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的密码
12952400000001

第1章 序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做《清蒸汉朝》,后来改为《汉朝的密码》。

我以为,一个能将历史与食物联系起来的作家,想必他对历史的热爱是深切而诚挚的,因为在他眼中,历史乃是一种美食;或者说,历史对他而言,如食物一般重要。在我看来,写史是一种文化的烹饪,而读史则是享受智慧的大餐。如此,作者完成此作时的心态,和一位大厨将精心烹制的菜肴端上来给客人们品尝时的心情,大概也相差无几;而读者在翻开书页的时候,或许也会有品尝佳肴的惊喜吧!

但是,这道菜好不好吃呢?这本书好不好看呢?

对于一本历史题材的作品而言,读者的要求可不仅仅是好看而已。他们或许会问,这一段历史的述说客观真实吗?作者提出的见解精辟得当吗?对于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他们又希望从作者的书中得到什么收获呢我?

不错,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甚至可以写得很搞笑。如果是一部架空或者穿越的历史小说,抑或是戏说、歪批之类的作品,好看、好笑、好玩,这“三好”或许就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了。但《汉朝的密码》不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虽然它不乏一些幽默的话语,偶尔也穿插一些现代词汇,甚至有类似后现代式的话语表达,但本书的看点并不在此。

“我的想法是写探求真实而好看的历史。”司马路常这样说。

我说,这很难,因为:第一,要把历史写好看不容易;第二,在探求历史真实的同时又要好看,这就更难了。

《三国演义》好看不好看?好看,但那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

那《三国志》够真实了,但买这本书的人又有几人能坚持读完?

历史的真实,不是说正史上写着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是一个探究、推理、论证,最后逐渐接近相对真相的过程。道理并不复杂,也确实可以一试,譬如登山,努力攀登、纵使不能到达山顶,总强似呆在山脚下夸夸其谈。

司马路的想法,大抵如此。

那么,这本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阅读乐趣呢?

假如把秦、汉这一段历史比喻为一座山,那我们似乎都已经饱览了这山上的美景。但是,司马路却戴着草帽、沾着晨露地从斜刺里杀出来说:“跟我来,我带你们去看这山真正的美景!”

譬如:

身为法家巨子,韩非为什么会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

荆轲刺秦王,他的失败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内情?

和中原小国相比,楚国堪称古代的超级大国,然而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也阻挡不住秦国的进攻?

秦吞并六国,难道仅仅凭借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吗?

秦始皇讨厌他的长子扶苏而将他派去长城吗?

当农民揭竿而起,秦军主力迟迟不来增援,还有多少没说清楚的隐情?

章邯带领的只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刑徒军团,为什么能够击败士气高涨的张楚军,差一点挽救了秦帝国?

刘邦是如何成为沛县义军领袖的?他真是英明神武,天生领袖气质,受人拥戴吗?

项羽在巨鹿的胜利,难道只是因为他勇猛,所以无敌吗?

刘邦仁义宽厚的形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鸿门宴之后,项羽几乎成为了天下的主宰,他又是为了什么自毁大好前程?

为什么项羽在和刘邦的对抗中总是占上风,最后却败走垓下?

韩信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的设想可行吗?

项羽为什么不肯听范增的忠告?一声“亚父”背后,多少情深不堪回首。

刘邦屠杀帮他打天下的功臣们,难道只是“狡兔死,走狗烹”吗?

吕雉把刘邦最爱的女人做成了人彘,她是传说中的天生恶人吗?

……

只是随手一翻这本书的前半部,作者便已经提出了如此多令人兴趣盎然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本来是有标准答案的,如韩非之死、失落的秦军之迷,但是很明显,作者并不以为然。

这就让人有一种读而为之一快的冲动,然而更奇妙的是,作者的笔触,更刺穿帝王将相的史册,描绘出了一幅汉朝社会全景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天子、官员、将军,还有后宫、贤良、儒生、商人乃至底层社会的农民,在这本书里,都一一登场。而他的视野则包括了汉朝视野所及的全部文明世界,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辽阔久远的古代世界,古朝鲜、匈奴、大月氏、大宛、乌孙、安息(伊朗)……这就是汉的世界!

读着这本书,忍不住想,这位叫做“司马路”的民间历史作家,究竟是怎样奇妙的一个人物呢?

虽然从未面晤,我的脑海中却常常浮现这样的影像,一间简陋的书房,杂乱的书堆中,一个男子侧对着我们,手里拿着一支特大号的放大镜,低头端详着书页。突然他抬起头,脸上露出唐吉柯德似的笑容:“原来这段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写到这里,忽然对《汉朝的密码》这个书名有了新的感悟:历史的确是有其密码的,倘不能解开密码,只能观其表象,却不知其内在。而司马路,正是一个历史的解码者。

金满楼2008年12月

注:金满楼先生为煮酒论史及和讯历史斑竹,著作有《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