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于一千的理由
央视综艺频道《向幸福进发》栏目有一个口号是“爱要大声唱出来”,每次看后我都会被那些感恩的人的真情和被感恩的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泪水一次次从内心涌出。
2012年10月21日,我再次被这个栏目中的一个故事震撼。现役军人王俊景为了感谢深爱他的妻子吴新芬,向世人讲述了那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故事。
1995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新芬结识了在西藏高原服役的军人王俊景,从此,他们成了笔友,两人鸿雁传书,结下情谊。然而,灾难突如其来。1997年,王俊景替一个新兵接高压电线,被提前送电的高压电击中,四肢几乎烧成焦炭。他先后3次转院、7次植皮、1次截肢,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双手却没有了,左腿严重致残。
半年后,吴新芬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赶到王俊景治疗的医院。王俊景看到风尘仆仆的吴新芬,愣住了,半晌,才扯着嗓子吼道:“谁让你来的?你走!”
此时,吴新芬也悲痛到了极点,但她把这些情绪埋藏在了心中,想到以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想,想到他今后的生活,她毅然对王俊景说:“即使你有1000个让我离开的理由,我也会找出1001个理由留下照顾你!”
在吴新芬悉心照料下,王俊景终于重新站了起来。2002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他们生活在互相关心、恩爱的日子中。
吴新芬拒绝离开王俊景,不是用所谓前边的1000个理由,而是最后一个理由使王俊景得到了幸福。无论怎样,我都不会离开你,你是我最爱的人,这最后一个理由就是一个“爱”字。
人的一生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生活本就在沟沟坎坎的路上走过,这就需要大家互相关心、互相搀扶,一起往前走。爱要有一颗持久滚烫的心,一颗真诚纯洁的心,一颗甘于奉献高尚的心,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美好。
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有若干个理由来解释,但总会有一个理由让其他所有的理由都苍白无力。
细节的影响
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蝴蝶为什么飞走了?显而易见,它一直生活的环境被外来者侵扰了,这一突发事件,不能不引起它们的警觉,为保护自己,它们不得不离开长期生活的家园。
探险者也没什么错,一个永远没有人去探索的地方,怎么能知道它内中的秘密?一个有秘密而不去解开的地方又怎么能实施对它的研究和保护?这种情况的出现,真的没必要去追查谁的责任,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蝴蝶搬家的原因,要做的是如何去保护这些和我们人类同样有资格在这个世上生活的生灵。
美国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曾发表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不可预测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完全是建立在多年的实践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原因是蝴蝶翅膀的不断运动会导致其周围的空气系统发生极其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幅度虽然小得难以让人感受到,但是它却会形成一股微弱的气流,而这股微弱的气流会引起四周空气产生相应的变化,之后又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天气系统发生更大的变化,最终将很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发生一场猛烈的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一个微小的细节,影响了一种动物的生活,同样是微不足道的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灾难,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但更要警醒的是,我们人类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地用自己认为不过是小节的不良习惯影响生活呢?
有许多人不计较自己的言行,认为这不过是生活中的细节,无妨大局,还有人认为不是违法的就是没有过错的。事实上,正是持有这样的观念,才使众多的细节汇积成大错,进而让我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生活中因细微的小节造成损害的例子有很多,随手扔掉的西瓜皮可能让一个人丧命,乱丢的烟头可能引起一场重大火灾,机器中一颗螺丝的松动,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等。
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往往可以决定一件事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忽略任何细微的事物。
愚公移民
愚公最近非常矛盾和苦恼,自从他率子孙挖山以来,曾经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的自豪和荣誉感一下子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罪过。这种心理造成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陷入深深的反省,他也不得不在是继续移山和还是移民之间作出选择。
事情得从前一段时间说起,愚公为查一种挖山设备,到网上浏览了一下,无意中发现许多网民对自己还在继续挖山的举动表示不解和愤慨,一致要求他立即停止这既无意义又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网民们的理由归纳有三:一是愚公要增强保护自然环境意识,与时俱进,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生存技能。二是愚公给大家开了个坏头,一些未经批准就大肆开山的不法商人对执法人员说,你们螃蟹捆不住捆鸭蛋呢,还是去查查愚公吧,他挖山这么多年了,经过谁批准,不就是因为他是名人吗?三是愚公挖山的石头哪儿去了?是不是加工成石子卖钱了?如果是这样,必须追究责任,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当然也有网民对愚公无知无畏的行为表示了宽容,说他毕竟在一段时间里给人类注入了强大的战胜天地的精神力量。
愚公虽然感到委屈,可想想网民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但要自己将从事这么多年的工作放弃,又怎么能下得了决心?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召开家族成员代表大会。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极少数老年人外,绝大多数人表示同意放弃挖山,搬出山外居住,把森林还给大山。愚公这时才想到,若干年来家人跟着自己吃苦受累,竟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
现在愚公已经有了新举措,决定和他的家族搬迁到别处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同时计划每年春天带领家族成员到这里植树,让光秃秃的大山重新披上绿装。
从麻雀的爱说起
说到爱,一般会认为只有人才会有,其实不然,动物也有爱,而且有些动物的爱远超过一些人之上,麻雀就是其中之一。
屠格涅夫在散文诗《麻雀》中写道: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顶上有些茸毛。它从窝里跌下来,一动不动地坐着,无望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的小翅膀。我的狗正慢慢地向它走近,突然间,是近旁的一棵树上,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块石头一样一飞而下,落在狗鼻子尖的前面--全身羽毛竖起,完全变了形状,绝望又可怜地尖叫着,一连两次扑向那牙齿锐利、张大的狗嘴。看到这个场景,屠格涅夫急忙唤住惊惶的狗,肃然起敬地走开了。一只小小的麻雀面对强大的对手,能不顾自己的性命,护住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爱是何等伟大。于是,他在文章的结尾感慨道:爱,我想,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靠了它,只有靠了爱,生命才得以维持、得以发展啊!
看过一篇报道,一只麻雀不知何故死在了路边,另一只麻雀则紧紧地依靠在它的身旁,路人多次驱赶,它也不离不散,直到有人把死麻雀拿走,它才悲伤地叫着远去。据有关资料上说,麻雀是“一夫一妻制”,对伴侣十分忠贞,假如其中的一只意外死亡,另一只会悲痛欲绝,以至于抑郁成疾,不久也死去,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敬佩。
人是人,鸟是鸟,人的思维肯定比鸟丰富和复杂。绝大多数人心地善良,对家人、对外人都会满怀爱心,遇到别人有困难会伸出温暖的手。也有一些人出卖自己的灵魂,玩弄的是自己的人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归为另类,甚至连麻雀都不如。
选择自己的方法读书
写无定法,读书同样如此,这是根据各个人的时间安排和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许多爱读书的名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
英国作家毛姆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时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读书,读什么书,没有强求规定,不同的年龄、职业都有自己的需要,各尽所需。读书的时间除学校规定的外也没有统一要求,至于方法,你可以坐着看、也可以躺着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只要对生活、工作、身体有利那就是好方法。
世上的书很多,而且每天都在大量产出,无论何人都不能读完,这时选择和读法就显得重要了,选自己喜欢的和有用的书是聪明之举,精读、粗读、读章节、了解其大意都是根据需要而来,自己掌握,弹性很大。
关键是,不管读什么书,不管你怎样读,都要能从中吸取到一定的知识和乐趣,这才会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