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先是问家乡的情况,然后就讲孙子是如何聪明,说:“我现在只有看他的书了,孙子布置我作业,让我一天背两篇,晚上来检查。没办法,原来都是我安排别人工作,现在只有听小不点儿安排了,不然他会不高兴。”三叔无奈地笑着说。
我问三叔:“你退休准备做点什么?”他说:“没想那么多,但我这一生都是有理想的。”接着他就向我讲起了他一生中主要的几个理想。
“上大学前,战争题材的电影看多了,想当一个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最后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传奇式英雄人物。可是偏偏我学的是文科,理想就变成了当一位伟大的作家,像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样被后人传颂。毕业后当记者的那几年,我拼命地写,发表了不少文章,但也就是这些文章破灭了我的作家梦。组织上认为我能写,就调我去了政府部门工作,那时我又想当一个焦裕禄式的人民好干部,其结果虽然也做了不少事,可没能产生轰动效应。”三叔讲他自己故事时,还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三叔说:“其实这些年中,我还有过其他的理想,不过有的是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现在有了新的理想了,就是尽量让家人高兴,顺着他们的意思,让我做啥我就做啥。”三叔说:“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有了目标,有时理想也很微小、自私,但如果没有理想,生活肯定就没有章法,心情也不会愉快的。”
我临走时,三叔让家人都出去,想单独和我说几句。三叔微笑着把我拉近,神秘地说:“你可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讲啊,你是我的侄儿,这事也只能对你一个人说。我40年前的那个病又犯了,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到时你来把我接回老家去吧。”
三叔不知,他告诉我的秘密,正是我们所有人隐瞒着他的秘密。
一打毛线袜
每年初冬,我都要去乡下看望外公外婆,一是这时农村大忙已经结束,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和负担;二是我对两位老人家有很深的感情,我从小就是由他们带大的;再则,给他们带点滋补品及过冬的新衣服,以表一份孝心。
去看望二老是非常幸福的事,分别一年,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从前,回忆总是历久弥新。
外婆问我:“还记得王奶奶吗?”“当然,上次我还看过她呢,现在怎么样了?”外婆说,今年年初她把小腿跌断了,后来住进了镇上的敬老院,恐怕这世回不来了。
王奶奶已经80多岁了,是五保户,人缘很好,没有孩子,老伴也死得早,就一个人生活。村里曾多次动员她住敬老院,她不肯,说:“乡亲们都没把我当外人,到了敬老院和谁玩?”
去年我去看她时,她坐正在门口织毛线袜。那些毛线不知从哪儿找来的,全是尺把长的线头,五颜六色的,很好看。王奶奶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做,织着玩的。”
为了让她开心,我说:“您老真是太时尚了,城市里的姑娘都喜欢手工编织的,并且用各种颜色搭配,您这是工艺品,到城里肯定抢疯了。”
老人惊喜地看着我说:“要不我送给你?”
“还是您留着穿吧,我全是一打一打地买,一打12双,多呢。”当时,我还送给她一件羽绒马夹,她爱不释手。
第二天我们去敬老院,王奶奶和几位老人正坐在门口晒太阳,见了我,她非常高兴:“我想了一年了,估计你最近就要来了。”说着,拍着身上的羽绒马夹,骄傲地对其他老人炫耀:“这就是我常和你们讲的大孙女买给我的。”
陪老人聊了一会儿天,我又教了她几种滋补品的吃法。临走时,王奶奶突然一把拉住我,然后拄着拐杖,带我到屋里,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口袋,说:“这是我专门为你织的一打毛线袜,花花绿绿的,大家都说好看。”
我不知说什么好,紧紧地抱着她,连同毛线袜。
老与小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戏,充满着幸福快乐和痛苦矛盾,还有许多无法言表的情感,埋在内心里永远也不被别人知道。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思维也在不断地调整,老人与小孩不光是年龄上的差距,而且心理上差距更大,许多想法是截然不同的。
小孩希望自己早点长大,像大人一样自由、自己做主,所以不时冒出几句几乎成熟的话语,让大人大吃一惊的同时,产生不安和担心。老人则感叹来日不多,如果年轻十岁还会做哪些事情,假若回到儿时,自己的人生将会重新设计,生命定会更加精彩。
小孩性急,说话比较直冲,稍不中意就显得很不耐烦,不管对方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会顶得你火冒金星。而老人比较温和,大半生的磨合已没有多少性急之言,对人生的感悟就似慢慢变熟的柿子,有时香甜,有时酸涩,一切都用耐心去品味。
小孩做事毛糙,眨眼就能拿出一个主意,但总是让人不放心,不管做得好不好,大人都要在再三交代后进行盘查,于是双方之间就会产生不信任。老人做事,三思而后行,一切都要想清楚、周到,然后小心翼翼,不慌不忙直到办完为止,给人放心稳重的感觉。
小孩要穿好、吃好、用好,爱面子,总有无数的攀比,一不满意就会生气、发脾气,有时还会哭闹。老人一切从简,衣、食、住、行,越简越好,复杂好似负担、累赘,只要过得安稳、幸福,其他什么要求都不重要了,即使山珍海味、毛绒绸缎也提不起胃口。
小孩花钱如水,不心疼,讲排场、摆阔气,名牌越多越好,最好自己已经成为大佬,不知所用之钱来得多么不易。老人用钱很细心,不管多少养老金,都精打细算,用在何处都有明细账,从不错用一分钱。哪怕自己想吃一样东西,也要犹豫半天,最终也舍不得买,遇到小人要用钱却毫不犹豫拿出,一点也不吝啬。
小孩在想,等我老了,一定不会像爷爷奶奶那样辛苦一辈子,真不够本,要活得潇洒自如,周游世界,也不枉来人间一趟。老人想,假如我还小,路会走得更稳,趁年轻时,学更多的知识,留下一点自己的影子,也留下一丝光亮,走了也没有遗憾,那才是做人的一种追求和境界。
小孩和老人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这是经历的鸿沟,是社会的鸿沟,哪怕之间相处得再和谐,这道沟也不会填平,也无法填平,永远如此。
燕子进了城
一天到书店租书,发现几个孩子正指点着朝屋檐方向看,那神情显得很惊奇。凑近才知原来屋檐下新增了一个燕子窝,里面还有四只黄嘴的小燕子。这时,大燕子回来了,小燕子们都张着大嘴,叽叽喳喳地吵着要食吃,两只大燕子旁若无人地不停地飞来飞去忙碌着。
想起在农村生活时,每年插秧的季节,燕子就成群结队地飞来,大大方方地在农户家中的行条上筑巢安家,繁育后代,村民们不但不赶走它们,而且爱护有加。一次,邻居大爷正在吃早饭,突然一只小燕子的粪便掉入他的碗中,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嬉笑着说,谁这么客气,给我夹咸菜了。后来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许多人家在燕子窝的下方吊上一张柴席。
燕子的生活和村民们是同步的,每天夜幕降临时,就飞回屋内守护着它们的儿女,第二天一开门,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艰苦,麻雀有人捉了吃,可从没有听说过吃燕子的。大家都知道,燕子是益鸟,专门吃害虫,是农民的好帮手,所以相处得十分融洽。
燕子是候鸟,每年来去的时间都是有规律的。听人说,燕子是珍惜感情和顾家的,今年的燕子走了,明年它还会来,这没有人证实过。
在城里生活了多年,不曾再见过燕子,关于燕子的记忆还停留在儿童时代。现在我的孩子也和众多城里的孩子一样,只是在书本上和电视中见过燕子,这种十分普通的动物,孩子们却很难见到,这让我有些同情起城里的孩子们了。
这几年,城市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大片的绿化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勾画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就连远在天空的鸟儿也和人类缩短了距离,这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燕子进了城,说明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文环境大幅度优化了,人们更加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燕子给城市的花草树木捉害虫,让它们更加葱绿,也让人们在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更加珍惜和爱护绿色的世界。
老师是条船
到村小学隔着一条河,上学必须绕道。晴天还好,下雨天就非常困难,那泥泞的油泥土,使我们几个跌了不少跟头,每到下雨,身上就到处是泥巴,以至于有时会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
校长姓吴,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家靠学校旁,是一位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每天,他都早早来到学校,做好准备,迎接学生们的到来。放学后,他目送同学们安全离开,才关好门最后一个回家。
吴校长对学生们的关爱体贴入微,全校八十多名学生,几乎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总是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
有一次,一场大雨过后,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校门口。吴校长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我送你回家吧。”他把我抱上他父亲放鸭用的小船,送我过河。没想到从此这就像是他的任务一样,每到下雨变天时,他都会准时划着小鸭船接送,直到我小学毕业。
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冬天,大雪封路,当我们几个同学来到学校的对河时,只见吴校长正在河边破冰。但小船被冻在河边不能动,他竟脱掉鞋子,下了河,用肩膀猛地一抵,河冰裂开了一条缝,小船才到了对岸。上岸后,我发现他双脚已冻得通红,上下嘴唇直打哆嗦。那个情景一直记在我的心中,现在每当我冬天感觉寒冷时,总会想到那一幕。
三十年过去了,听说吴校长已退休多年,还住在那个地方。村小学撤了,孩子们都到镇上读书,一条宽阔的乡村道直通到村部,所有河面上都架着结实的水泥桥,学校每天都有专车沿路接送孩子上学,真的很方便。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春蚕,甚至太阳,但我愿把他们比作船。他们不知辛劳,日复一日,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装满着希望,把孩子们送到成功的彼岸。
敬你一杯茶
连续接了三个电话,都是同一个人打来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请我喝茶。近几年,县城突然冒出了数十座茶楼,有客才会产生这么多休闲而又富有情调的地方。在家喝惯了白开水,到这个地方还真不太习惯,也没感觉出多么有品位,在这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心境怎么也舒适不起来。
好像这样的茶座有许多功能,比如谈生意,交朋友,甚至还为见不得阳光的交易提供场所。不反对、不参与是我的原则,但这原则有时会被打破。
喝茶,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平白无故。一次,应熟人相约到茶楼,他是做生意的老板。我们两人相对而坐,交谈的内容很单调,多数时间听他讲生意如何做得成功。我只有羡慕的份,喝人家的嘴软,只有不停地夸奖他。他拍着胸口说,需要用钱找他。钱我当然需要,但真不敢找他,因为借来的不仅是钱,还是沉重的负担。不久,他又请我喝茶,中间,他对我说想借点钱周转一下,按一毛计息。这是多么诱人的事,可做什么生意能赚这么多钱呢?我心里打鼓,也害怕,就只好对不起他了。
几天后听说这人跑了,欠了数百万元,多少人也找不到他的影子,我暗自己庆幸自己的“英明”,也自我安慰没有钱的好处,有时阿Q 精神也会使人快乐的。
现在又有熟人请我喝茶,推辞不了,就多了个心眼,防人之心不可无也。落座,闲聊,多是文学方面的,心宽慰了许多,听他多对我的文章有赞美,更有点兴奋和得意。
许多事往往就是在中途发生的,他在给我加了开水后,面有难色地说:“我能请你件事吗?”我心里顿时一紧,但表面上还装作轻松。只见他打开包,拿出一本厚厚的材料说:“这是我孩子这两年写的作文,明年要高考了,我这次专程回来想请你指导一下,不知你有没有时间。”
我突然很感动,为这位在外打拼的父亲,他为了孩子,也为自己的希望,不远千里回来,为了一个在电话中就能解决的事,他这对别人尊重的心,让我对他十分敬佩。我端起茶杯恭恭敬敬地敬了他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