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形象问题
教师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习惯的准则。教师作为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教导者首先应该以自身为榜样。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风俗、习惯、礼仪、时尚与社会生活规范,并且能够遵守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纪律及守则,教师本身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才能教导别人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2)轻松愉快的心情。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乐心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如何保持这种愉快的心情呢?那就是培养众多良好的兴趣,爱好越广泛的人,其思维也越活跃,眼界也更开阔,更加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各项能力。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培养诸如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兴趣来丰富日常生活、陶冶情操。此外,老师还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生面前尽量展示自己积极、正面的情绪,控制负面情绪或者减少在同学面前显示脆弱的一面,尽量给学生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教师形象。
(3)注重仪表。教师的仪表主要包括装束、打扮、服饰、发型等方面,由于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是极善模仿的时段,所以老师的装束、服饰要以简洁大方为主,不宜太过追求时髦,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第一,和谐。和谐主要是指衣服必须与老师的体形相衬,色彩也必须与老师的职业特性相符。
第二,统一。统一主要是要做到衣服、鞋子的相配,尽量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搭配。
第三,习惯。习惯主要是指衣服的穿戴要适合本地区本民族和所处的地区的习惯,不要盲目追随潮流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发型作为一个人外表的重要表现方面应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定。老年人以太平头或大背式为主,显示出精力仍不减当年;中年以高平头或小分头为主,以示精明灵活;青年以利落果敢为主,留青年式或松散式发型。女同志也应依据年龄、脸形和体形各异选择适合的发型。
教师仪表的作用
以前,学校领导通常不注重教师的仪表,没有对教师的仪表作过十分严格的要求。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仪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坏也往往从仪表开始,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教师仪表的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对仪表对他人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做过很多实验。在一个测试中,卡雷·戴恩和她的同事,让大学生们对三张照片中的人进行性格好坏与幸福与否作出判断,结果显示其中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好评而相貌一般和无吸引人的人评价也一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等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一位美丽的妇女让其假扮成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男大学生的个性做临床评论。当她打扮得并不得体没有吸引力的时候大学生们并不在意她的好评。而当她打扮得美丽而动人时,大学生们表现出对实验的异常积极并都希望获得好评。以上的两个实验都说明一个问题,即外在的美对人们对他(她)的评价有重大影响,并且也影响着他人。
在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即教师的仪容体态对学生的心理也产生重大作用。只有那些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这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生中尤为明显。而那些穿着奇怪、精神状态不佳的老师往往不能让学生信服,在教学中缺乏威信与尊重的老师,其教学效果明显低于那样在学生中获得普遍尊重与信服的老师的。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工作中要求老师注重仪表形象是有科学依据的,绝不是瞎编乱造。要做到仪表端正,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注意衣着打扮。衣着打扮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衣着打扮首先要考虑的是得体,教师的工作是严肃的,但是所面对的学生又是充满朝气的学生,所以着装不宜太过古板以免给学生造成过分压抑的氛围,也不宜太过夸张,给人不庄重的感觉。总之以朴素、美观大方为主。其次,教师的着装要考虑合体,与老师的性别年龄、长相、身材相符的着装是最合体的。切勿盲目追赶时髦,结果弄得很不合体。
(2)讲究个人卫生是仪表美的重要方面。个人卫生是影响仪表评价好坏最直接的方面。如果一个老师的衣服脏,头发蓬乱,胡子没刮,这样的形象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良好的形象评价的。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男教师应尽量避免留长发和蓄胡子,尽量给学生留下一个干净整洁的良好形象。
(3)注意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风度。教师的形象在容貌和衣着上可以通过修正立刻得到改善,而言谈举止上表现出来的风度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具有教师气质的儒雅的风度,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我们虽然强调教师的外在表现,但这些外在表现通常也是由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决定的,因此内在美的提高才是关键。
教师的仪表行为
一、仪表行为
所谓仪表行为,既包括人的内在思想情操,也包括外在气质风范和行为活动,二者结合共同构成了仪表行为,所以仪表行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外在美,包括人的容貌姿态、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等,而这些在一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熏陶下,则会形成一种升华了的外在的气质与风度。二是反映人的内在美。内在美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美,它是人的一切美感中最出众的美,它没有具体的形式,但是可以通过人的外在的言谈举止、仪容笑貌透露出来,是外在美的本质与灵魂。总的来说,内在美决定了外在美,外在美则是内在美的最好的体现。内在的品质与情操(即内在美)是美的根源;外在的风度气质与行为活动是流,是内在美外在表现形式。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和谐统一的。但是由于审美价值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内在美与外在表现常常会出现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有的人内在的思想情操、道德境界与品质素养都很高,甚至拥有很深的文化造诣和积淀但其外在表现却并没有与思想造诣一样具有较高水准,究其原因,有的是潜心于内在的修养,而忽略外在的修饰,有的则认为内在高于外表,不屑注重外表的修饰。然而也有那种专注重外表修饰的,从表面看确实是君子的味道,其实质却是道德败坏、知识贫乏、思想庸俗、品格低下,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追求的却是低级趣味的东西。可见,外在的美虽然受到内在的美的规定与制约,但是外在的美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以通过伪装来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外在美与内在美必须是现时兼修的,过分注重某一方面都会形成重大的偏差。
总而言之良好的仪表行为不仅要具备内在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具备外在的良好仪表风度,做到内外统一,神形兼备。
二、教师的仪表行为
教师的仪表行为是指教师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以这种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特有的气质风范。教师仪表行为是教师学习的模范与榜样,它是教师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的结合体。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同的职业集团具有不同的职业素养与外在特征。一定的职业特点使得同一职业的人群在职业素质、爱好与风格内容上有较大的相似性。甚至在思想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由于共同的职业习惯,也会形成诸多的共同点。于是这些具有共同的职业特征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具体到教师这个职业,虽然生活中教师的仪表行为各有所不同,具有一定个性习惯的特征,但从整体上来说,相应教育层次上的教师的文化素质、个人修养、知识结构层次,乃至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及价值观等,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并且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职业内部的共同职业道德习惯,即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共同仪表行为特征。大多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仪表行为特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因为教师所面对的群体是对世界对人生充满疑问的学生群体,正如古语所讲,老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谦和、含蓄、热情、诚恳、待人彬彬有礼、文明礼貌则是以老师自身为榜样,向学生所传授的为人之道。学生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更易于以老师为榜样形成较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至于仪表端庄、文雅大方,则是教师作为师长应具备的一种风度,也是一个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所必备的风范。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常人所具备的仪表行为,而且还要具备教师的职业所特有的职业仪表行为习惯、道德品格,做到内外兼修,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风度是教师仪表行为的核心。它包括外在的衣饰容貌、言谈举止所反映出来的仪态或风姿以及内在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风貌所形成的风采或风格,二者的统一是教师风度的最高体现。因此,教师的风度的展现,既要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一致,又要做到这种风度与教师的职业习惯特点有机统一。但是,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地规定了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师的形象风度,将更加注重于教师内在的操行修养、人格的完善。内在美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审美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展现内在美的外在仪表风度,一定的容貌姿态、衣着服饰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指能够展现内在的心灵美的气度,是内在心灵美的自然展现了。我们的五官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内在的心灵美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有没有美丽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要有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仪表行为,这些不仅能弥补外在形象的不足,同时也能使教师由内而外地形成一种超越外在的美,这种美同样会为学生所接受,并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向他看齐。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只有美丽的外表和华丽的衣着,其思想和道德存在缺陷的话,不仅不能较好地对受教育者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直接偏离了我们真正的、主要的教育目标与育人宗旨。此外,教师的风度还体现在具有一定的个性美,他同教师的共性美一样,是教师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个性美能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能形成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从教师职业特点为出发点的教师仪表行为是外在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个性美和共性美的有机结合。
对教师仪表行为的相关规范
所谓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是指以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为指导,对教师的仪表行为做出相关的标准或规定,它对教师的仪表行为起到普遍的约束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性格和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模范、榜样。所以,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服饰装扮,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风度气质、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受教育者所接触的是怎样一个施教者形象。所以当教师接触到这些受教育者时,他的所有的这些仪表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也参与了教育的过程。这时,教师的仪表行为已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形象,而是能够直接地影响到受教育者的情操陶冶、行为习惯等的重要教育因素。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所强调的,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及生活和他对事物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这个老师拥有足够威信的话,并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因此,对教师的仪表行为做出适当的规范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仪表行为要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受教育者往往会对教师形成一种偶像崇拜,他们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服饰打扮表现出异常的关注,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改变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教师对他们的影响也正是由此产生的。因此教师必须慎重地把自己的仪表行为调整到符合受教育者欣赏的水平上,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施以良好的影响。在服饰上教师的打扮要整洁朴实、美观大方,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在言行举止方面,应谨慎谦和、文明礼貌;在待人方面应热情真诚、落落大方,给学生树立一个可敬、可爱的形象。一个合格的教师,他的仪表必然也是符合育人的要求的,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得既得体大方,又不失儒雅。
(2)教师的仪表行为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是体现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本质的特征。因为性格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在言谈举止和气质风度上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塑造自己的仪表行为时,要以自身特点为出发点,寻找与自身特点最适合的个性风度。在这里所讲的个性也不是指刻意追求新奇、独特,仍是以与自身特点相符合为最佳,不要学虎不成反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