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10725600000008

第8章 单亲妈妈:快乐阳光地生活(2)

作为单身妈妈的你该如何和自己的儿子相处呢?虽然他是你亲生的,但是第一次的你要如何扮演好爸爸妈妈的双重角色呢?

1.姐弟型。

你们一起去逛街旅行,总是会吓坏身边的陌生人:妈妈这样年轻,儿子这样活泼?你是心态美好的后青春妈妈,当然你也会照顾他,但不是事事亲历亲为。通常你们间的对话会是这样:喂,XX快帮我洗一个苹果——瞪什么眼?你忘了我才给你买了一个悠悠球?

2.情人型。

大男人离开了,不过好在身边还有个小男人。你越来越爱他,甚至终于发现居然还从未这样地爱过一个男人。于是,你很久无处撒的娇与嗲,便通通在这个正在成长的男人身上大派用场,“妈妈今天工作太累了,快来帮我捶捶背”之类的无理要求日新月异。这样的好处是,你们更能享受到别样的充盈的母子爱,而小男人能在青春期时更正确地面对来自异性的诱惑。但是,这种类型的母子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弊端。

3.安慰型。

谁离开谁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儿子和你一起成长。多数女人都是随着孩子一起成熟的,而对单身妈妈来说,儿子到底是个男人,在天生胆小怕黑不懂打理家务的妈妈面前,儿子是她们的安慰,反之亦然。

4.朋友型。

首先是妈妈引导了儿子,妈妈对美式教育全盘接受,所以儿子可以直呼妈妈朋友的名字,妈妈则要求儿子对她无话不谈。他们之间有非常多的礼节性的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想和你谈谈……”的运用率非常高。儿子不是妈妈的全部,而是最重要的朋友,欢迎儿子提出对衣着甚至新男友的意见,同时妈妈也会积极鼓励儿子去交自己的朋友。

5.寄托型。

像我们最经常看到的那样,妈妈因为家庭少了男人支撑,便将所有梦想和未来的重担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倾尽所能让儿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并付出除工作外的所有精力时间给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儿子很小就意识到必须为妈妈的面子争光,通常都会较早熟,而处于这种关系之中的妈妈通常很难再展开一段新的感情生活。

把个人感情与孩子的感情分开

几乎所有的单亲妈妈都这样说过:

不要让孩子觉得他们与双亲家庭有什么不同,使得社会过分关注他们。

报刊上有很多单亲家庭孩子犯罪的报道。他们真的比来自双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高吗?

这种宣传一方面希望人们关心这些孩子,另一方面却令人们对单亲家庭存有偏见。

事实上,片面地宣传单亲家庭的危害、离婚给个人和孩子带来种种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那些家庭功能严重丧失,特别是面临严重家庭暴力的妇女选择新生带来很重的心理负担。

一味宣传离婚的不良后果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相反,多宣传一些妥善离婚的例子,才能教会父母在离婚过程中避免使子女受伤害。因为,对孩子伤害的深浅,取决于人们对离婚的认识与做法。

下面是爱美的自述:

对于我的孩子,我很庆幸我有一个懂教育的母亲,是她一开始就告诉我要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她家里的变化。别看孩子小,她能感受到家里的变故,如果不告诉她,反而会使她产生焦虑。我的朋友离婚后她的小孩子一直幻想他们家的猫妈妈死了。所以当我们决定要离婚时,我把伊儿抱在腿上,当时她才5岁。我问她,你有时和幼儿园的好朋友茜茜吵架吗?她说是的。我说,你们吵完又怎么样呢?她说茜茜不理我,去跟兵兵玩。我又说,爸爸和妈妈也经常吵架,爸爸现在想跟另外一个阿姨在一起,你跟妈妈一起好吗?伊儿埋着头,悲戚的表情。我知道她听懂了。我忍着心里的痛苦接着说,但是爸爸一样非常爱你,爸爸经常会来看你,你什么时候想爸爸了,我就带你去见他。

后来,朋友们说我在孩子问题上处理得非常好。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有的在说的过程中大骂对方,伤了孩子,使孩子失去判断,扭曲了心理。朋友中有一位男士离婚五六年了至今不敢跟孩子说,只说自己去出差,现在他想再婚,11岁的儿子有所感觉,每当他约会,儿子就狂打他的手机。

那天我从法院办理离婚手续回来,我们一家急切地围着我问,孩子判给谁?这时伊儿正蹲在客厅的一角,在洗一脸盆的手绢袜子,最近她表现出令人心疼的乖。我说,判给我了。孩子扔下手里的手绢冲过来扑到我怀里,哭了。

因为我们开过家庭会议,所以父母哥姐都说,现在伊儿就是大家的孩子,大家共同教育她,不要让她娇惯了,让她和表哥、表妹都一样。

6岁时给她报名参加芭蕾班,老师要求一个月学会劈叉,她天天苦练,舅舅帮她托着竹竿压腿,20天她就达到目标。

上小学时,登记花名册,本来有人建议我把孩子的姓改过来,但我想,没必要,这等于随时提醒她是个单亲孩子,也会引起别的孩子好奇多问。而且,我认为我们离婚了并不能改变伊儿是高阳的孩子这个事实。

我始终坚持不能让孩子感觉与别人不同。有一次教师节,有的同学商量给老师买礼物,我们家经济不富裕,孩子知道,她给老师的礼物是提前上学,帮老师摆凳子。老师一直很疼爱她。有一年涨学费,老师悄悄告诉她,家里有困难,写一申请可以减免。老师从来不明说她是单亲孩子。我跟伊儿说,这样好的老师,教书育人很辛苦,我们多交点学费是应该的,一点儿都不多。我们可以在吃穿上节省一点儿,学费我们仍然应该交。——类似这些,点点滴滴,不让女儿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的思想贯穿始终。

实际上,在我转到外企之前,她姨妈舅舅经常在经济上帮我们,只是他们从不让孩子知道。舅舅对她很严格,有一次把她批评哭了,舅舅意识到自己方式不对,就抱着她说,舅舅做得不对,我也有犯错的时候,现在你改你的问题,我改我的问题。现在孩子10岁了,是少先队中队长,性格开朗,懂得关心别人。“方舟”一再地鼓励成员去寻找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积极开启支持系统,我的家庭就是良好的支持系统。我也争取到了学校老师的支持。

关于这个问题,贾晓明老师是这么说的:细想起来,单亲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不少积极的方面。首先对于那些父母之间冲突不断,甚至存在暴力的家庭,在单亲家庭中就避免了由此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可以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双亲家庭许多事情可能不需要孩子做,而单亲家庭却要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如煤气罐空了,儿子就要去换;妈妈情绪不好,就需要女儿听听妈妈的倾诉。其三可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其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能吃苦,体谅别人。

由此看来,以往我们比较容易看到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不利的一面。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可以利弊转化,扬其利,才能给单亲家庭带来希望的种子。

因此,单亲家长需要将处理自己的感情和处理与孩子的感情分开来,不要干扰孩子的正常感情需要。

(1)不能用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手段,为了惩罚对方,不让对方接触孩子。给孩子多一份爱比少一份爱强。

(2)不要对孩子隐瞒情况,慌称对方“死了”,“出国了”。让孩子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3)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孩子小时会信你的,青春期后有独立见解时,你的行为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在孩子心里产生矛盾冲突,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两面派行为。

(4)不要“可怜”孩子,不要溺爱孩子,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不要给孩子太沉重的爱。

(5)不要在离异后将未成年的孩子搬到自己的床上睡,这样做虽然可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感,却会形成孩子的依赖性格。

(6)如有可能,离异后仍尽量与前配偶坐下来商议孩子的共同教育问题。

单亲妈妈所遭遇的问题

单亲妈妈的生活,难免常会出现一些带笑含泪的场景。

场景1 霞在单位里负责计生工作,发放计生用品时常遇人家坚辞不受的尴尬。霞只好把发不出去的用品带回家,以至于有朋友笑她:“你一个离婚女人,家里却备了一大堆避孕套。”

霞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连一个煤气罐都要自己往楼上扛。人挪一步罐滚一下,千辛万苦地上楼。家里没有男人,她也自觉把女性的色彩淡化了。10来岁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也学会了独自处理问题。

霞的朋友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霞的女儿独自在家,正好水管漏水,小女孩想尽办法也堵不上。最后,她竟然找到了妈妈放在家里的避孕套,用它止住了水管的漏水。霞回家后哭笑不得,把这件事向朋友一说,大家笑作一团。笑过之后,却隐隐有带泪的辛酸:这就是单亲家庭,母亲和孩子一样,都得承担比平常人多得多的生活重负。

场景2 兰怀孕3个月时,丈夫因车祸丧生。也有人劝过她不要孩子,兰拒绝了,她要为深爱的丈夫留下自己的血脉。

孩子出生了,兰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7个月大时,孩子突然发起高烧,接着就抽筋、口吐白沫。兰以为孩子不行了,抱起孩子就往门外冲。那是寒冬的傍晚,兰住得偏僻,离医院还有好几公里的路程,也没出租车可打。她冲出家门就看到迎面一辆大车闪着大灯呼啸而来,当时想也没想就抱着孩子跪地拦车,根本就没考虑司机是否来得及停车,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如果救不了孩子,自己也不活了。

好在司机停下了车,问明情况后把他们母子送到医院。小小的孩子被她抱在怀里,头上扎着针可怜兮兮地输液。输了一夜兰就抱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兰的毛裤已经被孩子尿得湿透,冷冰冰地贴在身上。

场景3 芸离婚后与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了生计,芸摆了一个冷饮摊。从此以后,芸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时刻绷紧了弦。

每天早上5点,芸就要起床给孩子做饭,打发孩子上学。冷饮摊离家有两公里远,芸要提前把摊子摆好,让妈妈看着,自己还要去上班。往往要到晚上十一二点,芸才能蹬着三轮车把冷饮摊拉回来。平时还好,遇到刮风下雨,那真是举步维艰。即使风雨打得人根本睁不开眼睛,也要咬着牙一步步地往家的方向挪……

场景4 欣的丈夫待她很不好,甚至在她怀孕时也不例外。欣怀孕4个月时,因病要做视网膜手术。为了不影响腹中的胎儿,4个小时的眼部手术欣愣没让打麻药,硬生生忍了下来。从此,也落下残疾,视力受损。

后来丈夫还是与她离婚了,临走时放下一句话:“我看你这个半瞎子怎么带大孩子!”为此,欣发誓要让自己和孩子活得好,她也真的做到了。

欣离婚后的生活竟越来越精彩,她利用自己的文艺天分,写文章、唱歌,还成为一名出色的婚庆主持人。这些,是她以前想也没想过的,可离了婚,却促成了她的自我飞跃。

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鼓舞着单亲妈妈,这是“一个人的精彩”。

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也在不断增加,这成为世界性的引人注目的人口变化趋势。据欧盟1996年统计,当时欧盟单亲家庭数占全部家庭总数的14%。其中89%的单亲是女性。

中国九十年代的情况是:1995年全国离婚总数是1055196对,1996年增至1132215对,1997年达到1197759对;而1997年北京的再婚人数仅22810人,复婚760人。因而推论单亲家庭不在少数。

香港的一份统计显示:香港的600万人口中有14万是单亲家庭的成员。

最近的一则报道说,上海有数万单亲少年儿童,上海离婚的夫妻中70%处在31~40岁的年龄,50%的单亲子女的年龄为4~10岁。

因此,关注日益增多的单亲家庭这个特殊群体,从心理咨询与社会服务的角度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单亲母亲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压力,她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最让单亲母亲感到压力的是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实际上,单亲妈妈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不但要承受生活的重负,有时还不得不遭遇来自社会的歧视。女人一旦离婚,即使是男方过错,社会也会不自觉地给女人打上一个烙印,仿佛产品出了瑕疵。就连离婚女人自身,也常常因此而自卑,这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社会观念和心理感受中,离婚仍然被看作是非正常的。离异家庭通常被冠以消极负面的名称:破碎家庭,有缺陷的家庭,不完整家庭,有问题家庭——严重伤害孩子和单亲。离婚妇女也被视为不幸的,失败的,无能的,有缺陷的。

2.单亲母亲的生活空间在缩小。

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单亲母亲与异性的交往也会被回避,甚至一些女性也不愿意把她们引见给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视她们为自己个人生活潜在的威胁。

她们因为离婚,与原配偶亲属的关系断裂,姻亲关系消失。

因为逃避舆论,原有的朋友也会疏于往来,整个人际关系的格局缩小了。

因而,一些单亲母亲的生活空间在缩小,假如她们的个性再不够开朗的话,甚至会引起人际交往的困扰。这类单亲母亲尤其需要社会支持。

这种“生活空间”还包含时间的意义。由于单亲母亲兼顾工作和照顾子女,没有多余的社交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时间。由于时间少和经济条件的压力,也剥夺了她们的一些社会生活的权利。在这种状态下,她们容易产生孤独的感觉。

3.孩子教育难。

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孤独,更易产生心理隔阂,这一点,许多单亲妈妈都深有感触。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单靠母亲的关爱,是代替不了父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