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这一年,大清国的皇帝顺治福临,还在为母亲给自己找的老婆而感到不满,还在为对南明的作战不利而烦心。他正值英年,还在打算着自己的将来,怎样把自己塑造成一代明君。
这一年,英军与荷兰的第一次战争已经结束,不久后,英国就会取得整个海上的霸权;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兰斯被加冕,他不久之后就会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位伟大君王。
这一年,俄国处在罗曼诺夫王朝的前期,不用多久,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将出生,他会建立与我们的主人公一样的霸业。这一年,日本还处于军阀统治时期;这一年,美国还未诞生。
而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改变,只在故宫里的一个角落。
三月十八日早上十时,故宫内,春风熙和,阳光明媚。
景仁宫里划过婴儿的一声啼哭。但是沉寂在刀光剑影中的大清国,此时还不可能去理会。
这个婴儿的出生,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得不帅。若干年后,他出了一次天花,在脸上留下了不少麻点。尽管如此,只要见过他的人,却都能感觉到他的威严,不容侵犯。
但是,这个孩子后来成功了。所以,我所传述了无数次的事情就要上演,比如天生神鸟,降而生商之类,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庄妃为证:孩子他妈在怀孕的时候,衣裾若有龙绕。
孩子他爹福临,大清国的皇帝,尽管此时他才十六岁,但是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老大牛钮,老二福全,今天生的这个,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他太忙,以至于忘记了给孩子取汉名。
孩子他妈佟佳氏,福临的妃子,是领侍卫大臣佟国维的女儿,隶属汉军八旗,地地道道的汉人,尽管今天她生孩子,按照规矩,她的父母亲人,是不能陪伴在她身边的。
所以,景仁宫内,孩子他妈周围,只有宫女,太监,还有太医,冷冷清清。
当然这孩子还有个奶奶,当时为皇太后,俗称庄妃,若干年后,等她死的时候,这个孩子会给她加上一个谥号,为孝庄。庄妃正跟儿子闹意见,因为她给儿子找的媳妇,儿子不满。
妈妈看着刚出生的孩子,露出一丝微笑,但是不久,她发现,孩子的出生是她的苦。
按照清朝廷的规矩,妃子们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能喂养。
所以,佟佳氏仅仅看了孩子一眼,太监们就要把孩子抱走,放到宫外的富贵之家去教养。这孩子被放在了今福佑寺处的一个殷实之家教养,由两个清朝人俗称嬷嬷妈妈带着的。
骨肉分离的日子是痛苦的,尽管嬷嬷们对他还不错,管吃管喝,悉心照顾,但是,毕竟没有骨肉亲情,鸟兽尚且有情,而况于人者乎?母子连心,这个什么也替换不了。
所有的爱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飘逝,唯有母爱在宇宙中天长地久。
六十年之后,这孩子已经白发苍苍,成为五十个孩子的父亲,他还在不停感叹:
父母之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
康熙的两个嬷嬷,一个是瓜尔佳氏,满族人;一个是孙氏,汉族人。孙氏的丈夫是曹玺,曹玺的儿子是曹寅,据专家考证,曹寅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伟大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瓜尔佳氏与孙氏,没有什么文化。说她们没有什么文化,这绝不是我没事儿找抽瞎掰,曹家虽然是诗礼之家,但是,曹家的女眷并没有什么文化,所以贾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个孩子跟着嬷嬷们玩儿,与孙氏的儿子曹寅成了朋友。后来曹寅陪伴着这个孩子读书,成了这个孩子的伴读。这孩子与曹寅的关系一直不错,曹家靠此而发迹。
孩子们玩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书上也没有写。
其实,就我看,这孩子在宫外的岁月里,是很调皮的。斗鸡,跳皮筋,甚至打群架的勾当他有没有做过,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后来才戒掉。
这孩子小时候读什么书,不知道,很有可能,就只是听听故事,看看连环画。
孩子他爹福临,小时候教育被耽误了,直到继位,有报道称,识文断字都还有些困难。至于说这个孩子的教育,只是听听太监讲讲前明的历史掌故,跟着苏麻喇姑学学蒙古字。
苏麻喇姑,蒙古人,庄妃的陪嫁姑娘,按辈分称,她应该是这孩子的奶奶辈。
有电视剧指出,苏麻喇姑跟这孩子有些暧昧关系,这孩子追求苏麻,没有追求到,苏麻最后遁入空门。我只能说,别人电视剧前面写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苏麻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苏麻却很有艺术天分,清朝的官服,以至于后来的旗袍,都为这位女士所设计,就此我希望诸位能够记住她,记住她在历史上曾经留下的足迹。
这孩子没有读什么书,但是悟性很高。
有一天,孩子他爹接孩子回家玩,同时被接回家的,还有这孩子他哥福全,还有这孩子的弟弟常宁。福全年纪不大,常宁还很小,以至于仅能舔舔手指,不能说话。
孩子他爹福临,给几个孩子出了个智力题,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小学老师经常问,我就被问过。这种问题是志向问题,格局决定结局,志向决定方向,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不想做,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老二福全回答说:我吧,愿意做一个贤能的王爷(愿为贤王)。
老三,也就是我写的这孩子回答说:我愿意终生学习父王(愿效法父皇)。
福临听了这两个孩子的回答,笑笑,但是没有说话。至于后来,史料没有记载。
老二的回答,很谦虚,也是实话,无可厚非。千万别说这孩子傻,这孩子天生是个独眼龙,瞎了一只眼,当皇帝是要看重仪表的,就这孩子这形象,要当皇帝,只能等下辈子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生下来,就是没有选择的。
老三的说话,有些巧,很有些巧。
他至少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父王您是伟大的,值得当儿子的效法,拍了父王的马屁;第二是,我将来就想当皇帝,做万世英主;第三是,您放心,你死后,我还会按您的路子走。
我查过史料,这孩子说这话的时候,才仅仅六岁(六龄)。
孩子说了这话,他爹应该感到欣慰,但是,也只能是感到欣慰。孩子他爹顺治,这时候还年轻,二十岁刚过,也有了六七个儿子,按照常理,他应该还能有很多很多的儿子。
前一年的时候,顺治的爱妃董鄂氏给顺治生了个儿子。
关于董鄂妃,我在以前的书中讲过,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我以前的书瞅瞅;如果不感兴趣,也不要紧,只要记住,她是顺治一个爱得死去活来的妃子就可以了。
顺治得到这个儿子,很高兴,多次在公开场合流露,以后要立董鄂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太子之后就是皇上,这个谁都知道,顺治高兴,董鄂妃也跟着高兴。
但是,天公不作美,董鄂妃的孩子只活了不到两岁,连名字都还没有来得及起,就病死了(生二岁,未命名,薨),顺治皇帝很难过,只能追封董鄂妃的孩子为荣亲王。
顺治很难过,董鄂妃更难过,但是,顺治与董鄂妃都不灰心,因为按照一般的法则,他们还有很多机会再生儿子。他们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等一等就可以了。
董鄂妃的儿子死了两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因为爱子死了,在宫廷中又受气,主要是受皇太后庄妃的气,所以,生活极度郁闷,患天花而逝去。
天花,在清朝初期,几乎是不治之症。清统治者为满洲人,满洲那地儿比较冷,故而,病毒不容易传播,可是,等到他们到了北京,他们的抵抗力就差,患上天花,就意味着死亡。
康熙末年,康熙朝有医生发明了种痘,不过那时候种痘技术较差,也只能缓解罢了。
董鄂妃死了,顺治皇帝很郁闷。
他先是以极其隆重的礼仪,安葬了董鄂妃。让宫女、太监三十人一起殉葬,好让董鄂妃在阴间有人服侍;然后是官吏服丧一个月,百姓三日。除此之外,因为董鄂妃生前信佛,顺治皇帝出大血为她修建了两座金塔,还请来了西藏的喇嘛,给她做隆重的法事。
已经这样了,可以了吧,顺治皇帝认为,还不行!
顺治皇帝认为,自己也应该下阴间去陪董鄂妃,不然董鄂妃在阴间比较寂寞。皇帝要自杀,这样的丑闻传出去很雷人,所以,顺治他妈庄妃不得不日夜派人守着,不让其自杀。
人最为痛苦的事情,并不是死,而是连死的权利都没有。
自杀不成,我出家总可以吧?于是,顺治皇帝又想到了出家,并且给自己搞了一个法号“行痴”。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顺治皇帝,出家也是不被允许的,顺治帝欲哭无泪。
皇帝这单生意,一旦干上,大多数人,都必须得干一辈子。
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人,被人撬掉的不算,被人逼得禅让的不算,当然,也不乏有些人,干皇帝觉得不够刺激,自己禅让的,比如顺治的曾孙乾隆皇帝弘历,这也不算。
按理说,皇帝说话是算话的,但是,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皇太后在的时候,中国讲究以孝治国,皇太后可以管他;皇太后若不在了,有几个敢说话的臣子,也能管。
即便这些都没有,还有天,还有一支春秋史笔。
在这时,顺治皇帝终于明白了,当皇帝,要承受的,不仅是难耐的寂寞,还有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世界,做人苦,做男人更苦,当皇帝的男人,那才是苦上加苦。
顺治帝福临也许还记得,当年他六岁登基时的兴奋样。
福临推开他的奶妈,独自乘坐着车辇,穿着皇帝才配穿的黄色衣服,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沈阳崇政殿;他不会忘记,那一年在九叔多尔衮的拥戴下,自己登上了紫禁城的宝座。
山呼万岁,众人景仰。
十八年了,一切俱往,万事蹉跎。他深恨的九叔死了,自己把他挫骨扬灰,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九叔啊!他并不喜欢的女人,自己的妈妈强迫他娶了,硬逼着立成了皇后。
还有,整日不停的奏章,不停的政事,而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不够,只能日夜学习,勤勤恳恳。到头来,自己的爱子走了,自己的爱妻又离自己远去,皇帝又有何用?
万物色相,一切皆空,我就只是想信佛,出家当和尚,这个小小要求居然也不能满足。
他看厌了,之后还有什么,他不想看了,他听到了天堂的召唤,顺治十八年元旦前后,顺治帝终于病倒了,这个在四五岁就能开弓射猎的强壮小伙,终于被天花缠绕得奄奄一息。
累了,病了,可以歇息了吧,常人都应该歇息,但是皇帝不被允许。常人的位置,可以时常被人替换,但是,唯有皇帝这位置,替换起来比较特殊,只要还不死,就必须干活。
皇帝在死之前,必须得干一件大事,这件事对于王朝来说,异常重要。
这事儿不仅关乎到众多皇子的前途命运,关乎到众多大臣的宦海沉浮,与此同时,这件事儿的结果,还可能直接影响到这个王朝的兴衰祸福。这件事儿便是——议立新君!
议立新君,谈何容易,这往往是众多政治力量的一次总博弈,有时候必须兵戎相见。
顺治帝不会忘记,自己的爹当皇帝的时候,九叔他妈阿巴亥成了牺牲品;顺治帝同样不会忘记,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豪格、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险些火拼,以至血溅崇政殿。
当然,顺治他命好,他的众多儿子,都还小。儿子还小的话,就无法形成一个个可怕的势力集团,就无法引起大的政治动荡,就不会使得新君议立变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
但是,顺治的命也不好,其原因,依然是因为他的几个儿子,年龄还小。
年龄还小就有可能把握不了大局,就有可能出现权臣、亲王或者母后的擅权;年龄还小,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经历都不多,以至于顺治帝无从选择适合的皇子来给自己接班。
所以,顺治帝的皇位继承问题,比较平静,但是比较困难。
顺治帝知道当皇帝的难处,他躺在病榻上,想着自己在世的六个儿子,最大的是福全,此时也才仅仅九岁,至于说最小的永干,这时候才两岁,吵吵闹闹,哭哭啼啼。
此时的大清江山,北部到外蒙古(喀尔喀蒙古已经称臣,不过厄鲁特蒙古问题比较糟糕,以后再讲),西部到新疆东部是浩瀚的海洋,而南边,三藩的势力已达到海南岛。
偌大的江山,交给几岁的一个娃娃,可以胜任吗?顺治帝表示怀疑。
祖宗成法,满洲惯例,选新皇帝,应该贵族公推,努尔哈赤是这样被选出来的,皇太极是这样被选出来的,顺治帝自己,也是这样选被出来的,顺治的继承者,不再这样被选了。
为了江山社稷,顺治帝提出了一个比较雷人的想法:不立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改立自己的兄弟。不仅如此,顺治帝想得还更雷人,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而是努尔哈赤的孙子。
顺治帝的这个想法一流露出来,众人反对。
首先是上三旗不干。按清初规矩,满洲八旗,两黄旗与正白旗为上三旗,是国家的精锐部队,高于其他五旗,代代世袭,由于他们是精锐,其待遇自然与其他五旗不同。
两黄旗由皇帝亲自率领,至于说正白旗,以前是多尔衮率领着。倘若立顺治的兄弟当了皇帝,也就是另外五旗的某位领导者当皇帝,那么上三旗的好日子就完全过到头了。
不仅上三旗不干,顺治他妈庄妃也不干。
庄妃不干,是因为顺治是她的独生子。顺治当皇帝,庄妃可以是皇太后;倘若顺治的兄弟当皇帝,别人也有妈,别人的妈也想当太后,庄妃您就歇着点,一边儿凉快去吧。
当然,也有同时两个太后的。百余年后,慈禧与慈安,共同主持朝仪,史称两宫垂帘。然而终究慈安不明不白地死去了,野史盛传,慈禧因为忌惮慈安行家法,让慈安歇菜了。
由于上三旗与庄妃均反对顺治帝的这个雷人想法,这个想法也就自然流产了。既然传位兄弟是不行的,那就必须从这六个儿子中选一个做皇帝,但是选谁却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