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满足,一颗美丽的大珍珠化为了粉末。我们的人生不正像这颗美丽的大珍珠一样遭受着不满足所带来的伤害乃至毁灭吗?是不是只有当我们为了一个小斑点而失去一整颗珍珠的时候,我们才会认真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要走到哪里、到底要经历怎样的艰辛,才会知道我们追寻的满足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更需要在叹息珍珠的悲剧的同时,避免自己遭遇同样的悲剧,这就需要我们理解真正的满足。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将真正的满足想成了十分高深玄妙的东西,其实不然,它十分简单,它仅仅要求我们将放在名望、地位、财富等外在事物上的注意力收回,放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也就是将为成功、财富、幸福等心灵状态转化为为自己而活。这样一来,你就可能触摸到你的本体,自然能充分地活出自己。
解除恐惧,勇敢地交出自己
为了发现自己而致力于内在工作就是要交出自己,察觉那些被压抑的恐惧和抗拒,避开障碍,让生命的能量流动起来。
——《内在的探索》
当我们不够独立,不能完全做自己而必须仰仗别人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害怕被遗弃,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
恐惧是属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从我们出生直至死亡,它都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每当我们的内心或外在环境起了波澜或有所变化,恐惧都会立刻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之中。我们试图排挤它,使它麻痹,跳过去或者干脆否认它的存在。然而,恐惧始终潜伏着,如同死神从不会从我们的生命中自动隐退一样。
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就借由巫术、宗教和科学不断地与恐惧作斗争,思索可能战胜或是摆脱恐惧的对策。那时,人心未萌、民智未开,有人寻求神灵的庇护,有人求取爱情的寄托;科学家研究自然的规律,宗教家和修行者则禁欲修行,思想家从哲学中探寻出路,但这些努力都没能成功地驱除恐惧。
当那些承诺可以释放我们内心恐惧的各种方法让我们的期盼落空时,我们就开始从我们的内在下手,试着培养那些可以与恐惧抗衡的力量,如勇气、信任、知识、希望、屈从、信仰以及爱。这些力量不但能帮助我们接纳恐惧,分析恐惧,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有了这些力量的庇护,我们就可以交出自己,避开那些阻塞生命能量流动的恐惧和抗拒。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疑惑:“交出自己,多少都会搅乱我们原有的生活,也许还会破坏我们的私人空间以及人格上的完整。”虽然每一次敞开心扉、每一次心有所属、每一次为心爱的人付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处于敏感脆弱的境地,从而妥协让步,把自己完全交给另外一个人,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这往往会让我们陷入害怕失去自我的恐惧中。然而,当你真正尝试着去做这些时,你会发现你的心中只有爱,没有恐惧。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内心所有的恐惧和抗拒,就不再害怕交出自己,就会对世界与周遭的人敞开心灵,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会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主宰自己的生活,最终还能平静地接受生命终将消逝的事实。从这个人的身上,我们就会看到人类生命能量的完美流动。
剥除防卫,保护那份脆弱易感的本质
信任意味着不必顾虑,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允许自己呈现出脆弱易感的一面,不需要任何的自我防卫。
——《内在的探索》
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步调,没有精力去关注其他,出于自我保护,很多人在心理上建立了很多防卫,将自己阻隔在人群以外。生活中,我们就常会遇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终日惶惶不安,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特别留意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即使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们也会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而且这种人即使心有疑惑,也不愿公开,更很少跟人交心,也就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
心理学教授科恩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他让同学们横向站成两排,然后示意后一排的同学做好救助准备,待他一喊“开始”,前一排同学就往后一排相对位置的同学身上倒。
科恩教授喊了“开始”,前排的同学按照科恩教授的指令,身子一点点向后倾斜,但是,大家明显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肯完全放松地倒在后面那个人的身上;后排的同学本来已经拉开了架势,但由于前面送过来的重量太轻,他们也只好扫兴地用手轻触一下前排同学的衣服就算完事。
可是,有一位男生在听到科恩教授的指令后,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十分真实地向后面倒去。他的搭档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生,当她感到他毫不掺假地倒过来时,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就倾尽全力去抱住他。即使她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誓死要撑住他……
这时,科恩教授笑着去握他和她的手,告诉大家说:“他俩是这次实验中表现最出色的人。”
故事里的其他同学都充满防卫地轻轻向后倒去,不肯将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他们的顾虑太多,猜疑太多,对别人没有真正的信任。只有那位男生解除了防卫,为大家展示了他对搭档的信任。信任就是真诚地抽干心里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连眼睛都让它暂时歇息,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允许自己毫无防卫地展露那份脆弱易感的本质。
信任能产生一股奇妙的力量。在一个自己信任的朋友那里,我们会剥除自我防卫,觉得靠着他就可以安心地睡去,而不必担心任何危险;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展现真实的自己,不会有任何负担。信任是种子,深藏内心,遇到合适的机会,会吐露新芽,让硕果挂枝头。
我们需要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真实地展现自己,让心能够通达,心灵的视觉能够清晰。如果你相信别人,别人也会相信你。你以什么样的态度或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你。就像故事中所讲的那样,因为信任,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也可以托住一个健壮的男生,一只充满了爱意的手可以托举起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放下成见,你将获益无穷
放下成见是没有损失的,你反而会获益无穷。当一个人放下他的成见时,整个人类都会受惠。
——《解脱之道》
在现实世界里,你是否有过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经历?你有没有从心底里厌恶一个肮脏、丑陋的人讲话?例如:看到肥胖的胖子,就说“一副痴相”;看到面容黝黑的农夫,就自觉他一定认字不多;看到做生意的,就说“无商不奸”……我们的许多成见就由此得来。
很久以前,有一对衣着朴素的老夫妇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校长。校长的秘书断定这两个“乡下人”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就推托说校长一整天都很忙,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离开。但他们说他们可以等,就一直在那里等。
几个钟头后,秘书没办法了,就去告知校长。校长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待了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念过一年书,他很喜欢哈佛,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去世了。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建一座纪念物。”校长觉得很可笑,就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在哈佛读书的人竖立雕像。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就会像墓园一样。”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看了一下他们的打扮,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每栋建筑物都超过750万美元。”校长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打发了。但只听女士对她丈夫说:“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楼?我们为什么不建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在加州创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校长以貌取人的成见使哈佛大学失去了一次极佳的发展机会,这个代价可谓不小。以貌取人是一种势利和愚蠢的表现。当你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打量他人的时候,别人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回赠”你。其实一个人外貌的美丽或丑陋,不等于这个人的内在气质和涵养,而一个人能被别人器重、敬佩,取决于他的气度、才智与涵养,并非是外貌。一般人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然后许多事物产生刻板的印象,因而产生不可磨灭的成见。美国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公共舆论》中曾对成见做过这样的剖析:“它是我们对自己自尊心的保护,是我们自身的意识、价值观念、立场及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的投射。”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会陷入到某种特定的成见模式中,而我们所做的价值判断,也是在这种成见横式下形成的,正因为成见的存在,我们就可以说“任何理解都是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