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15360700000003

第3章 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1)

回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固原回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受阿拉伯、波斯等传统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其宗教信仰习俗具有明显的伊斯兰文化色彩。同时,伊斯兰教在固原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中经过一千多年的本土化发展,使得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第一节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概述

一、“六大信仰”与固原回族的民俗生活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系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7世纪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传。“伊斯兰”为阿拉伯语,意为“顺从”或“和平”,指顺从真主安拉,争取和平安宁。固原回族从出生到死亡,从婚礼到丧葬,从饮食起居到社会活动,无不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如回族小孩出生不久,就要请阿訇给他起一个经名;回族青年结婚时要请阿訇来证婚,结婚仪式有一定的宗教要求;还有人死了要速葬,要请阿訇主持殡礼,要将死者用水冲洗干净后用白布包身进行土葬,不用棺材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固原回族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这原是教徒做礼拜时戴的;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盖头,也和宗教规定有关。人们熟知的回族不吃猪肉、不食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不饮酒等,也都是根据《古兰经》的规定而来。在日常行为中,固原回族爱清洁、干净,也与平时做礼拜时要“小净”或“大净”有关。因此,穆斯林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教义与日常生活习俗相结合,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信仰习俗。

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与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密切相关,六大信仰分别是:

(一)信安拉(真主)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并主宰宇宙的一切。安拉无形象、无方位、无配偶、无祈求;无始无终,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超时空、绝对而又永恒的抽象存在和精神实体。安拉具备一切优美的德性,至知、至能、至全、至善。固原回族穆斯林对安拉的信仰是非常虔敬的,他们不崇拜图腾,不崇拜植物、动物和自然与灵魂,不崇拜任何偶像,也不信财神、火神、风神等鬼神,他们坚信“万物非主,惟有真主”。

信仰安拉,认主独一,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仰观念,也是固原回族宗教信仰观念的核心。伊斯兰教的教义、传说、轶闻故事都体现了对超自然、超现实的安拉的信仰,固原回族认为安拉是永存的,是至仁至慈、无时不在的,安拉是造化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宇宙本体,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都是安拉安排好的。在固原回族意识深处,相信世间的一切都是真主造就的,如在下面这首固原回族“花儿”中,女主人公深切地唱到:

白杨的树树我栽来,

栽栽儿水里头濛来,

娘老子把我亲生来,

模样儿真主给世来。

在这首歌中,美丽的回族少女在被赞叹“模样儿咋这么俊来”时,她的回答是:“娘老子生养了我,可模样儿是真主给的。”从而道出了穆斯林女性的信仰观念,即认为安拉能够造化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及主宰宇宙的一切,自己和自己的美貌都是安拉创造和赐予的。同时,通过这样的内心自白,我们可以看出,信仰真主在固原回族穆斯林中已内化为每个人的心理意识和自觉行为。

(二)信天仙(天使)伊斯兰教认为除了人世即人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安拉用光创造的“妙世”。在这一“妙世”中,有先于人类创造前的天仙,他们遍布天上人间,执行着各种任务。天仙无性别、无老幼,他们遵照安拉的意志负责宇宙间一切周转。天仙数目很多,职司各不相同,真主造化一物,就命令一位天仙掌管,造化一人就有两位天仙监督(固原回族传说,人的两肩各有一个天仙,右记善,左记恶)。在固原回族穆斯林社会口熟耳详的天仙有四位,民间常称之为“四大天仙”,他们分别为:哲不利勒天仙,专门负责安拉传递“默示”给先知穆罕默德;米卡伊勒天仙,专司人间的衣食供养;尔兹拉伊勒天仙,掌管人的生死;伊斯拉非勒天仙,专司风雨。穆斯林信仰天仙,主要指信其在宇宙的存有,但绝不崇拜天仙,如果把天仙与真主等同起来,就被视力为“库夫尔”(叛主)。

(三)信经典信经典是指归信安拉降示给使者的所有经典。回族穆斯林认为经典是安拉的言辞,是真主用以引导世人脱离迷误、行走正道、获得两世吉庆的经典。经典阐明了合法与非法、善功与罪恶、报偿与惩罚等。《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因此固原回族在宗教生活、日常行为、品德修养等多方面都以《古兰经》为总则、依据。固原回族在诵读《古兰经》时有许多讲究:一是须洗大小净,没洗大、小净者不许摸《古兰经》;二是要念护佑词;三是要念“太斯米”(即诵主名);四是要抑扬顿挫,语音清楚;五是诵读《古兰经》时要庄严、敬重。固原回族除了信仰并遵循《古兰经》外,对《圣训》也很重视,《圣训》是穆罕默德的言行记录,在许多回族家中都有正式出版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

(四)信圣人(使者)伊斯兰教教义认为,安拉在不同时期曾向不同民族派遣过许多使者,负有传播宗教使命。传说圣人有12万4千多位,分至圣、大圣、钦圣和列圣,《古兰经》中提到了25位。固原回族群众经常口头上能叫出名字的主要有阿丹、努哈、伊卜拉欣、穆撒、穆罕默德等,并能讲述他们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固原回族与全国回族一样,认为穆罕默德是真主派来的最伟大的也是最后一位使者,具有其他列圣所没有的品级、德性和奇迹,肩负替主行道、教诲世人等崇高任务。因此,固原回族认为信仰服从真主,就必须信仰和服从穆罕默德。

(五)信复生又译为“信末日”。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其一切生命,终究有一天会毁灭,然后安拉使一切生命复活,人死后也可以复活。如《古兰经》中说:“大地上所有一切都将朽坏,只有你的具有庄严和尊贵的主的本然长存。”(《古兰经》第26节)。固原回族与全国回族一样,认为人的灵魂不灭,有今世、后世之别,今世短暂而后世永存。因此,回族穆斯林必须两世并重,追求两世吉庆。对此信仰,固原回族“花儿”中也有明确反映:

西寺里的阿訇我没要,

南寺里满拉要下;

南寺里满拉心肠好,

拉一把天堂里进了。

“天堂”为穆斯林的汉语专用语,指后世的乐园。这首“花儿”主题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地进入梦寐以求的天堂,歌中的女主人公选择了清真寺的满拉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这首“花儿”真切地反映了固原回族穆斯林信复生的宗教习俗——作为穆斯林,最大的心愿不仅在今世得到真主的保佑,而且在来世进入天堂。因为《古兰经》上说:“如果你们远离你们所受禁的一切大罪,我就赦宥你们的一切罪过,并使你们得入一个尊贵的境地。”(《古兰经》第4章31节)

(六)信前定伊斯兰教认为,每个人的生、死、祸、福、善、恶、丑、美等,都是安拉事先决定好了的。如《古兰经》第三章第一百四十五节说:“没有安拉的命令,人不会死亡,生命期限是安拉的规定。”又说:“安拉制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其实,信仰前定并不否认人类意志的自由。也就是说人们有运用自己的理智选择善恶与美丑的权利,并有自由的行动。概而言之,关于穆斯林认为前定属于安拉,自由属于人类本身。固原回族提倡一生多做善事,反对做恶事,在固原回族老人口中,经常可听到他们念叨:“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

二、“五功”实践与固原回族的宗教生活

“五功”即为念、礼、斋、课、朝,它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功课,指穆斯林为增强自己的宗教意识,体现和坚定内心信仰而必须履行的一套宗教仪式和制度。

(一)“念”念是五功之首,即以虔信态度念诵“清真言”,又称“作证词”,其内容为“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清真言”不仅要念,还要理解其含意;不仅要“内心诚信”,而且要“口舌招认”。固原有些虔诚的回族时时处处都在念,在旅途中念,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念,甚至晚上临睡前还念。有的回族群众在临终前,在给他举行念“讨白”仪式时如已念不出清真言,就用伸出的食指代替,表示坚信真主独一无二。

(二)“礼”礼就是礼拜,阿拉伯语叫“撤拉特”,波斯语称“乃麻孜”。固原回族的礼拜主要是每日的“五时之礼”(晨礼、晌礼、晡礼、昏礼、霄礼)、每星期五的聚礼以及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两次大的会礼及殡礼。礼拜由领拜人率领集体举行,也可以根据情况按个人意愿单独礼拜。在固原,回族礼拜时须身体洁净,并用一定的姿势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一般称为“六仪”:抬手并口诵“真主至大”(“台克比尔”),端立,诵经,鞠躬,叩头与跪拜。现今固原回族群众中老年人多坚持每日的“五时之礼”,青年人则多参加会礼及殡礼。同时,在固原回族民间文学中也时时反映出这种宗教信仰制度:

柳树根做下的灰耙子,

岌岌草扎下的扫帚;

连作三天的乃玛孜,

没给我一天的好处。

可以看出,“花儿”里的这位固原回族农妇,她事事先挥动着灰耙子和扫帚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才开始在自己家里做礼拜的。她之所以没有去清真寺,是因为清真寺的礼拜堂一般禁止女性进入。这位农妇虔诚地独自做“乃玛孜”,自觉恪守伊斯兰教的教义的情景,折射了固原农村中回族女性宗教习俗的一道风景。固原回族有一谚语说:“一顿觉能舍,五番乃玛孜不能舍。”

(三)“斋”斋就是斋戒,阿语“素姆”的意译,固原回族方言统称为“封斋”或“闭斋”。伊斯兰教教历九月,回族俗称莱麦丹月。此月中,虔诚的回族要斋戒一月,每日东方发白前进食、日落后开斋,白天不饮不食,意谓“清心寡欲,专事真主”。同时,也是借以磨练意志、纯洁思想和锻炼身体。在这一月前,固原一些回族还要“念夜”,即家家户户准备饭菜,请阿訇到家念经。到了斋月二十七日这天晚上还要“坐夜”——迟睡觉或不睡觉。认为这天真主赦放一切亡灵(回族称“罗亥”)回家探望亲属,并派诸天仙到人间祝福,所以固原回族群众都非常重视这一夜。根据伊斯兰规定,斋戒种类较多,固原回族中通行的主要有主命斋、圣行斋、自愿斋等。

(四)“课”课即天课或纳课,阿语“则卡提”的意译,意指通过交付天课而使自己的财产洁净(有时也叫“济贫税”)。根据伊斯兰教义规定,每一户回族家庭到年末时要将所有资产清算一下,除自己生活所需外,盈余部分都要按比例纳课。早期的天课比例为:现金40元课1元,驼25峰课1峰,牛30头课1头,羊40只课1只,农产品课5%-10%。今天,固原回族虽然履行这一课,但都是自愿的,一般也没有固定比例。根据伊斯兰教教义,接受天课(钱物)者应是贫穷者、管理赈务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和无依无靠的人,但不能是纳课者自己所供养的亲属。此外,天课也可以用于修桥、举办教育及其他慈善和公益事业。

(五)“朝”朝即朝觐,阿语“哈吉”的意译,即凡有条件的穆斯林男女要去朝觐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克尔白”圣殿。根据伊斯兰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的、经济条件许可并在旅途平安的情况下,不论男女穆斯林,在一生中要去天房朝觐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上旬,亦称“大朝”或“正朝”。在此期限之外朝觐者为“副朝”。对一生中去麦加完成朝觐者,称为“哈吉”。历史上因固原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回族群众中能够前去麦加朝觐者人数极少,回族群众认为这是一生中很荣耀的一件大事并在群众中享有殊荣。今天,随着回族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去麦加朝觐的固原回族越来越多。每年当朝觐者归来时,本坊及附近坊上之穆斯林、亲朋好友都要举行隆重的“哈吉”仪式来庆贺,主要包括沾吉、过乜贴、送贺幛和介绍朝觐见闻活动等。

固原回族除了“天命五功”外,还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夫妻要相互敬爱,同胞间要互相宽忍,朋友间要真诚相待等等,认为这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第二节清真寺与拱北——固原回族宗教信仰活动场所

清真寺是各地回族穆斯林群众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阿语称“麦斯志德”,意为“礼拜的场所”。固原地区的城市村乡清真寺星罗棋布的散布,已成为当今回乡的一种重要的人文风景。

一、固原清真寺概况

“清真”,原为普通的名词,是纯洁、质朴的意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了“清真”一词,并赋于“清真”以新的含义,逐渐成了象征穆斯林的专用名词。“清”主要是指真主清净无染,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固原回族穆斯林虔诚地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称其寺院为“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