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13176200000013

第13章 陕西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和保护情况的汇报(1)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渭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抗御水旱灾害、供水和水保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就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一)渭河流域概况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也是陕西的母亲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由西向东流至凤阁岭进入我省境内,出宝鸡峡峡谷河段后横贯关中盆地,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主要城市于潼关汇入黄河,形成两岸宽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在我省境内全长502公里,省内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其中关中地区部分5.0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全区人口21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0%。渭河关中地区,工业集中,城镇密集,农业发达,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2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全区耕地面积26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2%;有效灌溉面积1470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75%。199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84.8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8%。渭北苹果总产量36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18%,居全国第二位。

(二)渭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陕西渭河流域属于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全区平均降水量671毫米,具有南部大、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时空变化大的特点。该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含沙量大,开发利用困难。

1.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亩均水量少。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0.2亿立方米,地下水48.7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量为40.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38.7亿立方米。经测算,渭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0.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31.7亿立方米。渭河流域作为我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8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8,亩均水资源量只有25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其人均水资源量比我国确定的极度缺水线500立方米还低120立方米,比我国北方水资源最贫乏的海滦河流域还少50立方米,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2.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渭河流域是我省干旱频次最多、连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渭河流域年内径流的50%-70%集中于7-10四个月,并多以洪水出现,很难利用。而3-6月作物最需水的季节仅有20%的水量,来水量与需水过程极不协调。从地区分布看,地表径流秦岭山地高,年径流量在600毫米以上,而关中盆地在100毫米以下,关中东部大荔、蒲城、合阳等地,河流稀少,年径流量多在50毫米以下,为低产流区。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0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45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径流量24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6.04。从渭河1951-2000年年径流量系列看,渭河林家村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79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48.82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4.02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12.14。渭河华县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2.20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87.60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16.83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11.l5。从渭河50年的系列资料分析,渭河及其支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年径流量总体上呈递减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效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及其各支流实测年径流量均锐减至最低值,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渭河、千河减少量达50%以上,泾河、北洛河也分别减少25.3%和18.15%。

3.河流含沙量大,开发利用困难。渭河水系,除秦岭北麓支流外,都是多泥沙河流,其中以泾河、洛河含沙量最大。渭河、泾河、洛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1.27亿吨、2.47亿吨和0.84亿吨。河水一般含沙量为每立方米150公斤左右,最大可达每立方米700公斤。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位于千河上的冯家山水库,总库容为3.89亿立方米,建库运行40年来,共淤积库容8000万立方米,约占总库容的20%,平均每年淤积近200万立方米。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省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在渭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工作,累计建成10多万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开源节流并重,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的水利网络,形成了年供水50多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供水以及水保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供水状况。我省渭河流域现实际供水量为5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0.7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30.5亿立方米。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渭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可概括为“三多三少”:一是引水多,蓄水少。目前,全区地表水实际用水量20.7亿立方米,其中无水库调节的河道引水15.1亿立方米,占地表水开发利用量的72.9%。二是支流用水多,干流用水少。目前,从渭河干流引用水量5.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开发利用量的28.5%。三是地下水用得多,地表水用得少。目前,全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30.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9.6%。

2.用水状况。在总用水量51.3亿立方米中,工业用水10.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5%;城市生活用水7.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2%;农田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30.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3%;环境及其他用水3.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9%。从用水情况看,农田灌溉用水是第一,工业用水位居第二。从用水水平来看,农田灌溉定额水浇地平均为每亩330立方米,与1980年水浇地每亩450立方米左右相比,降低幅度为25%-35%;与全国亩均用水量488立方米,黄河流域水浇地亩均用水量486立方米相比,都是比较低的。工业用水万元产值耗水量为98立方米,较1991年的420立方米有大幅度的降低,与全国平均用水水平相当;在全区主要工业用水部门中,用水管理和用水技术上都有很大进步,水的重复利用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30%-35%提高到目前的40%左右。城市生活用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定额由20世纪80年代的人均80-90升提高到目前的120-130升,但远远低于全国人均222升的用水水平。

3.供需分析。由于我省渭河流域供水工程不足,目前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仅能满足社会经济需水量的4/5。各地普遍供水不足,其中渭南、咸阳、铜川缺口最大,仅能满足3/4的需水量。目前,我省渭河流域总需水量为72.8亿立方米,各类供水设施可供水量为60亿立方米(含黄河干流引水工程可供水量7.8亿立方米),缺水12.8亿立方米,缺水率为17.6%。目前,全区各类供水设施实际供水量仅为51.3亿立方米,与需水量相比,缺水21.5亿立方米,缺水率29.5%。缺水的重点是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我省干旱灾害严重,而且连续三年到五年干旱枯水段时有出现,在连续干旱枯水情况下,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如遇特枯年份,渭河干、支流因河源来水严重不足,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各类供水设施可供水量将减少5.6亿立方米,届时将缺水19.4亿立方米,缺水率为26.6%。若遇连续三年枯水年份,到第三年,可供水量将减少18.5亿立方米,届时将缺水31.3亿立方米,缺水率高达43%。若遇连续五年枯水年份,到第五年,可供水量将减少25.1亿立方米,届时将缺水37.9亿立方米,缺水率高达52.1,%。一旦遇到连续枯水年份,渭河流域将发生严重“水荒”,国民经济将遭受严重影响,生活用水将极端困难。

二、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依然严重

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不多、人均占有量低,经济又比较发达,决定了该区资源型缺水的基本特征。据分析,渭河关中地区现中等干旱年缺水量12.8亿立方米(未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缺水程度17.6%。位于渭北、泾东的关中东部现代化农业基地是我省粮、棉、油主产区,现状缺水6.2亿立方米,缺水程度为1/4。渭河沿岸城镇供水形势也十分严峻,现有6个城市和34个县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缺水问题,日缺水量达到53万立方米。其主要原因,一是供水能力增加缓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我省渭河流域,在20世纪80年代初各类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为51亿立方米,目前供水能力为60亿立方米,20年增加了9亿立方米,年供水量增长率仅0.82%,远跟不上需水量的增长速度。二是增加的供水量主要是地下水,地表水增加的很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地下水供水能力为22.7亿立方米,目前地下水供水能力为31.2亿立方米,20年地下水增加了8.5亿立方米,地表水仅增加0.5亿立方米。在泾、洛、渭等较大河流上,至今没有一座控制性蓄水工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三是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实际供水量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地表水供水量减少6亿多立方米,其中泾惠渠年供水量由原来的4亿立方米减少为2亿立方米,宝鸡峡年供水量也由原来的8亿立方米减少为6亿立方米。四是开发潜力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日趋增长的用水需求。目前,渭河关中地区中等干旱年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已达30%,其中咸阳、渭南、铜川已高达44%-64%,地表水的开发潜力已经不大,最大也只能开发10亿立方米,开发条件也愈来愈困难。全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83%,其中西安、咸阳已高达88%-92%,局部地区超采严重。地下水的开采潜力也非常有限,在压缩超采区开采量综合平衡后,也只能增加开采1.2亿立方米。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需水量将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预计“十五”以后,关中若不增加区外调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水质恶化,污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日益剧增,排入渭河的废、污水也相应增加,不仅污染了河水,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沿岸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减少了渭河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20世纪80年代初渭河接纳的废污水总量为4.65亿吨,而目前已达到6.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亿吨,生活污水3.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万吨。渭河每年接纳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生活污水,每年有4.46万吨重金属和10.75万吨COD进入渭河干支流,使渭河呈现有机型污染,净化难度很大。据测定,宝鸡市区以下,渭河干流的多数河段均属Ⅳ类、Ⅴ类水质,部分河段属超Ⅴ类水质,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目前,城市废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工业废水基本由企业分散处理,基本上已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由于资金问题,沿渭河近20个城镇仅西安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27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5%。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处于枯水年份,河道基流锐减,而用水又年年增加,使河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渭河的水资源短缺,加深了水污染的程度,而水污染的扩大又加重了水资源的衰竭,解决供水和治理污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

(三)地下水超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我省渭河流域,在泾河、洛河、渭河等较大河流上,至今没有一座控制性蓄水工程,使较多的河川径流难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以开发地下水为主,致使地下水超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一是西安等城市地下水超采,产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西安市因供水不足,超量开采地下水,使东南郊地下水位埋深由30米下降到50-80米,最深达137米?已形成了沣、加上城区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开采区,超采区面积已达470多平方公里。出现了胡家庙、大雁塔、小寨、沙坡、西北大学等四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中心出现在南郊大雁塔、小寨,最大沉降达2300毫米。市区地面下沉162平方公里,出现地裂缝13条,裂缝总长度55.2公里,使2000余座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二是泾惠渠、蒲富等灌区浅层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大面积下降,潜水地下水位与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下降区面积已达7000平方公里。据统计,我省渭河流域超采区面积已达259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也达656平方公里。三是驰名中外的临潼华清池,古往今来具有“泉水喷涌”的自然景观,由于疗养院猛增,使骊山风景区地下热水超采,华清池温泉已不再喷水,对骊山风景区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四)用水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为了解决渭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我们在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狠抓了节约用水工作。但与节水搞得好的省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我省渭河流域灌区多为老灌区,工程年久失修,斗以上衬砌率不足50%,输水损失较大,平均渠系利用系数不足0.7,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3左右。目前,渭河流域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在各用水部门中占主导地位,是节水的重点。虽然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节水措施,灌溉定额有较大幅度降低,亩均用水量330立方米,但仍有潜力可挖。二是我省渭河流域工业企业大多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一方面供水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用水浪费,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的现状,除水电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较高,在90%以上外,其他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仅在40%左右。乡镇工业就更低了,有的还不足20%,工业节水仍有一定潜力。三是我省渭河流域城市生活用水水平不高,人均日用水120?-130升,远远低于全国人均用水水平,但是在个别地方、个别部门(特别是自备水源用水单位),仍然存在着浪费水的现象。加之城市中水系统未建立,国家和地方的节约用水法规未出台,节水激励补偿机制未建立,群众节水意识还不够强,水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五)三门峡库区淤积严重,渭河下游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三门峡水库的建成,确保了黄河下游40多年的岁岁安澜,但却对渭河下游和三门峡库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是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库区泥沙淤积严重,致使渭河下游河床抬高,使这条历史冲淤基本平衡的河流演变成强烈堆积的地上悬河。截至1997年,渭河咸阳以下泥沙淤积量已达13.2亿立方米,其中华县以下占67.2%。二是渭河下游河道萎缩,主河槽过水断面锐减,行洪断面减少2/3以上,雍水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比建库前抬高了近6米,黄河水倒灌渭河,入黄口上移近5公里,稍有大水,即可成灾。同时,因渭河河床淤高,南山支流河口宣泄不畅,经常遭受渭河高含沙洪水的倒灌,使支流河床升高,洪水下泄不畅,遇水成灾,频繁出现。三是地下水位抬升,渭黄三角地带已经开始沼泽化。三门峡建库以来,库区地下水水位升高了2-3米,由此引发了渍、涝、盐、碱化,目前,盐碱化面积已发展到60余万亩。并形成多处封闭凹地,有的形成沼泽,长期积水,库区环境日趋恶化。有关专家认为,三门峡水库如不改变现在蓄水灌溉发电的运行方式,库区有演变为泻湖的危险,将直接危及关中和西安地区。

三、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水的供需分析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渭河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工农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又具有我国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和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伟大部署,给关中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十五”期间和2010年,渭河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经济强省的总目标,以西部大开发为主线,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环境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立足关中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生态环境改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对外开放,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渭河关中地区与需水预测有关的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是:全区人口2010年将由现状的2200万人发展到23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0万人。2020年达到2576万人,城镇人口1058万人;工业产值将由现状的144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5200亿元,2020年达到12600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10年为1700万亩(含商品菜田),2020年达到1800万亩。全区火电装机将由现状的418万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685万千瓦,到2020年再增容180万千瓦,全区总装机达到865万千瓦。

水资源在关中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中的高新产业及农业、旅游、军工等产业,区位优势明显,但水资源贫乏。省委、省政府从全局考虑,提出“重点发展关中,加快陕南陕北开发”的经济发展思路。水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要遵循全省经济发展思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走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按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同步的原则,以渭河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城镇供水和渭北农业供水为重点,挖潜改造,节约用水,建设高效节水灌区,积极争取东庄、古贤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和省内南水北调、引洮济渭等区外调水工程上马,为解决渭河流域缺水和满足渭河生态环境需水,创造较好的水源条件。

(二)不同水平年各部门需水预测

需水预测按2010年和2020年两个水平年进行;农业需水分别按平水年(频率为50%)和中等干旱年(频率为75%)进行预测。

需水预测遵循的原则:一是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和各部门的节水状况;三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服从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逐步安排生态需水。

1.渭河关中地区各部门需水预测的结果如下:

(1)城镇生活需水量:现状年:全省9.78亿立方米

关中8.05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12.22亿立方米

关中9.39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14.98亿立方米

关中11.13亿立方米

(2)农村生活需水量:现状年:全省4.71亿立方米

关中2.32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6.82亿立方米

关中3.62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8.16亿立方米

关中4.21亿立方米

(3)工业需水量:现状年:全省13.70亿立方米

关中10.68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30.17亿立方米

关中22.66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46.36亿立方米

关中33.73亿立方米

(4)农田灌溉需水量:现状年:全省81.51亿立方米

(P75%)关中49.61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84.87亿立方米

关中51.30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86.92亿立方米

关中52.70亿立方米

(5)林牧渔业需水量:现状年:全省1.52亿立方米

关中1.15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1.69亿立方米

关中1.19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1.90亿立方米

关中1.22亿立方米

(6)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包括城市绿地需水,河道基本生态需水,地下水回灌需水,园林灌溉需水,城市湖面补水,控制沙化需水等等。分析结果是:现状年,关中0.8亿立方米;2010年,全省需水8.53亿立方米,其中关中5.4亿立方米;2020年,全省需水16.76亿立方米,其中关中8.1亿立方米。

2.渭河关中总需水预测结果

在中等干旱年份(P75%)

现状年:全省总需水量112.3亿立方米,关中地区需水量72.6亿立方米。

2010年:全省总需水量144.4亿立方米,关中地区需水量93.6亿立方米。

2020年:全省总需水量175.1亿立方米,关中地区需水量111.1亿立方米。

3.关中需水量远景展望(2030年)

预计2030年关中人口将发展到终极值2700万人,需水量也将出现终极值11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水52亿立方米,占45%;工业33亿立方米,占29%;城市生活14亿立方米,占12.5%;生态和其他用水16亿立方米,占13.5%。全区按人平均综合用水量,现状是240立方米/人;2020年为350立方米/人;2030年达到370立方米/人(不含生态环境用水)。比现状全国平均水平435立方米/人还要低15%。比我国东部六省、市平均水平443立方米/人低16%。

(三)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

1.现状供水状况

渭河关中地区现有大中小水库437个,总库容17.14亿立方米,现状供水能力6.7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98万亩;引水工程2029处,实际供水能力12.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04万亩;提水工程3773处,实际供水能力4.48亿立方米,有效面积501万亩;机电井11.5万眼,实际供水能力30亿立方米,有效面积670万亩;另有污水回用工程3处,供水能力0.4亿立方米。全区现状年实际供水量5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实供水量20.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0%;地下水实供水量30.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0%。

供水结构发生变化。经前后对比,关中地表水供水由1980年占总供水量的67%,下降到目前的40%,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地表水工程年久失修,配套不齐,供水能力衰减;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及工业增加的供水量主要是地下水;三是农村推行土地承包制后,农民减少了地表水用水量。宝鸡峡引渭灌区和泾惠渠灌区近年实际用水量都比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3-5成。

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关中各部门现状用水情况是:农灌占27.9亿立方米,占5%;工业10.5亿立方米,占20%,城镇生活7.34亿立方米,占14%;农村生活2.61亿立方米,占5%;林牧渔及生态3.15亿立方米,占6%。而1980年农业灌溉用水(含林、牧、渔)占总用水的77%,工业用水仅占11%。现状和1980年相比,农业用水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工业用水上升了9个百分点,城乡生活用水量也有所增加,这就充分反映了工业增长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

2.可供水量预测

可供水量的预测,充分依据全省“十五”水利计划和2010年水利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供水工程项目进行,同时考虑了原有工程的老化所造成的供水能力衰减。

重点工程规划:

2010年,关中地区主要续建工程有黑河水库、东雷二期抽黄等4项,以及泾河东庄水库,渭河小水河水库、引洮入渭一期调水、引红济石调水等新建工程11项。

2020年,关中地区规划建设黄河古贤水库及陕西灌区、辋川李家河水库、引汉济渭调水及引洮济渭二期调水等4项工程。

2030年,建成古贤水库,每年向本区供水25.2亿立方米;完成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关中地区年调水15亿立方米;国家西线调水及引洮济渭工程向关中供水20亿立方米。

3.可供水量预测结果

中等干旱年(P75%)情况下:

关中地区现状年可供水量6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2亿立方米);2010年可供水量83.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2.6亿立方米);2020年可供水95.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5.7亿立方米)。

(四)水的供需分析及调水的必要性

采用现状年、2010年、2020年三个水平年,按水平年(P50%)和中等干旱年(P75%),可供水量与需水量同步组合的方法,分区进行了一次和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关中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在现状年缺水12.8亿立方米,缺水程度17.5%,缺水区主要在渭北泾东现代农业区,缺水量6.2亿,约占总缺水量的50%。其次在渭北泾西区,缺水4.2亿立方米,占总缺水量的1/3,缺水部门仍以农灌为主。2010年,全区缺水量达33.9亿立方米,缺水率达36%,主要缺水区除渭北两区外,还有渭河南西安以东区。2020年缺水更严重,缺水程度达到46.2%,这就说明如不增加新水源,关中地区的缺水将无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中地区水的二次供需平衡,供水形势有了很大改善,各水平年缺水量都大大降低,全区基本处在轻度缺水状态。但2020年渭北泾东片仍有17%的缺水率,亟待黄河古贤水库建成供水。

从以上缺水情况可以看出,关中地区最缺水的渭北两大片合计总面积占关中总面积60%以上,目前仍有900多万亩宜灌耕地没有水源灌溉,完全靠天吃饭。2010年前东庄水库完工后,可以解决该区约100万亩的灌溉问题,其余的只能靠修建古贤水库东调黄河水解决。古贤灌区西邻石川河、东至黄河,总灌溉面积605万亩,总引水量25.2亿立方米/年,除农业外还可提供2.7亿立方米工业、生活用水。

现状年,关中总缺水量12.8亿立方米,其中渭河北片缺水10.4亿立方米,渭河南片缺水2.4亿立方米,渭南片现状缺水通过安排黑河水库及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可以缓解。但该片城市、工业用水集中,用水增加快,到2010年仍缺水2亿立方米;2020年缺水量增加到4.8亿立方米。该区缺水问题仅靠挖掘本区水资源潜力已无法解决,规划由长江流域调水的“引红济石”和“引乾济石”工程可以增加供水2亿立方米左右,2010年以后,只能依靠两江调水——引汉济渭解决缺水。此外,渭河河道内生态需水在宝鸡段需留10个流量,即年需水3.2亿立方米;在西安段需留12-15个流量,即年需水3.8亿-4.7亿立方米。另有宝鸡——咸阳渭河沿线未来城市用水及渭河综合治理需水,只有通过“引汉入渭”和“引洮济渭”两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才能解决。

四、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是:

围绕兴水治旱、防洪保安、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水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水,科技兴水,社会办水,加大水资源统管力度,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同步,大力推进跨流域(区域)调水和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渭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提供水源保证。

本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一是坚持资源统管、城乡统配、挖潜改造、突出节水、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原则,在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下,蓄、引、提、调并举,大、中、小、微结合,按照优先保障城乡生活用水,积极发展工业、服务业供水,稳定发展农业用水,逐步增加环境用水的次序,重点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几项事关大局的蓄水、引水、调水工程,不断增加水的有效供给,尽快缓解渭河流域水的供需矛盾。二是加强渭河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认真搞好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做到分级规划,统一审批,制定办法,落实措施,强化管理,切实保护。要建立城市水源地水质监测旬报制度,保障城乡饮用水供水安全。三是加快渭北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秦岭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提高关中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改善我省渭河流域整体水环境。四是加大三门峡库区治理和渭河防洪保安,认真做好防洪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三门峡库区防洪安全保障系统。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减少库区泥沙淤积。要抓源头控制污水进入量,抓水保控制水土流失,实现流域山川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