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故事,好方法
13149800000013

第13章 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怎样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用实验激发浓厚的兴趣,初中化学第二章《氧气》是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学习的是氧气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本章知识与生活实际和化学实验比较密切,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化学实验最能直接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实验,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能力,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广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胆识。

在实验中教师巧妙设置问题,使学生在实验中参与问题的发现,带着问题探索,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直接参与了实验,得出结论。就能自然地接受并记住所学知识,而不会生硬地死记结论,因而就增加了学习兴趣。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O2性质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感兴趣又无法解决的问题:O2为什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里的鱼为什么能够生存?需要少量的氧气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备?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做实验、看书阅读讨论,进行求知探索,这样学起来就有兴趣了。

(2)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对比

揭示物质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根据本章单元总结中的图表对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条理化,便于记忆。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中学生对于来自生活、自然和工农业生产的化学现象,极易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本章中本人提出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怎样证明钻石的成份是碳?燃烧的煤炉中有几种反应发生,怎样才能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等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恰当的联系生活,联系生产实际,联系自然,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提高兴趣。

加大感情因素,热爱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接受知识的贮存器,而是有情感、有性格的活生生个体,对学生多点关心,热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