹤子”。死后,他的谥号为和靖先生。有《林和靖诗集》。《全宋词》存其词3首。

②点绛唇:此处指《点绛唇·金谷年年》。

③《苏幕遮》:此指梅尧臣的词《苏幕遮·草》。

④《少年游》:此指欧阳修的词《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⑤“细雨湿流光”:出自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译文】

大家都知道,林逋的《点绛唇·金谷年年》、梅尧臣的《苏幕遮·草》和欧阳修的《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三首词为歌咏春草的绝佳词作,却不知已先有冯延巳“细雨湿流光”五个字,这些都是能摄取春草魂魄的词句啊!

【评析】

上一则说及梅尧臣的《苏幕遮·草》,这一则仍是由《苏幕遮·草》这一话题引发。梅尧臣此词写春草,牵连到一个互相竞胜的故事。据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记载:梅尧臣与欧阳修坐在一起交流时,有人提及林逋的词《点绛唇·金谷年年》,并对“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两句称赏不已。梅尧臣于是写了一首词《苏幕遮·草》,题材也是写春草。《苏幕遮·草》赢得了欧阳修的赞赏。欧阳修也写了一首词《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这里多多少少有些与林逋或梅尧臣彼此较劲儿的意味。吴曾认为,欧阳修词后出转精,其境界是林逋和梅尧臣所难以企及的。

如果简单比较一下林逋词、梅尧臣词和欧阳修词,我们可以发现,林逋词和梅尧臣词的风格比较相似,都写了春草的具体形态,传神细致,同时也寓思归之意。欧阳修词的思归之意虽然与林逋词和梅尧臣词的相同,但并没有描摹春草的形态,只在隐约之间写出春草的意境。吴曾将欧阳修之作置于林逋词和梅尧臣词之上,是非常可以合理的。

王国维虽然将林逋词、梅尧臣词和欧阳修词并列提出来,但并无意于比较它们的短长,而是将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五字拈出,认为是它摄尽春草之“魂”,也将春草的精神意态写出来。显然,王国维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冯延巳——林逋词、梅尧臣词和欧阳修词虽然非常不错,但都无法与冯延巳的词媲美。

王国维用了一个“皆”字,意在说明这五个字均非虚设,各有意思又彼此衬合,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神韵。春雨蒙蒙,自是“细”雨,有雨自是“湿”;雨冲洗过的草,自有一种光泽,而草的细狭,自然也难以留住雨水,所以只能是“流”。如此,将春草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写出视觉的光亮感、湿润感、细微感和流动感,确实堪称能摄春草之魂者。

冯延巳的词被王国维誉为“深美闳约”的典范。王国维多次列举写词高手词作中绝美之句,其目的是逐次将冯延巳在词界的地位彰显出来。此处,王国维就是从写景角度再次突出冯延巳在词界的成就非同一般。

【参阅作品】

点绛唇

(北宋)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③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①金谷:此处指送别、饯行。

②王孙:此处特指作者的朋友。

③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鉴赏提示】

林逋的《点绛唇·草》是一首咏草的杰作。它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它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首词奠定了林逋在词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