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御选语录
14900300000025

第25章

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今此暮景。正宜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柰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瞋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答袁孝廉

嬰兒曾不欠少圓明寂照之體。但迷而不發耳。何止嬰兒。凡人自幼而壯。自壯而老。自老而死。無不在迷。此圓明寂照之體。有而不現。非無也。至於曹溪水。趙州茶。且不必以胸臆強解。只顧本參。以求正悟。何謂本參。若於念佛法門信得及。但參是誰念佛。所謂本參也。

與朱西宗居士

人之處世。遇順境者。其情愉以安。遇逆境者。其情憂以危。然而順未足為幸。逆未足為不幸也。溺於意之所願。則出世之心不生。戚戚乎不得志。夫然後厭身世之桎梏而求以出世。是故萬苦交於前。但以正智觀察。苦從何生。從身生。身從何生。從業生。業從何生。從惑生。因惑造業。因業成身。因身受苦。但能破惑。一切空寂。敢問所以破惑之方。只須就本參話頭上理會念佛的是誰。捉敗此疑。諸惑皆破。思之毋忽。

答江廣宥居士

承居士來諭。朱紫陽終是謗法。當有何報。余謂各有其報。其為儒家賢者。自有人天之福。然既排佛。則聞法為難。

己事辦方可為人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龍天推出。方乃為人。故辭法席者。願生生居學地而自鍛鍊。予出家時。篤奉此語。佩之胸襟。後以病入山。久久不覺。漸成叢林。然至今不敢目所居為方丈。不敢開大口妄論宗乘。蓋與眾同修。非領眾行道也。忝一日之長。互相激勸而已。諸仁者以友道待我而責善焉。幸甚。

自他二利

古云。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薩發心。斯言甘露也。不善用之。則翻成毒藥。試反己而思之。我是菩薩否。況云發心非實己能也。獨不聞自覺己圓。復行覺他者。如來應世乎。或謂必待己圓而後利他。則利他終無時矣。然自疾不能救而能救他人。無有是處。是故當發菩薩廣大之心。而復確守如來真切之訓。不然以盲引盲。欲自附於菩薩。而人己雙失。謂之何哉。

講宗

宗門之壞。講宗者壞之也。或問。講以明宗。曷言乎壞之也。予曰。經。律。論有義路。不講則不明。宗門無義路。講之則反晦。將使其參而自得耳。故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又曰。我若與汝說破。汝向後罵我在。今講者翻成套子話矣。西來意不明。正坐此耳。

妄拈古德機緣(一)

雲棲僧約妄拈古德機緣者。出院。一僧云。此不必禁。禁之則斷般若緣。彼謗法華者。地獄罪畢。還以謗故。植緣法華。況妄拈者非謗乎。予曰。子言則誠善矣。然知其一。未知其二。謗法華者。出地獄而植善緣。孰若敬信法華者。不入地獄而即植善緣乎。又謂妄拈非謗。而不思無知臆談。皆名謗大般若。是故漫述師言者。被點檢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彼尊師也。非謗也。錯答一轉語者。墮野狐身。彼錯也。非謗也。何二人皆成罪戾。古人一問一答。皆從真實了悟中來。今人馳騁口頭三昧。明眼人前似藥汞之入紅爐。妖邪之遇白澤耳。若不禁止。東豎一拳。西下一喝。此作一偈。彼說一頌。如風如狂。如戲如謔。虗頭熾而實踐亡。子以為宗門復興。吾以為佛法大壞也。

妄拈古德機緣(二)

僧不悅曰。審如是。古德機緣更不可開口一評量乎。曰。止禁妄拈。未甞言不可拈也。二僧同起捲簾。古德云。一得一失。子試評量得失誰在。僧無語。予曰。昔人有言。十回被師家問。九回答不得。未為害。但恐無知妄談。則終無升進耳。慎之哉。

禪宗淨土遲速

一僧專修念佛法門。一僧以禪自負。謂念佛者曰。汝念佛。必待生西方已。見阿彌陀佛。然後得悟。我參禪者。現生便得悟去。遲速較然矣。汝罷念而參。可也。僧莫能決。舉以問予。予曰。根有利鈍。力有勤惰。存乎其人。則彼此互為遲速。未可是此而非彼也。喻如二人同趨寶所。一人乘馬。一人乘船。同日起程。而到之遲速未可定也。則利鈍勤惰之說也。參禪念佛亦復如是。語其遲。念佛人有累劫蓮花始開。參禪人亦有多生勤苦。不能見性者矣。語其速。參禪人有當下了悟。不歷僧祇獲法身。念佛人亦有現生打徹。臨終上上品生者矣。古云。如人涉遠。以到為期。不取途中。強分難易。

居山

古云大隱居廛。小隱居山。遂有甘心汩沒於塵俗者。不知居廛者。混俗和光。閙中得靜。有道之士則然。非初心所宜也。或曰永嘉謂未得道而先居山。但見其山。必忘其道。是不許居山也。此各有說。予讚山居。為汩沒於塵者誡也。而永嘉所言自是正理。出家兒大事未明。千里萬里尋師訪道。親近知識。朝參暮請。豈得蒙昧無知作守山鬼乎。故知行脚在前。居山在後可也。則亦不悖乎永嘉之言也。

為僧宜孝養父母

有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責之。或曰出家既已辭親割愛。責之則反動其恩愛心矣。曰。惡是何言也。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而梵網云。戒雖萬行。以孝為宗。觀經云。孝養父母。淨業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擔母乞食者。未嘗以恩愛累也。奈何於親割愛矣。而締交施主。不絕餽遺。畜養弟子過於骨肉。是無親而有親。出一愛而復入一愛也。何顛倒乃爾。且已受十方供養。飽暖安居。而坐視父母之飢寒寥落。汝安則為之。

真友

中峰大師警策。有參禪必待尋師友。敢保工夫一世休。又曰。縱饒達摩與釋迦。擬親早已成窠臼。此醍醐至妙之言也。然不可聞於下士也。執此言而自用自專。不復知取友之益。則翻成毒藥矣。取友非難。得真友為難。飲食財帛相徵逐者。惡友也。善相勸。惡相規者。好友也。開我以正修行路。示我以最上乘法。為我燈。為我眼。為我導師。為我醫王者。真善知識友也。不可一日而遠離者也。

傳燈

傳燈錄所載諸師。如六代相承。五燈分燄。諸大尊宿皆天下古今第一流人物。所謂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者是也。豈易言哉。而今人或得一知半見。或得些少輕安。便自以為大徹大悟。而無眼長老又或以東瓜印子印之。一盲眾盲。非徒無益而有害。可勝悼歟。

續原教論

國初翰林待詔沈士榮居士作續原教論。其詳品名儒學佛一篇。備舉唐宋諸君子。如白香山。蘇內翰。至裴丞相。楊大年等諸公禪學淺深。最為精覈。其言曰。即裴。楊諸公。不云無悟入。而保養受持則未可知也。豈有身居名利之場。又非果位菩薩。而能無細惑流注者哉。游戲法門者。固不必論矣。我輩身為出家兒者。試靜思之。

護法

人知佛法外護付與王臣。而未知僧之當其護者。不可以不慎也。護法有三。一曰興崇梵剎。二曰流通大教。三曰獎掖緇流。曷言乎慎也。護剎者。梵剎果爾原屬寺產。豪強占焉。奪而復之。理也。有如考諸圖籍。則疑似不明。傳之遠久。則張王互易。以勢取之。可乎。喜捨名為吉祥地。力不敵而與者。謂之冤業藪。若僧惟勸化有力大人。以恢復舊剎為大功德主。而不思佛固等視眾生如羅睺羅。殃民建剎。即廣踰千頃。高凌九霄。旃檀為林。珠玉為飾。佛所悲憐而不喜者也。有過無功。不可不慎。一也。護教者。其所著述果爾遠合佛心。近得經旨。贊歎而傳揚之理也。有如外道迂談胸臆偏見。過為稱譽。可乎。若僧惟乞諸名公作序作跋。而不思疑誤後學。有過無功。不可不慎。二也。護僧者。其僧果爾真參實悟。具大知見者。尊而禮之。實心實行。操持敦確者。信而近之。理也。有如虗頭禪客。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親附貴門。糞其覆庇。而緜纊錦繡以裹癰疽。祇益其毒。有過無功。不可不慎。三也。是則王臣護法而僧壞法也。悲夫。

頌古拈古(一)

或問。古人皆有頌古拈古。子獨無。何也。答曰。不敢也。古人大徹大悟之後。吐半偈。發片言。皆從真實心地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不假思惟。不煩造作。今人能如是乎。國初尊宿言公案有二等。如狗子佛性。萬法歸一之類是一等。又有最後極則誵訛。謂之腦後一槌。極為難透。予於前狗子。萬法尚未能無疑。何況最後。故不敢恣其臆見。妄為拈頌也。

頌古拈古(二)

或曰。子其謙乎。蓋能而示之以不能乎。曰。非謙也。是真語。實語也。楞伽示宗說二通。而教多顯義。宗多密義。故又云無義味語。予於教之深玄者。猶未能盡通也。而況於宗門中語乎。復次。宗門問答機緣。雖云無義味語。然有猶存少分義路可思議者。有絕無義路。似無孔鐵槌不可鑽刺者。有似太虗空不可捉摸者。有似鐵蒺藜不可咬嚼者。有似大火聚不可近傍者。有似赫日輪不可著眼者。有似砒霜鴆羽不可沾唇者。安得妄議。略舉古人一二。世尊拈花。迦葉破顏微笑。我今已能冥會佛心如迦葉否。客誦金剛。六祖即時契悟。我今已能頓了深經如六祖否。臨濟見大愚而曰黃檗佛法無多子。我今已能實見得無多子否。趙州八十行脚。曰祇為心頭未悄然。我今已能心頭悄然否。香巖擊竹有聲。而曰一擊忘所知。我今已能忘所知否。靈雲見桃花而曰直至如今更不疑。我今已能的的到不疑之地否。高峰被雪巖問正睡著無夢時主人。不能答。我今已能答斯問否。又三年而於枕子落地處大悟。我今已能有此大悟否。如此類者。不可勝舉。倘有一未明。其餘皆未必明。如兜率悅公之謂張無盡是也。非惟古人。即今人所作。亦不敢輕評其是非而漫為之貶駁也。何也。人坐於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又未曾繫籍聖賢故也。嗟乎。錯答一轉語。墮野狐身百劫。笑明眼人答話。倒屙三十年。覆轍昭然。可弗慎諸。

出家利益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皆贊歎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為利益也。豈曰不耕不織而有自然衣食之為利益乎。豈曰不買宅。不賃房。而有自然安居之為利益乎。豈曰王臣護法。信施恭敬。上不役於官。下不擾於民。而有自然清閒逸樂之為利益乎。古有偈曰。施主一粒米。大似須彌山。若然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又曰。他日閻老子與你打算飯錢。看你將何抵對。此則出家乃大患所伏。而況利益乎哉。所謂出家之利益者。以其破煩惱。斷無明。得無生忍。出生死苦。是則天上人間之最勝。而父母宗族被其澤也。不然。則雖富積千箱。貴師七帝。何利益之有。吾實大憂大懼。而併以告夫同業者。

三難淨土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足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乃必令眾生驅馳於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無緣。子知之乎。淨緣感淨土。眾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變地獄為天堂。而彼十惡眾生。如來垂金色臂牽之。彼終不能一登其閾也。是故剎那金色世界。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問。經言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斯言論事乎。論理乎。噫。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禮佛一拜。從其足跟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今正不必論其事之與理。但於至心二字上著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滅。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又一人問。有人一生精勤念佛。臨終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積惡。臨終發心念佛。遂得往生。則善者何為反受虧。而惡者何為反得利也。噫。積惡而臨終正念者。千萬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臨終痛苦逼迫。昏迷瞀亂。何由而能發起正念乎。善人臨終退悔。亦千萬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謂精勤者。精則心無雜亂。勤則心無間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則為惡者。急宜修省。毋妄想臨終有此僥倖。真心求淨土者。但益自精勤。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世夢

古云。處世若大夢。經云。却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云。若云如者。不得已而喻言之也。究極而言。則真夢也。非喻也。人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自老而死。俄而入一胞胎也。俄而出一胞胎也。俄而又入又出之無窮已也。而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而不自知也。俄而沈地獄。俄而為鬼。為畜。為人。為天。升而沈。沈而升。惶惶然。忙忙然。千生萬劫而不自知也。非真夢乎。古詩云。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今被利名牽。往返於萬里者。豈必枕上為然也。故知莊生夢蝴蝶。其未夢蝴蝶時亦夢也。夫子夢周公。其未夢周公時亦夢也。曠大劫來。無一時一刻而不在夢中也。破盡無明。朗然大覺曰。天上天下。惟吾獨尊。夫是之謂夢醒漢。

一轉語

先德開示學人。謂。我今亦不論你禪定。智慧。神通。辨才。只要你下一轉語諦當。學人聞此。便晝夜學轉語。錯了也。既一轉語如是尊貴。如是奇特。則知定不是情識卜度。見解依通所可襲取。蓋從真實大徹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如其向經教中。向古人問答機緣中。以聰明小智摸倣穿鑿。取辨於口。非不語句尖新。其實隔靴抓癢。直饒一剎那下恒河沙數轉語。與自己有何交涉。今莫管轉語諦當不諦當。且拋向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之外。只牢守本參。密密用心。時時不捨。但得悟徹時。豈愁無語。吾雖鈍根。不敢不勉。

本身盧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