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9932200000001

第1章 我想抓住青春的尾巴

这是一个温暖的春夜,细雨霏霏的江边很空很静,沿岸的灯火映在水面,散发出一种凄清的美丽。我伫立着,想到了自己正如缓缓的江水一点一点逝去的青春。

十年前,我从某名牌大学毕业,来到了一家地方美术出版社工作。我求职的经历并不顺利,可以说在得到这份工作之前,社会已向我展示了残酷的一面。但我又是幸运的,在一位素昧平生的副总编的帮助下,没有一丁点儿关系的外地的我很轻松地进入了令许多人眼热的单位。后来这位副总编告诉我:

“知道我为什么帮你吗?因为你的眼睛很大很明亮,闪现出理想的光彩,我被打动了。”

曾经在烈日下跑了一家又一家单位的我没想到事情的解决竟如此简单,我很感激这位副总编细致的眼力,暗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

但现实粉碎了我的愿望。由于人事变动,在发行科呆了不到三个月,我被安排到总编室,负责宣传图书、统计资料、照编辑们的单子开稿酬以及杂杂碎碎的编务工作。这些事情在年轻的我看来,过于简单并且毫无创意,处理完分内的工作,我总在剩余的空闲里不知所措。看看周围的同事,没几个忙的,不是拖拖拉拉地做事,就是嘻嘻哈哈地闲聊,不过他们都很习惯这种状态。初入社会,我以为世界应该是分明的,很不习惯这种松松垮垮的状况,也不喜欢公事私事混淆。慢慢地我发现大家常常有章不循,经常是出了问题才着急。而周围的同龄人大都是本系统的子弟,高考不上线去读读夜校、函授之类的就来到了这里,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领导奉行的是所谓“温情管理”,由此而来的后果是不讲原则,奖惩不明,常常被某些自私的人所利用,这时时伤及老实人的心。

文化在这个文化单位并不重要,靠出教材已足够百来口人过得优哉游哉。幼稚单纯的我不知道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太拘于小节,一年后,有人给我的评价是“清高”、“好像谁委屈了她一样”。

有一次书展,我负责带领七八个人宣传和销售本社图书。天气很热,读者众多,我们早出晚归,轮流上阵,站得腰酸腿疼,讲得口干舌燥,非常辛苦。作为负责人,我还要细细核对账目,清点金额,每天忙到三更半夜。书展结束时,大伙儿吵嚷着要去这座旅游城市的海边放松放松,我想到公家的钱不能乱花,就没答应,为此我没少挨别人背后骂“死脑筋”。回到社里,有天吃工作餐,一位编辑夸我这次书展很卖力,没想到在座的副社长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她应该做的。”这句话冷透了我的心,为什么上司对待下级的积极是这样一种态度呢?我不理解,但我突然明白了别人骂我“死脑筋”,真不是瞎说。

在这种上进没有鼓励、违规十分平常的环境里,我终于随波逐流。只是十几年求学生涯养成的不甘落后、珍惜时光、认真严谨的习惯仍时不时地让我难受。眼睁睁地看着青春被闲抛闲掷,焦灼又无奈。多少次,凝望着窗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想不通人生为什么却这么灰暗。

在事业失意的缺憾中我结婚了,或许家庭能弥补些什么。可我错了,每天心很累地回到家,牢骚满腹,绝不会给家庭带来健康的气息。

更要命的是,在最真实的婚姻生活中,我发现自己选错了终身伴侣,他和我仿佛来自不同的星球,是如此地格格不人。维持没有,年,这几份婚姻结束了。事业与婚姻的双重失败,抹杀了我的所有自信——对社会和人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防范,注定会有这样的结局吧。

这时我已28岁了,经过一些人生的风雨,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眼睛也不再闪现理想的光彩了。我承认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有很多不足和失误,比如感情脆弱、逃避现实、被动空等、急于求成,但我坚持认为单位的环境不利于年轻人的锻炼发展。我曾试图改变,换过几个科室,都没有树立起应有的形象,苦苦寻求定位的行为反而带给我不安现状的名声。或许改变既定的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或许在这专业出版社我永远是个门外汉(我的专业不是美术),我想到了跳槽,但没条件,并且父母好友一致反对,理由是放弃这样的好单位太傻。“哪里都一样,你还那么天真!何况一个女人,什么事业不事业的,能稳定体面地过日子算不错啦!”他们说。我是不是无病呻吟呢?可痛苦是那么地真实深切。

时光平静地流逝,我越来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梦想和光荣,早已不提。就在我俯首认命的时候,弃我不顾多年的老天爷却突然想起了我,给我死水一潭的生活安排了一出以一见钟情闪亮开场,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的异地之恋,于是我又一次走进了婚姻。为解决分居两地的问题,我们拟定了一个个计划,但种种现实因素又将它们逐一否定。先生说:“干脆辞职算了,我养你。”对现状不满的时候我也曾幻想躲在家庭的港湾里,做个养尊处优的太太,但真要如此,我的拒绝竟是坚决又迅速:“辞职可以,但不要你养。”这直截了当的反应让我吃了一惊:原来我并没有认输,骨子里依然埋伏着飞翔的欲望。

生活充满了黑色幽默,33岁的我开始考虑辞职到北京发展。走过郁闷的青春,告别如花的岁月,纷扰的人世和冷暖的人情消磨了我的锐气,增添了几分淡漠。令人窒息的安逸又体面的工作环境,我不留恋,但也不再敢贸然而动:拼命抓住青春尾巴的我,能无视日渐年迈的双亲的担忧吗?能不正视僧多粥少的现状吗?能不考虑得失成败吗?十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习惯了慢节奏的我,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吗?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能发掘自我实现的快乐吗?

站在江边,想起一位作家的话:“没有路,到处都是路;到处都是路,没有一条好走。”再次出发,心事幽幽,透过蒙蒙雨雾,我努力寻找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