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向的革命
1059000000023

第23章 爱是一切的答案(2)

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这张纸条后,笑了笑,随手在上面添了几行字,便将其放到汤姆的枕边。

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账单:

妈妈含辛茹苦地怀了汤姆10个月,汤姆应付0美元;

爸爸、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

妈妈每天为汤姆做好吃的食物,汤姆应付0美元;

爸爸、妈妈每个周末陪汤姆去儿童乐园,汤姆应付0美元;

爸爸、妈妈每天为汤姆祈祷,希望他成为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

合计:0美元。

像故事中的汤姆一样,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清清楚楚地计算着爱付出以后应该得到的回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把爱当成了一种向内的需求,我们人格中的自我让我们在感受真正的爱时产生了扭曲和阻碍,以至于让我们丧失了爱,只想着如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当我们把爱当做一种感觉或情感时,这就是我们的自我在感受爱。我们的自我并不懂得爱,还会让爱变成一种谎言,阻塞爱的能量流动。

千百年来,人们对爱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成见、假设和想法,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所谓“爱”并不一定是爱,从我们口中说出的“爱”很多时候都不是在表达爱,而是另一种东西。要知道,真正的爱是不言而喻的,是不需要四处去散播的。我们只有开放自己,撇开之前设立的种种关于爱的条件,放心大胆地去爱人,这样,当真正的爱出现时,我们才会感到放松,而那个扭曲爱、阻塞爱的自我就会被爱融化,直至消失不见。

爱,就是每分每秒都在享受人生

真正的爱人是为存在而欢庆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跟世界及万物谈恋爱。爱人永远都在爱之中,却没有一个特定对象。爱人是一个每分每秒都在享受人生的人。

——《解脱之道》

我们总是在担惊受怕,害怕上天、害怕神明、害怕与我们相对的彼此;我们自卑地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我们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我们以为醉生梦死、夜夜笙歌就是快乐,就是享受……这些心态或信念是出现在人类生命中的负面因素,是迫切需要修正的地方。爱就是消除这些负面因素的唯一方法,我们一试便可知真假。但是,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恐惧、自卑、悲伤、快乐这些情绪和感觉,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爱、懂得爱。如果我们能够试着去了解真正的爱,然后去爱那些让我们担心和害怕的人或境遇,心中的那些负面因素就会无法立足,消失无踪。

如果有人问:“我现在一直感到恐惧和不安,是否意味着我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爱呢?”当然不是,爱既不会挑选被爱的对象,也不会决定何时何地去爱。它能延伸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角落,且毫无条件,毫无保留。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一个能无条件去爱别人的人,那么你一定是友善的、快乐的,还能跟别人分享你的一切,就和真正的爱一样毫无保留、毫无防备。如果你见过一个懂得爱的人,就会发现他好像随时随地都在和世界万物谈恋爱,永远处于爱之中,却又不会将他的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对象。这样的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是个有大爱的人。

一个有大爱的人会用他心中那双敏锐的眼睛来观察眼前的事物。他和外人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或阻隔,当他与外人相处、交往时,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没有任何保留和怀疑的境界。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爱,拥有了大爱,他便不再企图达到什么或拥有什么,也不会再对万事万物做出什么反应,只会为了世间万物的存在而欢庆,并在他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享受最真实的人生。

像这样懂得爱的人,他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最真实的情感。下雨时,他会被飘飞的雨丝迷住;晴空万里时,他又会为白云的美妙形状而兴奋、惊喜。在外人看来,这个人也许疯了,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不过是被爱迷醉了。虽然他处于一种对爱迷醉的状态,但他并没有丧失神智和觉察力,依然能够很清醒地察觉到当下发生的每一件事,并乐在其中。

爱将引领我们进入彻底易感的状态

从实相所示现出来的原初之爱是一种没有防卫、障碍和边界的情感,是一种彻底易感的状态。我们只有把心开放到这种程度,才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自我的真相》

物质、压力、生活给我们塑造了一层坚硬、冷漠的外壳,外壳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受伤害的几率,可以防卫自己不被侵犯。但久而久之,我们感觉到穿着戒备的外壳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承受了更多附加的重量。这使得我们心灵的敏感度不断降低,对万物万事失去了曾经那些最直接、最单纯的感受。已经钝化的心灵逐渐沙化了我们对生命、对爱的感受力。我们感觉到快乐总是稍纵即逝,难以持久,有时必须要借助外在的刺激才能让自己的神经兴奋起来;每当感受到自己仍活着的现实,却又忍不住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现在所受的痛苦和伤害都是因为我们不再拥有脆弱易感的状态,活在重重防卫和障碍里,我们可能还会嘲弄地说:“脆弱易感是多么幼稚好笑的说辞啊!我们只有足够坚强,拥有足够的理性,才能应付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的竞争压力,得到良好的物质生活,我们的情感也会自如而不痛苦。”就像我们说的这样,为了生存,我们自己抛弃了曾经那种脆弱易感的品质,也就渐渐与爱失之交臂。

脆弱易感本就是爱的一种品质。如果我们脆弱易感,就表示我们有感觉,能够完全地开放自己去感受爱。脆弱易感指的是不选择、不回忆也不刻意做什么,只是被动地觉知一切。当然,脆弱易感并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达成的,因为努力就等于在抗拒、排斥。

我们感受到爱的时候,就是最脆弱易感的时候。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爱,就会感觉自己正臣服于万物之下,任万物摆布。在这种真正的爱中,我们内在所有的窗户都打开了,没有任何想要保护自己的企图,没有任何保留,也就没有自己和他人之分。

我们所要经验的爱是一种最高、最深、最强烈也最扩张的感觉,是从至高无上的实相所示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初之爱。一旦有了这种爱,我们的心就打开了,没有任何防卫性,没有任何的屏障或疆界,生命所有的面向和层次都同时运作起来,我们会把属于自己的一切都贡献出来,与别人分享。在一个容纳了客观性、开放度、祥和、空寂的空间里,爱又会从中滋生出来。当我们把心开放到这种程度,并让自己彻底地活在这种易感的状态里,我们就不可能没有爱,也不可能受到任何伤害。

爱让万物安歇,并能消融所有的疆界

爱能渗入一切的存在之中,并让万物安歇在它的臂膀里,将万物都融成一体,不再有任何疆界。

——《自我的真相》

生活在都市的钢铁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渐少,感情渐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筑起一道墙,用以抵制他人的入侵,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

贝丽太太是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到花园里游玩。贝丽太太站在窗前,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在她的花园里唱歌、跳舞、欢笑,越看越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了一块牌子,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很多人还是照样走进花园游玩。贝丽太太让仆人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还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后来贝丽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换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欢迎大家来此游玩,本园主人特别提醒,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就医,否则性命难保。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游客们从此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望而却步了。可是几年后,有人经过贝丽太太的花园时却发现,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丽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怀念起当初那些曾经来她的花园玩得不亦乐乎的游客们了。

故事中的贝丽太太不是在为自己建造花园,而为自己是建了一座冰冷的监狱,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冷漠麻木的人一样,在心里筑起一道篱笆墙,将自己圈起来,不能解脱。要想消融掉这座监狱,只有依靠慈悲和爱。爱就是我们的本质,每一个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爱。一旦我们心中的爱生起,疆界感就会消失不见。只有当你把某个人当成他的身体时,才会去排斥他;一旦你发现那个人同你一样都是爱的本身,你心里还会有排斥的感觉吗?排斥一个人就等于在排斥自己,同理,爱一个人就等于在爱自己。而你的意识能让你觉知到自己这个个体受到的肉体的限制,还有你内在充斥着的恐惧、痛苦及欲望的世界和里面复杂的历史。这种能觉知一切的意识便是爱。

一旦你了悟了自己最真实的本质,进入那种无疆无界的状态,自然会生起真正的个人性。这份真正的个人性没有任何界限,它的基础就是爱。这种无碍无边的状态只有在我们完全放下自己的那一刻才会出现。如果企图去看到它,你就无法看见它;企图将它消解掉,你也一样无法成功。任何排拒它或者想要消解掉它,甚至想洞察到它的企图和行动都无法使它消失,你只能让自己全然地存在于那种状态里,因为存在的本身是没有疆界的,而你的自我是一种疆界,只有当你变成爱,成为爱的意识的时候,才不会再有任何疆界。

甜美而柔软的爱渗入一切的存在之中,能够融解掉所有的疆界。它还能够让万物安歇在它的臂膀里,将万物都融成一体,共同放入一种谦卑、接纳、慈祥、光明以及柔软的状态里。

享受宇宙之爱带来的无我境界

处在宇宙之爱的经验里,没有一个东西是需要被保护的,也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被累积,那份爱就像大海一般,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水滴。

——《解脱之道》

阿玛斯在解释“宇宙之爱”时这样说:“爱的所有面向都可以跟人格共存,人格的身份可以被保留下来,除了爱的另一个面向出现时。”这个面向的爱就是宇宙之爱或神圣之爱。阿玛斯将这种爱命名为“宇宙之爱”,就说明这种爱不属于某个人,它不含个人性。也就是说,当我们感受到宇宙之爱时,那里面就没有“我”的存在,它能够完全消融掉我们的身份感或自我中心的倾向。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通常我们认定的那几种爱只能算是一种成就,可以被人格据为己有。

曾经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充实快乐,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际,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微笑着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说:“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离开了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快乐的人,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会感到他的无私和宽容。这个少年最后所拥有的爱便是宇宙之爱。

宽广博大的宇宙之爱是超越一切形象的,它无所不容、无所不受、无所不爱,不会受制于任何形式,也不曾拣选时机、对象,源源不断地充满世间万物。而经验到宇宙之爱的人,或者说在宇宙之爱中的人不会干预自己或他人的自由,也不会吝于给予,能将这份爱延伸到周遭的每个生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验到这种宇宙之爱,阻碍我们经验它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自我的存在。这是常人最难克服的障碍,虽然我们都渴望经验到这种爱,但是很难让自己全然放弃一切去认识这种开阔的爱。在这份最开阔的爱里,唯独容不下我们的旧有的概念、成就、理想、信念、自我形象和所有的渴求及欲望。

当我们放下了一切障碍,终于经验到宇宙之爱时,我们就会发现那里面没有一个“你”,也没有一个“我”,只有更多的信赖和更少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