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弘戒法仪
14398500000010

第10章

一 知而妄語。於中清淨否。(答云)無。二 種種毀訾語(如前)。三 兩舌語(如前)。四 與婦人同室宿(如前)。五 與未受大戒人共宿。至三夜(如前)。六 與未受大戒人同誦(如前)。七 向未受大戒人。說比丘麤惡罪。除僧羯磨(如前)。八 向未受大戒人。說過人法。言我知是我見是見知實者(如前)。九 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智男子(如前)。十 自手掘地。若教人掘(如前)。十一 壞鬼神村(如前)。十二 妄作異語惱僧(如前)。十三 嫌罵僧知事者(如前)。十四 取僧臥具等。露地敷。若教人敷。去時不舉。不教人舉(如前)。十五 僧房內敷僧臥具等。若教人敷。捨去不自舉。不教人舉(如前)。十六 於他比丘住處。強敷臥具。令他避我(如前)。十七 於僧房內。牽出他比丘。若使人牽(如前)。十八 重閣上坐臥。脫脚繩牀大牀(如前)。十九 用有虫水。澆泥澆草(如前)。二十 作房舍等覆苫。過二三節(如前)。二十一 僧不差。自往。教授比丘尼(如前)。二十二 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沒(如前)。二十三 謗教授比丘尼僧為飲食故往教(如前)。二十四 與非親里比丘尼衣。除貿易(如前)。二十五 為非親里比丘尼作衣(如前)。二十六 與比丘屏覆處坐(如前)。二十七 與比丘尼。期同道行。除有疑恐怖。伴行時(如前)。二十八 與比丘尼同船。除直渡(如前)。二十九 知比丘尼讚歎因緣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如前)。三 十 與婦人期同道行(如前)。三十一 施一食處過受(如前)。三十二 展轉食。除病時施衣時作衣時(如前)。三十三 別眾食除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道時船行時大會時沙門施食時(如前)。三十四 檀越請食。無病過兩三鉢。受不分與餘比丘(如前)。三十五 足食竟。或時受。請不作餘食法。更食(如前)。三十六 知他比丘足食竟。更受請。不作餘食法。故使食。令犯(如前)。三十七 非時食(如前)。三十八 食殘宿食(如前)。三十九 不受食若藥。著口中。除水及楊枝(如前)。四 十 無病自為己。索好美食(如前)。四十一 自手與外道男女食(如前)。四十二 先受請。若前食後食。行詣餘家。不囑餘比丘。除病時作衣時施衣時(如前)。四十三 食家中有寶。強安坐(如前)。四十四 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如前)。四十五 獨與女人露地坐(如前)。四十六 約比丘同至聚。落竟。不教與食。遣使去(如前)。四十七 無病四月與藥。過受。除常請。更請分請盡形請(如前)。四十八 往觀軍陣。除時因緣(如前)。四十九 有因緣。至軍中。若過二夜。至三夜(如前)。五 十 軍中往二宿三宿。或觀鬥戰遊軍象馬等(如前)。五十一 飲酒(如前)。五十二 水中戲(如前)。五十三 擊攊他(如前)。五十四 不受諫(如前)。五十五 恐怖他比丘(如前)。五十六 無病半月沐浴。過受。除熱時病時風時雨時遠行來時(如前)。五十七 無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因緣(如前)。五十八 藏他比丘衣鉢坐具針筒。若自藏。若教人藏(如前)。五十九 淨施五眾衣。不問主。輒著(如前)。六 十 得新衣。不作三種染壞色青黑木蘭(如前)。六十一 故斷畜生命(如前)。六十二 故飲用有蟲水(如前)。六十三 故惱他比丘。乃至少時不樂(如前)。六十四 知他比丘有麤惡罪。覆藏(如前)。六十五 年未滿二十。與受大戒(如前)。六十六 諍事如法滅已。後更發舉(如前)。六十七 知是賊伴。故與同行(如前)。六十八 說婬欲非障道法。三諫不捨(如前)。六十九 如上邪見人。故供給所需。共同羯磨(如前)。七 十 沙彌說婬欲非障道法。被擯。比丘與同一止宿(如前)。七十一 不受諫。反難持律者(如前)。七十二 輕呵戒律(如前)。七十三 不一心聽戒。無知無解(如前)。七十四 如上比丘。彼親友以僧物與(如前)。七十五 僧斷事。不與欲而起去(如前)。七十六 與欲已後更呵(如前)。七十七 知他比丘鬥爭。聽此語。向彼說(如前)。七十八 打比丘(如前)。七十九 手搏比丘(如前)。八 十 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比丘(如前)。八十一 王未出。未藏寶。入宮門內(如前)。八十二 自捉寶及寶莊飾具。若使人捉。除僧伽藍中及寄宿處(如前)。八十三 非時入聚落。不囑餘比丘(如前)。八十四 作牀過如來八指(如前)。八十五 以兜羅綿貯。作繩牀木牀臥具坐褥(如前)。八十六 以骨牙角。作鍼筒(如前)。八十七 作臥具。長過佛二磔手半。廣過二磔手(如前)。八十八 作覆瘡衣。長過佛四磔手(如前)。八十九 作雨浴衣。長過佛六磔手。廣過二磔手半(如前)。九 十 若佛衣等量。長過佛九磔手。廣過六磔手(如前)。

比丘犯此九十法。當墮。

善男子等。四波羅提提舍尼法。

一 無病入村中。從非親里比丘尼。自手受食。於中清淨否。(答云)無。二 比丘尼在食家。指示與某甲羹。與某甲飯。無比丘在(如前)。三 無病自手受學家僧食(如前)。四 阿蘭若及疑怖處。不先語檀越。伽藍外不受食。在伽藍內。無病自手受食食(如前)。

比丘犯此四法。應向眾僧悔過。

善男子等。一百應當學法。

一 齊整著內衣。於中清淨否。(答云)清淨。二 齊整著三衣(如前)。三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如前)。四 不得反抄衣白衣舍坐(如前)。五 不得衣纏頸入白衣舍(如前)。六 不得衣纏頸白衣舍坐(如前)。七 不得覆頭入白衣舍(如前)。八 不得覆頭白衣舍坐(如前)。九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如前)。十 不得跳行白衣舍坐(如前)。十一 不得蹲坐白衣舍內(如前)。十二 不得叉腰入白衣舍(如前)。十三 不得叉腰白衣舍坐(如前)。十四 不得搖身入白衣舍(如前)。十五 不得搖身白衣舍坐(如前)。十六 不得掉臂入白衣舍(如前)。十七 不得掉臂白衣舍坐(如前)。十八 好覆身入白衣舍(如前)。十九 好覆身白衣舍坐(如前)。二十 不得左右顧視入白衣舍(如前)。二十一 不得左右顧視白衣舍坐(如前)。二十二 靜默入白衣舍(如前)。二十三 靜默白衣舍坐(如前)。二十四 不得戲笑入白衣舍(如前)。二十五 不得戲笑白衣舍坐(如前)。二十六 正意受食(如前)。二十七 平鉢受食(如前)。二十八 平鉢受羹(如前)。二十九 羹飯俱食(如前)。三 十 以次食(如前)。三十一 不得挑鉢中央食(如前)。三十二 無病不得為己索羹飯(如前)。三十三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如前)。三十四 不得視比座鉢中起嫌心(如前)。三十五 當繫鉢想食(如前)。三十六 不得大摶飯食(如前)。三十七 不得張口待飯食(如前)。三十八 不得含食語(如前)。三十九 不得摶飯擲口中(如前)。四 十 不得遺落飯食(如前)。四十一 不得頰飯食(如前)。四十二 不得嚼飯作聲(如前)。四十三 不得噏飯食(如前)。四十四 不得舌舐食(如前)。四十五 不得振手食(如前)。四十六 不得手把散飯食(如前)。四十七 不得汙手捉食器(如前)。四十八 不得洗鉢水棄白衣舍內(如前)。四十九 不得生草上大小便涕唾。除病(如前)。五 十 不得淨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如前)。五十一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如前)。五十二 不得為反抄衣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三 不得為衣纏頸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四 不得為覆頭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五 不得為褁頭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六 不得為叉腰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七 不得為著革屣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八 不得為著木屐人說法。除病(如前)。五十九 不得為騎乘人說法。除病(如前)。六 十 不得佛塔內宿。除為守護故(如前)。六十一 不得佛塔內藏寶物。除為堅牢故(如前)。六十二 不得著革屣入佛塔中(如前)。六十三 不得捉革屣入佛塔中(如前)。六十四 不得著革屣繞佛塔行(如前)。六十五 不得著富羅入佛塔中(如前)。六十六 不得捉富羅入佛塔中(如前)。六十七 不得塔下食留草及食汙池(如前)。六十八 不得擔死屍從塔下過(如前)。六十九 不得塔下埋死屍(如前)。七 十 不得塔下燒死屍(如前)。七十一 不得塔前燒死屍(如前)。七十二 不得繞塔四邊燒死屍使臭氣來入(如前)。七十三 不得持死人衣及床從塔下過。除浣染香燻(如前)。七十四 不得塔下大小便(如前)。七十五 不得向塔大小便(如前)。七十六 不得繞塔四邊大小便使臭氣來入(如前)。七十七 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處(如前)。七十八 不得塔下嚼楊枝(如前)。七十九 不得向塔嚼楊枝(如前)。八 十 不得繞塔四邊嚼楊枝(如前)。八十一 不得塔下涕唾(如前)。八十二 不得向塔涕唾(如前)。八十三 不得繞塔四邊涕唾(如前)。八十四 不得向塔舒脚坐(如前)。八十五 不得安佛在下房。己在上房住(如前)。八十六 人坐。己立。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八十七 人臥。己坐。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八十八 人在坐。己在非坐。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八十九 人在高坐。己在下坐。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九 十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一 人在高經行處。己在下經行處。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二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三 不得攜手在道行(如前)。九十四 不得上樹過人頭。除時因緣(如前)。九十五 不得絡囊盛鉢貫杖頭置肩上行(如前)。九十六 人持杖。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七 人持劒。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八 人持矛。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九十九 人持刀。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一 百 人持葢。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比丘犯此一百法。名為惡作。

善男子等。七滅諍法。

一 應與現前毗尼。當與現前毗尼。於中清淨否。(答云)清淨。二 應與憶念毗尼。當與憶念毗尼(如前)。三 應與不癡毗尼。當與不癡毗尼(如前)。四 應與自言治。當與自言治(如前)。五 應與多覓罪相。當與多覓罪相(如前)。六 應與覓罪相。當與覓罪相(如前)。七 應與如草覆地。當與如草覆地(如前唱云)。

聲聞戒真淨。菩薩戒可登。捨離躭淨心。擴充廣利行。菩提心圓滿。佛道定可成。幸勿念貧事。猶向草菴宿。佛法大寶藏。此去應受持。世世復生生。奉行心地法。我今贊大德。志誠趨大戒。大悲念眾生。前途毋退屈(下座)。

將授菩薩大戒先於數日之前差阿闍黎為求戒者開導三自歸令參心地法門第十四

(凡好心欲受菩薩大戒者。先於引請師所。一觸禮。具香。引至方丈。引請云。善男子。且住一邊。待伸作白。然後參承。求戒戒子侍立於傍。引請半展具。向和尚三拜。胡跪合掌。白云)。

大德僧聽。彼(某)比丘(某)比丘尼。(某)優婆塞。(某)優婆夷。(某)國王(某)大臣宰官居士等。至心求授菩薩大戒。願和尚佐助。釋迦文佛為教授師。惟願和尚不悋慈悲。布施大戒。鑑彼至心。默然許可。(起身一觸禮。收具。招戒子云)善男子來。我已先容。汝當志誠懇到。對和尚前。作禮三拜。殷勤乞戒。(戒子禮畢。引請云)胡跪合掌。汝當至心作白。恐汝未能。代為宣舉。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尼(某甲)優婆塞(某甲)優婆夷(某)國王(某)大臣宰官居士等。志心求授菩薩大戒。願和尚佐助。釋迦文佛為教授師。惟願和尚不悋慈悲。布施大戒。鑑我至心。默然許可。(白已云)善男子。和尚默然。慈悲允可。汝當起身。作禮三拜。歸堂俟候。至期授戒。(三禮畢。引出。和尚命侍者。差某闍黎。先為戒子開導三自歸法。侍者將命。到監寺所。問訊語言)和尚差(某)闍黎。為戒子開導三自歸法。惟監寺慈悲。致簡奉請(監寺出簡問訊。簡以朱板。一方上書云。奉和尚命。耑祈大德臨堂開導三自歸法。惟願不悋慈悲。俯俞所請 監寺某和尚 侍者受簡。付引請師。問訊。引請執簡。答問訊畢。率諸戒子。至闍黎寮。命戒子三拜。引請呈簡伸請畢。命起引出。行者於法堂。設平凡香花莊嚴。引請一人執香。一人執磬。率戒子。迎闍黎登座。引請傍坐。舉讚)。

自迷本覺。業相無因。緣緣三細六麤輪。返妄願歸真。請示吾心。求證法王身。

十信地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等。聞磬聲。作禮三拜。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捨惡修善。未知物即吾人。究己空人。願見自原真佛。今則太心初發。勝法未聞。苟非開導之有師。曷使參求之不替。將求菩薩大戒。先當乞示自歸。我今為諸善男子。迎請(某)闍黎。為汝等作開導自歸阿闍黎。而況此師深明諦理。久證禪那。必有本分之工夫。廣演諸人之妙性。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引請作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