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13929800000016

第16章 诗歌鉴赏(10)

诗歌篇首扣题,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并且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接着,点明半棵树“像一个人”,塑造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架通了“象”与“意”、“人”与“物”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内蕴之意。第三节,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的原因。“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表现了外在的恶势力的强横凶残。第四、五节,交代树遭摧残、迫害的结果。采用了特写的镜头,“仍然”“直直”“青青”这几个词具体表现了半棵树昂扬的战斗的姿态、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把对“半棵树”的景仰与礼赞的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第六节话锋一转,“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这就形象地表现了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的冲突,反衬出树的钢铁般的不屈的力量。也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这首诗的象征意味是极其鲜明的。它象征着那些在迫害面前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读之令人心胸激荡。

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广;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 醉人的香味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1979年秋

(选自钱理群.诗歌读本·高中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8—2002年) ,现代诗人,福建古田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45年后历任重庆《大公报》编辑等。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杜运燮六十年诗选》等作品集。

【赏析指要】

下面这段文字是杜运燮自己谈《秋》的写作体会的一段文字(有删节),可以作为对《秋》的赏析指要。读一读,也许感受更为真切。

古今中外,写秋的诗文数不清。古代的,外国的,最多的恐怕还是悲秋。《秋声赋》是我小时候就熟读的,后来读外国诗歌,雪莱的《秋:葬歌》也给我较深的印象。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作者从秋联想到的,多是寒冷、萧条、衰老、寂寥、惨淡、凄切、肃杀之类。新中国成立后,诗人们则多半把秋看作收获的季节,把秋作为丰收的象征来歌颂。

在我的心目中,一九七九年秋天,另有一种使人激动的面貌。这个秋天,是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形势越来越好的秋天,拨乱反正的方针取得明显的胜利,安定团结的局面已经形成,国民经济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冤假错案不断得到平反,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去年秋天也是十多年来空前的解放,去年秋天也是十多年来心情最舒畅的一个秋大。就在这一年初,我终于得到落实政策,从山西回到北京,恢复原来的工作。喜看老朋友们纷纷重新执笔著文写诗,他们也鼓励我多写诗,而且鼓励我继续探索自己过去的风格。

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气氛中,我觉得“秋”的最大特点是“成熟”,我经常想到成熟。在我周围的可爱的秋天里,我接触到了成熟的空气,看到了成熟的颜色,听到了成熟的声音,闻到了成熟的香味。当然,我也看到了丰收,因为成熟就意味着收获。因此,我歌颂“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这就是《秋》的主调。这也是全诗最重要的一行。

我对“成熟”是这样理解的:谈到成熟,一般最容易想起的是植物果实完全长成,特别是水果,变得又甜又软,或甜中带酸,颜色也变得格外诱人,多半是暖和的色调。另一种成熟是动物发育到完备的阶段,一般指生理上的成熟,如小公鸡变为大公鸡,人类则是从儿童少年变为成人,除生理上的变化外,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同幼稚相比,成熟(不一定同年龄成正比)一般表现为知识和经验较丰富,能理解较复杂的事物,能作较全面的分析,处事决策较为冷静慎重,较能符合客观规律,也较能平心静气地与人讨论,倾听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在我的感觉中,同成熟有关的还有较讲礼貌,平易近人等。从以上两种成熟的涵义加以延伸,也可以指事情、状态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如意见成熟、条件成熟、艺术风格的成熟等。

以上简略谈的就是我对去年秋天的总的看法和心情。在这样的“情”支配下,我所看到的“景”,当然不免带有其特定的印记,“景”的范围也受其限制。我看到的天空,不是鲁迅先生在《秋夜》中所说的“不安”的天空,我对“没有浮云”的秋空的感觉首先是亲切,平易可亲。我闻到的,好像是在山谷里,夏季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酿造出来的好酒的香味。我听到浑厚深沉的鸽哨声,使我想起成熟的歌唱家的歌喉(我听到时,也感到一点惊奇,因此用了个“连”字)。我每天上下班骑车在宽阔的大街上,看到街旁树叶好像也以成熟的红色暗示某种哲理。无数自行车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晨曦中闪射着骑车者的朝气。秋阳在建设工地的吊车长臂上闪烁着,好像在荧光屏上扫描出报告丰收的消息。

是的,章明向志“猜”对了,在秋天凉爽的空气中,对于闷热的夏季终于过去,我是感到十分欣慰的。我就是从回忆阵雨喧闹的夏季,联想到那动乱的十年的,并从十年浩劫,联想到夏天酷热的考验,联想到全国人民在“大风大浪”中“游泳”时的种种危险景象,联想到眼前这些经过劫难的枝条,它们曾经也经历过萌芽破土和扭曲受伤的艰辛过程,然后在夏季中也狂热,差点迷失方向。但是现在,大家都没有时间多想那些病苦和浪费,主要是向前看,抢时间干“四化”,虽然我们绝不应该忘记那个“夏季”的经历。

关于是否“作者本来就没有想得清楚”,我觉得自己倒是经过认真思考,如上述的那样,“想得清楚”的。在写这首诗时,同写其他诗一样,我也认真地想写得短些,精练些,口语化些,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含蓄些,深刻些,浓缩些。譬如第一行,原来我想了两种写法。第一次在香港《新晚报》文艺副刊《星海》上发表时(见《新华月报》[文摘版]今年1月号)用的是:“成熟的空气带来新的满意。”后来在给《诗刊》时,改用另一写法:“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这种改变,我也是“想得清楚”的,而且是想改得更好些:主要是觉得第一种写法不够形象化。至于这样改是否必要,全诗的构思立意对不对,好不好,一些表现方法是否运用得当,那是有关个人能力、我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的另一个问题。

(选自钱理群.诗歌读本·高中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麦 地

海 子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选自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

【作者简介】

海子(1964—1989年) ,当代青年诗人,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庆人。出版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创作了包括诗歌、小说、剧本等大量的文学作品。部分作品已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

【赏析指要】

海子的诗歌探求将激情与理性、个人的体验与人类文化精神相结合,常常在对土地的抒写中表现出清新朴素的诗风。《麦地》一诗通过对种麦、看麦、收麦等的描写,对土地、粮食和劳作寄予了深深的恋情,并暗含着对健康生命的崇拜。在诗人笔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的汗水像“金子”一样闪亮;当我看麦子睡着时,月亮陪伴着我,连风和云都“收拢翅膀”依偎着我;收割季节,我的情人也顾不得羞涩来帮我一起割麦;共同的劳作使“我”和“仇人”消除了彼此的隔阂;妻子们因收获而兴奋,全世界的孩子们因收获而有了饭吃;无论是穷人或富人都在做着美丽的麦地和粮食的梦。

诗歌善于营造暗示性的意象,如写到月亮,她柔和、甜美,普照大地,美化一切。在诗中,月亮是作为一个与麦地和劳作者共存的人格化的意象出现的。她是麦地的伙伴,是劳作的见证者,月亮的存在使田园劳作充满诗情画意。诗人歌颂月亮,也隐含着对麦地、劳作和健康生命的歌颂。

【讨论探究】

1.《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无论在诗歌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细细咀嚼,体会其在情感、历史、伦理等方面丰富的意蕴。

揣摩“人间天上、代代相传”的这个故事为什么是美丽忧伤的?“新的背叛”如何理解和评价? 如何理解“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心情?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怎么读才能把握诗情?

你还读过舒婷的哪些爱情诗? 能从中体会出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吗?

查一查下面这些资料,可以拓展你的视野,或许让你有更丰富的联想和积累。

(1)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此。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又名“望霞峰”。

(2)神女峰闻名古今,古代文人就多有记写。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神话传说中有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为此峰写了许多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刘禹锡游神女庙后赋诗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间清佩,云雨旧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眸就楚襄王。”李商隐一首无题诗中,有“神女生涯原是梦”一句,也是源出于此。《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2 .昌耀写诗有时偏爱用长句子,《河床》最长的句子有40个字,有的诗句中还包含若干个短句;有的诗人特意写短句,如朱湘的《采莲曲》等;有的诗人写诗又是长短句相杂多变的。凡此种种,特点各异,精彩纷呈。请你认真朗读诗句长短不同的诗作,体会其中的意蕴和表达效果。

3.诗歌语言具有综合性特点。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三重因素:声音、形象和意义。诗人的工作就在于最充分、最丰富、最机敏地调动这三种因素,通过词语的巧妙组合,把声音变成优美的节奏;让平面的文字符号变为有生命的造型;使字典里的意义得以超越,产生意义的弹性和张力,让它们更丰富、更形象、更有音乐感地承载和推动情思的表现。

你现在已经读了很多诗歌了,对于诗歌的语言,有没有你自己的看法? 能结合诗歌作品补充说明一两点吗?

【拓展阅读】

1.对比《半棵树》,阅读《悬崖边的树》《疯狂的石榴树》,想想这“三棵树”的意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就诗歌塑造“意象”谈点看法。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附注:

这棵悬崖边的树就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那股从1950年一直刮到1975年的“奇异的风”将诗人吹到了命运的“悬崖上”,他被卷入了“胡风案件”的大风暴。他像一棵树一样,颤抖地立在草原的尽头,深谷的边上。命运的挑战更点起诗人灵魂的光芒,于是当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留下风的形状时,当别人为它即将跌入深渊而担忧时,它却欲展翅飞翔。

疯狂的石榴树

[希腊]埃利蒂斯

在这些粉刷过的乡村的庭院中,当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