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风雨桃花
12269500000003

第3章 流落中原,养伤天陵观

东桃岛,地处中原王朝的遥远东方。而与东桃岛遥相对望的中原大陆,东面临海有座城,名曰紫武城,取意“紫气东来,武定乾坤”。紫武城的名字是中原王朝太祖皇帝当年定都于此,亲自改的。而作为王朝都城,紫武城自是帝王气息,睥睨环宇。

只是后来太祖皇帝一逝世,文恭皇帝登基,便力主削藩,使得北方藩王成鸿王发动燕武之役,夺了政权,然后迁都北上燕宁城了,而文恭皇帝则不知所踪。从那以后,紫武城便不再作为王朝的都城了,于是昔日的繁华气象一落千丈。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紫武城直至如今,仍然是中原王朝东部的第一大城市,其他城市依旧望尘莫及。

但说这紫武城南面不远处有座山,名曰青龙山,山势险峻,丛林茂盛。而在山顶则有座道观,名曰天陵观。天陵观高居青龙山巅,从青龙山顶放眼望过去,只见江水连绵,滔滔东流,而此江便是浩然江。

浩然江自王朝西部高原奔腾而下,蜿蜒曲折,横贯王朝西东,直下汪洋大海。偌大的紫武城便盘踞在浩然江江水南岸,甚是宏伟。而唯一能将这紫武城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遗的地方,恐怕也就只有这青龙山山顶了吧!

话说天陵观这边一处厢房内,有一位中年道士正用一只手慢慢扶起一英俊少年,然后一手拿着碗,缓缓地把药汤喂入英俊少年口中。只见此中年道士,束发盘髻,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身穿一袭白色道袍,神采奕奕,颇有些仙风道骨,年约四十有余。而此少年便是那坠崖失踪的东桃国王子陶兴之。

片刻过后,中年道士便为陶兴之喂完药了,见陶兴之还未清醒,又放心不下,于是便静静地坐在一旁,开始打坐修炼了。中年道士在一旁静心修炼,而陶兴之则继续沉睡不醒。

过了许久之后,突然传来一阵声音“这里是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父王呢,我要回王宫,我要回王宫。”

原来这一声是陶兴之喊的,昏睡了那么久,他终于醒来了。只见陶兴之说完这话以后,眼睛便红红的,快哭了似的,特别伤心的样子。

而中年道士此时正在静心打坐,不料被陶兴之的哭闹声扰了清修,于是便缓缓睁开了双眼,站起身来,走到陶兴之身边,低着头对他说道:“这里是天陵观,你现在在中原紫武城。是空明大师送你过来的。他说你当日从云天山摔下,幸好在悬崖山壁上,被一棵大树的粗壮树枝给勾住了,而不致于跌落谷底而粉身碎骨。然后空明大师就在悬崖山壁上发现了你,接着把你救回来,最后带到了这里。”

“天陵观?中原紫武城?空明大师?我怎么都没听说过啊,这里离东桃国远么,道长?”陶兴之诧异地问道。

“对,天陵观在紫武城的青龙山上,而东桃国在中原紫武城遥远东方的一个海岛之上。东桃国离这里还很远。空明大师和我都是你父王的昔日好友啊。”中年道士耐心地解释道。

“父王?我父王呢,他怎么样了?”陶兴之清楚地记得当日在云天山上,父亲深陷重围,孤立无助。不知道他有没有危险,最后又怎么样了。此时,他最记挂的便是父亲,于是说完这话,陶兴之便试图下床,想要走出去了。

“别,孩子,你别动,你身上现在还有伤,身体还很虚弱。你还需要多休息几天啊。哎,可怜的孩子,你父王和你母后现在都已经不在人世啦。在那天的云天山之变中,你父王因为看到你坠入悬崖,悲痛欲绝,然后与洪正天的人拼命厮杀,最后奋战至死。”那中年道士看到陶兴之要下床离开了,连忙阻止,然后缓缓说道。

只见陶兴之认真地听着中年道士的话,刚听到自己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顿时便大哭了起来,泪水如掉了线的珍珠般,倾泻而出,止不住地往下掉。

中年道士说着说着,竟也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了,于是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你母后在得知你坠入悬崖不知所踪,以及你父王战死云天山的消息之后,也是悲痛不已。更因为不甘受辱,最后选择了自尽而亡。东桃国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整个东桃国即将为归丞相洪正天所有啦,你回不去了!孩子,别哭,孩子,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了……”说完这话,那中年道士也开始感叹陶兴之的不幸了。

陶兴之哭得伤心,眼睛红红的,哽咽着说道:“父王,母后,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对了,道长,您怎么称呼啊,还有空明大师又是谁,他怎么会去到东桃国,然后又刚好救了我呢?”

中年道士见陶兴之哭得凄凉,心中亦颇不好受,长叹一声,然后缓缓地说道:“哎,此事说来话长。贫道灵瑞,想八年前,空明大师和我被仇家追杀,四处逃亡。最后更是不幸坠海,迷迷糊糊漂流到了东桃岛,然后被你父王陶顺之救了。随后,我俩伤愈,你父王想要让我们留下,奈何我们都放不下中原的事,一心想着回中原。于是,我们俩便婉拒了你父亲的好意,跟他道别,接着回到中原,把未了的事给办完了。”

灵瑞道长说起当年的事,眼中略过一丝忧伤,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在那之后,空明大师选择云游四海,而我则接任了这天陵观青龙门掌门之位,便一直在此处安心修道了。自从那次道别之后,我们与你父王也还偶有来往,颇有交情。”

灵瑞道长,缓了缓,接着说道:“至于空明大师为什么会到东桃国,又刚好救了你,他并无细说,我也不好过问。他只是把你送到这里,并嘱托我要好好照顾你,再教你读书练功。他说你父王生前曾交代过他,如果他有何不测,便带你回中原避难,让你先在中原生活十年,等到十八岁后,再决定去留。随后,空明大师便走了,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陶兴之一边认真地听着灵瑞道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一边慢慢地擦拭掉眼角的泪水,试图稳定下情绪,故作坚强地说道:“谢谢灵瑞道长,我一定会好好活着的!”说完这话以后,陶兴之便在心中默默念道:“我一定会替你们报仇的,父王,母后!”目光如炬,异常坚定,仿佛一切都势在必行,绝不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陶兴之努力去平复内心的波动,以求更好的养病。经过了几日的调养之后,身上的伤终于慢慢好了。

话说这一天清晨,陶兴之早早便起身,梳洗完毕,然后打开窗户,只觉空气分外清新,而树上鸟儿又叽叽喳喳,尽情歌唱,一时之间,心情便觉十分舒畅,于是便大胆地走出房门,打算出去到处逛逛了。

天陵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整座道观,依山而建,成六边形布置,里里外外共三层,每层依山势而逐渐拔高。每边分设六个房间,门前设小道,背山而立。

每两边之间又分设小路,沿山势而上。再以每两条小路中间的里外三层称为一围,合计六围,以天地风云水火为名。

另外,里外三层再由高及低,分别冠以上中下,前置加以区分,合计十八围。地围居南,天围居北,由南而北,环绕一圈,六围依次为地、火、云、天、风、水,十八围外再设砖墙,分南北两门。

而要说天陵观最威武的建筑则非天元殿莫属了。天元殿,位于十八围最核心区域,也是青龙山的最高点。它是一栋四围院,坐北朝南,只设一南门,分东厢西厢北厢,前院正厅后花园。

进了天元殿正门便是前院。前院西边便是西厢,为女房,南北方向分设三列,每列周边均设过道,第一列为天陵观地、水、风三大围主所居住,居中设置三间厢房,其余两列为客房,居中分设六厢房,合计十五厢。西厢四面围墙,与前院相连的一道隔墙左右设两门为过道。

前院东边则为东厢,为男房,其格局布置与西厢无异,成对称关系。

前院北面为正厅,正厅外围为北厢。正厅北面左右两边各开一扇门。正厅后面设有两间厢房,为正副掌门居住,以一过道将正厅与掌门房隔开。

正厅与正副掌门房左右两边又再各设两间厢房,这四间厢房是四大尊者所居住的地方,四大尊者房前设一过道。就这样,正副掌门房、正厅与四大尊者房被一卧“工”字型过道,分隔开来。而正副掌门与四大尊者房,则统称北厢。

正副掌门房与北面两尊者房中间各砌一隔墙,再分别设一小门,出了小门便是后花园。后花园成一“凹”字型,把正副掌门房与四尊者房三面而围,再与东西厢相接,外围再设砖墙。天元殿所有的外墙连成一片,方方正正。偌大的天元殿便雄踞青龙山山顶。

天元殿东******列厢房,面向前院,由近及远,依次命名上元、中元、下元,每列再由南而北分别命名一至六号房(上元为一至三号房)。而陶兴之所居住的便是东厢下元三号房。陶兴之走出房间,往左边走,出了下元列,再往右直走,出了东厢。继续往前走,片刻就从左边的门跨出,走出了这天元殿,接着左转饶着天元殿走到北面。

站立于天元殿北面,放眼望去,便将整座青龙山和紫武城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陶兴之选择了左边的一条小道往下走,只见路边立了一块指示牌,上书云天路,指向山下方向。

原来天陵观每条山路也都以天地风云水火命名,以相邻两围的名字为依据,依次命名地火路、火云路、云天路、天风路、风水路,以及水地路。

陶兴之沿着云天路往下走,感觉这天陵观建筑格局真是错落有致。往下走右边的墙壁上依次写着上天围、中天围以及下天围,而左边的墙壁则依次写着上云围、中云围和下云围。每一围厢房前面都设有一条过道。

走了许久,终于出了云天路,只见眼前大片空地,有许多男女道士来来往往。一眼就看见了一座大门,那便是北大门。于是陶兴之大踏步往前走,便出了天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