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艺大观
13942400000002

第2章 中国茶文化(2)

第四,与传教、贸易有关。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僧人传教时,也把以茶代酒、饮茶和制茶的知识传授四方。结果,饮茶风尚很快就遍及全国。随着通商、传教等活动又逐渐传向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至元、明、清,茶的传播继续有所发展。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我国茶叶首次运向爪哇,并由此转销欧洲。清朝是我国茶叶产销的全盛时期,茶叶生产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所产之茶,除供国内消费外,大量出口外销,茶叶品类也琳琅满目。公元1886年最高年产量达22.5万吨,出口13.4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家,在茶叶国际市场中首屈一指,素负盛誉。以后外由帝国主义入侵,内因政府腐败,茶农民不聊生,茶园大批荒芜,生产每昆愈下。1949年时,全国茶叶年产量仅4.1万吨,出口量也只近万吨。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扶植下,茶叶生产才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每年全国人均茶叶占有量已从解放初期的0.1公斤增加到0.4公斤,人民的茶叶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和饮茶的普及,我国人民的饮茶风尚,茶籽茶苗以及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等,也都先后直接或间接地传向世界各地。所以茶的传播与封建统治阶级的酷爱奢求、文化的兴起、佛教的传播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我国的茶叶最早传到日本、朝鲜、泰国,而后才逐渐传向欧洲。唐时佛教盛行,僧人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几乎寺必有茶,僧必善茗,而僧人传教也常宣以饮茶之效。公元729年,茶就传入日本,被视为最珍贵的饮料。日本圣武天皇曾召百僧,听般若(佛)讲经而赐茶,并派高僧最澄禅师来我国交流佛教,他回国时带去茶种,播于近江县(滋贺县)阪本村之国台山麓(即今池上茶园之所在),颇得皇室赞赏。天皇乃命首都附近五县广种茶树,专制皇室贡茶。至公元1911年,荣西禅师再次从中国带回茶籽,种于福冈、博多等地,并竭力宣扬吃茶的好处。他在《吃茶养生记》中,视茶为“上天的恩赐”,“圣药之本源”,有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于是饮茶风尚很快普及民间,而栽茶制茶方法也随之传入日本。日本的茶道、末茶和蒸青等饮茶、制茶方法都源出于我国。

茶之传入朝鲜,据朝鲜《东国通鉴》记载:“新罗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帝赏赐茶籽,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这是朝鲜植茶的最早记载。茶之传人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始于17世纪。公元1606年荷兰商人首先把茶叶从澳门运到爪哇出卖,获得高利,达官显贵对饮茶产生了兴趣。总督坎费齐斯从我国引入茶籽进行试种。1684年,荷商又输人大量茶籽试种,时为印度尼西亚有计划发展茶叶生产的开始。种植茶树虽几经失败,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印度尼西亚已成为当前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之一。印度植茶较迟,约在公元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带去茶籽,播于加尔各答以及不丹,获得成功。但在殖民政策的控制下,印度的茶叶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直至1833年东印度公司因我国拒绝续订商约而失去茶叶贸易特权,印度才组织印度茶业委员会有计划地发展茶业。在政治上独立以后,印度的茶叶生产发展速度更快,一跃而为世界上产茶最多的国家。斯里兰卡原以盛产咖啡著称,18世纪荷兰商人也曾多次带茶籽播于这个岛国中,均未获得成功。1839年从加尔各答移植阿萨姆种苗,栽于派勒特尼亚植物园,始获成功。1875年前后,斯里兰卡咖啡园发生毁灭性的叶病,病情蔓延迅速,不到几年,咖啡树多被摧毁,此时正值茶树试种成功,于是便以茶取代咖啡。此后,在政府大力倡导和扶植下,茶业发展迅猛,茶叶总产量曾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位(现仅次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茶业成了繁荣岛国的支柱,每年出口茶创汇约占斯里兰卡外汇总收入的40%,由此可见茶叶在斯里兰卡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于苏联,早在公元1567年就已传入饮茶风尚,1847年始在黑海沿岸萨克哈姆植物园试种成功。以后数十年中曾多次从我国输入茶籽、茶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雇佣中国工人教以栽茶、制茶方法,茶业逐渐发展,至1923年以后,发展速度就更快了。

就这样,茶传到了世界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包括50多个茶叶生产国和100多个茶叶消费国),给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康乐和幸福。为了让这颗幸福的种子——茶树传向人们最需要的地方,我国的茶叶专家深入国内的山东、西藏和甘肃等地考察和试种,促使南茶北移,开发了茶叶新区;同时还远涉重洋到马里、阿富汗、阿尔及利亚、乌干达、几内亚和摩洛哥等国,具体帮助他们勘察、规划、种茶和建厂制茶,使这些地区的同胞也能吃到自己栽制的茶叶,使嗜茶国家的兄弟姐妹能增强自力更生的实力,兴自然条件之利,发展茶叶生产。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关于茶字的语音,都源于我国。如英国、美国、加拿大语“tea”,法语“thé”,德语、荷兰语“thee”,斯里兰卡语“they”,芬兰语“tee”,意大利、西班牙、捷克、瑞典、丹麦、挪威语“te”,及世界语“teo”等都是从我国的厦门语“爹”(音tay)而来;而俄语“chai”,日语“sa”,越南语“tsa”,朝鲜、波斯、伊朗、葡萄牙语“cha”,阿拉伯语“Shai”,土耳其语“chay”,巴基斯坦语“chaya”等,都是从我国的广东语“茶”(音cha)而来的。

上述事实雄辩地说明,在世界茶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我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而且茶树的品种资源最雄厚,已掌握的品种材料达500多个,高龄1700多年的世界茶树之王,就在云南励海境内。我国的茶类最多,制茶技术最精;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目前我国茶园面积之广,从事茶叶工作的人数之多,以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的规模之大(已有2所全国性茶叶研究所,16所省、市茶叶研究单位和9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我国不愧为茶叶的祖国。

二、茶叶的种类

当你跨进规模较大的茶叶商店或参观大型茶叶展销会时,名目繁多的茶叶和各式各样的茶叶小包装,会使你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茶叶种类已有数百种之多。这是因为目前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新的茶叶种类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即便是茶叶行家也感到“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

(一)丰富多彩的茶类

翻开茶叶加工制造的史册,人们可以看到,在这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又出现了各种“贡茶”,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很广,茶树品种繁多,于是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茶叶分类方法,不同种类茶叶的命名是五花八门的。有的是根据形状命名的,如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形如一株株小笋的浙江长兴“紫笋”,圆直如针的湖南岳阳“君山银针”,形曲如螺的江苏苏州“碧螺春;有的是根据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的。如绿茶、白茶、黑茶、红茶等;有的是以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徽歙县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浙江的“普陀佛茶”等;有的是依据其香气、滋味特点而命名的,如安徽舒城的“兰花茶”(具有兰花香),湖南江华的“苦茶”(滋味微苦)。

根据茶叶采摘时期和季节命名的也为数不少,如“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雨水前采制的茶叶)、“春茶”(4~5月份采制的茶叶)、“夏茶”(6~7月份采制的茶叶)、“秋茶”(8~10月份采制的茶);也有根据加工制造工艺命名的,如“炒青”(用铁锅炒制而成)、“烘青”(用烘干机具烘制而成)、“蒸青”(茶的鲜叶用蒸汽处理后制成)、“花茶”(用香花窨制而成),“砖茶”(茶叶经蒸压而成砖形)、“速溶茶”(茶叶水浸提物干燥而成)等。另有一些是根据茶叶加工时发酵的程度加以区分的,如发酵茶(红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和不发酵茶(绿茶)。此外,还有按照包装形式命名的,如“袋泡茶”、“小包装茶”和“散装茶”等。

茶叶名目虽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和白茶。其他还有再加工茶类,如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药用茶等,通常都是以这六大茶类为原料进行再加工而制成的。这六大茶类是怎样划分的呢?不熟悉茶叶加工的饮茶者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绿茶是绿茶树的叶子制成的,红茶则是红茶树的叶子制成的。殊不知,不同的茶类主要是采用不同的加工制造方法而形成的。现在就将六大茶类的制造特点、各自包括哪些主要茶叶名目,简单作一介绍。

1、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产区辽阔,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5万多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我国传统绿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茶叶时是生煮羹饮的,以后发展成将茶叶晒干收藏。到了公元220~260年的魏代,才捣叶作饼烘干。唐代茶叶成了较为普遍的饮料,并发明了蒸青团茶,宋代又改进为蒸青散茶。从宋代到明代出现了炒青制法,从而有了炒青绿茶。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载有绿茶的古老制法:“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实。”今天,机械化制茶已逐渐取代手工制茶,工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归纳起来,绿茶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流程。杀青就是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一部分水分,便于下一步造型。杀青是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酶,使酶失去活性,保持叶片的绿色。杀青有加热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方式。加热杀青就象大家熟悉的炒青菜:将茶树上采下的新鲜芽叶放入锅温很高的铁锅中,不断翻拌炒热,使叶子散失一部分水分,变得柔软,并保持绿色。蒸汽杀青是利用高温蒸汽直接加热鲜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杀青以后的叶子,就可根据各种绿茶不同的要求进行揉捻。揉捻就是经过反复搓揉,使松散的叶片成条索状。揉捻的目的:一是为了造型,形成一定形状;二是为了使茶汁揉出附于叶表,这样制成产品后,便于用热水冲泡出茶汁供人们饮用。揉捻以后就可进行干燥,干燥的方式有炒干、烘干和晒干。利用铁锅加热炒干的绿茶称为“炒青”,利用烘干设备烘干的绿茶称为“烘青”,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称为“晒青”。

(1)炒青

炒青是我国绿茶中的大宗产品,包括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和名目繁多的特种炒青等。

长炒青 是长条形的炒青绿茶,经过精制以后称眉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绿茶。我国主要生产长炒青绿茶的地区是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苏、河南、贵州等省。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婺绿炒青”,外形粗壮,色绿、香高、味醇,是长炒青中品质最好的,精制后的出口茶称“婺绿”。主要产于安徽休宁的“屯绿炒青”,也是长炒青中品质较好的。此外,主要的长炒青还有安徽舒城的“舒绿炒青”,浙江省杭州地区的“杭绿炒青“、淳安的“遂绿炒青”、温州的“温绿炒青”,江西省上饶一带的“饶绿炒青”,湖南省的“湘绿炒青”,河南省的“豫绿炒青”,贵州省的“黔绿炒青”等。

扁炒青 外形扁平光滑,包括龙井、旗枪、大方。饮茶爱好者都十分熟悉的“西湖龙井”,是我国扁形炒青绿茶中的珍品。向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旗枪茶的加工不如龙井茶精细,因此外形扁平光滑的程度不及龙井,香味也稍差。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省临安、淳安一带,其中以安徽歙县老竹大方最著名。

圆炒青 外形呈圆形颗粒,包括珠茶、前岗辉白茶、涌溪水青茶。珠茶细圆紧结,形似绿色的珍珠。天坛牌特级珠茶早已驰名中外,1984年9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珠茶主要产于浙江省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前岗辉白茶产于浙江省嵊县前岗里东,那里海拔750米,常常云雾弥漫,自然条件较好。加工辉白茶时有六道工艺,最后一道是辉白,炒得茶叶表面“辉白起霜”,故称辉白茶。涌溪人青茶产于安徽省泾县,茶叶外形腰圆,色翠显毫,滋叶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