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必备兵学谋略与运筹技巧
9923200000008

第8章 《孙膑兵法》以“道”制胜的谋略与运筹技巧(2)

原典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孙膑兵法·威王问》

[译文]齐威王问孙膑用兵之道,说:“两军实力相当,处于对峙局面,都牢不可破,谁都不敢先采取行动,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先以一小部分士卒去尝试,派下级将领中勇敢的人来指挥,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不要期望取胜。以一小部分隐蔽的兵力袭击敌军侧面。可以说这会有很大收获。”

原典

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膑兵法·威王问》

[译文]威王问:“以一个人来攻击十个人,有办法吗?”孙膑回答说:“有。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在敌人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来攻击。”

原典

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

——《孙膑兵法·威王问》

[译文]田忌问:“军队的布阵已经准备好,要采取行动的时候使士卒必须听命令,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要有严明的法纪,又要有奖励。”

原典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孙膑兵法·威王问》

[译文]田忌问:“赏罚是军事上最要紧的事吗?”孙膑回答说:“不是。奖赏可以让士卒很高兴,可以让士卒忘记死亡。惩罚是用来整饬军纪,让士卒敬畏上级的。这些对取得胜利有帮助,但不是军事上最紧要的。”田忌问:“权、势、谋、诈,这些是军事上最要紧的事情吗?”孙膑回答说:“不是。权力可以用来命令人们一起战斗。气势是用来增强人们战斗力的。谋略是用来使敌人毫无戒备的。欺诈是用来使敌人困惑的。这些对取得胜利有帮助,但不是军事上最要紧的事情。”田忌生气了,脸色已变,说:“这六个方面,都是善战者所使用的,而您说都不是军事上最要紧的事情,那么军事上最要紧的是什么呢?”孙膑回答说:“分析敌情,审察地形,必须要考虑周全,……这些都是将帅应该掌握的作战规律。以进攻为主,而不是以防御为主,这才是军事上最重要的事情。”

原典

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孙膑兵法·篡卒》[译文]军队打胜仗在于选用强卒,士卒作战勇敢在于军法严明,军队作战机动灵活在于利用地形,军队富有战斗力在于将帅言而有信,军队具有良好的素质在于将帅明白用兵的道理,军用不绌在于速战速决,军队战斗力强在于养精蓄锐,军队战斗力挫伤在于频繁作战。原典

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佚当佚,毋以劳当劳。

——《孙膑兵法·积疏》

[译文]不要以集聚对集聚,不要以分散对分散,不要以满对满,不要以虚对虚,不要以快对快,不要以慢对慢,不要以多对多,不要以少对少,不要以安逸对安逸,不要以疲劳对疲劳。

原典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孙膑兵法·奇正》

[译文]因此,有形体的事物,没有不可命名的。有名称的事物,没有不可制服的。因此,圣人以一物的特性克制另一物,这样就可以战胜万物。

原典

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

——《孙膑兵法·奇正》

[译文]以一种事物去战胜万物,这是不可能的。

原典

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孙膑兵法·奇正》

[译文]因此在水中穿行,应该顺应水流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利用湍急的流水来飘起石头,而船也可转变方向;用民众应该顺应他们的性情,那么他们执行命令就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这种观念对于企业管理,尤其是市场营销,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如今有这样一种说法:离市场越近的经理人越杰出。离市场越近,就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实现更好的互动,把消费者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的生产。

以“道”制胜谋略与运筹技巧

《孙膑兵法》中多次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在《兵情》篇中以矢、弩、发者分别比喻士卒、将帅和君主,认为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胜敌;在《奇正》篇中以顺应水流方向来比喻应该顺应民心;在《客主人分》篇指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都不足以依靠,只有掌握战争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善于利用有利形势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战争指导者应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双方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双方物质力量、智谋韬略,对战争趋势做出正确预测,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措施。

这一思想借鉴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就要求企业家和企业决策者站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了解经济运行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熟知竞争中的游戏规则,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从而把握决定企业经济运行的内在要素。此外,还应积极寻找并发现市场供求规律,按照市场需求配置企业资源和经济要素。这正是孙膑以“道”制胜谋略对企业战略的启示。

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发展战略谋划时,要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和合理需求放在首位,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交易规则,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态势、竞争环境、国际局势和产业政策,明确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及该区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熟知企业人才结构及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蒙牛的市场营销策略就是这一谋略的一次运用。蒙牛自1999年成立以来,其发展速度在传统工业中可说是一个奇迹。它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营销策略中的“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新“拿来主义”、“送去主义”等观念。企业要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挑选,后占有”,即新“拿来主义”,这是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一个策略。蒙牛深谙中国人的习惯和心理,将中国乳业最常用的“买赠”策略变为“赠买”策略,付出的是一袋奶、一箱奶,赢得的是顾客一生的忠诚。

蒙牛的营销法则成功之处在于善于“经营人心”:在企业内部,经营员工,聚集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市场上,善于经营客户之心、消费者之心,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建立企业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美誉与忠诚。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未来的竞争,最后都会聚焦于“得人心”这一谋略上。无论是客户的心,还是员工的心,都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就是蒙牛的成功之“道”。

蒙牛“心”的经营谋略与《孙膑兵法》中以“道”制胜谋略是一致的。以牛根生为核心的蒙牛领导集团成功运用市场规律,正在创造中国企业的新形象。其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再次展现了孙膑以“道”制胜谋略对于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和现实意义。

《尉缭子》

赏罚激励谋略与运筹技巧

汉代刘向论尉缭,称“缭为商鞅学”。尉缭的思想直接继承着商鞅,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相比《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等,《尉缭子》在军队建设方面更偏重赏罚激励的治兵谋略。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制度有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