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五百罗汉之谜
9955400000004

第4章 罗汉入门(3)

这位罗汉的像,早在南北朝正胜寺释法愿、正喜寺释法镜就已画过。五代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像中,此罗汉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中。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02.迦诺迦伐蹉

迦诺迦伐蹉又称作嘎纳嘎巴萨、那迦跋等。在《法住记》中他位列第二。据说他率领五百阿罗汉,居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守护佛法,教化众生。又据《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说,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他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喜,他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就是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他又称“喜庆罗汉”。其图像有多种,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迦诺迦伐蹉罗汉像,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苏东坡赞云:“耆年何老,粲然复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虽幻,笑则非瞋。施此无忧,与无量人。”

03.迦诺迦跋厘惰阇

迦诺迦跋厘惰阇又称作迦诺迦跋黎堕阇、嗄纳嗄喇缀杂等,位列十六罗汉第三。《法住记》载,他守护佛法,教化众生。他化缘的样子与众不同,每次都举起铁钵,故俗称“举钵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作此罗汉像,骨瘦嶙峋,瞠目闭嘴,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岩石座上。苏东坡赞云:“扬眉注目,拊膝横拂。问此大士,为言为嘿。嘿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04.苏频陀

苏频陀在《法住记》中列第四。据说他曾率领七百阿罗汉,住于北俱卢洲。在《阿罗汉具德经》中,苏频陀又译为“输毗多”。又一说他是佛祖的最后一名弟子。苏频陀时时手托一塔。因塔是瘗藏佛舍利的,故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又俗称“托塔罗汉”。此罗汉的像有多种,敦煌千佛洞七十六窟壁画中的苏频陀罗汉,趺坐于岩石上,右手屈举,左手持水瓶安于胸前。画的左上部题有“北俱卢洲第四尊者苏频陀大阿罗汉”字样。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之苏频陀罗汉像,结跏趺坐于石上,着通肩衣,右手握拳当心,左手伸出,安于膝上。苏东坡题赞曰:“聃耳垂肩,绮肩覆观。佛在世时,见此耆年。开口诵经,四十余齿。时闻雷雹,出一弹指。”

05.诺距罗

诺距罗又称作诺矩那。《法住记》中的第五位罗汉,曾率八百阿罗汉,住于南赡部洲。在《阿罗汉具德经》中,又作诺酤罗长者。他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出家后,佛陀让其静坐,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敦煌莫高窟第七十六窟壁画上,诺距罗尊者为一趺坐于石上的罗汉,右手举拳当心,左手持拂子安于膝上,画左上部题为“南赡部洲第五尊者诺距罗大阿罗汉”,并有七言四句赞。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诺距罗尊者像,则是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苏轼赞曰:“善心为男,其室法喜。背痒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适当,轻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兹乎!”

06.跋陀罗

跋陀罗又称作拔达喇、耽没罗跋陀等,意为“贤”。《法住记》中列第六位。据说他曾率领九百阿罗汉住于耽没罗洲,他是佛祖的一名侍者,据称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禅林浴室供其像。跋陀罗的母亲临盆时把他生在了跋陀罗树下,因此给他取名跋陀罗。他出家后修成罗汉,相传他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而被俗称为“过江罗汉”。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壁画上的跋陀罗尊者,结跏趺坐于石上,举右手,左手安于膝上。像的左上部题有“耽没罗洲第六尊者跋陀罗大阿罗汉”字。五代贯休大师所作罗汉像中,跋陀罗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于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苏轼赞曰:“美狠恶婉,自昔所闻。不圆其辅,有圆者存。现六极相,代众生报。使诸佛子,具佛相好。”

07.迦哩迦

迦哩迦又称作迦力迦、迦罗或嘎礼嘎,《法住记》中列第七位,曾带领一个阿罗汉,住于僧伽荼洲。据说他本是一位驯象师,象的力量大,耐劳又能至远,也是佛法的象征,故他又被称为“骑象罗汉”。贯休所画的迦哩迦罗汉之像,最显著特点就是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苏东坡赞云:“佛子三毛,发眉与须。既去其二,一则有余。因以示众,物无两遂。既得无生,则无生死。”

08.伐阇罗弗多罗

伐阇罗弗多罗又称作伐罗弗多罗、伐阇那弗多、拔杂哩逋答喇等,意即“金刚子”,系《法住记》所列的第八位,曾率领一千五百阿罗汉住钵喇拿洲。据说他本是一位猎人,出家后立戒不杀生。修成罗汉后,有两只小狮子跑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罗弗多罗以后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据佛典讲,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曾为佛的六十弟子之一的阿难说法。事情是在佛去世后不久,阿难曾游于金刚村,村中居民都围绕在阿难周围,听阿难说法。这时伐阇罗弗多罗也在众人中,心里想,尊者阿难还未修得正果,未离欲念。于是他起于三昧,对阿难说偈曰:“山林静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昙禅无乱,不久息迹证。”于是阿难受教后独自离去,精进修行。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伐阇罗弗多罗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两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苏东坡赞云:“两眼方用,两手自寂。用者注经,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09.戍博迦

戍博迦又称作戒博迦、瞿波迦、锅巴嘎等,在《法住记》中列第九位,曾率九百阿罗汉住于香醉山中。又据说,他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与他争王位而作乱。戍博迦对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从未想当国王。”遂解开衣服,其弟果见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乱,戍博迦因而又被称为“开心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作的戍博迦像,侧坐于山石上,高鼻深目,额头隆起,眼光炯炯,凝视前方,左手执扇拂,右手屈指,仰掌按膝。苏东坡赞云:“一劫七日,刹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计。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10.半托迦

半托迦又称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诺迦、槃陀迦、槃陀、槃兔等,或作摩诃半托迦、莫诃般陀等,意思是“大路边生”、“道生”或“大路”。他是《法住记》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位,率领阿罗汉一千三百名住三十三天。据《善见律》卷十六记载:般陀之母,为大富长者女,与家奴私通,逃于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于中路产子,如是复生弟。长名莫诃般陀,弟名周罗般陀,弟名之意即为“小路边生”。兄聪明而弟愚钝,后二人皆修成罗汉,弟弟即第十六罗汉注荼半托迦。半托迦长于书算,精通唱诵音声等,其他各种知识也很丰富。后闻佛法,乃立志出家,以家事托付于弟弟,不久修成阿罗汉果。后来他弟弟也听其教诲而出家,同样得阿罗汉果位。半托迦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又称“探手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绘半托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两手持经卷,作读诵状。苏东坡赞云:“垂头没肩,俯目注视。不知有经,而况字义。佛子云何,饱食昼眠。勤苦用功,诸佛亦然。”

11.罗睺罗

罗睺罗又称作啰怙罗、罗护罗、罗云等,意为“覆降”、“障月”、“执日”等。于《法住记》中列第十一位,与一千一百名阿罗汉住在毕利飏瞿洲。他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在母胎六年之久才出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说法,即他在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故名为罗睺罗。相传他刚出家时,心性粗狂,调皮顽劣,常戏弄他人,后来受到释迦牟尼的严厉呵责和管束,逐步改过,并严守律戒,获阿罗汉果位。他以忍辱而著名。据《罗云忍辱经》说,罗睺罗在舍卫国时,曾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以慈心能忍,而得佛赞扬。在十大弟子中,其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即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大众不知,唯我知之能行。经中说:“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故他又被称为“沉思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罗睺罗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苏东坡赞云:“面门月满,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12.那伽犀那

那伽犀那又称作罗迦耶、纳阿噶塞纳等,是《法住记》中的第十二位罗汉,率诸阿罗汉一千二百名住半度波山。他以阐述“耳根之论”闻名,所以他的塑像或画像常作挖耳状,以示耳根清净,故又称为“挖耳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那伽犀那像,侧坐于岩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苏东坡赞云:“以恶辘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湿。垂肩捧手,为谁虔恭。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13.因揭陀

因揭陀有时也被称作因羯陀或因竭陀。据说他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携带一个布口袋进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罗汉果,他也被称为“布袋罗汉”。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因揭陀罗汉,肩倚杖藜,左手托贝叶经,垂头注视,右手掐珠。苏东坡赞曰:“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时,经杖何在?”

14.伐那婆斯

伐那婆斯又称作伐那波斯、拔纳拔西、伐罗婆斯等,为《法住记》中列十四位罗汉。他曾率一千四百名阿罗汉住于可住山。伐那婆斯的意思是“雨”。据说他出生时正赶上大雨,雨点打得后园芭蕉叶沙沙作响,因而取这个名字。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苏东坡赞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万物,苍岩骨肉。铁磬谁鸣,空谷传声。呼之不闻,不呼眼瞠。”

15.阿氏多

阿氏多又称作阿资答、呵逸多等,为《法住记》中第十五位罗汉,曾率领五百阿罗汉住鹫峰山。他最奇妙的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故又称“长眉罗汉”。五代贯休所画的阿氏多像,双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张口露舌,齿牙毕显,脱牙数杖。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苏东坡赞云:“劳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鲜不僻淫。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16.注荼半托迦

注荼半托迦又称作周罗般陀、周离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纳塔嘎等,意为“小路”、“小路边生”、“蛇奴”等,《法住记》中的最末一位,曾率一千六百阿罗汉,住于持轴山。注荼半托迦乃半托迦的弟弟。又据《有部毗奈耶》说,舍卫城有婆罗门生一男,为使其长生,乃令使女抱着他到大路边,向过往的沙门婆罗门致敬。于是兄长称为大路,弟弟则称为小路,这和《善见律毗婆沙》中婆罗门女儿的私生子的说法不同。据说注荼半托迦生性鲁钝,受学诵读,悉皆忘失,所以被人称为“愚路”。后追随兄长出家。但因性钝,习经不能诵,故佛令他日常为众比丘拂拭鞋履,只诵习简单的经句,逐步修习,后来果然获得智慧启悟,证阿罗汉果。又一说,他出家后去化缘,常用拳头拍打屋门叫人出来布施。后来佛陀给了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它在别人门前摇动,屋里的人闻声果然开门布施,故他又称“看门罗汉”。贯休大师所画注荼半托迦像,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额头凸起。苏东坡赞云:“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示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01.五百罗汉的来历

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在佛教中有多种说法。

一是如《十诵律》中载,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常有五百弟子随侍听法传道;一是在释迦牟尼涅槃后,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问经》中又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罗汉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国王名叫无忧王,对他们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真相,无忧王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僧,只当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诃提婆的凡夫僧发表违背教规的言论,造成佛僧思想混乱,无忧王决定处死这一千名佛僧。这时,五百罗汉各显神通,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情后专程来道歉,并在国都按五百罗汉模样塑造了五百尊像。从此,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传到中国。尽管说法不同,但罗汉被一致认为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

02.五百罗汉的名号

中国佛教尊崇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从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罗汉堂。

据不完全的文献记载和实物铭记来看,从宋至清全国五百罗汉塑像的分布如下: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浙江天台寿昌寺五百罗汉塑像;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开封大相国寺铜铸五百罗汉像;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河南辉县白茅寺五百罗汉塑像;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苏州甪直宝圣寺罗汉塑像;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广东韶关南华寺木雕五百罗汉像;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四川阆中香城宫五百罗汉塑像;

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山东长清灵岩寺五百罗汉像;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北京西郊碧云寺五百罗汉木雕像;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云南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彩塑。

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五代时《复斋碑录》有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工部郎中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认为,碑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罗汉堂,皆援用其名。

此处我们将五百罗汉的名号分10组列出,每组50尊。

03.五百罗汉之001—050

001阿若陈如尊者,002阿泥楼尊者,003有贤无垢尊者,004须跋陀罗尊者,005迦留陀夷尊者,006闻声得果尊者,007栴檀藏王尊者,008施幢无垢尊者,009梵钵提尊者,010因陀得慧尊者,011迦那行那尊者,012婆苏槃豆尊者,013法界四乐尊者,014优楼频螺尊者,015佛陀蜜多尊者,016那提迦叶尊者,017那延罗目尊者,018佛陀难提尊者,019末田底迦尊者,020难陀多化尊者,021优婆毱多尊者,022僧迦耶舍尊者,023教说常住尊者,024商那和修尊者,025达摩波罗尊者,026伽耶迦叶尊者,027定果德业尊者,028庄严无忧尊者,029忆持因缘尊者,030迦那提婆尊者,031破邪神通尊者,032坚持三字尊者,033阿楼驮尊者,034鸠摩罗多尊者,035毒龙皈依尊者,036同声稽首尊者,037毗罗胝子尊者,038伐苏蜜多尊者,039阇提首那尊者,040僧法耶舍尊者,041悲察世间尊者,042献花授记尊者,043眼光定力尊者,044伽耶舍那尊者,045莎底比丘尊者,046波阇提婆尊者,047解空无垢尊者,048伏陀蜜多尊者,049富那夜舍尊者,050伽耶天眼尊者。

04.五百罗汉之051—100

051不著世间尊者,052解空第一尊者,053罗度无尽尊者,054金刚破魔尊者,055愿护世间尊者,056无忧禅定尊者,057无作慧善尊者,058十劫慧善尊者,059旃檀德香尊者,060金山觉意尊者,061无业宿尽尊者,062摩诃刹利尊者,063无量本行尊者,064一念解空尊者,065观身无常尊者,066千劫悲愿尊者,067瞿罗那含尊者,068解空定空尊者,069成就因缘尊者,070坚通精进尊者,071萨陀波仑尊者,072乾陀诃利尊者,073解空自在尊者,074摩诃注那尊者,075见人飞腾尊者,076不空不有尊者,077周利盘特尊者,078瞿沙比丘尊者,079师子比丘尊者,080修行不著尊者,081毕陵伽蹉尊者,082摩利不动尊者,083三昧甘露尊者,084解空无名尊者,085七佛难提尊者,086金刚精进尊者,087方便法藏尊者,088观行月轮尊者,089阿那邠提尊者,090指尘三昧尊者,091摩诃俱尊者,092辟支转智尊者,093山顶龙众尊者,094罗网思惟尊者,095劫宾覆藏尊者,096神通亿具尊者,097具寿具提尊者,098法王菩提尊者,099法藏永劫尊者,100善注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