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艺大观
13942400000003

第3章 中国茶文化(3)

特种炒青 这类茶叶名目繁多,多属名茶。因为通常采摘的是细嫩的芽叶,又经过精巧的加工,因而形成了优异的品质。这类特种炒青都属于高级炒青,主要有江苏苏州的“洞庭碧螺春”,南京的“雨花茶”,安徽六安的“六安瓜片”,安徽休宁的“松萝茶”,湖南安化的“安化松针”,湖南古丈的“古丈毛尖”,湖南江华的“江华毛尖”,河南信阳的“信阳毛尖”,广西桂平的“桂平西山茶”,广西凌云的“凌云白毫”,贵州都匀的“都匀毛尖”,福建南安的“南安石亭绿”,江西庐山的“庐山云雾茶”,江西婺源的“婺源茗眉”,四川峨眉山的“峨眉峨蕊”,浙江云和的“惠明茶”,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浙江普陀山的“普陀山佛茶”,江西井冈山的“遂川狗牯脑”。

(2)烘青

炒青是采用炒干的方法使茶叶干燥的,而烘青则采用烘干的方法,因此茶叶的色泽往往较黄绿,条索紧结度不如炒青。烘青茶分普通烘青和特种烘青两类。

普通烘青 通常是用来作为窨制花茶的茶坯,没有窨花的烘青称为“素茶”或“素坯”,窨花以后称为烘青花茶。烘青的主要产地是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主要包括:福建省的“闽烘青”,浙江省的“浙烘青”,安徽省的“徽烘青”,江苏省的“苏烘青”、湖南省的“湘烘青”等等。

特种烘青 多数是采摘细嫩、做工精细的名茶,主要有安徽歙县的“黄山毛峰”,安徽太平县的“太平猴魁”,安徽舒城的“舒城兰花”,安徽宣城的“敬亭绿雪”,福建宁德等地的“天山烘绿”,(包括天山毛峰、天山银毫、清水绿、郁露、馨绿、水晶、黛香、辞云、清芬等花色品种),浙江天台的“华顶云雾”,浙江临安的“天目青顶”,浙江乐清的“雁荡白云茶”,湖南长沙的“高桥银峰”,浙江东阳的“婺州东白茶”,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等。

(3)晒青

晒青茶是利用日光晒干的,一部分晒青以散茶就地销售,一部分晒青被加工成紧压茶。晒青的产地主要是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它包括云南的“滇青”,四川的“川青”,贵州的“黔青”,广西的“桂青”,湖北的“鄂青”,陕西的“陕青”等,其中以“滇青”品质最好。“鄂青”原料粗老品质一般,所制成的老青毛茶经堆积发酵后变成黑茶。用晒青进行再加工的紧压茶主要有云南、四川的“沱茶”、“饼茶”,四川的“芽细”等。

(4)蒸青

蒸青绿茶是制茶第一道工序——杀青时用热蒸汽处理鲜叶,而后进行揉捻、干燥而制成的。蒸青绿茶采用的是明代以前的制茶方法,唐代时传入日本。日本至今还沿用这种蒸青方式的制茶方法,蒸青绿茶是日本绿茶的大宗产品。日本茶道饮用的茶叶就是蒸青绿茶。

2.红茶

红茶的品质风格与绿茶大不相同;绿茶是清汤绿叶,而红茶是红汤红叶。红茶也是绿色的茶树芽叶制成的。那么,绿色叶片是怎样变成红色的红茶的呢?原来红茶的加工工艺与绿茶不同:绿茶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而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是鲜叶——萎凋——揉抢——发酵——干燥。比较这两种制茶工艺就可发现红茶不同于绿茶之处。首先,红茶加工时鲜叶不经过杀青而是进行萎凋;其次,揉捻以后要进行发酵。制红茶时,鲜叶经过萎凋失去一部分水分之后,便进行揉捻,搓揉成条或切成小颗粒,然后进行发酵。发酵是红茶制造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它又称渥红,这是因为绿色的叶子经过发酵之后就变成了红色。其原理是,茶树叶片中含有一类生物催化剂,叫做“多酚氧化酶”,这种酶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红茶加工不经过高温杀青,所以这种酶仍保持着高度的活性。茶叶中还含有一类叫做“茶多酚”的无色物质,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很容易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形成红色的茶汤;另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就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制茶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红茶制法出现于绿茶之后。大约在1650年前后,红茶的萎凋、发酵工艺问世,从而有了红茶制法。红茶的种类很多,以大类而言,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我国最早出现的红茶是小种红茶,以后才开始生产工夫红茶,最迟出现的是红碎茶。17世纪中叶,福建省崇安一带首先出现小种红茶的制法,后来又发展了工夫红茶的制法。大约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的制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使原来盛产绿茶的祁门很快便变成了工夫红茶的主产地,那里生产的红茶被称为“祁门工夫”。到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当时除了福建、安徽以外,相继生产工夫红茶的还有江西、湖北、台湾等省。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浙江、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也普遍推广工夫红茶的生产。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后来它们仿效中国红茶的制法,又逐渐发展成为将叶片切碎的“红碎茶”。我国1957年以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也开始生产红碎茶。至今红碎茶已成为世界红茶市场的主要产品。

小种红茶这是福建省特有的一种红茶,红汤红叶,有松烟香,味似桂圆汤。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的称“正山小种”,其毗邻地区生产的称“假小种”,政和、建阳等县用功夫茶切碎熏烟的称“烟小种”,品质以正山小种最好。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味是从何而来的呢?要知道,小种红茶的制造要经过萎凋、揉捻、转色、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等七道工序。其中,熏焙是小种红茶的特殊干燥方式。也是形成小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熏焙时,茶叶被薄摊于竹筛中,地面上堆着松柴,以明火燃烧。熏烟焙干茶叶的同时,使茶叶吸收了大量的松烟香味。

工夫红茶是我国出口的传统红茶产品,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1880年,出口量曾高达1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我国生产工夫红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地是安徽、云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其中,安徽祁门的“祁红”、云南的“滇红”,是国际上有特定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的工夫红茶。以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和湖南的“湖红”拼配而成的“中国工夫红茶”,也是深受欢迎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四川“川红”,也已驰名中外。

红碎茶 茶叶揉捻时,用机器将叶片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的红茶。因外形细碎,故称红碎茶。红碎茶适销于国外市场,由于茶叶形体细碎,用开水冲泡后,茶叶接触水的面积较大,菜汁易于浸泡出来,第一次冲泡的浸出量较大,适宜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国外产茶国家中,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红碎茶的产量较大,它们都采用大叶型品种加工制作,因此,品质一般都较好。其中,印度是产红碎茶最多的国家,肯尼亚的红碎茶品质最好。红碎茶都采用机器生产,产品多采用小包装和袋泡茶的形式。所谓袋泡茶,就是将一杯量的茶叶装在一个茶叶专用的滤纸袋中,饮用时连袋冲泡,具有茶汁浸出快、浸出较完全的特点,而且冲泡后可取出装有茶渣的纸袋弃去,便于加糖加奶,饮用十分方便、卫生。20世纪60年代我国才开始生产红碎茶,目前产地已有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区),每年产量达100多万担。其中以云南、广东、广西的红碎茶品质最好,其他地区的品质稍差。以红茶汁加牛奶和糖配制成的“牛奶红茶”,是颇受中外旅游者欢迎的美味饮料,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

3.青茶(乌龙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所谓半发酵茶是指加工过程中,茶叶经过适当的发酵,叶片适当红变,但发酵程度又不及全发酵茶(即红茶)。因此,以发酵程度(即红变程度)而言,青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茶类。由于这种加工特点,致使青茶“独树一帜”,既有绿茶鲜波之味,又有红茶甜酸的特色。青茶冲泡后,叶片中间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青茶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品质特点呢?这是因为青茶的加工与众不同,其间有反复数次的摇青工序。所谓摇青,就是将适度萎凋的叶子放在竹筛里,来回筛动,使茶叶与茶叶之间、茶叶与竹筛之间彼此碰撞和摩擦,这种操作又称“碰青”。茶叶经过反复碰青之后,叶边受伤,如同红茶揉后发酵一样,受伤部分变红。摇青以后又进行锅炒杀青,因此,叶片中间大部分仍能保持绿色,这就是“绿叶红镶边”、“三分变红七分绿”的由来。摇青不仅会使叶片部分红变,而且会产生浓郁的“花香”,这就是优质青茶花香明显的原因所在。

青茶的制法(以安溪铁观音为例)有八道工序: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

闽北青茶:最出名的是崇安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岩茶的花色品种很多,多以茶树品种名称命名,主要品种有水仙、乌龙等,因而有“武夷水仙”、“武夷乌龙”之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贵极品岩茶,如有“御赐红袍披树”之传的名松“大红袍”,又如肉桂、白鸡冠、铁罗汉、千里香、不知春、水金龟等。武夷岩茶加工的传统工艺复杂,现代的加工方法已有所简化。闽北青茶除武夷岩茶外,还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闽北乌龙又因产地品种不同,有建瓯乌龙、崇安龙须茶、政和白毛猴、根鼎白毛猴等。

闽南青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这种茶颗粒重实,味美香高,真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形象。此外,还有乌龙、水仙、奇兰、毛蟹、黄棪、梅占、香椽等。闽南青茶除了在福建、广东销售外,还供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近年来,福建乌龙茶畅销东南亚和日本。由于宣传乌龙茶有美容、健身之功效,日本曾经出现过乌龙茶热,其中以铁观音身价最高,十分畅销。

台湾青茶:台北地区的高山、海山、七星、基隆及台南地区的南投、竹山、新竹等地,都盛产台湾青茶。台湾青茶主要外销美国、英国、日本及东南亚一带。台湾青茶因加工工艺及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类。包种茶发酵程度较轻,品质接近绿茶。台湾因气候温和,乌龙茶可以常年生产,优良品种比较多,很有发展前途。

广东青茶有凤凰单松、凤凰水仙、饶平乌龙几种,制法与岩茶类似,其中以广东潮安的凤凰单松品质最好,凤凰水仙次之。

4.白茶

白茶者,白色之茶也。对于白茶,很多消费者可能见得不多,或不解其缘由。白茶为什么呈白色呢?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自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也有少量生产。生产白茶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福建省福鼎县首创的。福鼎县有一种茶树优良品种,叫做“福鼎大白茶”,此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造白茶的好原料。白茶的品目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银针又称白毫银针,完全是用大白茶的肥壮芽头制成的。成茶色白如银,形状似针,非常逗人喜爱,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

白牡丹采摘初展的一芽二叶为原料、摊叶萎凋后,直接烘焙至干。成品茶芽头挺直,叶缘垂卷,芽叶连枝,叶背披满白茸毛呈白色,叶面银绿色,成朵外表姿态形似牡丹而得名。

贡眉:采摘一芽二、三叶作原料,也只有摊叶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

寿眉:制造白茶时,芽叶经过抽针后,抽摘出的茶芽用于制造银针;另外摘下的幼嫩叶片,则用于制造寿眉。寿眉的制作方法是:将叶片萎凋后,用文火焙干,使每张叶片的叶缘微卷曲,完整地保留叶背的白茸毛,此时一片片茶叶酷似老寿星的眉毛,故名寿眉。

银白色的白茶,非常可爱,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周亮工的《闽小纪》记述:“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自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冻,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同会埒。”

5.黄茶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独具一格。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等。黄大茶包括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广东大叶青”等。

君山银针 湖南岳阳洞庭湖中有一小岛名日君山,风景秀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诗称:“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相传君山有48庙,庙庙有茶。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10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