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标管事 低调管人
9922700000008

第8章 领导者最绝妙的得人心法则(2)

忍怒不发,点到为止

“心有所忿懑,则不得其正。”在遇见事物时只要发怒就会失去理智,从而做出不好的举止。这在佛学中称之为: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样两件事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过经历的逐渐丰富、阅世加深、大势洞察、意志逐渐变得坚定,情绪逐渐锻炼得不再轻浮易动;掌控情绪的影响,尤其避免迁怒。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两点,实现对自己情绪的有效控制呢?古人提出的方法是:引而不发,点到为止。就是说要冷静处理事情,即使是令你无法忍受的“恶语”,或者是令你勃然大怒的糟糕事。

“主不可怒以兴师,将不可愠以致战。”

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孙子兵法》有云:

“主不可怒以兴师,将不可愠以致战。”

说君主不可因一时恼怒而兴师作战,将帅不可因为一时怨愤而发动战争。现代心理学更给《孙子兵法》以科学的证明。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气发怒时,血液循环加剧,神经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状态,因而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冷静,往往凭意气用事,这样难免会出问题。所以西方有谚:“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怒气的杀伤力不可想象。很多时候,重大的成败并非怒气的杀伤力不可想象。很多时候,重大的成败并非环境促成,而完全是个人情绪使然。

环境促成,而完全是个人情绪使然。

《三国演义》第84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刘备得知二弟关羽被孙权斩杀,不顾众臣劝阻,倾蜀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杀弟之仇未报,自己却客死白帝城,可谓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历史上,怒火烧掉了不少辉煌灿烂的一代王朝。不管是君王一怒沙场见,还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许多人为此死无葬身之地,大批珍贵的物质财富化为灰烬。据统计,怒火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比全世界烧掉的煤炭还要多出成百上千倍。

可见怒火的危害性及怒火的难忍程度。也因此,颜回能够以“不迁怒”的品质而让孔子叹之再三(《论语·雍也》)。

怒火难忍却必须忍。作为理性的社会人,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掌握自己的情绪。因为怒火会引来严厉的惩罚,而“忍怒”后则可以得到诱人的报酬。我们仍然可以取出历史的例子来印证“忍怒”的绝对合理性。

《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挑衅,很值得人玩味。

当时,诸葛亮兵出祁山,和司马懿两军对峙于五丈原。司马懿害怕诸葛亮的妙计,坚守不出。诸葛亮想了一条激将计策——

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也是出世奇才,虽然心中大怒,却“佯笑”着,他看透了诸葛亮的计策,制止住已经忿怒不平的部下,并且还微笑着对使者说:“孔明视我为妇人耶!”

众将都忿忿不平,但司马懿仍坚守不出。事实证明司马懿的忍怒是对的,不仅拖延了急需速战速决的蜀军,而且使蜀军因诸葛亮的死而被动撤军。

因此,当你听了那些使你无法忍受的“恶语”,或看到一些使你血脉扩张的事情时,不要放纵自己的愤怒情绪,必须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冷静。

作为理性的社会人,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掌握自己的情绪。

在遇到问题时,最不能生气动怒和动摇的就是领导者,最不能鲁莽的也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一人的生气和鲁莽会影响组织全体成员的情绪,使事情陷于更为不利的境地,“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才是领导者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制怒”是每一位领导必须学会的低调管人法则之一。因为制怒于外,可以维护自己的团队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制怒于内,则可树立领导的自我形象,团结下属,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3 让下属做出成绩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团队的业绩不可能由领导一个人来完成,还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所以领导应该让下属做出成绩来,不要挡着下属的势头。要知道,下属的成功就是领导的成就。

教练不抢队员的风头

作为一个领导者,却绝对不可以嫉妒下属或同事才能,即使有这种心思,应将其变成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领导能力。

嫉妒别人才能,特别是比自己高明的人,是人的一种本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却绝对不可以嫉妒下属或同事才能,即使有这种心思,应将其变成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领导能力。

领导的定位是成事而不是办事,是组织团队成员去办事,而不需要亲自冲锋陷阵。主管更应当是个教练,他要努力设法让所有的球员尽可能发挥其专长与才华,并尽可能地培养各式各样的明星球员。

如果教练自己就喜欢当明星球员,那么他的球队必然无法群策群力,因为教练必然会与其球员争专长,争个人能力与表现,这样他的球员的活动空间就会被他侵占。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团队的业绩不可能由领导一个人来完成,还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俗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团队的业绩不可能由领导一个人来完成,还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果领导一味嫉妒下属的成就,而丝毫不顾及下属的处境,公司的办事效率一定会变得十分低下,团队整体的目标自然无法实现,这样一来必然会在竞争中败北。

美国著名的橄榄球教练保罗·贝尔在谈到他的队伍如何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说到:“如果有什么事办糟了,那一定是我的错;如果有什么差强人意的事,那是我们一起做的;如果有什么事做得很好,那么一定是球员做的。这就是使球员为你赢得比赛的所有秘诀。”

这是一种很高的个人风范,这种把荣誉让给下属的精神鼓励了球队的每一个人,既然能做到这一点,球队的每战必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企业中,领导者也需要有这种敢于为下属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把荣誉让于下属的精神。领导者被授权经营管理,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到失败,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员工失误了,也是领导者的失职、指挥不当、培训不够的责任。

每个人都想得到荣誉,但是要想取得荣誉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协作和配合。所以,一个领导者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和下属共享荣誉的。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与下属共享荣誉,这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做的。

把荣誉让于下属,也就是说,领导者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如果不“贪污”,以各种形式让下属分享荣誉及荣誉到来的喜悦,会使下属得到实现自身价值和受到领导者器重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也在无形之中冲淡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受表彰者的嫉妒心理。

例如,不少主管在拿到上级的奖金后,请做出贡献的中层干部、骨干员工到饭店去“撮”一顿,实际上就是在共享荣誉,这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一位获得了上级表扬的厂长,在全厂大会上讲话,他没有一个劲儿地自我表功,而是很有感情地把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事件一件件列了出来,连一位员工在休假中上班的事也提到了。最后,他又说荣誉是属于全厂员工的,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并向大家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他一边讲一边向大家鞠躬,然后又提议全体人员高唱《十五的月亮》,当唱到“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时,厂长的眼睛湿润了,在厂长激动情绪的影响下,员工们的情绪也不由激动起来。可以看出,厂长的话对员工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如果这位厂长将光环紧紧地罩在自己的头上,将一切成绩归功于自己,那样不但树立了对立面,而且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领导者,一定不要抢下属的风头,不要挡住下属成功的视线,因为这样一来,下属的才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服侍这位领导“超级”明星。

如果领导嫉妒心极强,把下属牢牢压在脚下,不许出头,那么他的下属要么会另谋他就,要么就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

现代社会,人员的流动更自由,更灵活。

如果领导嫉妒心极强,把下属牢牢压在脚下,不许出头,那么他的下属要么会另谋他就,要么就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

领导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欣赏下属的成就,大胆起用能干的下属,让自己的公司变得生机勃勃!

许多员工都不敢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做得太好会“功高震主”,引来主管的嫉妒,最终会受到主管的打击报复而丢掉工作。

主管应当下决心做到以下几点来消除下属的疑惧:

①主管要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气度,欣赏下属作出的成就,因为下属的功劳就是他的功劳。而他不止统领一个下属,所以他的功劳永远要比任何一个下属的功劳大,因此他要为下属能干而高兴。

②主管要诚心诚意地表扬能干的下属,要让下属感到自己受到了充分的信赖,这样他才愿意拼命工作。

③主管必须惩戒嫉贤妒能的下属,必须严禁下属内讧,要注意保护能干的下属,为他们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

下属的成功就是领导的成就

下属的成功就是领导的成就。马基雅弗利曾说:“君主的头脑如何,只要看他的宰相就可了解。”中国有句俗话,叫“强将手下无弱兵”,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干部的能力如何,依其拥有何种下属而决定。

每个领导都有一项共同的职责,那就是培养出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下属,为团队网罗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