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2972400000014

第14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优化与创新研究(1)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教学个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林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课程(初中的教材分上、下两册,共计17万字;高中的教材也分上、下两册,共计45万字),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和重要史实已基本了解。如果“纲要”课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法讲述学生已经熟知的历史知识,就会使大学生感到“纲要”课只不过是中学历史课的一种简单重复,从而缺乏兴趣,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

“90后”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自我选择性极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1]科学有效的教法必须是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法设计与优化运作方案,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解决学生以往“旷课率高”、“抬头率低”、“参与度差”等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重要作用提供必要支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创新可以借鉴的经验

“05方案”后,各高校抓住新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模式、实践教学、组织机制上进行改革。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体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北京大学: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

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就是主要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通过教研组集体力量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主管教师和学生助教“四位一体”共同协调完成。

课程主持人(一般是教研室主任)总体上主持、负责整个“纲要”课的教学工作。在其带领之下,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教学专题的内容设置、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等。主讲教师在设置好的专题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3~5个专题来精心备课,然后到不同的课堂去讲授。主管教师(也是主讲教师之一)除负责本课堂的几个专题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本课堂的日常教学管理、课堂讨论、录像放映、批改作业和判定学生成绩等。学生助教由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主要协助主管教师完成本课堂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同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等。

教学组授课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由一个教师通讲的惯有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化,使学生避免了听觉和视觉的疲劳,因此学生对每一堂课和每一个老师都有一种心理的期待和比较。

(二)清华大学:“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教学资料准备方面,主要是实施“六个一百”工程。所谓“六个一百”是指一百本好书、一百篇好文、一百个问题、一百个课件、一百段精彩历史纪录片、一百幅罕见历史图片。课堂教学方面,实行个性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每堂课拿出一定比例的学时安排学生进行演示、演讲、表演、辩论等,使学生有充分机会展示自己研究学习的成果与体会。

清华大学“纲要”课课程组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刷新了人们的视野,动员了学生的才智,启发了教学的思路,是一个很有气魄的继往开来的教学探索。

2011年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为契机,举办了“百年印象”学生作品展。此次活动共展出美术学院200余名本科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创作的美术作品,形式包括雕塑、绘画、剪纸、陶瓷、染织、油画、多媒体设计等,内容包括马克思、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遵义会址、延安窑洞等。学生们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当代青年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表达了他们对于历史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三)大连理工大学:案例教学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教学,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他们主要从精选案例教学内容和提供支持保障两个方面整体推进案例教学法与思政课的不断融合。

第一,以提炼和活化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着力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第二,推行“多维系统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践教学三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又由2~3个“分子系统”组成,这大大降低了“一卷定论”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参与案例讨论、分析的积极性。第三,是创设基于网络环境的案例教学模式。该平台分“教师版”、“学生版”和“管理版”三个界面,下设“案例在线”、“在线课堂”、“教法研究”、“媒体呈现”等子模块。平台独特模块是“在线课堂”,教师注册成功后,可通过它发布教学案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网络提交,待教师网上批改完后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自动生成标准的平时成绩单,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内和课外的双向交流互动。第四,创新教学案例多媒体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案例呈现方式中的介入,给学生创造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纲要”课有其鲜明的教学目的,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其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纲要”课不只是单纯地讲授历史线索和历史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一特点是教法设计与优化时首先要考虑的。

(二)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中心深入研究、重点攻关

把教材转化为不同的专题进行教学的方式已被很多学校和老师采用。“纲要”课教师在兼顾到整门课理论体系的同时,选择专题进行精讲,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讲活,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把握主题,突出重点,把重点搞深、搞透。因为只有突出了重点,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也能合理地使用教学时间。目前,制约“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客观性因素有很多,归纳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追溯既往的历史,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使其获得最有政治教育价值的知识、经验与理论,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2]而构建“问题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及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为线索,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失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思路。

(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以来,各高校教师从实际出发,总结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还略显不足,这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知识性”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教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更无法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法的设计与优化是关键性的前提。只有冲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案例教学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案例教学,努力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得到教法设计与优化的有力支撑。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与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铸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当代大学生。借鉴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按照教学规律与原则,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个部分。

第一,知识方面: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第二,能力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实际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观点去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觉悟和行为方面:突出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道德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设计: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拓展,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设计要根据新教材的基本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处理好理论阐述的深度与广度、教学要点与重点难点的关系。不仅要讲清教学要点,还要抓住重点、解决好难点。对于重点内容应多讲、详讲,其他内容可适当少讲、略讲,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贯彻的一条基本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授中既要讲清楚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又要十分重视联系国内外、校内外的实际,只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有历史感、时代感,提高科学理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以下实际:一是联系历史实际,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必须把它们放在17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考察;二是联系当今国际社会实际,要关注国际形势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关注国际形势新变化给学生思想认识带来的新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势;三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教法设计:努力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客观需要。教学设计要体现启发式、专题研讨式、案例式和多媒体辅助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努力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创新。

实践证明,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方法,即使教师讲得很生动,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并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演讲辩论、角色参与、社会调查等。案例式教学法本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是处理好案例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教材运用案例,更不能用案例代替教材。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着力将多媒体辅助式教学法与专题研讨式、案例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与创新体系的具体实践

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优化创新的实践中,总结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得及其他高校经验,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运作方案,直接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有效的教法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教育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