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寻找活力源泉:宁波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10196300000002

第2章 序2 以“自然法则”解读甬商智慧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吴晓波教授

“任何企业都不能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这是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2008年底的断言。

当众人沉浸于世界经济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一轮“百年未遇”的金融风暴不期而至,消费低迷、出口受阻、银行惜贷等“次生灾害”随之连锁反应,这让此前还沉醉于一场狂欢的盛筵中的企业家们,深刻体悟了“有欢乐就有痛苦、有兴盛就有危机”的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当头棒喝。

有专家甚至将当前的经济环境比喻为“白垩纪晚期”,全球企业都在骤然恶化的生存环境下经受严峻考验。业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长期的市场气候变化纳入监控和管理范畴,不断调整资源与结构,发展出与众不同的差异化能力,让自己进化成为适应未来环境的“新物种”,企业才不会沦为“恐龙大灭绝”时代的牺牲品。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轮寒流袭击下,宁波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从中涌现出许多“抗台风堡垒”。当危机发生时,由于这些企业“家底”殷实、各怀“绝技”,因此,在紧急发动之下,迅速应变、及时调整,遂比别人更早地拥有了相对安全的御寒空间。

甬商令人称羡的生存能力,源自于他们在以往“进化”历程中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凭借独特的竞争利器,“宁波帮”不仅在过去数百年里“世间崛起,绵绵不绝”,而且势将继续在“进化”中积累更强的生存本领,成为企业界一支生命力顽强的“超级物种”。

本丛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分属不同行业、呈现不同特色的宁波企业,深入挖掘其“独门绝技”和“压箱底功夫”,以使读者从中管窥甬商的成功之道,并学到经营管理的知识。

为避免成为一本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学究类书籍,本丛书的作者可谓匠心独运。每章选取一家宁波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自然法则”为主线,研究并生动地反映了甬商智慧,读来令人印象深刻;同时,通过大量鲜活、精彩的一手案例和故事,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我们能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不断发现有趣而发人深省的亮点。

经济发达的宁波亦是一个拥有“生物多样性”的大型生态系统。每一家企业身处其中,均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价值链上、价值网络上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都有“共生”、“捕食”现象,都有合理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进化机制。

在这套丛书中,这些宁波企业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动植物——雅戈尔是多渠道“进食”的箱水母、春和是拥有“万能工具”的指猴、陆龙兄弟是家族成员团结协作的非洲鬣狗、裕人是拥有超常规生长速度的竹子、银亿是物尽其用的香樟树、奥克斯是爱“显摆”的园丁鸟??这些企业的成功,无不是遵循自然法则而进化出了有效的生存本领和制胜武器;而且,它们必然还有更多的特长有待我们去品味和发现。

值得介绍的是本丛书的创作团队。他们是,现任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兼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的闫国庆教授,曾在美国留学、在企业做过高管、在县市做过官员,他善于以一名学者和“新宁波人”的敏锐视角,发现宁波经济的亮点;长期投身企业界的新闻营销专家冯洪江先生,曾在多家宁波籍的中国500强企业出任媒介总监、品牌总监等职,对宁波企业有最深入的洞察和感受;已过知非之年的姚光辉先生,历任厂长、局长、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党工委委员和巡视员、宁波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长期分管宁波经济领域的工作经历,使他成为解读宁波经济发展现象的“活字典”;现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院长的周耀烈教授,从事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几十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对宁波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着不一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还有留美归来的副教授荆娴博士、宁波市经委的周平博士等,他们对宁波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做过长期的研究,承担过很多这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信由这样一支涵盖产、学、研、政不同领域,拥有不同从业背景的作者队伍向理论界和企业界奉献出的这套精彩的宁波企业案例读本,一定会让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2009年8月9日于浙江大学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