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2979600000006

第6章 中西流派(3)

虽然机械唯物主义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但是它具有不彻底性,在历史社会中必然会发展成为唯心主义。因此,机械唯物主义是不追究社会根源问题的学派,是一个不完全性的唯物哲学流派。

自然科学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自然科学主义被认为是所有学科中唯一的真正学科,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也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世界观,高于其他各种对于生活的诠释理论。

自然科学主义一般指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的恰当元素和信念,只有自然科学方法才能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以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19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自然科学主义,德国的哲学家狄尔泰在19世纪后期主张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具有主观的意识,与科学的客观意识区别明显,他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因此,自然科学主义出现了两种形式,一个是强唯科学主义,指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另一个是弱唯科学主义,指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主义不是单纯的一门科学,而是将人们从愚昧中解脱出来,为各种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19世纪工人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创建出一套理论体系,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待事物,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主要受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带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思想的体系,指导无产阶级的科学发展,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提供全方面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是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因此,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科学规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部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用来阐述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所谓唯物史观是指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用来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一切历史变化的终极原因都是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从而产生不同的阶级层次,阶级斗争也随之产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相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认识社会的方法,从根本上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将哲学的思维方式从个人引入到了社会层次。

实证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证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形式的流派,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法两国,最先使用“实证主义”一词的是法国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实证主义的真正创始人孔德认为,人类非生来就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过学习,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极度排斥西方其他的哲学流派,其涉猎范围极其广泛,从最古老的物理学到现实的社会科学,在每一学科的探索上都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实证主义又被称为实证论,其主要内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认识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于建立获得知识的客观性。

实证主义体现出古希腊哲学的优良传统,同时与法国浪漫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世纪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哲学思潮。

什么是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到20世纪,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欧各国提倡复兴康德学派,被称为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最初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德国。1855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的《论人的视力》一文中,首先强调了康德认识论的重要意义,并试图利用感官生理学的成果证明康德的先验主义。

对新康德主义的兴盛起重大作用的是德国哲学家李普曼。李普曼在其1865年的着作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另一位哲学家朗格在其《唯物主义史及对其在目前意义的批判》中,强调康德对于现代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号召人们要像研究亚里士多德那样探明康德体系的奥秘。

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李普曼、朗格等人在重新解释康德哲学的过程中,只强调康德的理论哲学,不重视康德的实践哲学。在对康德理论哲学的解释中,他们一般都采取心理学或生理学的观点,用认识主体的心理或生理的结构说明知识的问题。李普曼把康德所谓的先验性解释为意识的生成组织,朗格把康德所说的先天的认识形式归结为先天的生理结构,从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部分,使康德哲学彻底唯心主义化。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新康德主义成为了德国哲学的主导者,出现了包括西南学派在内的众多分支,他们都对新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做了批判的继承。

精神分析学是谁开创的

精神分析学又称作精神动力学,是由弗洛伊德主创的,由其弟子荣格繁衍出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影响,将弗洛伊德的个人意识发展为集体意识。

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心理学家,在行医的过程中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精神分析学揭示了人类无意识的全过程,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深入阐释人的性本能和心理防御。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并出版了书籍《梦的解析》,开创了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性学三论》一书,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他将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

弗洛伊德的思想尖锐深刻,用精神分析法揭示了人们心灵底层的世界,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独树一帜。

马赫主义有什么含义

马赫主义也称为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流行于奥地利,随后风靡欧洲大陆的唯心主义流派。因为其创始人叫马赫,所以学派被称为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是一个强调经验重要性的流派。他们把感觉经验作为衡量界限和世界正确性的标准,认为感觉经验才是世界的第一性。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马赫主义试图建立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之辩,实现完全中立的哲学,主张取消现象范围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认为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他们同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一样,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认为不可能建立一种将各门具体科学联系起来的、无所不包的综合哲学体系。

什么是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最早萌芽来自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弗雷格,到了20世纪初,分析哲学在英国形成,是一个典型的逻辑学流派。分析哲学继承了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马赫的实证主义,对当时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打击。

分析哲学把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日常语言学、批判理性主义,甚至将20世纪前期出现的分析学家的不同观点全都包含在内,影响极其巨大。因此,分析哲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英美哲学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数理逻辑成为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观点,对后来的分析哲学有很大影响,对罗素的分析哲学也产生了影响。而罗素在分析哲学的建立过程中,最先强调要把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固有方法,并加以广泛应用。他对日常语言提出批评,主张创造精确的人工语言系统,他还提出类型理论和摹状词理论。他的观点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分析哲学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学派,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下理解,分析哲学既包含了具有科学价值的数理学逻辑,也有唯心主义的哲学理论,因此存在自我矛盾之处,甚至在分析哲学内部都无法完全调和。

解释学是如何产生的

解释学,又称诠释学,是一个解释文本的哲学技术,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自身来了解文本。解释学集合了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的有关意义、理解和解释等问题,将这些内容融为一体,产生了哲学体系技术性规则。有关解释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但它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则形成于20世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为哲学流派,“解释学”一词首次出现在1954年丹豪色的着作中。但在此之前,有关如何正确理解文意内容的研究早已出现,并产生了一些零散解释规则的汇集方法。早在人类远古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如何理解卜卦、神话、寓言意义的问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已涉及理解释义学的内容。“解释”一词最先起源于希腊语,意思为“神之消息”。当时的人们已经把如何使隐晦的神意转换为可理解的语言的研究看作一门学问,这就是解释学的萌芽状态。

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卡西昂等哲学家在对宗教的教义进行新的注解时,逐步把以往对解释问题的零散研究系统化。一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如何理解《圣经》中教义的原则问题,这对解释学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在法学、历史学、语言修辞学等传统研究中,也一直涉及解释学的问题。

解释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单只是解释和释义,其中也有实践的部分,尤其是现代解释学偏向唯物主义的一端,讲究物质与实践的重要性。

什么是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核心,是1920年衍生出来的一个自然学科和哲学学科并重的流派。

维也纳学派最先起源于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领袖人物是石里克,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但持有唯科学主义观点,成为现代哲学摆脱不掉的“幽灵”。他们没有完全排斥形而上学,但对形而上学命题所做的分析性批判极为偏执,他们的唯科学主义存在缺陷,只重视“科学的逻辑”,严重忽视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他们只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严重忽视了人的创造精神或创新精神。他们强调科学与人文不同世界的截然区分,严重忽视了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联,以及科学的人文意义与人文价值。

虽然维也纳学派最后是被迫解散的,但是他们提倡的逻辑分析方法却成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批判方法。同时,他们将逻辑学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使得英美国家更加广泛地接受了这门学科,这是值得肯定的历史贡献。

存在主义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的创始人是法国有神论者马塞尔。存在主义是指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生活得更加出彩美好。存在主义的根本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只有人的个性和自由是唯一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为主要思想,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因此产生众多相关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