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13601400000039

第39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此章是虛生明。空生慧。清靜合太虛底意思。上德者。不言。不動。不聞。不見。合天之至真。謂之上德。無心於萬物。無心於身形。謂之不德。外忘其身。內忘其心。聽萬物自然之生化。隨其自然之流行。謂之上德不德。德字。道之別名也。即道字。非恩德之德也。者等纔是箇有德底。謂之是以有德。著心外用。謂之下德。有心用去。就有心望報。故為不失德。不合天之不言。不動。不聞。不見。亦無清靜自然之德。是以無德。外實而內空。外無而內有。實若無空若有。聽自然之生化。謂之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不能虛心而心外耗。不能實腹。而腹運虛。滿腹心。聽心之指揮。心動火盛。焚其腹。或守或運形容日漸枯衰。無上德之自然。是以下德為之而有以害為之。和順柔弱。溫良靜定。而合上德。謂之上仁。為之而無以為。義字。改作箇斷字。義重生剛剛勝必有果斷。果斷必有是非。是非出自疑生。疑生上德。夫德失而為仁。仁下而為義。義字改意字看。何也義重則剛心生心動意馳。意馳必有為。有為者。三千八百門。皆從此意字。安能合上德是以義為之。而有以為禮者。路也有意於道。必有心去求。一求非上德也。榖氣應之。則真心不見。而真氣莫為之應。是以攘臂而仍之。攘臂者。殺伐之氣也。即氣質之性也。仍者。就而應之之謂也。即勝心貪意者。是也如此則道遠矣故失道。失道者。失自然之生化。容心於萬物者也。謂之失道而後德。有心於物者。謂之上德。失了道就是有心於德。失德而後仁。失了自然之德。存仁於萬物。和順於生化。就於有為而失仁。失仁而後義。是堅心剛者勇鹵之性。一派氣質殺伐之心。失義而後禮。有路為之謂之禮。不知禮者吉。知禮者。忠信之薄凶。亂者。敗也。亡也。因禮之害也。故為亂之首。前識者。高明正大清靜無為之人也。不德而若愚。昏默之謂也。如此之丈夫。處上德之厚。不處上禮之薄也。居上德無為之實。不居上仁。上義。上禮。有為之華也。故去仁義禮智之彼。而取無為上德之此也。謂之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