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始终把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态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一、渭河流域西安段基本情况
渭河是流经我市北部平原的一条最大过境河流,自咸阳渭河桥进入西安段,由临潼区出境进入渭南。
我市主要入渭河流有灞河、沣河、皂河、黑河、涝河、新河和临河等9条河流;另外,我市城市生活污水也通过北郊全部排入渭河。
“九五”期间,我市环境监测的10条河流24个断面,91.7%的监测断面2000年水质明显好于1996年,水质污染状况逐年有所好转,其中新河污染明显下降,渭河、灞河、皂河、黑河、涝河等7条河流污染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沣河、临河无明显变化。河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非离子氨、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物需氧量,表明我市河流水质污染特征为典型的有机类污染。
渭河西安段我市共设四个监测断面,分别是咸阳渭河桥、草滩桥、耿镇桥和新丰桥。“九五”监测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均为劣V类。渭河水质“九五”与“八五”相比,有明显好转。“九五”期间平均污染指数为6.56,比“八五”期间平均污染指数8.54下降了23.1%。
今年1-8月份渭河主要污染物COD浓度为52.36毫克/升,水质为劣V类,平均污染指数为5.91,表明渭河西安段水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二、渭河西安段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高度重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划定了《西安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颁布了《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编制了《西安市2000年城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方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跨世纪环境保护目标和防治污染的实施措施。
在围绕渭河流域西安段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面,我们把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特别是用水大户和造纸厂达标排放、关停取缔小造纸厂,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护饮用水源地和加强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作为重点,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
1.加大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污染源治理力度,坚决关停、取缔“十五小”企业,特别是关停、取缔小造纸企业,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西安市2000年废水排放量为2354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9146万吨,达标排放量6130万吨,经处理后排放量8635万吨。
截至2000年底,列入我市省级、市级、区级考核的511家污染源企业,504家实现达标排放,达标率为98.6%,1家正在调试运行,6家停产治理。其中列入省市重点考核的企业66家,65家达标排放。
从1996年开始,我市分三批对117家工业企业125个项目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其中废水治理项目78个。要求所有工业污染源,必须在2000年11月21日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必须停产治理。为实现达标排放,一些列入我市的重点排污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如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5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啤酒废水4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年削减COD排放量1632吨。今年又完成了2000吨中水再利用工程,用于冷却塔、锅炉房、草坪和地面清洗等。南风日化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1500吨污水处理站。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来相继投资300多万元治理废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还有,西安中萃汉斯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日处理3000吨的有机废水处理站;灞桥热电厂和户县热电厂均实现了沉淀灰水的循环利用,不再外排废水;临潼汉兴实业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每年可减少13435吨COD排放量,该项目是我市造纸行业投资规模最大的化学制浆污水治理项目,目前正在试运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市对15种污染严重、且难治理的小企业,采取了坚决取缔关闭措施。1996年9月,取缔关闭“十五小”企业213家。其中,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企业124家,年产折牛皮3万张以下的小皮革企业7家,土法选金企业3家,小漂染企业27家,小电镀企业46家等。
1997年以来,我市组织各区县政府对“十五小”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回潮生产的小造纸企业断水、断电、拆除主要生产设备,较好地控制了回潮,使“十五小”企业的取缔关停率达到95%以上。
2.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西安市200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397万吨。目前,西安市有2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北石桥污水处理厂,2000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23.26%。
1958年,我市就建成了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在1963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对该厂扩建,现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12万吨,服务人口35万人,约占市区污水排放量的1/5。1999年,利用丹麦贷款和政府拨款,我市投资1.1亿元对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改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完成,改造后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由原来的12万吨提高到16万吨。
1994年我市开始建设北石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30万吨,一期为日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九五”期间,我市利用北欧信托投资银行、北欧发展基金贷款和政府拨款,投资2.3亿元,建设完成了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该工程于1998年7月开始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监测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该厂日处理流域面积为市区南郊及西南郊,共5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60万人。
目前,我市东郊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另外,邓家村和北石桥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工程建成后每日可回用水10万-16万吨。
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黑河饮用水源环境安全。
黑河引水工程是解决我市供水问题的跨世纪工程,投资大,影响大,它不仅关系到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市跨世纪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黑河引水工程由于规模宏大,整个工程本着逐步受益的原则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1987年12月开工,1996年6月完工,工程决算13.12亿元。现已建成86公里的自流引水暗渠,日净水规模60万吨的曲江水厂和城市配水管网56公里。到今年8月底已累计向西安市供水12亿立方米,目前黑河供水系统供水量已占全市供水总量的2/3。二期工程1996年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
为了保护好黑河水源地等,我市制定了《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要求并组织城市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县政府,强化水源地环境管理,经常检查,常抓不懈,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市近几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6%至100%的较高水平。
同时,我市加强了秦岭北麓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所有饮用水源地环境执法检查。全市的森林覆盖率由“八五”的34.2%提高到“九五”的38%,计划“十五”达到42%。
4.加强灞河城市段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为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辖区内渭河支流的综合整治力度,实施了一些流域治理工程。如灞桥区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精神,对灞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灞河城市段的投资环境,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加快了灞河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灞河城市段,由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农工贸产业基地出资6000多万元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已完成长乐桥至咸宁东路、两岸2.5公里的护坡改造工程;灞河西岸2公里、东岸沿滨河路1.5公里的排污管道铺设工程;对河心岛进行了改造加固并新建4个人工岛;在灞河上建成一个3米多高的橡皮坝形成近500亩的天然水面;以旅游、度假、休闲等综合开发为主的半坡湖度假村二期工程已初步建成。灞河城市段,由灞桥区和西安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进行开发,正在建设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灞河生态世纪园工程。随着灞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此投资,从而带动灞桥区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西安明城墙护城河综合整治从1998年开始,已投资2.38亿元,完成了护城河进水净化改造工程、护城河部分截污工程、护坡整治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已初见成效。
5.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
根据全国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我省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及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市把查处环境违法企业、生态破坏事件以及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人作为重点,特别是把查处造纸企业超标排放、小造纸回潮等环境违法行为作为重中之重,不但查事,而且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截至9月5日,我市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次3019人次,检查企业996家,立案查处的违法企业105家,已查处结案99家,其中列入省市环境违法专案的16家,目前已全部结案。同时追究了一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违法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其中6个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4名乡镇长受到政纪处分,一名环保局局长被撤职,一名监理科长给予行政记过处分,5名企业法人代表受到行政或党内纪律处分。查处生态破坏事件8起,处理14人,其中逮捕一人,刑事拘留两人,行政处罚11人。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使我市污染反弹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河流水质污染得到控制。
三、近期我市渭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
虽然我市在渭河干流综合整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渭河西安段的水质还没有达到规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将围绕着渭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加强污染源治理和达标排放,特别是造纸污染治理监督管理,加强新建项目的“三同时”审批,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
1.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逐步实现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加强工业污染源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小造纸厂坚决进行关停取缔,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提升工业污染源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促进企业积极实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2.对新建项目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所有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未执行“三同时”的企业,要依法从重处罚,强制其停建或停产。
3.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而减少地面水有机污染,势在必行。
为改善渭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我市决定,在确保北石桥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并建设二期工程和邓家村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按期竣工的同时,“十五”期间再建两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即第三和第四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纺织城污水处理厂)近期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规划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第四污水处理厂(店子村污水处理厂)近期日处理能力为25万吨,规划日处理能力为50万吨。与此同时,积极推行社区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启动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回用管网系统,推行污水处理回用综合利用。
在此基础上,市辖市、县所在地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临潼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在省计委立项。阎良区正在就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外商谈判。高陵县为解决县城生活污水对陵雨干沟的污染,也在积极进行筹建污水处理厂的有关准备工作。
总之,我市力争在2005年使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4.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强渭河流域西安段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我市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巩固我市水源地综合整治成果。要把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重点,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一切生活污染源,逐项落实关、停、转、迁、治措施,彻底消除污染,确保城市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从严查处回潮,特别是要加大对严重污染河流的造纸企业的执法力度。要加强旅游度假区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防止河流上游的水质污染。
总之,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实现我市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安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现代文明都市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