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神秘海洋与生物
15360100000002

第2章 广袤的海洋(2)

提起太平洋的命名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远在1519~1522年期间,著名探险家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自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时,进入了一个长达6010千米的海峡(后人称为麦哲伦海峡),海峡两岸岩石陡立,航道水流湍急,礁石星罗棋布,船队劈波斩浪,闯过重重难关,终于驶离了该海峡,进入了当时称做“大南海”的茫茫海洋。时值南半球的最好季节,船队在“大南海”海域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平静如画,气候温暖如春,再没有遇到大风大浪,真是个平安祥和之地,于是,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便把“大南海”更名为“太平洋”,一直延续至今。

大西洋(Atlantic Ocean)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通过地中海与亚洲相邻。南北长、东西窄,水平轮廓略成“S”形。东西两侧的海岸几乎互相平行。南北最长约1.6万千米,东西最宽约8000千米,最窄处22万千米。面积约9165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8米,平均水深3597米。体积约3.297亿立方千米。

大西洋通常以赤道为界,北部叫北大西洋,南部称南大西洋。

大西洋岛屿总面积107万平方千米。沿岸岛屿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介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是世界上第一大岛。

大西洋底中部有一条宏伟庞大的洋中脊,称为大西洋海岭,与两岸基本平行,从冰岛至布韦岛呈“S”形纵贯南北,长约1.7万千米,宽度一般为1500~2000千米,海岭的平均深度在3000米左右。大西洋海岭东西两侧是一连串的深海盆地。大西洋西侧有两个深海沟:一个是位于北半球上的波多黎各海沟,长1550千米,平均宽120千米,最深达9218米,是北大西洋的最深点,也是大西洋的最深点;另一个是位于南半球上的南桑威奇海沟,最深达8428米,是南大西洋的最深点。

大西洋底的另一个地形特点是大陆架面积较大,总面积约921万平方千米,约占大西洋总面积的10.05%,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沿岸,因而一些世界著名的渔场也多在这一带海域,海洋渔获量约占世界海洋鱼获量的40%。

大西洋拥有世界上3/4的海港、2/3的货运量和3/5的货物吞吐量,是世界上海运业最发达的海洋。北大西洋航线沟通了经济发达的北美和西欧,占大西洋运输总量的1/2以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大西洋中常出现冰山,在纽芬兰以南的欧美航线上,每年都有冰山自纽芬兰南下,影响到舰船航行安全。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北大西洋气温明显高于南大西洋。海面年均水温,赤道最大,达28℃,向两极递减,海面平均水温为16.9℃。平均盐度35.4‰。在北美洲沿岸,藻类生长很多,故这一带有马尾海之称。

大西洋有一支著名的暖流,叫墨西哥湾暖流,此外,还有巴西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安的列斯暖流等。受气候关系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西洋的汇水量比太平洋多3倍,因此出现大西洋的低盐水流向各大洋的现象。

关于大西洋的名称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罗马人根据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的名称命名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我国明朝年间,东西洋的分界常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西面(现印度洋)称为“西洋”,郑和下西洋即由此而来,东面则叫做“东洋”,故常把日本人叫做“东洋人”。后来,随着人们对欧洲的了解,把欧洲和非洲以西的大洋称做“大西洋”。

印度洋(1ndianOcean)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其平面形状略成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平均深度3711米,最大深度在爪哇海沟,深达7729米。体积2.826亿立方千米。沿岸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洋岛屿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较大的岛有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塞舌尔群岛等。查戈斯群岛的主岛迪戈加西亚岛位于印度洋中央,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留尼汪岛顶峰海拔3069米,为印度洋岛屿最高点。

印度洋中部分布着“人”字形的海岭,由4条彼此相连接的海岭组成,总长度约为16500千米,一般在水下1500~4000米之间。另外,在印度洋东北部大体沿东经90°线有一条南北纵贯的东经90°海岭,长约6000千米,宽185~220千米,高出洋底1000~3500米。这些海岭被一系列断裂带错开,形成一些深海沟,如韦马海沟、迪亚曼蒂纳海沟等。另外,在岛弧及部分岛屿侧畔有深海沟,如爪哇海沟、阿米兰特海沟、毛里求斯海沟等。

印度洋大陆架较窄,面积约317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洋总面积的4.1%。

印度洋大部分水域位于南半球,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气温普遍较高,至南纬50°以南气温才降至零下,平均气温17℃,故有热带大洋之称。

印度洋表层水温一般在20℃~26℃,最高时超过29℃。南纬55°以南降至零下1℃似下。盐度一般在30‰~43‰之间。印度洋北部有季风暖流,南部有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等。

印度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海洋油气产量的40%。印度洋海上运输线较多,其中,有3条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运输线,约占世界海上石油总运输量的一半以上。

印度洋的名称来历与印度有关。在中世纪,欧洲人对印度非常向往。著名探险家哥伦布的美洲航行,实际上就是为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曾把加勒比海中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洋群岛。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穿越辽阔的洋面,也为的是寻找印度。因此,人们就把通往印度的大洋叫做印度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世界各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北岸之间。因终年为冰雪覆盖而得名。北冰洋面积约1478.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1200米,最深处格陵兰海东北部5527米。北冰洋按照自然地理特点又进一步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北极海区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亚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北欧海区包括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北冰洋周围国家和地区有6个,它们是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主要有格陵兰岛、加拿大伊丽沙白女王群岛、新地岛、新西伯利亚群岛等。

北冰洋中大陆架宽广,其总面积584万平方千米,约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9.6%。洋底地形复杂,主要海岭有3条,主要海盆有6个,这些海岭、海盆和海谷等交互分布。

北冰洋地处高纬区,气候严寒,多暴风雪,因此冰山和冰岛构成了北冰洋最为壮观的景色。北冰洋大部分水域表层覆盖着冰雪,高于北纬75°的洋区存在着永久性的冰盖,在北美洲和欧洲之间搭造了一座天然的“桥梁”。冰盖总面积冬天约1000~1100万平方千米,夏季约750~800万平方千米。冰盖平均厚度冬末为2.5~4米,夏季为1.5~3米。

北冰洋各水域表层水温从-1.5℃~12℃,盐度大都在25‰~35‰之间,个别区域小于25‰。洋流系统主要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组成。年降雨量一般为100~200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飘雪,即使在夏季,下雨时也夹带着雪花。

北冰洋的生物资源较其他大洋少,但有大量珍贵的动物,如北极熊、北极狐等。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总储量约100亿吨。

北冰洋的通航区域有限,有北方航线和西北航线两条主要的海上运输线。

南大洋(Southern Ocean)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南极洲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南极洲周围水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已具备构成一个独立大洋的条件,因此应增设第5个大洋,即南大洋。这是由海洋学家命名的第五大洋。

南大洋,由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以南的太平洋等3个大洋的南部水域组成。水域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

南大洋中主要岛屿有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南乔治亚岛、罗斯福岛、亚历山大岛等,岛屿总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

南大洋中大陆架面积极小。一般深度500米左右。在太平洋一侧南纬60°~70°之间有一长约4000千米、最浅处不足1000米的南太平洋海岭。表层水温自北向南降低,大陆沿岸终年结冰,海上漂浮着约X万座冰山。盐度34‰~34.5‰。大洋环流自西向东绕南极大陆运行。

南大洋海洋资源丰富,存有大量石油天然气。鲸、海豹等海洋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总量达10亿吨特有的磷虾是人类潜在的食品来源之一。

开发南极洲,一直是多少代人的梦想。科学技术的发达,正使这种梦想逐步变为现实。美、俄、中等许多国家已完成对南极洲的多次考察,并在南极洲上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由于南大洋是通往南极洲的必经之地,因此,世界各国对南大洋的航行、调查和研究也日趋频繁。

大海五姐妹

海是大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域。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地理形态,海可以分为海、海湾和海峡;二是按照地理位置可将海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全世界已命名的海有82个。海的分布很不均匀,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有62个;占总数的75.6%;分布在欧亚大陆周围的有几个,占总数的71.9%。

边缘海(MargmdSea)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隔开的海。由于其一侧濒临陆地,另一侧连接大洋,海水交换比较自由。外侧水文要素主要受大洋影响,水文状况相对稳定;内侧受到大陆影响,水文状况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全球边缘海面积约305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8.4%。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周围。各大洋都有自己的边缘海,较著名的边缘海有南海、东海、黄海、日本海、北海、里海、死海、马尾藻海、珊瑚海等50多个。

四周为多座岛屿和海底隆起与大洋隔开的边缘海,也叫做岛间海,如爪哇海、苏禄海等。

边缘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化学和动力资源,由于其位于大陆边缘,海水浅,易于开发利用,许多边缘海已成为世界重要渔场、油田及其他资源的重要开采场所。

陆间海(Mediterranean)陆间海是指位于几个大陆之间的海。也叫地中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通过海峡与毗邻的大洋或海相通。陆间海总面积约891.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5%。水文状况受周围大陆的影响因地而异,与大洋水流交换通畅程度也不同。陆间海是连接各大陆之间的水上交通要道。较著名的陆间海有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内陆海(EnclosedSea)深入某个大陆内部的海。也称内海或小地中海。四周几乎被陆地包围,仅有狭窄水道或海峡同大洋、边缘海或陆间海相通,面积较小,深度浅。与临近海域的水体交换,受地形限制较大。水文特征明显受到周围大陆的影响。世界内陆海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0.7%。较大的内陆海有哈得孙湾、黑海、波罗的海、波斯湾,较小的有白海、渤海、亚速海、马尔马拉海等。内陆海自然资源丰富,且位于大陆之中,便于开发利用。

海湾(Bay,Gulf)海洋伸入陆地的水域叫海湾。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为界。由于沿用过去的习惯名称,现在存在着一些海湾名不符实的现象。如墨西哥湾、孟加拉湾实际上是海;而马尔马拉海、亚速海实际上是湾,因此,海与海湾并无大的区别。

海湾的形态千差万别,弯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少海湾口有岛屿或群岛,形成一条或多条海峡与海或洋相通。有的海湾在两端都有出口。大多数海湾与其相通的海或洋可进行水量自由交换,只有锡瓦什湾海水单向流入,因此,海湾的水文和水生物特征与所属的海或洋的水文和生物状况基本相似。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加拿大东海岸的芬迪湾的潮差在世界上最大,为21米;中国的杭州湾“钱塘潮”潮差达9米。

海湾是人类海上活动最频繁的海域,适宜于水产品养殖、开采石油、航运、停泊、海盐生产、开发旅游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