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族一面经营农耕,一面涉足商业,家境富裕,人口众多,人称“杨大户”。据传,南阳赵营村的杨氏家族是从山西迁来的。杨廷寊在《记南阳杨氏家族》中写道:“杨姓家族的历史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共同的传说是明末清初自山西迁来。传说一世祖杨训是开染房的,以小手工业作坊起家,至某世祖成业公经商开始发家,至辅之公资产渐裕。当时南阳城内泰字号生意都是杨家开的,如泰兴元(酱菜、糕点)、泰兴祥(药店)、泰丰粮行、泰兴祯、泰兴东(钱庄)等。”杨廷寊先生的记录可能有误,其实“一世祖杨训”就是他所说的“某世祖成业公”,而“泰兴东”则应为“泰兴亨”。
另据杨鹤汀1928年为其曾祖杨辅之所立碑之碑文记载,他们这支杨氏于明朝成化年间从山西迁到南阳的南关。杨家族人素宗东汉名臣杨震,故其后裔皆秉承“四知堂”之名。而迁至南阳的这支杨氏,他们的开基祖为杨训。杨训,字成业,他是目前南阳杨氏家族有名可考的第一世,也是南阳杨氏家族的始迁第一世,族人世尊其为成业公。杨训与乃弟杨政率家迁到南阳后,在城里开设了一家染房店并传诸子孙。杨训生子杨天位,字子尚,勤俭持家,家境渐富;杨天位其生子杨清泰,字辅之,即杨鹤汀的曾祖,世称辅之公。到杨辅之这一辈,杨家“资产渐裕”,成了当地有名的巨富之家。杨辅之元配朱氏,继配崔氏,再配王氏,三妻的娘家皆是南阳一带有名富户。杨辅之育有六子,世称“老六门”,其第五子杨春荣育有二子,分别是协乾、驭乾,长子协乾便是杨鹤汀的父亲。杨春荣兄弟六人析产分家后,除在苏庄、瓦房庄所分得的房产外,他在南阳城东南的赵营村又独自建起了一处豪宅。杨春荣晚年时,他的两个儿子杨协乾与弟弟杨驭乾也分了家,杨协乾在析产时分得了赵营村的住房,虽然所得家业不少,但后来却在与人合伙经营时,被请来代管生意的“领东”史某等人暗中几乎抽光了股金,心有怨气而无处发泄,遂成了疯疯癫癫的模样,他虽为杨春荣的长子,但在大家族中排行第三,故人又称其为“杨三疯子”。
导致杨家衰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杨氏家族的一些子弟,仰仗家中富有,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更为甚者,沾染上了“嫖、赌、抽”的恶习,杨鹤汀1944年在《瑞鹤仙·富家郎》中痛斥其“仗先人遗产,最喜嫖爱赌,贪吃坐穿”。但杨鹤汀这一支,在杨家其他子弟慢慢滑向命运深渊时,却走出了没落腐朽的大门,毅然投向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洪流,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这一支杨家后人的整个命运。
杨家到了杨协乾这一辈时,虽然日趋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一般的人家终究还是要好过得多,且杨家平时又出租田产和经营商业,故生活并无大碍。杨协乾育有四子,分别是维祺(字寿亭)、维祐(字敬亭)、维禄(字鹤亭,又字鹤汀)、维福(字万亭)。
看到几个儿子渐次长大成人,杨协乾颇觉得意与安慰。按照南阳当地“长门理家”的习俗,杨三疯子觉得长子寿亭为人质朴,老诚厚道,于是就放开手脚,让他来管理家中的各项产业,并让次子敬亭协助长兄经营,自己当了甩手掌柜。
四子万亭因生在富裕之家,性情浮躁,性格外向,且又是少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便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吃、喝、嫖、赌、抽等各项都是行家里手,最后当去了全部家产不说,还将自己的性命也早早搭了进去,弄得妻子儿女后来因生活无着只好住在杨廷宝的家中,这是后话。对于四子万亭的轻浮举止和荒唐行为,杨协乾平时没少数落他,惜乎其屡教不改,常气得在家中跺脚瞪眼,摔碗骂娘,慨叹其“败家不远”了。
三子维禄,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甲午战争后,他有感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我国山东,愤而将“维禄”改为“维鲁”,改字“鹤亭”为“鹤汀”,并以字行世,人称其为“杨老爷”;辛亥鼎改以后,又尊其为“杨先生”。又因杨鹤汀在杨氏大家族的同辈排行第十四,故当地人又称其为“杨十四少”。
杨鹤汀从小天资聪颖,稍长又勤奋好学,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长大后又喜好吟诗作文,成年后更是出落得一表人才,气质高雅,风度翩翩,兼志向远大、抱负不凡,颇有名士之风。杨协乾觉得鹤汀性情耿直,富有正义感,里外应酬也算甚得人心,对其还算满意。但老先生琢磨不透的是,鹤汀虽说读了不少书,却终日与当地的王可亭等一班文人雅士为伍,交游唱和,视钱财如粪土,特别是在戊戌年的康梁变法之前,刚刚二十岁的鹤汀,又与城内一班新潮人士往来不断,高谈国事;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鹤汀又常与那班年轻人聚在一起,大肆抨击清廷腐败无能,滥杀无辜,弄得国无宁日、人无生路。杨协乾身为一方巨富,早年也读过很多书,见过不少世面,自然晓得“清谈误国”的古训,虽说平时有些疯疯癫癫,大事却也不糊涂,对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放心。于是,杨老先生就私下托媒为鹤汀订下一门亲事,好让未来的媳妇能“绊住”儿子。杨协乾托人为鹤汀说的媳妇就是南阳城内有名的米家的姑娘。
米家世居南阳城内的孙坑(今南阳市新华北街),也是当地一大家族,名在南阳“四大家族”之列,虽是富贵人家,却又以书香门第而得人赞誉,声望卓著,显贵一方。世传,米氏家族是宋朝大书画家、襄阳籍人米芾的后裔,米芾后世的一支迁居南阳落脚下来,遂成巨富。米家姑娘性情温雅,秀外慧中,能书善画,才貌双全,是百里挑一的有名“才女”。米家对杨家三公子鹤汀也早有所闻,米、杨两家联姻,自然也是门当户对。所以杨鹤汀与米家姑娘的婚事经媒人一说,便水到渠成。就这样,如花似玉的米家姑娘在一阵鼓乐吹打声中嫁到了杨家,做了杨鹤汀的媳妇。
米氏嫁到杨家后,很快以知书达理而得到杨家老少赞扬,更兼以精于书画艺术而得乡邻称羡。初到杨家时,她还带来了自己精心绣制的刺绣和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
杨鹤汀与米氏结婚后,夫唱妇随,恩爱非常,私下里常常诗文唱和,书画相娱,夫妻感情极是融洽,其乐也融融。
两年之后,杨鹤汀与米氏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杨廷宝。
中国建筑学界一直有“北梁南杨”的说法,这里的杨就是指杨廷宝。他以其卓越的设计成就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居于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学界的金字塔尖上。他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建筑事务所的总工程师、中央大学的教授,是新中国的最高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是中国建筑学会的掌门人。他还是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成为中国在世界建筑界深孚众望的代表人物。天坛的修缮工地,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现场,国际建筑师协会的会场,南京工学院的三尺讲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下面让我们走进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世界。
杨廷宝
1.名门之后
清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公元1901年。这一年,是20世纪的开纪之年,但对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来说,却是一个雪上加霜的年头。
这年刚刚入秋的一个晚上,赵营村杨家三公子杨鹤汀从城里带回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庚子赔款协议订下了!
原来,这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西历9月7日),由于清政府在与“八国联军”的交战中失败,被迫派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法、德、俄、美、意、日、西等西方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山河变色,大地生悲。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套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一道无比沉重的枷锁,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为此而丧失了人格尊严,并将进一步沦为亡国奴。
杨鹤汀带回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全村一下子便闹腾起来。“庚子赔款”内容很多,别的不说,仅赔款就要花去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分摊到国人头上,每人足得二两半,平均每家十两有余,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许多老年人说着说着便号啕大哭:“这日子可咋叫人过啊,咱全家人忙乎一年也收不到几两银子啊!”
“庚子赔款”的事儿虽然很严重,但只暂时搁压在村民的心头。对于乡间的百姓来说,生计毕竟是头等大事,秋收秋种在即,时不我待。不过月余,赵营村就平静了下来。
然而就在“庚子赔款”掀起的波澜几近平复下来时,赵营村却再次轰动起来。这次的事儿不是来自村外,而是来自于本村的大户人家——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