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9945200000012

第12章 文学艺术(6)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

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话》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作品注重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世界文学喜剧之父

古希腊著名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被革命导师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欧洲最早的喜剧产生于古希腊,而阿里斯托芬作为代表作家,他的《骑士》是最早的讽刺喜剧代表作,阿里斯托芬…生写成喜剧44部,现有11部。他的作品取材广泛。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为关切,他主张“不断地在喜剧里发扬真理,支持正义”,重视文艺的思想教育作用,他的剧作具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欧洲的喜剧和小说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世界文学悲剧之父

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誉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戏剧史上第一个崛起的悲剧作家。他一生创作90部剧本,其中完整传世的有7部。创以其悲剧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民主精神、庄严雄伟的艺术风格而雄踞于雅典剧坛近15年。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写普罗米修斯违背众神之王庙斯的意旨,偷了天上的火种为人类造福,触怒了宙斯。宙斯把他锁在峭壁上,又派兀鹰啄他身上的肉,他毫不屈服。最后他被宙斯用雷电打入深渊,全剧在普罗米修斯横遭摧残而坚贞不屈的悲剧高潮中结束。剧情婉逶,气氛庄严,感情深沉,至为感人。

我国著名作家的笔名和原名

鲁迅——周树人

艾青一一蒋海澄

棚J青——刘蕴华

竣青——孙峻卿

老舍——舒庆春

冰心——谢婉莹

孙犁——孙树勋

徐迟——徐高寿

方纪——冯骥才

茅盾——沈德鸿

丁玲——蒋冰元

曹禺——万家宝

秦牧——林觉夫

夏衍——沉端先

碧野——黄潮洋

姚雪垠——姚冠三

巴金——李芾甘

杨沫——杨成业

柯岩——冯恺

曹靖华——曹联亚

郭沫若——郭开贞

杨朔——杨毓晋

闻一多——闻家骅

周而复——周祖式

杜鹏程——司马君

吴伯箫——吴熙成

瞿秋白一一瞿爽

叶圣陶——叶绍钧

周立波——周绍仪

李季——李振鹏

郭小川——郭恩大世界著名文学家及作品

迦梨陀娑(印度):《三使》、《沙綦达罗》

泰戈尔(印度):《吉檀迦利》、《飞鸟集》

紫式部(日本):《源氏物语》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华:《一千零一夜》

小林多喜二(日本):《蟹工船》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

阿里斯托芬(古希腊):《鸟》、《蛙》

乔叟(英):《坎特伯雷故事集》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柯南道尔(英国):《血字的研究》

伏尼契(英国):《牛虻》

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拉封丹(法国):《寓言诗》

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法国):《伪君子》、《唐璜》

司汤达(法国):《红与黑》

巴尔扎克(法国):《人间喜剧》

大仲马(法国):《基度山伯爵》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

欧仁·鲍狄埃(法国):《国际歌》

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左拉(法国):《萌芽》

莫泊桑(法国):《一生》、《羊脂球》

罗曼·罗兰(美国):《约翰·克利斯朵夫》

萨特(法国):《墙》

普鲁斯特(法国):《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

歌德(德国):《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席勒(德国):《阴谋与爱情》

格林兄弟(德国):《格林童话》

海涅(德国):《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托马斯·曼(德国):《魔山》

弥尔顿(英国):《失乐园》、《复乐园》

笛福(英国):《鲁滨逊漂流记》

菲尔丁(英国):《汤姆·琼斯》

拜伦(英国):《唐璜》

雪莱(英国):《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英国):《恩狄米安》、《海披里安》

狄更斯(英国):《大卫·科波菲尔》

哈代(英国):《苔丝》

薄伽丘(意大利):《十日谈》、《但丁传》

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安徒生(丹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

卢梭(法国):《爱弥尔》

简·奥斯丁(英国):《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感情》

萨克雷(英国):《名利场》

夏绿蒂·勃朗特(英国):《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英国):《呼啸山庄》

劳伦斯(英国):《吉米与绝望的女人》

易卜生(挪威):《玩偶之家》

卡夫卡(奥地利):《审判》

乔伊斯(爱尔兰):《都柏林人》、《尤利西斯》

普希金(俄国):《茨冈》、《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俄国):《钦差大臣》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安娜·卡列尼娜》

屠格涅夫(俄国):《罗亭》、《父与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罪与罚》

契诃夫(俄国):《万卡》、《樱桃园》

高尔基(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列宁》、《好!》

法捷耶夫(苏联):《逆流》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大雷雨》、《无罪的罪人》

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

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者》、《自由与爱情》

惠特曼(美国):《草叶集》

马克·吐温(美国):《镀金时代》、《百万英镑》

德莱塞(美国):《欲望三部典》

福克纳(美国):《八月之光》、《圣殿》

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

霍桑(美国):《红字》

加缪(法国):《局外人》

世界十大文豪

荷马:古希腊诗人。

但丁:意大利诗人。

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五、文化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领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因借儒学复兴运动的旗帜,在文体上恢复先秦两汉文章散行单旬、不拘格式的写作传统而得名。在此以前,自由质朴的先秦两汉文章几乎全被齐梁时兴起的骈体文所代替,求华丽、尚对偶、讲音律的风气,严重束缚思想的自由表达。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广阔与复杂,虽从北周起,即已提出文体改革的要求,但至初唐,才出现变革的气象。先有陈子昂力倡诗风革新,并以自己朴素明朗的论事书疏之文试图摆脱骈偶的桎梏;肖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少、柳冕等则继其后,从理论上或在写作实践中,致力于散文革新,成为古文的先驱。唐贞元、元和前后,面对藩镇割据、佛道炽盛,朋党纷争于内、异族侵扰于外的形势,以韩愈为代表的一些较开明的士大夫积极宣传儒家道统,企图通过恢复儒家的正宗地位.稳定和巩固唐王朝中央政权的统一。同时,主张文体改革,鼓吹“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要求用儒家之“道”去充实“文”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虽以秦汉文章相标榜,但又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力求创造一种融化古人词汇语法而又适合于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文学语言,并用这种新颖的文学语言创造一种自由流畅、直言通达的新的形式。这种切合实际的文体主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又有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写作实践中取得的杰出成就,一时间在文人中互相支持,彼此呼应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运动。

它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新乐府运动

唐代中期以自居易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因自制题以写时事,故与古题乐府相对而称“新乐府”。汉末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等曾用乐府来写时事,但袭用古题。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进而“因事立题”,初露新乐府端倪,却未形成一时风气。至唐贞元、元和时期,张籍、王建、自居易、元稹等目击朝政腐败,为描写民生疾苦。匡救时弊,深感沿袭古题乐府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遂在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提倡“即事名篇”,兴起了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所作诗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辞核而实,使采之者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也。”力求使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同生活取得密切的联系。其作品多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并使唐代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明代复古主义运动

明弘治、嘉靖时期兴起的诗文拟古运动。明王朝建立后,在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倡导下。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台阁体”曾长期统治文坛。随着朝政的日益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尖锐阶级矛盾,不少诗文作者遂以“复古”相对抗。弘治、正德年间,先有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唐海、王九思、五延相等,号称“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心盛唐”的口号,希图从气势阔大的秦汉散文、音节激昂的盛唐诗歌中寻找寄托,得到鼓舞。嘉靖、隆庆年间,又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号称“后七子”,继之而起,相互标榜,把复古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此一运动持续百年之久,虽在打击台阁文风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因盲目复古,以格调、法式等方面的模拟代替对文学遗产的合理继承,依然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对创作产生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近代改良主义文学运动

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是当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夏曾佑等。主张文学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极力鼓吹文学的社会作用。在创作实践中,曾冲出桐城古文、骈文和八股文的藩篱,创造一种浅易流畅、名为“新民体”的新体散文;又倡导变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由于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力量弱小,加上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特点,使这场运动带有很大的软弱性;以致随着新的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成为革命文学运动的对立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潮流。北洋政府公开推行尊孔读经,鼓吹尊孔复古。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和新闻业蓬勃发展,民主的思潮是大势所趋。同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壮大,面对尊孔复古的荒谬论调,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运动提倡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提倡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积极、进取和科学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开始的标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担任《新青年》的编辑或主要撰稿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左翼的主坚力量。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新青年》从1917年起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张,倡导“文学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交锋。它促使人们更迫切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客观上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仅仅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任务。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物在思想方法上是形而上的,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杀。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通常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逐步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