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水经注疏
14953700000387

第387章

志》,金堤在江陵县东南二十里,一名黄潭堤,盖仍故迹也。[二四]桓温令陈遵造。遵 于方功,朱作防攻,《笺》曰:孙云,当作方功,谓以方计土功也。赵云:按《汉书 张汤传》治方中,孟康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师古曰,古谓掘地为坑曰方,今荆楚俗,土功筑作算程课者,犹以方计之。朱氏言之不详。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守敬按:《晋书 桓温传》,为荆州刺史,不载造城事。《旧唐志》,今江陵治所,桓温所筑城也。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会贞按:《初学记》二十四引盛弘之《荆州记》,城西百余步,有栖霞楼,宋临川康王置。《御览》六十九引云,[二五]楼下洲上, 竹交荫,长杨傍映,高梧前竦,虽即城隍,趣同邱壑。在今江陵县西。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会贞按:《类聚》九十七引盛弘之《荆州记》,马牧城在蚌城西三里。《荆州府志》,马牧城旁即马牧口。马牧口见上。此洲始自枚回,下迄于此。会贞按:《寰宇记》引《荆南志》,此洲始自梅回,下迄燕尾。长七十余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谓之奉城。会贞按:《寰宇记》,故奉城在燕尾洲上。郭仲产《荆州记》,江津长车[字误。]之领百家,主渡江南诸州贡奉,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会贞按:《通鉴》胡《注》,江津戍在江陵南。[二六]《方舆纪要》,在荆州府东南二十里。《一统志》仍谓在江陵南。戍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祜相对,大宏信义,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会贞按:《吴志 陆抗

传 注》引《晋阳秋》不言屯马头。《寰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灌羊湖西三十里有马头戍,吴大司马陆抗所屯云云,与此文全合,是郦所本。华元、子反事,见《左传 宣十五年》。《通典》,马头故城在公安县西北。在今公安县东北。北对大岸,谓之江津口,会贞按:马头戍对江津口,亦见《寰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故洲亦取名焉。会贞按:江津洲不见他书。江大自此始也。朱作江水,《笺》曰:旧本作江火,疑火乃大之 。吴改为水,未安。戴、赵改大。守敬按:《初学记》六引《荆州记》,江至楚都,遂广十里。盖至此江中无洲,南、北江合流,故江大。《家语》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守敬按:出《家语 三恕》篇,今本《家语》方作舫。考《荀子 子道》篇、《韩诗外传》三,并有此说。故郭景纯云:济江津以起涨,守敬按:景纯《江赋》语,见《文选》,济作跻。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径郢城南,朱此八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子囊遗言所筑城也。会贞按:《左传 襄十四年》,楚子囊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昭二十三年,囊瓦为令尹,城郢。《地理志》曰:楚别邑,故郢矣。会贞按:秦置郢县,见《元和志》[《纪胜》引。]属南郡,汉因,后汉省。在今江陵县东北三里。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所营也。冢图宾主之容,用存情好, 其宿尚矣。守敬按:《后汉书 赵岐传》,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初字台卿。兴平中,卫将军董承遣岐使荆州,督租粮,遂留荆州。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

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章怀《注》,冢在荆州古郢城中。洪适《隶续》但引范《史》,不云得此画像,盖已佚。江水又东得豫章口,[二七]朱此八字讹作《经》,全、赵、戴改《注》。会贞按:《通鉴》晋义熙元年,刘毅等击破冯该于豫章口。胡《注》引此文云,其地去江陵城二十里。在今江陵县东南。至《史记 淮南王安传》绝豫章之口。《正义》,即彭蠡湖口。乃别一豫章口也。夏水所通也。会贞按:本篇下卷接言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夏水注》,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则豫章口本与夏水近,故为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会贞按:《荆州府志》,豫章冈在沙津北。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所未详也。会贞按:《湖广通志》,江陵城东南十五里,沙市有章华台。《方舆纪要》亦曰豫章台,今为章台寺。然郦叙章华台于《沔水》篇,此《注》但称豫章则章华之说,盖出后人傅会耳。豫章台未详何王所筑?

校记

[一]「魏王泰、章怀、杜佑并谓扞关在峡州巴水县」按:《史记 张仪传 正义》亦云:「在峡州巴山县界。」

[二]「《一统志》以大溪当此水,是也」按:沈钦韩《疏证》云:「按溇中故城在澧州安福县西北,疑太远。《一统志》又以出奉节县西南山谷之大溪河当之,非也。」

[三]「《山海经》,高前之山」按:郝氏《笺疏》云:「泉前声同。」

[四]「《东观汉记》秭归山……」按:《续汉志 五行志》亦云。

[五]「又帝女居焉」按:《要删》卷三十四出此文,云:「《御览》五十三引,无又字,当衍。」影印《疏》本未收此《校记》,是也,又非衍文。上文大巫山……神孟涂所处云云,叙毕,接叙在丹山西,引郭《注》毕,接叙帝女,承上神孟涂,故曰又帝女居焉。定稿时当已悟,故《要删》所云衍文,遂删去耳。

[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按:《御览》五十三引作「不为疾也。」

[七]「会贞按:《御览》作入绝」按:宋本《御览》仍作「久绝」(景本二五九页下)。

[八]「章武元年伐吴,军次秭归」按:「元」原作「二」,《蜀志》元年次秭归,二年正月先主军还秭归,据此,「二」当作「元」,今订。

[九]「《类聚》六、《御览》一百八十并引庾仲雍《荆州记》」按:皆有异文,《类聚》作「归乡县」,《御览》作「伍子胥庙」,讹。

[一〇]「唐天 元年,復為丹楊縣」按:局刻本「杨」讹作「阳」,漏校改。

[一一]「胡《注》引此作东至流头滩」按:《通鉴》正文作「杨素引舟师下三峡,东至流头滩。」胡《注》引《水经注》云江水过流头滩云云,是言至者为《通鉴》而非胡《注》。郦《注》则云江水又东径流头滩。祯明元年胡《注》引《水经注》江水过夷陵而东,至流头滩,言《志》乃元年注,涉下《通

鉴》而误耳。

[一二]「唐人诗,朝辞白帝彩云闲」按:此李白诗,似不必言「唐人」。

[一三]「《御览》引亦无八字」按:《疏》说不分明。《御览》五十三引作「三日三夜,黄牛如故」,有「八」字,但前四字小异。《御览》六十九则无此「八」字。

[一四]「人自山南上至顶」按:《初学记》作「顶」,下无「顶容十许人」五字,从略。作「顶」较《注》文作「岭」,似是。

[一五]「秦昭王二十八年」按:《史记 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十八年。」

[一六]「行人见之,乘刀竞逐」按:刀,小船,《诗 河广》所谓「曾不容刀」。

[一七]「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闲」按:沈钦韩《疏证》云:「《明一统志》(卷六十二),荆门山在荆州府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山相对。虎牙山在大江北岸,与荆门山相对。(今荆门州亦有荆门虎牙二山。)下有虎牙滩。」

[一八]「闇彻山南」按:《文选 江赋 注》引盛弘之《荆州记》,「闇彻」作「开达」。

[一九]「乃增一洲,以充百数」按:《御览》六十九作「乃增一为两以充百数」。「增」犹《论衡》语增之「增」,《广雅 释诂》云:「增,加也。」《说文》曰:「加,语相增也。」

[二〇]「兄盛公,高尚不仕」按:《注》以盛公为凝之兄。《宋书 凝之传》作「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而《南史 凝之传》作「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两者标点不同,

《南史》与郦《注》合,《宋书》则异。疑当是期公兄,非凝之兄。晋宋人父子之名同之字者多有之,羲,献是也。同名用「公」字,似无其例,记此存疑。

[二一]「以存其人」按:此「存」字义如《公羊传 襄公二十九年》「正月以存君」之「存」,示不忘也。《礼记 中庸》「其人存」,《疏》云:「存谓道德存在也。」

[二二]「王韶之云」按:沈钦韩《疏证》云:「《隋书 经籍志》:《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王韶之撰。」《宋书 王韶之传》:「撰《安帝阳秋》,讫义熙九年, 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可补杨《疏》。

[二三]「《周书》曰:南,国名也」按:《逸周书 史记解》自南氏有二道至南氏用分为二南国也止。其前无「南国名也」四字,疑有脱误。

[二四]「盖仍故迹也」按:《一统志》二百六十九金堤条一名黄潭堤下接云:「本朝雍正六年发帑修。」则非古迹何待疑。(今据台北本改「非」为「仍」,改「矣」为「也」。)

[二五]「《御览》六十九引云」按:《御览》引王韶之《始兴记》语。

[二六]「《通鉴》胡《注》,江津戍在江陵南」按:义熙元年胡《注》(页三五七八):「江津戍在江陵,南临江浒。」但隆安三年(页三五〇三)《注》云:「江陵县南有江津戍,戍南对马头岸。」

[二七]「江水又东得豫章口」按:沈钦韩《疏证》云:「《宋书 王镇恶传》: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