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走出家庭生活心理误区
14083300000009

第9章 心理探秘“夫妻相”

心路迷障:他们为何如此“夫妻相”

单位里派我出差武汉,让我想起了老同学大李。大李是武汉人,毕业后想办法留在了武汉,我们更多的外地生则天各一方。小于,我们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和大李成了夫妻。当年,我在哈尔滨,寄去了贺礼,却没能喝上他们的喜酒。这次,正好公私兼顾,看看20多年前的老同学。

刚下火车,远远地看到大李和小于朝我招手。当我们三个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似乎发现了一个秘密:“站开点,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们怎么长得像一个人了?”

闻听此言,他们两人哈哈大笑,收住笑容说:“不错,你的观察很准确,我们已经被单位公认为最具夫妻相……”

我说:“当年,你们一个林黛玉,一个马大哈,不就是因为太不像一家人了,家里才不同意你们的关系吗?可是,现在看看你们两个人……你看,你看,你们笑起来整个一个人了!怎么搞得?”

大李来了几分深刻:“其实,我们长得并不是很像,也许,这就是生活的雕琢吧!我们上学的时候,她确实像个林黛玉,眼角眉梢都是忧思,我像个马大哈,整天嘻嘻哈哈的。婚后,我也感觉她慢慢地变了,变得开朗了……”

“还不是受他的影响?”小雨笑着接过话头,“就他那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劲头,让你忧思都忧思不起来,所以,我也就像他靠拢了……”

我点头:“不过,我感觉你们的靠拢好像是相互的。我发现大李刚才作深刻状的时候,眼角眉头似乎和小于沉思时候的劲头差不多……”

来到大李家,小于找出了他们俩20多来的合影。我们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把合影按时间先后排列起来,一张张合影照仿佛魔幻的镜头闪过,他们的眼角眉梢,他们的嘴角口型,他们的一颦一笑,真是越长越像……

如此的夫妻相到底是为什么?

心理透析:一份姻缘结一颗果实

夫妻相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婚前带来的,可以叫做婚前夫妻相;有的是婚后才逐渐形成的,可以叫做婚后夫妻相。两种情况各有什么不同的成因呢?

婚前夫妻相,往往是男女结为婚姻的原因,可以说是两个人牵手婚姻的一分姻缘。为什么夫妻相会让两个人牵手走进婚姻?

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人际吸引的相似性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叫做相似性吸引。同性交往如此,异性交往也是如此。而外表特征的相似性,是相互吸引的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天性,对自己的爱可以推广到爱与自己具有相似特性的人,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等于肯定自己。因此,容貌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容易看着喜欢。

婚前夫妻相之所以成为婚姻的姻缘,就是由于相似性吸引规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外貌上相似的异性做伴侣,这种倾向叫做“匹配假设”。之所以出现匹配假设,是因为人们认为与自己长相相似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内在性格特点。人们这样认为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内心世界的所有特点,特别是性格特点,都会在外貌上反映出来。所谓“人不可貌相”,往往指的是特殊情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是可以“貌相”的。一个人的容貌,与其说是造物主主宰的,不如说是自己主宰的,是自己在脸上一点点地刻画出来的。容貌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人的内心就写在脸上。这便是“相由心生”的法则。因而,一般说来,外貌相似得人性格也有较多的相似。于是,从婚姻“匹配假设”出发,人们也就容易选择外貌相似的人作伴侣。这便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

近来,匈牙利佩奇大学的科学家塔马斯·贝雷兹克认为,人们心理上的潜意识里还有个“配偶辨识机制”。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依据与自己的相似性来选择配偶,因为长得像的夫妻之间拥有相同的优良基因的可能性大,对于优化后代有一定益处。性格和身体特征上的相似点,或许是测量基因上相似性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相像的优势必须保证是非近亲的两个个体,如果是近亲相配,他们虽然具有强化相同优质基因的优势,但是同时会产生致病基因被强化的恶果。从心理学上说,所谓“配偶辨识机制”也服从相似性吸引的规律。

按照相由心生法则,相貌相似度大的夫妻,性格上也会有更大的相似度。因而,婚前夫妻相明显的夫妻,一般来说婚后关系应该比较和谐。但是,婚姻是否和谐并未完全由婚前夫妻相决定的,靠整容整个夫妻相来保险婚姻更是异想天开。

前面故事中的夫妻相,属于婚后夫妻相。应该说,平时说的夫妻相更多的是婚后夫妻相。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扎永克博士和他的研究生的研究表明,许多婚前并无多少相似之处的夫妻,共同生活25年后,模样会变得十分相像,并以脸部最为突出,越恩爱和睦的夫妻相似之处越多,越是具有夫妻相。这样的婚后夫妻相,可以说是长期婚姻生活导致的结果,是婚姻之树上结出的一颗果实。

为什么长期的婚姻生活会导致夫妻相?

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总是通过模仿、感染、回应等机制,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互动性。一对夫妻,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朝夕相伴,必然有太多太多的互动关系,于是,长期的互动过程就创造了奇迹:一对夫妻越长越像!

首先是表情的互动。人的面部表情总是互动的,表情最容易收到回报,你给别人微笑,别人自然会报以微笑,你对别人皱眉,别人也很难对你眉头舒展。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甚至体验着同样的喜怒哀乐,两个人的表情神态必然经常地处于这样的互动之中,相互磨合,相互靠拢,长期的潜移默化,就产生了心理学上的“无声移情效应”。无声无息之中,两个人的表情神态,你这有我,我中有你,情同一体,也就越来越像了。

其次是心理的互动。性格不同的男女也会结为婚姻,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互补性吸引。但是,即便由于互补性而结为婚姻的夫妻,经过长期的婚姻生活,性格差异也会不知不觉地日渐缩小,比如,急脾气的人也会慢慢有了一些从容,慢性子的人也会慢慢有了一些紧迫。这就是心理上的互动导致的性格的趋同。按照前面说的“相由心生”的法则,这种心理的互动与趋同,也促进了表情的互动与趋同,也就使夫妻的相貌越来越像。

如此说来,婚后夫妻相,更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而是夫妻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最具标志性的一个成果!

心灵跨越:心灵相容更重要

如此说来,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夫妻相的问题?

首先,认识上要科学看待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是走进婚姻的一分姻缘,婚后夫妻相,是和谐婚姻的一个成果。这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但是,古今中外,对夫妻相众说纷纭,其中不少说法缺乏根据,甚至是迷信的东西。特别是现在到了市场经济社会,有些人过分宣传夫妻相还掺杂了商业动机,甚至是一种商业炒作。这就不仅有蛊惑人心之嫌,而且说不定还想掏你兜里的钱,可要当心呦!所以,我们应该对夫妻相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科学认识,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关夫妻相的信息,要有所鉴别,不能盲信,更不能盲从。任何对夫妻相夸大其词的说法,片面地宣传,都值得质疑。即便去进行所谓夫妻相的测试,也应该取“玩玩罢了”的心态,万不可太当真。

其次,择偶不必过分追求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只是走进婚姻的一分姻缘,此外,男女结为婚姻还有太多太多的姻缘。仅就心理学角度说,人际吸引的规律,除了前面谈到的相似性吸引,还有互补性吸引、邻近性吸引、熟悉性吸引、相互性吸引、特征性吸引等规律。其中,特征性吸引规律中,人格特征和能力特征,是更重要的人际吸引要素。正是这种更为重要的人际吸引要素,才让更多的男女牵手婚姻。所谓“相由心生”,也是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心”,是人内在的品质特征。从这个角度说,择偶时过分刻意地追求夫妻相并不可取。那种非要找“夫妻相”的做法,已属盲目,那种想通过整容来整出一个“夫妻相”的做法,就不仅可笑,而且可悲了。恋爱择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两“情”相悦,而不是两“貌”相合,所以还是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最重要。否则,片面追求夫妻相,也难免“貌”合神离。

最后,建设和谐婚姻赢得夫妻相。

婚后夫妻相,是和谐婚姻的一个成果,这个结果是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既然如此,走进婚姻的人,就不必太在意这个结果了,而应着重好好经营婚姻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建设和谐的婚姻。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要想达到夫妻恰当的磨合,婚姻真正的和谐,心灵的相容是第一位的,心灵的相容永远比外貌的相像更重要。至于是否拥有夫妻相,不妨顺其自然。而且,有了心灵的相容,在创建和谐婚姻的同时,往往也会收获一分“夫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