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13138800000006

第6章 主席也交食宿费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有这么一份账单,上面记录着“拾捌(18)号,主席毛泽东住四(人)还大洋1元8角……”它是一次极普通的伙食费入账,却在当时的中央苏区广为传颂,被苏区干部们当作学习的榜样。

1933年7月的一天,毛主席同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警卫员吴吉清一行4人,身背干粮袋,脚穿草鞋,来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进行调查研究。

区政府主席钟赤轱听说毛主席来到村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一见主席,就向主席埋怨道:“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毛主席却拍着钟赤轱的肩膀笑着说:“我们又不是皇帝出宫,来个鸣锣开道,我们是来作群众调查的,说来就来,如果兴师动众,到哪去了解情况?打招呼不利工作,要不得,要不得!”钟赤轱听了,红着脸连连点头称是。

一整天的繁忙调查完后,晚上,毛主席等人住进了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吃的是红薯粥。次日清晨,毛主席因事要赶着回瑞金,但他没有忘记要结清自己一行的伙食费和住宿费。临行前,毛主席特地叮嘱警卫员吴吉清:“小吴,辛苦你一下,你去区政府财政部一趟,按照规定把我们的伙食费和住宿费结清了,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

警卫员吴吉清匆匆赶到区财政部,跟财政部的老部长说明来意。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吴吉清说毛主席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急得涨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收。警卫员吴吉清推辞不下,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赶前面的毛主席。

毛主席见了吴吉清忙问:“小吴,昨晚的食宿账结算了吗?”吴吉清吞吞吐吐地说明区干部退钱一事。毛主席听后,大为生气,立即要他再次赶回铲田重交食宿费。这时,陈奇涵参谋长看离村庄已远,便笑着说:“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毛主席想了想,也只好同意这么做。他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虽是领导干部,但绝不可以搞特殊化,更要在执行财政纪律方面严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这样,人民才会拥护我们,也才体现我们是真正的穷苦老百姓的部队呀!”陈奇涵点了点头,向毛主席握别。之后,陈奇涵参谋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铲田区,代表毛泽东向区政府财政部交了食宿费。

老部长见这情景,感叹不已,只好拿出用毛边纸制作的财政部账本,郑重地在账本上记上“拾捌(18)号,主席毛泽东住四(人)还大洋1元8角……”在后面经手栏上,陈奇涵也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陈奇寒”。

主席也交伙食费的故事,当时在中央苏区传为美谈。新中国成立后,铲田区当地的老同志将这册封面齐全、保存完整并盖有区政府财政部大印的珍贵革命文物交到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这份珍贵的账单,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历史浓缩,成为革命领袖廉洁自律做表率的生动见证。

(易小军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