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超级好妈妈就这8招
9950600000008

第8章 以身作则——良好的品格让孩子受益终身(4)

实际上,父母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孩子大声斥责;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误会了孩子,从而批评错了孩子;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及时兑现;对孩子过于苛责严厉……日常生活中的亲密接触,父母与孩子之间难免产生摩擦,如果父母错了却不愿意承认错误,向孩子道歉,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陷入低潮,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自然,孩子也会对父母不信任。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只会拿各种标准要求孩子,自己却不遵守,反而会有损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给孩子留下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坏印象,言而无信的父母,在以后很难博得孩子的认同。

以身作则的力量,父母说起来都懂,但是要在自己身上实施起来,却就有了难度。好妈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如果自己言而无信,损害的不光是自己的形象,孩子也会模仿,成为光说不做的人。

好妈妈明白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个人都会犯错。其实,犯了错误却不向孩子道歉,也是不完美的一种表现。聪明的妈妈认为,向孩子道歉并不丢人,反倒是一种胸怀的体现,让孩子看到一种勇气和坦诚。好妈妈认为,在是非面前,判断对错不应以身份为标准,而应根据事情本身来判断是非曲直。否则,因为长辈的身份,就可以有特权拒绝履行道歉,这在孩子看来,是一种特权意识,会让孩子产生不公正的想法。

相反,在孩子眼中,勇于道歉的妈妈人格高大,亲切、真诚,反过来会从内心里更加地信服妈妈,尊敬妈妈。勇于道歉的妈妈,她搭建起了一个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平台,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

妈妈的行为还带给孩子一种观念,即不要迷信权威。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对的人,也没有永远都是错的人,永远对的只有事情本身所包含的对的成分。所以,这样的孩子不会迷信权威,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会随波逐流。

好妈妈不会让道歉流于形式,她会注重自己在说“对不起”时的态度。面对自己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妈妈跟他们道歉时,态度诚恳而温和,用接纳、关怀的眼神面对孩子,坦诚地和他们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她来自内心的深深的歉意。孩子的内心是清澈的,妈妈的真诚可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真诚地接纳妈妈的道歉。

真诚的道歉不需要借口。妈妈不会说,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了,所以忘了你的生日了,对不起。这样的话,看似是在向孩子道歉,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任何的借口都是在推卸自己所犯的错误。所以,勇敢的妈妈会坦承自己的错误,而不会将“对不起”三个字淹没在一堆的借口当中,这在孩子眼中,完全不是道歉,而是在推卸责任。忘了自己的生日,是因为工作;不能陪自己出游,是因为妈妈有更重要的事情,种种理由背后,是让孩子体谅妈妈,妈妈要工作,妈妈要办事。这无疑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妈妈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重要得多。

有勇气向孩子道歉的妈妈,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高大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自己的妈妈尽管也会犯错,但却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孩子会体谅妈妈的难处,妈妈也因为跟孩子说“对不起”而跟孩子越走越近。

美好的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一个人的外在,通常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所以,现代人特别注重外在。尤其是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让她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从头发到衣服到鞋子,从发型到衣服的搭配到佩饰的点缀,无一不显露出一个人的品味,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但是,我们也时常看到,一些衣着光鲜的人,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吸烟、吞云吐雾;还有一些人,不张口时,他温文尔雅,看似有风度有涵养,一张口就是脏话,还动不动就对人破口大骂。当一个外在美丽光鲜的人,他展露出来的内在与外在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差时,他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就颠覆了。

有的人说,在婚姻中,也许美好的外在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但是长期的相处,却是与性格有关。当那些美好的外在渐渐归于平淡,当面靓丽的容颜渐渐老去时,性格就决定了两个人相处的好坏。其实,抛开婚姻,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但是却可以随着不断的交往而逐渐改观,毕竟,第一印象是一种直观的、感性的印象,通常不能非常准确地概括一个人的特点。

生活中,有一个词叫做“冷美人”,说的是那些外表美艳,但却不易于接近的人。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人外在与内在之间往往会有很大的反差。第一印象中亲切、有修养的人,可能常常出言不逊,性格乖张,不好相处;第一印象给人感觉阴郁、其貌不扬的人,通过深入的了解,会发现原来内涵丰富,有涵养、有礼貌。通常情况下,人们慢慢会改变自己最初对他人的印象,重新选择与哪一个人交往。

孩子的认识也是非常感性的,他们也希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所以他们也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不穿太过时的衣服,要剪最流行的发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外表更为关注,有了强烈的审美观。

注重外在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过度注重外在会让一个人变得虚荣,而且回忽视对内在的修炼。所以,妈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并教会孩子如何去判断一个人。

内在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方面涉及人的品质,如善良、勇敢、诚实、坦荡等;另一个方面则主要是指人的知识的修为。我们会发现,即便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也会因为他的善良、坦荡而赢得人们的喜爱;即便是一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人,他渊博的学识也能征服人们的心。相反,美女骂街、明星打人这样的事件,往往会令人们失望,尤其是当一些明星说着没有常识的话、把无知当可爱时,他的粉丝也不会再喜欢他。

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培养,要注重这些内在的修炼。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善良、友爱、勇敢、有责任感的人,能坦然地承认自己的过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乐于帮助他人,这样的人,即便他外表朴素,长相普通,却具有人格的魅力,吸引人们与他交往。

内在修为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广泛的阅读、思考,可以让孩子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让他在社交中可以轻松地化解尴尬,在交流中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这更是一个人魅力的体现。

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绣花枕头”,空有其表,腹中空空。一个有良好品质和内涵的人,在社交中总是最受瞩目的那个人,也总是最受人欢迎的那个人。

其实,同样的标准也可以用在他人身上。与人交往,要学会甄别对方,许多人看人,往往流于表面,通常被那些虚假的花架子给蒙了。所以,妈妈可以让孩子用同样的标准去判断他人。无论在你面前的是一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绅士,还是一个衣着朴素、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我们都不要妄下定论,带着有色眼镜去判断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人品的好坏。人是需要交流的,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才能真正地判断出眼前这个人,他究竟是不是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当然,内在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外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不修边幅,就应该不注重形象。妈妈要交给孩子正确的审美观,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该有怎样的穿着与打扮;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又该选择哪种与自己的身份和气质相吻合的穿衣风格。最好的外在是,与自己的内在匹配的,与自己的气质相吻合的,与自己的职业、与所在的场合相匹配的,而不要为了引人注目而穿着奇装异服,哗众取宠。一个外在与内在匹配的人,会使两者相得益彰,为个人魅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