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过多方面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第一次提出建设“四化”摆脱落后和贫困的目标
******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段话言简意赅,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我国已经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即中国第一次伟大革命,解决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的问题,这是中国革命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在中国第一次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接着进行中国第二次革命,要在新的生产关系保护下,解决消灭贫穷、落后“两座大山”的问题,这样才能全部实现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获得提高。为此,******首倡四个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他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最早的提出。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飞跃。
经过1955年底到1956年春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同年9月召开的****“八大”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就把过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提法更加具体化了。这个目标,在“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中作了明确的表述和得到充分的肯定。随后,同年11月问,******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对我国基本上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原料;(2)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3)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4)产量要高一点,但是不一定很高,这个任务的实现是决定于东西的有无,不决定于是否有很高的产量。这样,就为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描绘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图像。
1957年3月,******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提法,被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所接受并写入决议。1959年底,******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提及要加上国防现代化的问题。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是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代表党中央首次向全党提出:“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12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十年的反复思考,党中央确定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先导。
二、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成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国家
明确规定经济发展战略,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在决定社会经济全局的重要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而且表明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所拟达到的生产增长速度、规模和水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认识总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为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以及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所拟达到的生产增长上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决策上出现了过大的摇摆和失误。突出的表现就是1958年提出15年后我国要在钢铁和其它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上赶上或超过英国。这在实际上离开了“八大”确定的三个五年计划内基本上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正确目标,而片面地转到“以钢为纲”的轨道上,以赶上和超过英国历史上钢的最高产量2200万吨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此,采取不断加快以钢铁为中心的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规模和水平的措施,最后竟要求在两年而不必15年时间即赶超英国。与此同时,也要求粮食、棉花均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定。这样,原定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的目标,变成了要在1962年使我国建成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显然是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的,结果,欲速不达,适得其反。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62年3月28日,******在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地提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艰巨的、也是一个十分光荣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我国人民需要进行长期的奋斗。过去,我国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现在,在我国人民面前,还摆着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我们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两座大山搬掉。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两座大山搬掉。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民的力量,是创造人类历史的真正伟大的力量。我们的国家,有着6亿5000万的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斗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又把这样伟大的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了。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的最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能够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可比拟的速度,在我国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英国和法国花费300年时间所做的事情,美国花费200年时间所做的事情,我们只要花费100年左右的时间,就一定能够做到。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富有远见的构想。
随后,1964年12月21日,******在三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对“八大”规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也是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