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经济学
11404600000007

第7章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4)

2.4.4莱布辛斯基定理

这一定理的基本思想是:一种要素数量的增加将会减少另一种要素密集的商品的生产。例如,劳动要素数量的增加将减少M商品的产量。

这个定理的假设仍然是新古典的,即:两个国家,两种要素(K与L),生产两种商品;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以及这个国家作为参数接受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的竞争来决定的。这意味着莱布辛斯基(T.Rybczynski)所分析的对象依然是新古典的小国模型。

F点与E点的斜率完全一样,这可从F点与E点处在同一条射线上清楚地观察到。比较F点与E点,不难发现,在F点上,劳动要素密集型的X商品的产量增加了,而M商品的产量却明显地下降了。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要素供给的增加使得资本要素相对变少了,受这种资本稀释效应的影响,在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该国只能通过增加X商品的生产来维持一个与劳动要素供给增加之前完全相同的K/L,以便使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以及国际竞争优势与比较利益保持不变。

以上所作的分析也适用于资本要素供给增加的情况。当然,在资本要素的供给增加时,埃奇沃斯方框图的演变方向将由水平方向的扩张变换为垂直方向的扩张。

根据莱布辛斯基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享有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应该预期到它们的劳动要素密集型工业的规模将会趋于收缩,那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资本存量不断增加的条件下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护其劳动要素密集型的工业是不可行的。

(2)相反,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合时宜地发展技术与资本要素密集型的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并使经济增长出现欲速而不达的结果。

(3)莱布辛斯基定理还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的积累与增加,其要素密集就会发生变化,而这必然会导致其比较利益的变化,这时该国若墨守成规,不适时地调整其生产与产业结构,那么它不仅会失去比较利益,而且也会因此而痛失经济继续发展的机会。

2.5大国经济

2.5.1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大国经济

放松小国经济的假设,将使我们面临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国假设为前提的俄林-赫克歇尔定理是否仍然有效呢?回答是肯定的。即:只要这两个大国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那么它们通过国际的专业化分工而进行贸易,仍然可以实现各自的比较利益而使它们两国的国民福利得到改进。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个大国的专业化生产与贸易可以使各自的福利得到改进,而且还会使这两个国家的要素价格出现均等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国经济把价格由小国经济下的外生变量变成了内生变量。结果,当一个资本要素相对密集的大国专业化生产资本要素密集的M商品时,它就会使原来相对丰裕的资本变得稀缺起来;与此相反,另一个劳动要素相对密集的大国专业化生产劳动要素密集的X商品时,它又会使得相对丰裕的劳动要素变得稀缺起来。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变化,会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逐渐趋于均等化。伴随着要素国际价格均等化而来的将是这两个大国原先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趋于消失,因此,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可以说是这两个大国进行国际分工的一个临界点。

有必要指出的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只能是一种趋势,而不可能成为一种现实。这是因为,作为一种现实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规模收益不变;要素在生产中的可替代性;没有要素密集程度的转变;没有运输费用;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贸易保护;以及不存在非贸易品等等。所有以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是难以得到全部满足的,因此,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只能是一种趋势。但是了解与把握这种趋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要这种趋势确实是存在的,那么不管一个大国的要素禀赋是怎样的,只要其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就可以利用这一趋势来增加本国丰裕要素的收益。

2.5.2S-S定理与大国经济

S-S定理在大国经济条件下一般也能成立,但是关税的效应也可能是相反的。假如关税导致的是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的下降,那么受关税保护的那种商品生产的密集要素的收入反而会下降。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大国经济中市场容量很大,该国若对进口商品通过关税而加以限制,那么本国的替代品生产部门将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导致其产品价格的下降,进而影响其所使用的密集要素的收益或是不变,或是减少。在这两种情况中,最后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居大,那要视该国国内的需求状况而定。

2.5.3莱布辛斯基定理与大国经济

莱布辛斯基定理不能推广到大国经济情形,这是因为,莱布辛斯基定理依赖于要素价格不变与商品价格不变这个非常严格的前提假定,而这种假定只有在小国经济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本章小结

1.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由俄林与赫克歇尔所创建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首先必须熟悉他们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这套分析工具就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所建立起来的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等。正因为俄林与赫克歇尔使用的分析工具是新古典的,所以由他俩所创建的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2.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较,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找到了比较利益得以形成的源泉,那就是贸易双方的要素禀赋的差异。

3.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一个国与国之间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世界里,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生产与出口其要素最为密集的商品来增加其国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这必须以自由贸易作为其前提条件。

4.但是,新古典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贸易问题,这是因为它的前提假定过于严格。最先对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挑战的是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回答,其实可以通过放松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若干前提假设而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其中最为重要的可能是要素密集程度的转变与新的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的导入。

5.S-S定理对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效应的观点提出了反论,这一不同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定理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该国若对其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工业部门进行关税保护,则可使这种稀缺要素的收益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行专业化分工,参与国际贸易可能并不是增加一国国民收入的唯一途径。

6.莱布辛斯基定理放松了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关于要素禀赋数量不变的前提假定,虽然这一定理没有改变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任何结论,但它却预示着要素密集程度的可转换性,从而为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7.大国经济则进一步放松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小国经济假设,从而提出了关于价格均等化的新见解。尽管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但它却从理论上给出了国际分工与各国专业化生产的边界。

8.S-S定理在大国经济条件下可能产生正解,即关税保护将使受到保护的那种商品的密集投入的要素的收益得到提高,但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为负的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民福利也必定是下降的。

9.莱布辛斯基定理在大国经济条件下是无效的,因为这一定理必须以价格不变为前提条件,而在大国经济条件下,价格恰恰是可变的,其原因在于大国经济把价格从一个外生的变量变成了一个内生的变量。

本章关键词

等产量线、契约线、等成本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要素密集、要素禀赋、里昂惕夫之谜、要素密集转换、人力资本、价格均等化

本章思考题

1.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形状?试着画出资本要素密集型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劳动要素密集型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2.除了用埃奇沃斯方框图来证明新古典贸易理论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一贸易原理?

3.比较利益源泉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的?

4.你对里昂惕夫之谜是怎样理解的?

5.S-S定理是不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否定?为什么?

6.按照S-S定理,在什么情况下关税保护能增进国民福利?在什么情况下不能?

7.莱布辛斯基定理为什么只适用于小国经济而不适用于大国经济?

8.莱布辛斯基定理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9.价格均等化的原因及其意义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