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诗观止
14641000000008

第8章

【作者】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笔名宋阳,何凝等。1919年在北京与郑振铎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第二年乂创办《人道》月刊。30年代初在沪同鲁迅领导左联工作。1935年6月18口被国民党军队杀害。着有《罂秋白诗文选》等。

【浅识】《赤潮曲》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瞿秋白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曾去苏联考察,并两次会见列宁。《赤潮曲》正是瞿秋白在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产生强烈的革命激情的情况下写成的。

这首歌词,语言形象而凝炼,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强烈的鼓动性。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广泛流传。

孤山听雨

游不必有诗,但快游亦不可无诗。

记八月一日游。

云依依的在我们头上。

小桦儿却早獭懒散散地傍着岸了。

小青哟,和靖哟,

且不要萦住游客们底凭吊;

上那故鹤亭边,

看葛岭底晨妆去罢。

苍苍可滴的姿容,

少一个初阳些征晕她。

让我们都去默着,

齿甜到不可说了呢。

晓色更沉沉了看云生远山,

听雨来远天,

飒飒的三两点雨,

先打上了荷叶,

一切都从静默中叫鳇来。

皱面的湖纹,

半蹙着眉尖样的,

偶然间添了—

花喇喇银珠儿那番迸跳。是繁弦?是急鼓?

比碎玉声多几分清悄?

凉随着雨生了,

闷因着雷破了,

翠叠的屏风烟雾似的朦胧。有湿风到我们底衣.襟上,

点点滴滴的哨呀!

来时的桦子横在渡头。

好个风风雨雨,

清冷冷的湖面。

看他一领蓑衣,

把没篷子的打鱼船,

闲闲的划到藕花外去

雷声狡殷的送着,

雨丝断了,近山绿了;

只留恋的莽苍云气,

正盘旋在西蛉以外,

极目的几点螺黛里。

【作者】俞平伯,股名俞铭衡。浙江省德淸县人。五四时期曾组织过新潮社和中国诗社,创办《诗》月刊。他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着有诗集《冬夜》、《西还》和《忆》。他的诗率真无伪,真切感人,并不拘泥于形式。

【浅识】我们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品味一幅水墨画。浓妆淡抹,一切是那么和谐和雅致。诗作以平易的口吻,平铺直叙地说出,倘在我辈,则不免显得平庸和散漫,但诗人有着极为浑厚的古文功底和艺术概括力,所以状物叙事,言近旨远,设景造情,错落有致,确系深得我国传统同画的真髓的。诗中看云生远山,听雨来远天;凉随着雨生了,闷因着雷破了,诸等叙写,人想起古典诗词的锤炼与推敲之力。

冷风刮下了这漫天的寒雪

支离的心上愈增无限凄切

战栗而迷惘我踉跄于路旁

想找着那翠柏深处的楼房

那楼房里有个美丽的小姐

她疑虑我底爱情变了颜色

想找着了她剖白我底心肠

战栗而迷惘我踉跄于路旁

深沉的昏黑这无边的夜色

难得这雪花飘上我衣裳白

假使苍茫的前方无此微茫

我将找不着路途达到彼方

但我底命运终是夜般昏黑

阍者说小姐这夜无心见答

呆望着她楼窗上灯光摇漾

我不能找着了她剖白心肠

冷风刮下了这漫地的寒雷

凄切的心上更添无限烦恼

踣着来时的泪点离去偻房

回望灯光更亮有琴声飘扬

那琴声却不似以往的清越

凌乱的指间鸣出多少悲怆

战栗而迷梢我蹼趺在路上

惊起了寒鸦数声如鬼凄怆

【作者】刘梦苇,五四以后的新诗形式运动的一员淀将,因在《创造季刊》上发表《吻之三部曲》而扬名。他的诗作讲究安排,追求建筑美,被称为是楼梯式的诗歌。

【浅识】《雪夜》是一颗钟倩的心灵发出的哀鸣。读了诗作的附记,我们明白了这确实是有感而作,所以弥漫在诗中的那凄沉重的无所依傍的情感,我们就能想见了。整篇诗作,寒雪、昏夜、冷风、迷惘、踉跄、命运,诸等字眼,充斥其间,令人顿生悲凉之感。而唯一给这冰天雪地里增加一点暖色的美丽的小姐,却束之高阁所有的一坊悲凉都因她而起,而她却残忍地不给情人最后一次剖白的机会,从而使这悲凉又递增为悲伤。末一节的琴声的描写,暗示出姑娘也心绪不定,所以琴声有些零乱,或者是姑娘烦心有什么别的原因,或者是诗人自己尚有温情,不愿把她描写捋过于残忍,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不纲

请将你的心比一比我的心,

倒看谁的狠,谁的硬,谁的冷为你我已经憔悴不成人形,

啊娴!到如今你才问我一声:

你当真爱了我吗?人,你当真?

但我总难信爱人会爱成病,

你还在这般怀疑我的病深!

啊娴!你把蚩界看得太无情,

今后只有让我的墓草证明:

它们将一年一度为你发青。

1926.5.21

【浅识】诗贵情真。刘梦苇一生漂泊不定,生活穷困,又患肺病,死于非命,不幸应验了此诗的誓言。诗作起笔突兀,不加修辞,句句宛如贾宝玉式的痴语。但唯情真,所以不显直露,而是句句掷地有声,令人为之动容。尤其是结尾的两句,确系惊人之语,世间真情男儿,能为爱字发些痴语,并终于付之于实践者,又有几人?且这两句浪澡气氛浓烈,而且令人易激发起想象,从而令通篇生辉。

应修入

小小儿的请求

不能求响雷和闪电底归去

不要来了;

不能求雨儿不来,

只愿风儿停侉吧!

再不能停停风呢,

就请缓和地轻吹;

倘然要决意狂吹呢,

银不要吹钱塘江以南钱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吹到我底家乡;

还不妨吹到我家,

千万请不要吹醒我底妈妈,

——我微笑地睡着的妈妈

妈妈醒了,

伊底心就会飞到我底船上来,

浪惊痛了伊的心,

拍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颅之又缩的这个小小儿的请求,总该许我了,

【作者】应修人,笔名丁九。浙江慈溪县人。1900年:是湖畔诗社主要成员之一。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曾在中共中央军委、组织部工作。1933年5月4月,在和国民党的特务搏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浅识】五四初期,有四诗人结湖畔诗社,并纵酒狂歌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畔。应修人是四诗人中最年长的一位。

《小小的请求》写于1920年,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抒写游子怀土思家的诗作,古来有之,诗人的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创造出新意,而且情真意挚。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诗人思念母亲,热爱母亲,却不直说,而是一再援笔兴之,先令响雷闪电,再令雨儿风儿。这不要吹……既然吹之类翻手云覆手雨式的句法,将儿子对母亲真挚赤诚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二诗节又进一步说出,不让惊醒妈妈的缘故,是由于怕她醒来后思念儿子心痛,母子之情,母子之爱,又说深一层。结尾处,缩之又缩一句话,其实正是本诗的做法。诗人自家而兴,乂自家而缩,却要在这里付情,奇妙极了。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一,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衮老的裙据发出哀呤,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为诰界之装饰。

【作者】李金发(1890——1976),广东梅县人。年轻时齐留法学习雕塑,深受波特莱尔的影响,并把象征派的诗歌表现方法引入了中国新诗。诗作中常以异乎常态的奇怪联想、隐喻、幻觉与暗示,来象征诗人要表现的情感。

【浅识】在20年代后期的诗坛上被称作诗怪的李金发是—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弃妇》是李金发的代表作,选自他的第一本诗集《微雨》。据说弃妇的形象楚以李金发故乡梅县一位叫刘义妹的妇女为原型的,也有人认为弃妇象征一个政治上被遗弃的人。

诗的前两节,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弃妁的口吻低沂内己孤寂凄苦的情怀。诗的后两作者变换人称和描写角度,站在第二者的立场上,对弃妇作了迸一步的表现。从而完成了对弃妇形象的细致刻圆。

夜之歌

我们歆步在死草,悲愤纠缠在膝下。

粉红之记忆,

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

遍布在小域里,

忧醒了无数酣睡。

我已破之心轮,

永转动在泥污下。

不可辫之辙迹,

惟温爱之影长印着。

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

终久明白我的想象,

任我在世界之一角,

你必须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

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亦太机械而可笑了。

大神!起你的铁描,

我烦厌诸生物之污气。

疾步之足音,

扰乱心琴之悠扬。

神奇之年岁.

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混杂在行商之首而远走

大家辜负,

留下静寂之仇视。

任海誓山盟,

桥溪人语,

你总把灵魂儿,

遮住可怖之岩穴,

或一起老死于沟壑,

如落魄之豪士?

我们之躯体,

既遍染硝磺。,

枯老之池沼里,

终能得一休息之藏所么?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