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10149000000004

第4章 亚洲宝藏(3)

远古巴蜀之谜

汶川有个姜维城,考古学家不久前在此做的一次勘探发现,“姜维城”实际上是由一段明长城和一段西汉长城组成。而尤为令人震惊的是,考古学家在这段西汉长城下发现了一处保存得十分完好的新石器时代彩陶遗址!这一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向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古蜀历史的大门,考古学中的一系列谜团或许会因此而揭开其神秘面纱。汶川威州镇岷江河谷的右岸是一片连绵的高山,高山上的长城绵延起伏,显得特别的壮观。2006年夏天,四川省考古队来到这里,进行发掘研究。试掘的结果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古城墙下挖到地下七八米处,文物不断出土,最终,考古队在其底层发现了距今5000年以上的彩陶。经过分析,这个彩陶遗址与中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马家窑文化属于同一类型,而马家窑文化远在千里之外的甘青地区。这证明,早在史前时代,当时在甘肃青海地区的氐羌族的一支就不远千里来到了汶川,并在这里一直繁衍生息到现在。羌族是华夏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学家认为,古羌族的一支在进入成都平原后与当地原住民融合而形成了最早的蜀人。在见到汶川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址后,有历史学家欣喜地认为,“这有可能就是蜀文化发祥的源头!”惊人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震动。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来到了考古现场,在经过仔细了解之后,俞老发出了感慨,“一个民族能在同一个地方绵延5000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省考古队队长王鲁茂称,“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蜀文化的起源有着巨大的帮助!”他认为,该遗址完全能评上世界文化遗产。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器残片,其中尤以彩陶残片最令人吃惊。这些彩陶制作精美,文案精细,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有些残片组合之后还隐隐透出鱼的图案,这让人备感惊讶。考古工作者们联想到鱼图案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汶川县文管所的资料员认为,这些文化面貌与三星堆文化遗存面貌极其近似,而且又早于三星堆。换言之,这里有可能就是人们寻找了很久的,三星堆文化的源头!汶川县的考古学者猜测,当时起源于岷江上游的蚕丛氏部落由于各种原因而决定南下。他们经过千难万险冲出了岷江河谷,当这个勇敢的部落来到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时被这里的沃野所陶醉,于是停留下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个王国就是三星堆古国。这一大胆的想象还没有更多的实物来证明,所以人们期待着进一步的发掘会带来突破性进展。在遗址现场,汶川县文体局副局长张力介绍说,有段时间由于乱建房屋,很多古墓被挖开。经过文化部门的干预,破坏行为已经制止,但是经费缺乏,没有专人管理,目前文物保护工作还无法全面展开。省考古队和汶川县有关部门都认为,研究完成后这里将是极好的旅游和考古研究基地。千古瑰宝会通过另一种方式造福后人。

传国玉玺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追逐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香港《文汇报》刊文称,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传国玉玺来历非凡。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终于在血雨腥风中得到了朝思暮想的的晶莹美玉和氏璧。也许是因为数次寻找九鼎而不得,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玉玺纽上螭龙盘踞,玺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题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价值连城的玉质,巧夺天工的雕刻,加上盖世无双的书法,使这颗玉玺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其实,用来制作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看见有凤凰栖落在青石板上,依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他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先后将它献给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认为是石头,结果以欺君罪丢掉了左右脚。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之下,以致满眼溢血。文王令玉匠将玉进行打磨,发现里面异光闪烁,璀璨夺目,果然是稀世珍宝。最后由良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为了争夺和氏璧和由它制造的玉玺,野和氏璧的仿造品心家露出了他们狰狞的面目,统治者发起过血腥的战争。和氏璧曾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王却食言。多亏蔺相如凭着大智大勇,先是“完璧归赵”挫败秦王的阴谋,接着又在渑池会上戳穿秦国的第二个圈套,保住了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太后迫于无奈,气得将它掷于地上,当王莽拿到传国玉玺时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在早晨时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得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传国玉玺的几次失踪,还带有几分诡秘色彩。据传,公元前219年,也就是传国玉玺制成后的第九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硅携帝出逃,玉玺又一次失踪。所幸孙坚从洛阳城南甄官井中捞起宫女尸体时,传国玉玺才重见天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玉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玉玺方归于李唐,令太宗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而死。据说,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随后,宋、元、明、清历朝都有发现所谓传国玉玺的记载,但那不过是好事者的狗尾续貂。传国玉玺就像一个善于制造悬念的大师,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千古之谜。

国宝“冠顶珠”下落之谜

“冠顶珠”是从清代的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国宝。关于“冠顶珠”,在清代的乾隆年间还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传说在乾隆年间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到海淀离宫外遛弯时,在附近的团河边发现河内放出一道白光,觉得有些奇怪,当时也没有太在意。但连着第二天、第三天当他每次走到那里时,还是看见白光依然闪烁如故,于是便派人下河去探个究竟。仆人到了河底摸着一个大河蚌,剖开蚌后,发现蚌内有一个特大的珍珠。这珍珠约有二寸长,表面细腻、色泽丰润、形状为橄榄形,真是千古少有的稀罕物。更加令人不解的是,这颗珍珠竟会自己行走,一不留神,就会不见了。乾隆皇帝见状,忙命匠人在珍珠上打了个眼,用金丝线系上,镶在皇冠上了。这颗神奇活现的宝珠,从乾隆朝传下来后,有关的传奇的神话就越来越多了。据传,某位皇帝有难时,它就神奇般地不见了踪影,等到灾难过去了,它又奇迹般地回来了。到了溥仪继承皇位时,将“冠顶珠”朝夕相伴一刻也不离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民国政府给予清室优待,让溥仪皇室暂居宫禁,延后迁出。但一年仅400万元的经费远不够皇室庞大的开销。于是靠借钱、用珍宝等物品抵押以维持生计,但最后因无力偿还,就开始拍卖宫中的金银珠宝。溥仪及皇室,为此便想尽方法变卖宫内的珠宝。溥仪被迫迁出皇宫后,先进入日本使馆后移居天津,又到东北建立了伪政权,直到垮台。他携走的文物,在天津变卖了一些,大多数珍宝在长春和吉林散失,还有不少在通化的大栗子沟丢失,这些失散的珍宝,被当时的古董界称之为“东北货”,这颗“冠顶珠”也是在出逃时丢失的。溥仪在携带的珍宝中,最珍爱的就是这颗“冠顶珠”。其他的珠宝都可变卖,唯有这颗宝珠一直伴随在身边。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溥仪逃跑。据曾在溥仪身边的人回忆说,当时把“冠顶珠”包好打点装箱后,送上了日本军车,到长春车站转乘火车,一切均由日本兵办理。到达通化大栗子沟,溥仪等人在当地安顿住下后,当清理到托运的箱子时,发现装有“冠顶珠”的箱子和其他的一些箱子都不见了,几经找寻也不见踪迹。当时溥仪的卫队长对于由日本兵运输这批物品曾提出过疑虑,因此怀疑是这次运输出的问题。“冠顶珠”珍宝的丢失,是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损失,也是溥仪将珍宝盗出的后果。只要此珠仍存在于人世,相信终归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赤城山黄金知多少?

黄金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梦,而为这个梦就会有很多传说,所以就流传有很多藏宝山。当今日本藏金规模之最当数赤城山,据说它的黄金埋藏量高达400万两,相当于现在的100兆日元(兆在古代指1万亿),德川幕府将军赤城山珍藏黄金,是1860年的事。当时正值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末期,世界的金银兑换率为1∶15,而日本仅为1∶3,国内存在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为了阻止这种消极现象,也为了贮备财产以利于军备,“大老”(非常设的幕府最高执政官)井伊便以贮存军费为名,高度秘密地制定了埋藏黄金计划。赤城山被选为藏金之地,因为赤城山是德川幕府为数不多的直辖领地之一,它属德川家族世代聚居地,易于保守机密,而且地处利根川与片品川两河之间,有连绵起伏的高山作屏障,是易守难攻的军事安全地带。它也是德川幕府不得已全线溃退后的最后防御之地。当时强藩的中下级武士出身的改革派立意打倒幕府实行革新。正当井伊秘密藏金之时,1860年3月3日,他被倒幕派武士刺死在江户(今东京)的樱田门外。他死后,属下林大学头和小栗上野介继续执行埋金计划。19世纪60年代末,德川幕府终于被倒幕派推翻,江户时代结束。1868年7月新政府改江户为东京,明治政府上台,赤城山藏金也就成了一个世纪之谜了。这批作为军费而埋藏的黄金总数到底有多少?据知情者披露,当时从江户运出了360万两黄金;小栗上野介的仆人中岛藏人,在遗言中又说从甲府的御金藏中还运出几万两黄金,加之其他金制品,估计埋藏总数达400万两。一个多世纪以来,有不少想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的人纷纷来到赤城山探宝。1905年,岛追老夫妇曾在此寻找到几个装有黄金的木槽;后来在修路过程中也曾有人寻到过日本古时纯金薄片椭圆形的金币57枚。对发掘赤城山藏金最热衷的,莫过于水野一家祖宗三代了。第一代水野智义是中岛藏人的义子,中岛藏人临终前曾告诉他,赤城山藏有德川幕府的黄金,藏宝点与古水井有关。于是,水野智义便萌发了寻找赤城黄金的信念。他变卖家产筹款16万日元,开始调查藏宝内幕,得知1866年1月14日,有三十名武士雇了七八十人在津久田原突然出现,运来极其沉重的油槽22个,重物30捆,在此处逗留近一年。他们秘密地分工行动,不少当事人是幕府的死囚,完工后即被杀以灭口。后来,水野智义在1890年5月从一口水井北面30米的地下挖出了德川家康的纯金像,据推测这座金像是作为400万两黄金的守护神下葬的。不久,又在一座寺庙地基下挖出了水野智义认为是埋宝地指示图的三枚铜板,但它们所含之谜却无人能读懂。昭和八年四月,水野智义又发现一只巨型人造龟,这就是第一代水野为之奋斗一生的收获。第二代水野爱三郎子承父业,在人造龟****下发现一空洞,洞内有五色岩层,不知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造成。第三代水野智子进一步在全国了解有关赤城山黄金的传说,他与人合作利用所谓特异功能来寻宝,但收获甚微。水野家三代在赤城山的发掘坑道总计长22公里,却仍没有寻到藏金点。向水野三代这种半盲目的脑力与体力劳动提出挑战的是高技术的运用。有人用最新金属探测机在水野家挖的坑道内发现有金属反应,经分析此处地层内又极难存在天然金属,因此有可能是德川的藏金所在,但由于地质松软,要挖掘需要有强力支撑物,只能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