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9964700000004

第4章 小霸王之遇袭(2)

沉默的孙权也不光是沉默,他喜欢读书。经史子集,他最爱读史,太史公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他读得烂熟,尤其是项、刘角逐天下的故事,他津津乐道。

孙权也读兵书,《孙》、《吴》、《司马法》、《六韬》、《尉缭子》等等,他手不释卷。以至于兄弟们嘲笑他:“看那些竹简就能退敌么?”尤其是弟弟孙翊,老逗引他:“哥,来比试比试身手如何,刀枪剑戟随你挑一样,我赤手空拳。”

每逢那时,孙权便红了脸,弟弟孙翊年纪虽小,却有一副好身手,力大无穷,更兼身体灵活敏捷,孙权每每和他过招,譬如以木剑相刺,最后都以弟弟轻松获胜而告终。

这时,父亲孙坚便会踱步出来,摸摸孙翊的小脑袋,目光里满是赞赏。孙权则很惭愧地杵在原地,听父亲或是兄长的训斥。

“仲谋,莫要学赵括纸上谈兵!”

孙权读过《太史公书》,知道赵括是谁,他的内心更加惭愧,可是也很无奈。同样一把木剑,在自己手里,就是不如孙翊手里那么好使。

为什么呢?

几天后,钦差刘琬完成使命,回许都而去。孙权思量自己也该回自己的阳羡县,继续当他的县长。可是大哥孙策却不让他回去。

“仲谋,你今年多大了?”

大哥突然发问,正在发呆的孙权几乎没有反应,好半天才嘟囔着回答说他已经十七了。孙策大笑说,好啊,再过两三年,就该行冠礼了!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知道大哥十七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吗?

孙权默默地思考,父亲孙坚在岘山阵亡那年,大哥孙策刚好十七(虚岁),听闻噩耗,他没有滴一滴眼泪。

“父亲说过,身为大将,马革裹尸,乃是人生幸事!”

所谓马革裹尸,出自本朝名将马伏波将军,他曾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孙坚生前,对这位南征北战的老将极为崇敬膜拜。

于是大哥孙策把母亲和弟妹们安顿在了舒城,委托他的好朋友周瑜好生照顾。他自己则选择了倔强地独行,他先是将父亲的灵柩从荆州运回,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然后去投奔舅舅丹杨太守吴景,结果舅舅劝他们去投奔袁术。

舅舅的理由很充足,要为父亲报仇,就必须依靠强大的力量。当时在江淮之间,最强大的力量,非袁术莫属!舅舅让他们投奔袁术,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孙坚本身就与袁术关系密切,有事实上的部属关系。当年孙坚之所以攻打荆州的刘表,就是奉了袁术的命令。从道义上讲,孙坚为袁术作战而死,袁术就有义务抚恤他的遗孤。

于是孙策来到袁术帐下,他的少年英姿令袁术大为惊讶,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惊叹:“假使袁术有个儿子能像孙郎这样,就是死了也甘心啊!”话虽如此,袁术却对孙策甚为忌惮。他本来允诺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可是在攻下九江之后,却用丹阳人陈纪。庐江一役,又许愿说:“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可是城破之后,还是毁约用了他的老部下刘勋做太守。

从满怀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孙策终于对没谱的袁术挥手而去,他的目标是江东。江东隶属于扬州,当时的扬州刺史是太史慈的老乡刘繇,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他本该去寿春上班,可是寿春被袁术霸占了不让,刘繇只好去江东另立州政府。孙策的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本可以协助他,偏偏刘繇又不信任孙家,认为孙、袁两家关系亲密,搞不好会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刘繇发兵攻打吴景、孙贲,两股势力在江东相持不下。

孙策对袁术说:“我的老家就在江东,孙家在家乡颇有恩义威望,如今两军相持,我愿意回江东协助舅舅讨伐刘繇。”他又说,“事成之后,我可以在江东招募三万子弟兵,协助主公您平定天下。”

这句话打动了袁术,虽然他明明知道孙策对自己不满,方才所言未必是真心话。可是袁术也不怕,他知道江东情势复杂、势力交错,区区一个孙郎小孩子,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于是袁术给了孙策一个折冲校尉的头衔,允许他带领父亲旧部和数百门客回归东土。这一放便是纵虎归山放龙入海,孙策沿途行进,一路上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等到抵达历阳(今安徽和县),队伍已经扩大到五、六千人。周瑜的叔叔周尚在丹阳当太守,派周瑜带兵迎接孙策,资助粮饷。

“大事成矣!”

孙策即刻渡江,以闪电战的速度突击,一时“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刘繇、薛礼、笮融,闻风而破。孙策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更得江东人心,百姓争着用牛、酒犒劳部队。归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风涌,不多时,孙策军团又增加两万多生力军,江东群雄如严白虎之流更是难挡其锋芒。

建安元年,孙策二十二岁,已经拿下吴郡的他引兵渡过浙江,直逼会稽。大破太守王朗,王朗先是投往福建避难,后来看看无路可走,只能交出会稽太守的大印投降。

区区数年时间,大哥以微薄的力量,居然能扫荡群雄,一举平定江东。这在当时的乱世割据战中,实在是个奇迹。要知道袁绍扫平河北、曹操平定中原,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孙策的成功,太迅猛、太让人羡慕。难怪曹操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猘儿(小疯狗,喻指勇猛的少年)难与争锋也!”

大哥的威风,显然是弟弟们不能比拟的。但是大哥现在说这些话,显然不是为了在弟弟面前炫耀自己,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孙权想:大哥莫非是想对我说什么?

孙权猜得不错,孙策的确有话要说。他告诉孙权,江东已经粗定,可是我们的视野,可不仅仅是江东而已。

大江的对岸,便是江淮,那本是袁术的地盘。可是袁术这家伙居然痴心妄想帝王梦,兴平二年的冬天,他听说天子在曹阳遭了大难,下落不明,便集结臣子,商议称帝。就在这淮南当起了草头天子、仲氏皇帝,过起了奢侈糜烂的帝王生活。

其实这乱世之中,取代大汉天子的想法,不是袁术一人所想。之前的董卓、之后的袁绍,都有这贼心。可是到末了都没敢实施,为什么呢?时机尚未成熟呗!结果袁术这冒失鬼成了挨打的出头鸟,曹操、刘备、吕布连番出击,打得他七零八落。甚至他一直视为自己人的孙策,也义正辞严地与他一刀两断。

据说众叛亲离的袁术走投无路,临亡之际口中乏味,让厨房给他准备一些蜂蜜甜甜嘴,厨房回答说:“哪里还有什么蜂蜜?只有麦屑三十斛。”袁术伤心至极,坐在棂床上叹息良久,大喊一声:“想不到袁术居然到了这个地步!”于是呕血斗馀而死。

袁术一死,江淮便成了俎上鱼肉、任人切割。孙策也想分一杯羹吃,而他的目标,就是袁术曾经许诺给他的庐江。

可是这与孙权有什么关系呢?孙权的职务只是阳羡长而已,难道大哥打算带他上战场么?孙权一念及此,心跳猛然加速。

3.上缭的宝藏

庐江曾是孙策的心痛之地,当年他曾奉孙策之命,围攻此城。而当时担任此郡太守之人正是孙坚的老友、江东名士陆康。

陆康是吴郡人,当年他的侄儿做宜春县令,遭到盗贼围攻,是孙坚出兵相救,击退了盗贼。因此两家结好,没想到了父亲死后,到了孙策这一代,居然成了战场上的敌人。

与陆康那一战,整整持续了两年,孙策才拿下庐江,如今旧地再战,难道还要再来两年。孙策自语:

“两年么,不?这一次只要两天!”

建安四年的春天,一名使者来到了庐江,他来自江东,秉承孙策的意愿,前来转达与庐江的友好之意。丰厚的礼物和一封用词谦卑的书信,更令太守刘勋心花怒放。

“刘公功名远播,卑职对刘公的仰慕一言难尽,如今彼此隔江相望,可谓友邻。守望相助,乃是题中之义。”

孙策接着说,上缭的军队经常侵袭江东,我兵微将寡,不能远征。所以请求刘公发兵征服上缭,若能应允,卑职感激不尽。

上缭在江西,是鄱阳湖东岸的一个险要之地。隶属于豫章郡,可是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任扬州刺史、豫章太守都对他们无可奈何。上缭的家族势力事实上早已经成了一个与世隔绝护的独立王国。

正因为与世隔绝,上缭也越发神秘。有一种传言,说上缭积累了数以千万计的财富,粮米、金银以及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老实说,刘勋垂涎上缭的财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当初他也曾因为粮食不足问题而苦恼,所以派遣了堂弟刘偕做使者去上缭借粮。上缭的族长们倒是同意了,可是刘勋收到粮食后一看,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米的质量也很次,显然是敷衍了事。

于是刘勋对上缭很不满意,早就想对上缭下手,可是不敢动。为什么呢?他怕自己大军一出,周边势力乘机偷袭庐江。到时候上缭没有到手,老窝反被人抄了,可就大大地不妙!

如今孙策主动要求与刘勋结盟友好,刘勋自然求之不得。他立刻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对上缭用兵。

这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缺明白人。刘勋虽然利令智昏,可是他的部下还算头脑清醒,有一个叫刘晔的谋士反对出兵,他的理由是:“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是十天半个月可以拿下的。到时候大军僵持在外,后方空虚,孙策必然偷袭,后方兵少,很难守得住。届时将军您将陷入进屈于敌、退无所归的尴尬境地。”

其实这也是刘勋所担忧的,孙策这个盟友究竟靠不靠得住,他心里也没谱。

可是就在这一天得到了情报,孙策的大军已经向西挺进,攻打江夏的黄祖去了。当年孙坚讨伐荆州,在岘山中了敌军埋伏而遇害,黄祖正是主要策划者。看来,孙策这是为老父报仇去了。

刘勋得了这个情报,不由得抚掌而笑,真是天助我也。孙策既然与黄祖交上火,一时半会就停不了。就算他想停火,回兵偷袭庐江,黄祖也不会罢休。我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兵了。

这年的十一月,刘勋怀着到上缭收稻子、捡元宝的丰收心态,带着他的人马离开庐江郡首府皖城(今安徽潜山),一路南下。

刘勋所不知的是,孙策早已经派人将他出兵的消息通知上缭,上缭的宗族首领大惊:“我等与庐江素无过节,还曾经资助他不少粮草,为何恩将仇报?”

孙策的使臣说:“刘勋贪得无厌,兼并了袁术旧部之后,自以为兵强马壮,有意扩张领土,他知道上缭富饶,所以打算先拿下上缭,以上缭的粮米金银作为扩张的资本。”

一席话说得宗族首领们不得不信,对孙策的友情通告感激不已。

这边宗帅们积极备战,那边刘勋兴冲冲地跋山涉水而来,他的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上缭城中堆积如山的稻米、金银,即将全部纳入自己的囊中。

“将军莫要忘了,孙策可在我们的后方虎视眈眈。”机敏的刘晔仍未放弃,努力地作最后一次劝谏。

刘勋哈哈大笑,摇着手中的情报告诉刘晔:“孙策的军团,此刻正在长江之上,逆流而上,他的目标乃是江夏的黄祖!”

刘晔手中没有情报可摇,他摇的是自家的脑袋:“恐怕孙策讨伐黄祖只是虚晃一枪,一旦我军进入上缭山区,他们就会调转枪头,强行军袭击庐江。”

刘勋似乎胸有成竹:“倘若孙策真有此打算,我亦无所忧虑。因为黄祖的舰队必将追随其后,而我庐江留守之军人也将固守城池,到时候孙策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到那时,我挥师北上,孙策将毙命于庐江城下。”

刘晔唯有苦笑而已。

数日后,大军进入上缭地域,上缭的宗族武装陆续出战,然而他们似乎并未能形成统一的抵抗,而是数百成千,零散地游击骚扰,充其量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刘勋大军的进程。刘勋愈发得意,想到胜利唾手可得,他忍不住在马上大笑出声。

然而当他进抵上缭城下之时,却发现了令人困惑的迹象。上缭城头虽然军旗招展,却看不到一个守城军士。甚至城门也是虚掩而已,当刘勋的军士推门而入,城中的景象更令人惊愕,昔日富庶繁华的上缭城居然鸡犬之声不闻,街头空无一人。

本以为会遭遇一场艰难的攻防战,如今却是如此模样。刘勋不禁大吃一惊,他按住马头,许久也没有想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刘勋的迷惘,正是孙策的良机。正如他所料,上缭得到刘勋入侵的情报之后,自知难以抵挡,于是来了个坚壁清野,将全部部族以及财物迁入山中城堡。刘勋所得之上缭,不过是一座死城、一座空城,得不到一粒米、一文钱、一个人,这一趟他算是白跑了。

建安四年十一月底,刘勋进入上缭空城的同时,孙策的西征大军两万八千人,正在石城附近江面航行。得到情报之后,孙策即刻发布军令,将行军目标从江夏改为庐江。随即,孙策大军分兵两路,孙策与周瑜率领两万人直取庐江首府皖城,而另一路人马八千人之众则由孙策的堂弟孙贲、孙辅率领,进屯刘勋回兵庐江的必经之路——彭泽。

孙策这一路大军的参战将领有:讨逆将军吴侯领会稽太守孙策、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周瑜、征虏中郎将领桂阳太守吕范、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程普、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行奉业校尉、阳羡长孙权、别部司马春谷县长周泰、别部司马蒋钦、别部司马陈武、扬武都尉董袭。

临阵之际,孙策特别将弟弟孙权喊到自己马前,大声问他:

“仲谋,这是你的初阵,心中何所想?”

其实初次上战场的孙权难免紧张,可是这样的时刻,唯有鼓起勇气以同样的大声回答:

“跃跃欲试!”

孙策大笑:“不要吹牛,我看你害怕得声音都发抖了!”

孙策的话引起众将领的哄堂大笑,孙权红了脸。孙策不理会他的羞涩,向众人大声宣布:“诸位听好了,这一次庐江之战,是杀鸡,而非屠牛,两天之后,我等将在庐江城内痛饮庆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