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爱暖心扉(心灵鸡汤系列书)
14038700000004

第4章 母爱无言(4)

存款是用北原武的名义开的户头,存款高达数千万日元。看完了信,北原武哭倒在地上,高喊妈妈,妈妈……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我每次都耐心地重复一遍。

重复25次的回答

●佚名

星期天,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梧桐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那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他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大。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走进屋里。

几分钟后,父亲又回到院子里,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我每次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儿子共处,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

“爸爸,您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儿子说。

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宽厚的笑容。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呵护孩子的梦

●曾文广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里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母亲不在家,那些瓶子对他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他把室内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家里变得脏乱不堪。

当他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墨迹。她对色彩凌乱的墨水污渍视而不见,却惊喜地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山再高路再远,双脚总能丈量;而亲情,可能很近,却永远无法衡量。

亲情的厚度无法衡量

●佚名

这是一则曾炒得沸沸扬扬的新闻。说的是一位母亲,当她从菜市场买菜回来时,在自家楼房的马路对面,瞥见3岁的儿子正爬到没有栏杆的阳台上。幸好,在她盯着儿子发呆时,儿子也惊喜地发现了她。她朝儿子摆了摆手,示意儿子赶紧爬下阳台。儿子毕竟才3岁,哪懂得她的心思啊;他只认为妈妈要抱他,便做出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向她扑来。

人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有一道黑色的旋风,从他们眼前呼啸而过,穿过马路,向孩子坠落的地方奔去。黑色的旋风,正是她。此时,她正跌坐在地上,而她3岁的儿子正在她的怀里哇哇大哭。儿子安然无恙,她却脸色煞白。

人们又一次惊呆了。要知道,在极短的时间从马路那边跑到马路这边并稳稳地接住儿子,是根本不可能的,可奇迹就发生在眼皮底下,容不得人们怀疑。

第二天,某报的头版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告诉了人们答案:亲情的速度无法衡量。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探险家,他决心用自己厚实的脚板去丈量苍茫的大漠戈壁;去体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去攀登无限雄奇的崇山峻岭。告别了自己的妻儿,他出发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精神,他就要走完计划的路线了。

突然,他想给家里挂个电话,报个平安。接电话的是妻子。妻子在电话中哭着说分别时送的玫瑰早就枯萎了,你若再不回来,恐怕花瓶里就要插进别人送的鲜花了。而他的儿子也在一旁哭着叫爸爸,儿子还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说我考了100分就带我去公园玩的,我现在都拿了6个100了,可你还不回来。

探险家放下电话,已是泪流满面。就这样他放弃了。

在舒适的家中,他拥着娇小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眼角流着滚烫的泪水。这泪水是苦涩的,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温馨。

人们为这个即将到达成功彼岸的探险家感到惋惜和不值,可人们却无从知道,在探险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话:

山再高路再远,双脚总能丈量;而亲情,可能很近,却永远无法衡量。

美好不是生造出来的,而是来自真诚的发掘,是天然的、善良的。

小女孩的布娃娃

●非非

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前行。一个四五岁大的女孩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围座里,怀里抱着一个布娃娃。

路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年轻妈妈的自行车,是在交通指示灯转为红灯之前的一刹那,在路口中央岗亭上的交通民警的注视下,加速驶过十字路口的。

就在这时,她背后的小女孩尖厉地叫了起来,小身子使劲晃着——她的布娃娃在自行车加速前进的时候掉到地上了。年轻妈妈停下车回头一看,它正手脚朝天地躺在路口中间,远看真像一个无助的婴儿。两边排着长龙的汽车已经发动,正向它的方向驶去。眼看布娃娃将要被碾烂,女儿大声哭喊着翻身下车要去捡它。妈妈死死拉着她不放手。这时,小女孩放开嗓门朝交警大喊一声:“叔叔,救救我的娃娃。”

本以为只是不懂事女儿的异想天开,可让这位年轻的妈妈没想到的是,那个交警果断地作了一个手势,两边汽车戛然而止,交警跳下岗台,把布娃娃捡——不,抱了起来,接着打手势让汽车继续通行,然后快步来到母女身边。

年轻妈妈赶快迎上去,刚要说对不起、谢谢之类的话,那位交警立正,举手敬礼,说:“在公路上,请照顾好您的孩子。”却并没把布娃娃交给她,而是转身走到小女孩面前,郑重地交给她,又是一个立正,举手敬礼:“请照顾好你的娃娃。”

那个妈妈愣住了。

所有的人文关怀,所有珍惜生命、尊重人权的话语,都比不上这个交警在这短短几分钟里的所作所为那么光辉动人。美好不是生造出来的,而是来自真诚的发掘,是天然的、善良的。这个警察的敬礼,尤其是第二个敬礼,将会深深印在那个小女孩的心里,教会她怎样爱人,怎样善待他人。

家长对孩子一味地严格要求,却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孝顺是一种储蓄

●佚名

妈妈在家里威信很高,平日,她的话虽不多,却句句点着要害。10年前,妈妈生病,我把她接过来住了一阵。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我在饭桌上朝她发了脾气。

妈妈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看看,你怎样对待我,以后,妞妞也会怎样对待你。”

我看了一眼桌边的女儿妞妞。她正眨巴着天真的眼睛,似懂非懂地听着。我被妈妈的话吓着了,赶紧收敛起来。

年轻时气盛,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有了后代,好像看见了自己的翻版,看见了世事轮回。我非常害怕孩提时代的遗憾,在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一味地严格要求,却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诊治妈妈疾病的那一年里,我常跑医院,把腿都跑细了,因为有了妈妈那句话,我又有一种储蓄的感觉,一边在为妈妈做事,一边就在想,今天我对妈妈孝顺,妞妞以后也会孝顺我。

果然,女儿长大后,对我非常贴心。母亲节、妇女节和我的生日,她都会买一样东西给我,表达自己的心意,小到一朵花、一张卡片,大到一枚银戒指。进了大学,因为她选读第二专业,周末,寝室里只剩她一个人。她便请我去大学“旅游”。我早早地乘车前往,女儿在校门回迎接我,挽着我进小店,拍电脑“大头贴”,我们脸贴着脸,一张张摆造型,母女像恋人般亲热。随后,她带我买小吃,又买鸡蛋煎饼和爆米花。

来到寝室,女儿安顿我休息,铺好床,把杂志、台灯、收音机、茶水放到我的手边,然后,她去教室上课。我任凭女儿安排,由她付账,听她数落,心里竟是异常欢喜。我好像看到10年前的自己,在对妈妈尽着女儿的孝心。

这时候,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你怎样待我,以后,她也会怎样待你。”幸好,我对妈妈够孝顺的,幸好,这些年我对婆婆也很好,我长长地舒了口气。

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种错觉——托尔斯泰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人,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