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9914500000008

第8章 谦虚与骄傲(2)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宋王派他出使秦国。到秦国后他得了几辆马车,回来后宋王很高兴,就又赏了他一百辆马车。这个人便洋洋自得,骄傲地对庄子说:“在陋巷过苦日子,我可没有这种本事;但游说大国的君主,让他悔悟,因而得到百辆马车,这是我的长处。”庄子见他如此骄狂,便说道:“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你难道为秦王治痔了吗?为何得了这么多车?”

谦虚一些,就会多一份清醒,少一份自我陶醉,把自己看低一点,就能时常提醒自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常常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会把自己越看越高,越比越目中无人。以至昏昏然,飘飘然最终走向歧途。

谦虚一些,就能与人和平相处,就容易听取他人意见,就能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主动帮助你;当你有缺点和不足时,就会有人敞开胸怀相助,从而让你飞得更高、更远,如果夜郎自大,惟我独尊,看不起周围的人,最终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谦虚一些,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不要有意无意地抬高自己,我们要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孤立,永远受大家欢迎。

4.在静默中高高站起

李嘉诚曾给儿子定下三条做事的原则,其中的一条就是要低调。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索罗斯等,无一不是低调的,即使做善事也从不张扬。

做人宽厚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处世恭谨得体能让大家心情愉快,低调做人则可以使你在静默中高高站起,再加上头脑灵活有智一定会大功可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刚留学归国的博士去邮局办事,结果邮局承办员的态度非常不好,他气得半死,回去告诉他一个也在邮政单位做事的主管老友:“替我去告诉他我的身份!并告诫他态度给我好一些。”朋友苦笑着点点头。

几天后,那位年轻博士又到了邮局办事,且又遇上了那位承办员,岂料他态度不但没变好,反而更加地百般刁难,这回他更来气了!又去把他那个邮政单位的主管朋友叫来抱怨了一顿:“去告诉那个故意吹毛求疵的员工,再给我提醒他一次我的身份,叫他给我客气一点。”

两天之后,他又在邮局碰到了那个员工,果然,这次那个员工不但不再刁难,反而还堆满了一脸笑容,态度亲切,那个年轻的博士好不得意,回去打电话给他的那个邮政单位的主管朋友,问道:“这次你终于替我好好训了他一顿。”朋友回答:“不,我没有替你训他,不但没有训,我还告诉他,你不断称赞他做事谨慎、对待顾客态度良好。”那位年轻的博士惊讶、纳闷得说不出话来,朋友接着笑笑说:“很多时候,低姿态比高姿态更有用。”

可见,低姿态往往比高姿态更能达到目的;谦恭的态度有时比强硬的态度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甚至更能从对方口中学到新东西。很多人常会有一种误判,觉得自己在气势上一定得强压过别人,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了不起,但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让人在背后嗤之以鼻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所谓的“强者”,其定义是指“能力强的人”,而不是指“态度强硬的人”,学会适时地“弯腰”,学会适时地用“理直气和”来代替“理直气壮”,必能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一个“能力强却态度委婉”的人,才能真正无往而不胜,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5.含蓄做人的基本姿态

李嘉诚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消除了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能表现出客观、永恒、无限的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世世代代的人的尊敬。那些能以神圣的谦卑放下架子的人,他不仅清除了自身的自私品性,还把自己无私的博爱精神奉献给别人,使他的才能受到极度的尊崇,并掌握人的精神世界。

所有否定个人的奢华享受和回报,拒绝世间的权力之争的人,能够真正领悟超脱个人的客观真理。比较他们的生活和信念,你可以发现同样的纯朴、自我牺牲和谦卑,还有他们实践并宣扬的高尚品德与爱。他们遵循同样不变的原则,并付诸实现以消灭罪恶。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如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以保持纯真本性。假如不设法慢慢地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活动,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

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直到七十多岁高龄,朝廷才允许他退休。接替他的任尚向班超请教对治理西域的经验,班超忠告他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要他以简易宽和为主。任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就抛之脑后,还对人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后来不过四年,任尚因过于严苛急躁,失去与边疆民族的和睦关系,导致西域各国纷纷叛汉来攻打他,任尚退到班超精心经营的疏勒根据地,靠疏勒人的保护才捡回性命,但西域的土地却全盘丢失了。可见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真正把握全局。班超经营西域达三十年,得到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钦佩和拥戴,使汉朝扬威异域直达中亚细亚,因功拜定远侯,正是依靠这一要领,可见这乃是英雄人物处世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乐毅率燕军踏平齐国,田单又率齐人大破燕军,功成名就之时,却都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一方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广结天下豪杰,广纳天下贤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魏王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窃符救赵”,违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遭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却使魏王难以容忍,“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马上施以离间之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仍然视作心腹大患,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

韬晦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伏杀机的身边人,无不以弱者的形象做出强者的举动。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聪明者。所有的俊杰,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即能够正眼看待现实,不浮躁,不虚妄,敢于直面人生的悲欢遭际。

圣人、智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已经领悟到最深刻的卑微,具有无私的品质,并且放弃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个性。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神圣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他奉献,却从未想到索取;他努力工作,却从不为过去感到遗憾、后悔,而且永远不索求回报。

6.低调是身价的一种高度

李嘉诚说:“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看取世间的一切。有此心态,便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疑,望天上云卷云舒。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低调,什么时候该退让,是智者做人处世的良策,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来借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低调是体现强者身价的一种高度。月盈则亏,水盈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

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春秋后期越国的名臣范蠡,他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入吴称臣。范蠡在吴国作了两年人质。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实施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