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10149000000003

第3章 亚洲宝藏(2)

项羽宝藏的奇特符号

一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除了不回江东让人不能理解外,他更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他才能读懂的符号。相楚霸王项羽像传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在乌江自刎而死,还留下所谓的“霸王宝藏”。据说宝藏就埋藏在现浙江绍兴的草湾山,当时项羽在石碑上,留下两个类似英文字母“P”和一个注音“ㄇ”的符号,但这两个符号至今还无法破解。楚汉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后,项羽履约,率兵东归。而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势追击楚军,由此开始了刘邦对项羽的歼灭战。经过数次激烈战斗,至汉高祖四年(前203)十二月,韩信率三十万汉军和诸侯联军,将项羽的十万军队紧紧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到了夜间,四面汉军都唱起楚歌,以瓦解项羽的军心,十万楚军最后逃得只剩下了数千人。项羽听见四面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于是陷入绝望。半夜在帐中饮酒,情怀悲凉,不由得对着爱姬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高歌数遍。虞姬唱和,随后自杀。于是项羽乘乌骓马率八百精骑趁夜突围南逃。天明,韩信命令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淮河,跟从者仅百余人,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失道路,陷入沼泽中,为汉军追上。项羽又率兵向东逃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这时身边仅剩骑兵二十八名。最后退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准备渡江返回江东。当时乌江亭长在江边已备好渡船,但项羽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在斩杀汉追兵数百人后举剑自刎,年仅三十一岁。不过,项羽死后,却在浙江绍兴的草湾山留给后人一个极大的谜。在绍兴的项里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项羽宝藏的传说。相传,项羽曾在草湾山秘密练兵,在离开前,他因为感念村民的帮忙,想留下礼物,但大笔金钱又不知道该给谁,最后只得将这些宝物埋藏起来。草湾山位于绍兴著名风景区豆雾尖北麓,海拔约70米,东西长400余米,山西面是一座新修的项羽庙,山上则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前些年,项里村的村民在村东草湾山茂密的丛林中,发现了一块相传为秦汉之交、西楚霸王项羽刻下的神秘字符的石碑。据说,谁能破译这个字符,谁就能找到当年项羽埋下的藏有十二面金锣的宝藏。但一直以来没有人能破译神秘字符,关于宝藏和字符的传说,成了绍兴当地一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项羽宝藏的神秘字符

那么,十二面金锣又是怎么回事?据《史记·项羽本纪》上记载,项羽因叔父项梁犯命案,两人一同避难吴中,并曾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在绍兴当地新近出版的一套鉴湖系列丛书中,对项羽和项羽宝藏的传说更有详细记录,书中写道:项羽为避难,在项里村一带隐居,得当地村民庇护。此后项羽募集八千江东子弟在附近练兵,铸十二面金锣日夜操练,金锣质地80%为金,20%为铜,价值不菲。起兵前夜,项羽为报答村人,命士兵在附近连夜埋下十二金锣,并在草湾山上刻下指引找到那十二金锣的字符。两千余年来,时时有人在山上发现该字符,但至今没有人能解开字符的含义。还有传说,明末清初的绍兴著名学者张岱曾在草湾山一呆数月,意图解开字符之谜,但终究未能如愿。乾隆游会稽时听闻该传说,曾特意到项里村附近查访,但最后却是失望而归。那奇特的符号,究竟是经文还是蝌蚪文?到今天没有人能破解。宝藏还在不在?这已经成为千古之谜。

太平天国窖藏珠宝的下落

英雄末路,积聚了全民的财富最后终不免一败,但那些财宝呢?1864年7月,作为太平天国首都十一年的天京(今南京)失陷。围城三年的湘军蜂拥闯进了天京各个城门,他们目的就是抢掠。上至前敌总指挥的大头头曾国荃,下至军营里雇用的民工、文职人员,都想发横财,当时传闻洪秀全和天国新贵收敛的财宝都藏在此地。

太平天国的铜钱

湘军三日三夜搜查全城,曾国荃和提督萧罕泅率先洗劫天王府,他们捞尽官衙甚至民宅的一切浮财,连同几万名女俘虏。一并作为战利品带回去。但是,他们远还不满足,因为长期以来,中外都传言天京城内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各种珍稀之物,因而他们认为还有更多财宝埋藏在地下各处。天京内也确实可能有大量的窖金埋藏。当年,太平天国为了应付残酷的军事斗争,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即国库)。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百姓若有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的都要问斩。这种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为窖藏提供了可能。然而,窖金的下落究竟如何,传闻很多,却没有证据。曾国藩向皇帝奏报说没有发现藏金。然而《能静居土日记》中却说萧罕泅“在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资,即纵火烧屋以灭迹”。曾国藩兄弟俩当然所获很多,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报》上记载说:“官保曾中堂之大夫人,于三月初间内金陵回籍,护送船只,约二百数十号。”这些搜刮物似乎包括窖金。但天京窖金如果藏了很多,那也很可能不会全数遭挖掘的,很难排除确有更多的深藏巧埋之物至今仍未能被发现的可能。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雕像如此巨额的窖藏珠宝,当然会引起世人极大的兴趣,因此众说纷坛,但这些珠宝的下落究竟如何,到现在也还是一个谜。

天平天国洪秀全的宝座张献忠的窖藏财宝

所谓枭雄就是在一时之间做出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无论是聚敛财宝还是让财宝消失。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一个成熟的信用制度,人们习惯于用窖藏的方式贮存财富。为了窖藏的安全,窖藏者都力求不使人知,甚至对亲人都要隐瞒。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他没有机会重新挖掘这笔财富,而又来不及将窖藏地点告诉他人就突然死去,窖藏的秘密就会一直保持下去,除非有朝一日这秘密偶然地被人发现。古往今来,发现窖藏的事不知有多少,今后也依然会有人继续发现。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东征西战,最后在四川建立大顺政权。可是不久即被清王朝所灭。据传张献忠战败之前,将其亿万金银采取窖藏办法埋于四川,以备东山再起。但随着张献忠的战死,这个秘密也就一直没有被揭开。清朝文人的笔记、野史中也曾提到此事。成都一带还流传着“石牛和石鼓,银子万万五”的民谣。意思是说:只要找到锦江下的石牛和石鼓,就能找到张献忠窖藏的万万两银子。记载张献忠窖藏的书有多种。吴伟业(梅村)在《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说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彭孙贻《平寇志》卷十二引查继佐的话,也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两书中,一称“锢金”,一称“水藏”,当属于传闻异词。彭遵泗《蜀碧》卷三也记有此事,作“锢金”,但没有提及窖藏的数量。

张献忠起义路线图传说中的张献忠藏宝地

上述三书都是私家著作,而清朝官修《明史》的编撰者对这条史料也持肯定态度。《明史·张献忠传》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经这样一记载,就更加被人们视为信史了。后来陈克家继他祖父陈鹤完成的《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垂涎这笔巨额财富的自然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动过一番脑筋。据《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九中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曾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窖藏的确切地点而中止。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又旧事重提,由吏部尚书等代奏,呈请寻找这笔财宝。他说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张献忠遗弃的银子,“其色黑暗”,听说“曾经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以此来证明张献忠窖藏之事并非子虚乌有。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高潮,清政府财政困难,咸丰皇帝于是动了心,命成都将军格瑞“按照所呈备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采舆论,酌量筹办”。但费尽心机,最终还没能找到。几百年来尽管不少人垂涎这笔巨宝,但都劳而无功。看来这笔财富又是一个新的“天朝国库”之谜了。

乐山大佛藏宝洞之谜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神秘的大佛》让乐山大佛推出了一个“藏宝洞”之谜。在历史上,乐山大佛有无藏宝洞?若有,当在何处?世人询问猜测,颇为热闹。按佛教造像仪规,在佛教造像身体上一般设有“藏脏洞”,尤其是在泥塑和铜铸佛像中十分普遍。多用金银铜铁锡“五金”仿造心脏等脏器置于洞内(藏脏洞因之得名),同时存放大量经书手卷佛教法器五谷杂粮等,不一而足。而乐山大佛身上,确也发现了一些洞,如身后的三个洞,但那是排水用的。因此,可能的藏脏洞只能是设在大佛胸前的那个洞。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1989年对该洞进行了测量,结论如下:“胸部正中有一宽约90~100cm、高3300cm、深约2m,用青砖封闭的人工洞穴”。其容积近7立方米,可见当时装藏器物之多。藏脏洞一般都设在佛像胸内,洞口开于背上。但乐山大佛的洞口却设在胸前,外地尚无此例。按一般造像规律,藏脏洞应是与大佛同时开造。若是宋代以后维修成的,增凿如此大的洞穴,无以为据,也说不通。如此,一个唐代开凿于大佛胸内的大洞,是该藏有丰富内容的了,说它是个“藏宝洞”当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乐山县政府1962年组织维修时,曾将此洞打开。其结果,或说发现了鎏金铜壶,或说只发现一些“破旧废铁、铅皮”,或说只有一大堆腐败后的谷子。最终,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发现只是块封洞石——那是一块清代石碑。碑正面刻《重修东坡先生读书楼记》,刻写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九年;背面刻《凌云山考》和《大像阁考》,刻写年代则是中华民国四年,自然是后人的增刻。

石达开宝藏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曾把军中巨量金银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抗战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秘密调遣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们从山壁凿进30多米,豁然见到三个大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蒋介石得知。他速派古生物学家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潜入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前几年,根据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研究员赴现场考察后判断:从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可以推断,此处是为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石达开藏宝之谜,只有继续深挖才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