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12105800000223

第223章 水部(166)

恭曰∶水 即芹菜也。有两种∶荻芹白色取根,赤芹取茎、叶。并堪作菹及生菜。

保升曰∶芹生水中,叶似芎 ,其花白色而无实,根亦白色。

诜曰∶水芹生黑滑地,食之不如高田者宜人,置酒酱中香美。高田者名白芹。余田者皆有虫子在叶间,视之不见,食之令人为患。

弘景曰∶又有渣芹,可为生菜,亦可生啖。

时珍曰∶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陂泽之涯;旱芹生平地,有赤、白二种。二月生苗,其叶对节而生,似芎 。其茎有节棱而中空,其气芬芳。五月开细白花,如蛇床花。

楚人采以济饥,其利不小。《诗》云∶ 沸槛泉,言采其芹。杜甫诗云∶饭煮青泥坊底芹。

又云∶香芹碧涧羹。皆美芹之功。而列子言乡豪尝芹,蜇口惨腹,盖未得食芹之法耳。

茎气味:甘,平,无毒。

思邈曰∶苦、酸,冷,涩,无毒。

诜曰∶和醋食,损齿。鳖瘕不可食。

李鹏飞曰∶赤芹害人,不可食。

主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本经》)。去伏热,杀石药毒,捣汁服(孟诜)。饮汁,去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鼻塞身热,去头中风热,利口齿,利大小肠(藏器)。

治烦渴,崩中带下,五种黄病(大明)。

发明:张仲景曰∶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误食之为病,面青手青,腹满如妊,痛不可忍,作蛟龙病。宜服硬饧三、二升,日三度。吐出如蜥蜴便瘥。

时珍曰∶芹菜生水涯。蛟龙虽云变化莫测,其精那得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之类,春夏之交,遗精于此故尔。且蛇喜嗜芹,尤为可证。别有马芹见后。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吐泻∶芹菜切细,煮汁饮之,不拘多少。(《子母秘录》)。

小便淋痛∶水芹菜白根者,去叶捣汁,井水和服。(《圣惠方》)。

小便出血∶水芹捣汁,日服六、七合。(《圣惠方》)花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脉溢(苏恭)。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音勤。《唐本草》)释名:苦堇(《尔雅》)、堇葵(《唐本》)、旱芹(《纲目》)。

禹锡曰∶《尔雅》云∶啮,苦堇也。郭璞云∶即堇葵。本草言味甘,而此云苦堇,古人语倒,犹甘草谓之大苦也。

时珍曰∶其性滑如葵,故得葵名。

集解:恭曰∶堇菜野生,非人所种。叶似蕺菜,花紫色。

禹锡曰∶《说文》云∶堇,根如荠,叶如细柳,子如米,蒸 食之,甘滑。《内则》云∶堇、 、 、榆。是矣。

时珍曰∶此旱芹也。其性滑利。故洪舜俞赋云∶烈有椒、桂,滑有堇、榆。一种黄花者,有毒杀人,即毛芹也。见草部毛茛。又乌头苗亦名堇,有毒。各见本条下。

菜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捣汁,洗马毒疮,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痈肿(《唐本》)。久食,除心下烦热,主寒热鼠 ,瘰 生疮,结核聚气,下瘀血,止霍乱。又生捣汁半升服,能杀鬼毒,即吐出(孟诜)。

发明:诜曰∶堇叶止霍乱,与香 同功。香 ,即香薷也。

附方:旧二,新一。

结核气∶堇菜,晒干为末,油煎成膏。摩之,日三、五度,便瘥。(孟诜《食疗》)湿热气∶旱芹菜晒干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下。大杀百虫毒。(《寿域神方》)。

蛇咬疮∶生杵堇汁涂之。(《万毕术》)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紫堇

(音芹。宋《图经》)释名:赤芹(《纲目》)、蜀芹(《图经》)、楚葵(同上)、苔菜(同上)、水卜菜。

时珍曰∶堇、蕲、芹、 ,四字一义也。详下。

集解:颂曰∶紫堇,生江南吴兴郡。淮南名楚葵,宜春郡名蜀芹,豫章郡名苔菜,晋陵郡名水卜菜也。

时珍曰∶苏颂之说,出于唐玄宗《天宝单方》中,不具紫堇形状。今按∶轩辕述《宝藏论》云∶赤芹即紫芹也,生水滨。叶形如赤芍药,青色,长三寸许,叶上黄斑,味苦涩。其汁可以煮雌、制汞、伏朱砂、擒三黄,号为起贫草。又土宿真君本草云∶赤芹生阴崖陂泽近水石间,状类赤芍药。其叶深绿而背甚赤,茎叶似荞麦,花红可爱,结实亦如 荞麦。其根似蜘蛛,嚼之极酸苦涩。江淮人三、四月采苗,当蔬食之。南方颇少,太行、王屋诸山最多也。

苗气味:酸,平,微毒。

花气味:酸,微温,无毒。

主治:大人、小儿脱肛(苏颂)。

附方:旧一。

脱肛,凡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者∶春间收紫堇花二斤,曝干为散,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细。涂肛上纳入,即使人 冷水于面上,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 面,不过六、七度即瘥矣。又以热酒半升,和散一方寸匕,空腹服之,日再服。渐加至二方寸匕,以瘥为度。若五岁以下小儿,即以半杏子许,和酒服之。

忌生冷、陈仓米等物。(《天宝单方》)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马蕲

(音芹。《唐本草》)释名:牛蕲(《尔雅》)、胡芹(《通志》)、野茴香(《纲目》)。

时珍曰∶凡物大者多以马名,此草似芹而大故也。俗称野茴香,以其气味子形微似也。

《金光明经》三十二品香药,谓之叶婆你。

集解:恭曰∶马蕲生水泽旁。苗似鬼针、 菜等,嫩时可食。

花青白色。子黄黑色,似防风子,调食味用之,香似橘皮而无苦味。

保升曰∶花若芹花,子如防风子而扁大。《尔雅》云∶茭,牛蕲也。孙炎释云∶似芹而叶细锐,可食菜也。一名茭,一名马蕲子,入药用。

时珍曰∶马蕲与芹同类而异种,处处卑湿地有之。三、四月生苗,一本丛生如蒿,白毛蒙茸,嫩时可茹。叶似水芹而微小,似芎 叶而色深。五、六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硬,不可食。苏恭所谓鬼针,即鬼钗草也。方茎丫叶,子似钗脚,着人衣如针。与此稍异。

苗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益脾胃,利胸膈,去冷气,作茹食(时珍)。

子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心腹胀满,开胃下气消食,调味用之(《唐本》)。炒研醋服,治卒心痛,令人得睡(孟诜)。温中暖脾,治反胃(时珍)。

附方:新一。

慢脾惊风∶马芹子、丁香、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炙橘皮煎汤下。名醒脾散。

(《普济方》)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唐本草》)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茴香,八角珠。

颂曰∶ 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思邈曰∶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

时珍曰∶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 香之名,或以此也。

集解:颂曰∶今交、广诸地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

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茎粗,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八、九月采实阴干。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川人多煮食其茎叶。

宗 曰∶云似老胡荽者误矣,胡荽叶如蛇床。 香虽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也。时珍曰∶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者,谓之小茴香。

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得之,咀嚼荐酒。

子气味:辛,平,无毒。

思邈曰∶苦、辛,微寒,涩。

权曰∶苦、辛。得酒良。炒黄用。

好古曰∶阳也,浮也。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主治:诸 、霍乱及蛇伤(《唐本》)。膀胱胃间冷气及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马志)。治干湿香港脚,肾劳 疝阴疼,开胃下食(大明)。补命门不足(李杲)。

暖丹田(吴绶)。

发明:诜曰∶茴香,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未得其方法也。

好古曰∶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曰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时珍曰∶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古方有去铃丸∶用茴香二两,连皮生姜四两,同入坩器内腌一伏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虚弱病。茴香得盐则引入肾经,发出邪气。肾不受邪,病自不生也。亦治小肠疝气有效。

附方:旧三,新十八。

开胃进食∶茴香二两,生姜四两,同捣匀,入净器内,湿纸盖一宿。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黄焦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瘴疟发热,连背项者∶茴香子,捣汁服之。(孙真人方)。

大小便闭,鼓胀气促∶八角茴香七个,大麻仁半两。为末。生葱白三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之,日一服。(《普济》)。

小便频数∶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盐少许,炒研为末,炙糯米糕蘸食之。

伤寒脱阳,小便不通∶用茴香末,以生姜自然汁调敷腹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

(《摘玄方》)。

肾消饮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炒)等分为末。每食前酒服二钱。(《保命集》)。

肾邪冷气,力弱者∶用大茴香六两,分作三分;用生附子一个去皮,分作三分。第一度∶用附子一分,茴香一分,同炒黄,出火毒一夜,去附子,研茴香为末,空心盐酒下一钱。第二度∶用二味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以附子去一半,留一半,同茴香为末,如前服。

第三度∶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全研为末,如前服之。(《朱氏集验方》)。

肾虚腰痛∶茴香炒研,以猪腰子批开,掺末入内,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盐酒送下。

(戴原礼《要诀》)。腰痛如刺《简便方》∶用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活人心统》思仙散∶用八角茴香、杜仲各(炒研)三钱,木香一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

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直指方》)。

疝气入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简便方》)。

小肠气坠《直指》∶用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服取汗。孙氏《集效方》∶治小肠疝气,痛不可忍。用大茴香、荔枝核(炒黑)各等分。研末。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濒湖集简方》∶用大茴香一两,花椒五钱。炒研。每酒服一钱。

膀胱疝痛《本事方》∶用舶茴香、杏仁各一两,葱白(焙干)五钱,为末。每酒服二钱,嚼胡桃送下。《集要》∶治疝气膀胱小肠痛。用茴香(盐炒)、晚蚕砂(盐炒)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

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牙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仙方也。(邓才笔峰《杂兴》)。

胁下刺痛∶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神效。

(《袖珍方》)。

辟除口臭∶茴香,煮羹及生食,并得。(昝殷《食医心镜》)。

蛇咬久溃∶小茴香捣末,敷之。(《千金》)。

茎叶气味:与子同。

主治:煮食,治卒恶心,腹中不安(甄权)。治小肠气,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生捣汁一合,投热酒一合,和服(孟诜)。

发明:颂曰∶《范汪方》∶疗恶毒痈肿,或连阴卵髀间疼痛挛急,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滓以帖肿上。冬月用根。此是外国神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回生神验。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莳萝

(宋《开宝》)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慈谋勒(《开宝》)、小茴香。

时珍曰∶莳萝、慈谋勒,皆番言也。

集解:藏器曰∶莳萝生佛誓国,实如马芹子,辛香。

曰∶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

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与阿魏同食,夺其味也。

颂曰∶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三月、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簇生,辛香,六、七月采实。今人多用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时珍曰∶其子簇生,状如蛇床子而短,微黑,气辛臭,不及茴香。

嘉谟曰∶俗呼莳萝椒。内有黑子,但皮薄色褐不红耳。

苗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下气利膈(时珍)。

子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藏器)。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治肾气,壮筋骨(《日华》)。

主膈气,消食,滋食味(李 )。

附方:新二。

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牙齿疼痛∶舶上莳萝、芸苔子、白芥子等分。研末。口中含水,随左右 鼻,神效。(《圣惠方》)附录:蜀胡烂(《拾遗》) 藏器曰∶子∶味辛,平,无毒。主冷气心腹胀满,补肾,除妇人血气,下痢,杀牙齿虫。生安南,似 香子,可和食。

数低(《拾遗》)藏器曰∶子∶味甘,温,无毒。主冷风冷气,下宿食不消胀满。生西番、北土,兼似香,胡人以作羹食之。

池德勒(《拾遗》)藏器曰∶根∶辛,温,无毒。破冷气,消食。生西国,草根也,胡人食之。

马思 吉时珍曰∶味苦,温,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元时饮膳用之,云极香料也,不知何状?故附之。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罗勒

(宋《嘉 》附)释名:兰香(《嘉 》)、香菜(《纲目》)、翳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