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1
14371300000111

第111章 吏政六大吏(6)

請禁濫調疏山西通志

田從典

我皇上舉賢用能。知人善任。策力。成例不拘。故督撫仰體上意。於州縣中廉能著者。亦往往破格請調。以示鼓舞。意非不美。事非不善。而沿習既久。弊端遂生。有秉公而調者。即有徇私而調者。在州縣求調之弊。大約有三。一曰希圖美缺也。一曰規避衝地也。一曰預為卓薦之基也。在督撫濫調之弊。大約亦有三。一曰曲徇請託也。一曰公行賄賂也。一曰引用心腹之人也。然而皆借整飭地方為名。簡拔賢能為說。既不拘歷俸之淺深。復不論參罰之有無。巧為朦朧。意成捷徑。幸而得計。魍魎為之公行。不幸而敗露。遠邇為之駭異。即如前安徽巡撫李。調桐城縣知縣錢啟鰲一案。指桐城縣之繁以為簡。指休甯縣之簡以為繁。近日山西大甯縣知縣許晉。賄調被參一案。先圖夏縣。繼圖介休縣。手本開銀至一萬數千兩之多。其他調繁之員。如調歷城縣之管承寵。調南昌縣之王廷對等。或以貪婪敗。或以虧空參。若不將濫調之例永禁。長此安窮。且營求得調之員。其貪酷必甚。或前任之錢糧未清。或上司之謝未足。雖欲不侵用庫帑。剝削民財。其勢有所不能。上既蠹國。下又害民。如是者宜禁。且他員即有不肖。猶畏上司覺察。若不肖之員。一經調繁。則督撫司道。皆其護身之符也。亦復何所忌憚。如是者宜禁。且一人調繁得計。通省州縣。必皆探其獻媚之方。人心不靜。奔競成風。如是者宜禁。且小州縣調繁得計。大州縣必皆尋一自固之術。人情不安。行止易壞。如是者宜禁。查調補舊例。原為江南浙江等七省中錢糧難徵之一百一十餘縣而設。又邊遠煙瘴地方。必調補熟悉風土之員。臣請嗣後除舊例宜調者。仍照舊題明調補外。其餘一概不準濫調。且嚴定督撫違例處分。則妄念既息。而吏治自清。其或真有要地需才。本官果不相宜者。許該督撫明白奏請  皇上照山陝例。揀選好官補用。則至公無私。官方澄而民生永賴矣。

察吏八則

謝振定

一州縣官宜辨其品。庸陋無能。剛愎自是。固不可以牧民。而專意逢迎。應酬周到者。必非認真辦事之人。如果實心實力。為地方興利除弊。其視缺之繁簡無二也。雖僻壤小邑。必有應辦之事。即日夜勤勞。猶恐不給。何為孜孜於世故周旋耶。但辦事認真。未能隨俗附和。則長吏同寅。鮮不以為迂拘。甚且相與譏刺之排擠之矣。故眾惡眾好。不可不察。而訪察臧否。在各道府尤親切。宜有責成。 一州縣宜節其用。除署中修膳日用應酬外。本道本府有規禮。有攤捐項。有幫貼項。有一切解費冊費考棚費。多者萬餘金。少亦不減五六千金。州縣養廉俸銀不過千餘金。而費用如許。是從何來。上司能設法籌畫。為之省去費用。庶責其廉而罪其貪。於勢為順。於心為安。 一州縣宜禁其奢侈。儉以養廉。亦以端化。自是作吏之要。近來外官輿服僕從之盛。飲饌應酬之豐。雖較前稍減。而積習未除。為害不小。祛貪污。杜虧空。似必於此塞其源。還返樸。在大吏倡之。更易為力。至官僚幕友。終日晏飲。或與僕吏輩晝夜聚賭。恬不為怪。此風尤宜痛懲。 一州縣宜養其廉恥。州縣官縱不自愛重。未有不顧體面者也。上憲視屬吏。無論賢否。皆等之隸卒。吏風所以日下。凡有憲札。事無鉅鈿。輒以參揭套文。重加申飭。連文屢牘。嚴示而不信行。無怪州縣官一切皆視為具文。此其弊在書吏幕友。率意籤行。上司所不及察。至於上憲差提委員。徒滋煩擾。殊乖政體。似宜斟酌。 一州縣倉穀勿輕准借糶。每年春借秋還。直是官吏家人。藉此分肥。毫無實惠及民。每次稟請借糶。司房使費甚重。挪移虧空。弊竇多端。惟荒年發賑。萬不得已。然且昧心染指。比比皆是。何怪民間之盜賊紛紛也。 一州縣利弊宜責令指陳。何事當興。何事當革。不妨各抒所見。縷悉上呈。大吏藉以覘牧令之才識。知地方之情形。因而措施得當。旌別有權。在實心任事者。可得所稟承。即有意見長者。亦從茲鼓勵。或者不致任意廢弛也。 一州縣勿輕更調。官不久於其任。雖敏才未有能裨於地方也。如上憲謙懇摯。使賢良吏得以盡心利濟。豈必急急於遷擢乎。用才獎善。不窒自新之路。不開躁進之門。大君子當有灼見。或有案件差錯。札調來省。最足滋累。或實缺州縣。藉端赴省。夤緣干求。最為惡習。即有司官逢五十日必上衙門。似亦煩瑣。有事不妨每日求見。無事則朔望可也。 一州縣毋任欺罔。凡牧令事無輕重。必由道府轉申。中途阻格。累月經年。且緊要事必與首府首縣商通辦理。往往變幻失真。串謀蒙蔽。上司殊難覺察。而外州縣必有坐省家人。與院司吏役及首州首縣家丁。勾通探聽。凡大憲語言喜怒。陞遷降調。事未舉而通省皆知。彌縫夤緣。無所不至。此賢否所以難辨。而錯置未易允當也。若使事可徑達。機不外洩。則屬吏之志可通。而上憲之柄不搖矣。

論驛傳之害

徐文弼

凡驛傳之設。有衝有僻。衝則謂之驛站。僻則謂之里甲馬。僅以供本州邑之馳遞。故又謂之遞馬。遞馬之設。不過數匹。驛站每州邑或再設。甚衝或三設。每站額馬六十七十不等。其廩糧工料。存項下支銷。而歲終隨地丁奏報焉。其為差也。官則給以勘合。役則給以火牌。而水驛之船隻。陸驛之夫馬。則遵照部填。其馬有官坐有緊差小差散差包馬之不一。其役有總理馬號家人。有兵房。有馬牌馬夫背包送差醫獸之同事。至於額外之差。有上司之紙牌。有封之協濟。額外之累。有過差之越站。額外之苦。有馬匹之多索。各項之苛求。辱官毆吏。鎖撻馬夫之肆橫。在昔明代末年。海疆多事。差使繁多。往來絡繹。員役狠如狼虎。拷索慘同盜賊。方解鞍下馬。酒肉如山。任其醉飽。但喧呼索馬。不與牌抄。馬集成。皆非中選。其意在于勒詐也。迨飽其欲。方許抄牌試馬。多索之外。又要折乾。詭云馬不堪騎。貼併之外。又需借馬。若遇水陸交衝之地。既索諸費。又欲坐舟。及撥至官船。又嫌滯重。欲坐民船。於是埠頭行戶。四出封拏。及集河干。眾皆歛金餽送。方坐一舟而行。或竟不用舟。仍乘驛馬而去。所乘不過數馬。所坐不過一舟。而官役受其騷擾。水陸遭其剝削。前差甫去。後差又來。衝繁疲驛。何堪此累。然此猶其小差也。若大差出京。部文先行。知會沿途督撫。地方州縣。預期料理馬匹。伺候供帳。辦買用物。傳集工匠。無不畢備。遣騎偵探于數百里外。聞風所至。盡皆膽落。官有才能。應付麤具者。尚能黽勉支持。以圖僥倖。其庸員苦缺。則束手無策。附近統轄上司。懼禍及[已](己)。乃于所屬州縣。調馬協濟。輒一二百匹。守候多時。離鄉窵遠。芻糧俱盡。馬斃夫逃。不可勝數。及差使將臨。督撫護送標員。兵部差官。及各差前跕。帶領司庖。飛馳先至。本官詣館接見。供應之外。各送規禮。先求差官前站包收。而旌節使至。又致敬贐儀。餐畢登程。始保無事。稍有不周。良驥指為駑駘。盛饌匿為草具。辱官鎖胥。毀房掠器。協濟諸騎。盡行越站。鞭箠馳騁。必使馬斃而令賠償于他驛也。然此猶為經過之差言也。若本省上司按臨及紙牌應付。則更有甚焉。夫州縣之獲罪于經過使臣也。督撫知之。猶或垂憐衝劇。尚為掩覆。縱使臣蓄怨思報。猶事緩而禍遲。至于上司按臨。其供張之盛。儀衛之隆。姑不具論。此外幕客內司。與夫書門承舍皁隸輿臺之屬。無不有餽。苟或少。則媒有司之短長。播弄屬役之過失。功名身命。屬在須臾。豈不發速而禍大乎。若夫督撫值班之書役。司府公務之差承。亦本省之子民也。然而狐假虎威。需索淩虐。甚于過差。附帶親朋。互為羽翼。黨惡橫行。恬不之怪。嗟乎。朝廷置驛。所以速郵傳而驅馳王事。詎容此無端之荼毒耶。嗚呼。賢牧令覽此。未有不寒心酸鼻者。吾願默一籌思。誓此生有居尊位乘軒輶之日。斷不蹈此故轍。則無形之造福。已不啻隨車之甘雨矣。

嚴蔽

袁枚

某大府。御下嚴。巡鳳陽。奚奴召謳者侑飲。事發。殼其頭。斃。意以警眾也。嗣後每巡。奴挾妓而博。強索州縣錢。箕坐大呶。大府竟不聞。袁子曰。是嚴之蔽也。漁者謹提其綱而網焉。故常得巨魚。或捉搦於鰍蝦間。則吞舟者逃。天下人善不善而已。其善者。見一罪發。即一人死。有所不忍。則專務為隱匿縱捨。其不善者。知罪小死。大亦死。均死也。則甯為其大。以自溢於法之外。而姑快吾意。故橫益甚。然則上之嚴。將禁惡也。而乃生惡。慮失入也。而反失出。豈非有所蔽歟。既蔽之。將并其嚴而失之。然則宜如何。曰多其察。少其發。此御下者之法也。匪重匪輕。適協其平。此用刑者之經也。

思過齋記

法式善

思過齋者。頤園同年紀  恩而作也。頤園官待郎。有直聲。一日以言語失職。廷議重譴上。  天子鑒其素而宥其罪。俾閉門思過以養其親。待郎感  聖恩之優渥。奉其定省之身。不敢有退閒自適之念。爰以思過額其齋楣。而屬余為之記。夫侍郎失職。負咎引慝。方自以為罪矣。言乎過則非罪明甚。書曰。宥過無大。易曰。無咎者善補過。然則常人無過。君子有過。君子不患有過。患有過而不自知其為過。職思其居。職思其外。思之固不可已哉。且夫過之為言。失乎中之謂也。侍郎與余交三十年。其心術學業。知之最深。有特立孤行之誼焉。然嫉惡太嚴。求治太急。嫉惡嚴可也。太嚴則不辨其惡之大小。而盡欲去之。勢不能盡去。將小者去而大者焉有之矣。求治急可也。太急則不辨其治之輕重。而盡欲行之。勢不能盡行。將輕者行而重者沮焉有之矣。大惡期於必去。重治期於必行。其小者姑可以聽之。士貞子曰。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侍郎者社稷之衛也。他日  召用。吾願侍郎於嫉惡求治二端。務持其平。譬如射焉。期於中鵠斯已耳。譬如音焉味焉。取其配與調斯已耳。酬  聖恩於萬一。而慰蒼生之望。所以盡其思於平日者。豈不在此時哉。豈不在此時哉。

諮詢民情土俗諭乾隆十九年

陳宏謀

民生之休戚。風俗之美惡。固由積漸使然。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因俗立教。隨地制宜。去其太甚。防於未然。則皆官斯土者所有事也。苟非情形利弊。熟悉於心胸。焉能整飭興除。有裨於士庶。府曰知府。州曰知州。縣曰知縣。則四境之內。有一不為官司所當知者乎。況閩省環山濱海。地窄民稠。食指繁多。風俗慓悍。號稱難治。地方官所以及民之事。有知之而不能盡行者矣。未有全不之知而能行之而當者也。本部院閩兩載。雖已隨事體察。苦於未盡明晰。叩之各屬。亦非片時所能條對。且有不能置對者。除四境道里村莊形勢。已於繪圖案內。行令查填外。所有民情土俗。因革事宜。行查不勝其繁。彙列條件。該府州轉行各屬。悉照冊式。逐條登覆。淡防澎湖二廳。一體登覆。並移丞佐一體知照。曰田賦。曰地丁。曰糧米。曰田功。曰糧價。曰墾殖。曰物產。曰倉儲。曰社穀。曰生計。曰錢法。曰稅。曰食鹽。曰街市。曰橋路。曰河海。曰城垣。曰官署。曰防兵。曰壇廟。曰文風。曰民俗。曰鄉約。曰氏族。曰命盜。曰詞訟。曰軍流。曰匪類。曰邪教。以上三十條。皆地方所必要之事。即地方官所必應辦理之事。本部院以此諮詢。未敢遽期事事盡善。無非欲地方官。平日體察及此。講求及此。孰為於民有利。孰為於民有害。了然於心。遇事查辦。緩急輕重。自能宜。有利無弊。各州縣奉到此行。惟宜就現在情形。據實登覆。該地方應興應革之事。如有所見。不妨據實敷陳。於逐條之下。以備採擇。分防丞佐。如有所見。另稟呈覆。如無確見。不必勉強。本部院就此得知各屬利弊。各屬亦可以隨時舉行。即或格於時勢。限於識力。有未能即見之施行者。而事已了然於心。於知府知州知縣之稱。亦可以無負。況知之既真者。行之必力乎。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循良著蹟。造福地方。未始不基於此。此本部院所跂予望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