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飞初露锋芒
岳飞出生于崇宁二年的二月十五日,即公元1103年的3月24日,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属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岳飞的祖上是山东博州聊城县人,他的高祖名为岳涣,因做官而迁居汤阴。若干年后,岳飞就在这里出生了,他出生时正有一只大鸟在屋顶飞旋而过,因此家人给他取名为岳飞。
岳飞的母亲姚氏生他时已经三十六七岁了,但那时候生活艰苦,需要时时劳作,因此大多数妇女都有一把力气,较少有难产的事发生,不像现在,生个孩子动不动就要剖宫产。岳飞的母亲一生至少生过七个孩子。岳飞上面有四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到岳飞时,他母亲已经生过六个孩子了,没想到都那么一把年纪了,不久后她居然还生了一个岳翔出来。
在岳飞去世数十年之后,他的孙子岳珂给他写了一部传记,名为《鄂王行实编年》。上面说,岳飞出生不足满月,黄河忽然决堤,发了大水,他的母亲姚氏将他抱入一个大瓮中才得以幸免。后来的《宋史·岳飞传》沿用其说,写道:“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
但事实上,岳珂说岳飞出生不足满月的时候,黄河决堤发了大水,这件事其实是不真实的,黄河在那一年根本就没有决堤,没有发大水,而且岳飞出生的时候正值春季,这也不是黄河决堤的时候。岳珂这么写,可能也是他道听途说,没有加以甄别。他倒是乐意相信这件事,因为他写的是他爷爷,当然愿意在写的时候稍稍加以美化,所以对这种传说并未加以辨析。
岳飞的父亲名叫岳和,他品性高洁,富有同情心,常常以家里的粮食接济那些饥饿的人。其实他们家也不富裕,没有余粮,所以岳和的做法让家人感到不理解。岳和解释说,那些饥饿者也是人,他们已经两天不吃饭了。我们一天吃两顿饭,难道还忍心吃饱吗?所以,他要“裁吾之仅有,济人之绝无”。平日里,有人抢占他的耕地,欠他钱不还,他也不去计较,这让乡人对他非常敬重。
在岳飞小的时候,正是他父亲教他学习的。《鄂王行实编年》上说,岳飞“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把他说得特别厉害,但这恐怕有点名不副实,一个农民世家,是不太可能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的。岳和能教岳飞的,大概也就是带他读读书、写写字而已。
显然,岳和对岳飞更重要的影响,不是在学习方面,而是在做人方面。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疑是岳飞的榜样,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所以在后来的时候,岳飞终其一生都能保持高尚的品格。这在他行军打仗的时候处处能得以体现,不管是对朝廷、对百姓,还是对麾下的将士,岳飞都无半点私心。
早年的时候,岳飞的家境不是很好,仅仅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小时候他就需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如出门拾柴和喂养牲畜什么的。学习通常是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岳飞非常刻苦,家里没钱点油灯,他就点一些枯枝照明;没有纸,他就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尽管这样,他对学习依旧充满热情。
在岳飞十五岁时,家里人为他娶了一位妻子刘氏。结婚第二年她就生了一个孩子,即岳云。后来随岳飞打仗,这个岳云也特别厉害,在京西之役中,他手握两把重达八十斤的铁锤,一马当先,攻入鄧州(今邓州),后来又破随州。在颍昌之役中,他出入敌阵,来回奔杀,杀敌无数,连衣服都被染红了,因此被称作“赢官人”。金军对他也纷纷叹服,他们知道岳飞厉害,没想到他儿子也这么厉害!
在学习方面,岳飞表现出了极高的悟性,能对书上的知识加以总结,更让人惊异的是他在武术方面的造诣。在这件事上,他简直是天生神力,还没成年呢,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在那时候能拉开一百二十斤的弓,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岳飞却能拉三百斤的弓,翻开整部《宋史》,这都是绝无仅有的。
岳飞的射术学自于周同。周同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同”,据说是三国姜维一脉的传人,后拜少林高僧为师,得到了少林武术的真传,像《水浒传》中的林冲、卢俊义、史文恭、武松等人,全是他的徒弟。不过,这些话都是瞎编出来的,根本不是事实,但在晚年的时候,周同确实收了岳飞为徒。
岳飞主要得益于周同的箭术,据《鄂王行实编年》记载,有一次周同与众人聚集在一起射箭,周同自炫其能,连射三箭,箭箭都中靶心。周同对边上的岳飞说,射到他这种程度之后,才可以说是射箭。岳飞接过弓也想试试,结果引弓一发,射穿了周同钉在靶心上的箭,接着岳飞又射两箭,再次洞穿其箭。周同和他的伙伴们见此都惊呆了,后来,周同把自己最心爱的两把弓送给了岳飞,从此悉心教导岳飞射箭,终于让他成了一个神箭手。
岳飞非常感激周同,和他感情很好,后来周同去世了,每逢初一十五,岳飞都会当掉自己的衣服,买些酒肉,到他墓前祭拜,并且在祭拜时射三箭,表达对他的纪念。日子久了之后,岳飞的衣服越来越少,眼看冬天到了,岳飞身上的衣服却非常单薄。岳和察觉到了有些不对头,问岳飞他的衣服到哪里去了,让他把衣服拿出来。岳飞拿不出,于是岳和就揍他,岳飞也不解释。后来岳和才知道,原来岳飞把衣服当了祭拜他的老师,岳和并没因此责怪他,反而还大加赞扬了岳飞。
岳飞的外公名叫姚大翁,看到岳飞在武术方面天赋异禀,非常高兴,于是安排着让他去学武。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什么都靠不住,什么都不安全,只有身怀惊人的武艺,才足以保全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后来岳飞和一个名叫陈广的人学习枪法,他学得很快,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一县无敌”的高手。
和岳飞一同习武的还有汤怀、张显、王贵等人,那汤怀见岳飞使枪,就也学枪法。张显也想学枪,又怕自己不够厉害,一枪戳过去,如果没戳中,那就不太好,最好能在枪头安个倒钩,于是他就学了钩镰枪法。王贵却与众人不同,使的是一把大刀。他觉得使刀真是妙极了,一刀下去,少则三四人,多则四五人,倘使砍上一天,那最少也能砍死个千八百人。后来这三人都成了岳飞麾下的猛将,随着岳飞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杀敌无数,为人所崇敬和爱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岳飞的家境越来越困难了。他虽然枪法如神,射箭又射得那么厉害,但是这些都不能给他带来经济效益,他们家的田也越来越少,越来越贫瘠,因此最终他只能背井离乡,来到相州安阳县的昼锦堂韩肖胄家,做了一佃客,也就是租用地主家土地耕种的农民,身份地位都很低。
韩肖胄是宋朝名相韩琦的后代。韩琦是一个很受人称颂的好官。他去四川做官的时候,一上任就减免了当地人的赋税。灾荒年间,他还开仓赈济饥民,施粥救人,足足救了一百九十多万人的性命。他去世的时候,百姓得知这消息,无不痛哭流涕,为他的离开而感到伤心难过。年老时,韩琦解甲归田,回到了家乡相州,盖起了这座昼锦堂,过了几年安逸的生活。
根据宋朝法律的规定,本地人不准在本地做官,但韩琦作为三朝名相,宋王朝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便同意他们家的人能够在本地做官。岳飞到达韩府的时候,正值韩肖胄出任相州知州时期。在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之中,讲到岳飞很受韩肖胄赏识,还把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但这其实是演绎,并非正史,在真实的历史之中,这一时期韩肖胄对岳飞几乎没有任何关注。
岳飞在韩府过的生活是艰辛的,现在我们形容古代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辛苦,而岳飞更加辛苦。太阳还没出来呢,他就要工作了,一直做到太阳落山了,他也不回去。史料上对此的形容是“戴星而作,戴星而息”,并且,他还要把大量的收获上缴给雇主,作为地租,有时候这种地租甚至高达八成,岳飞终日劳作,最后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只有可怜的一点儿渣而已。
在韩府做佃客期间,有一回,一个名叫张超的劫匪率领一支大约百人的军队包围了昼锦堂,要抢夺财物。韩府的人见此吓得龟缩在里面不敢出来,岳飞正好到他家借粮,遇到此事。于是他带着弓箭爬上墙垣,神弓一发,正中张超的脑袋,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他带来的人见首领已死,便一哄而散。
岳飞就这样解了昼锦堂之危,不过韩肖胄并没有因此报答他什么,好像这件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一样。但底下还是有不少人对岳飞刮目相看的,不少韩府子弟自此都和岳飞有所来往。正是在这时,岳飞染上了喝酒的恶习,后来在皇帝赵构的劝说下,他戒酒了,但对酒还是念念不忘,要在收复河山后痛饮一番呢。
二、加入敢死队杀金兵
岳飞在昼锦堂待了一阵子,发现这里养活不了自己,因此辞去了工作,回到汤阴老家去了。据说在这一时期,岳飞上京赶考,在武场上枪挑小梁王,一枪就把一位皇室宗亲给刺死了。不过这记载既不见于正史,也不见于野史,我们只能在演义里面看到,其实是小说家凭空杜撰出来的,不足为信。
回到汤阴老家之后,家里的情况也不好,加之当时宋辽之间发生了战事,所以岳飞决定前去投军,他在真定府归入了刘韐的麾下。刘韐是个文官,进士出身,但是打仗很厉害,之前他曾带兵打过西夏,数次击退了敌军的入侵,深得童贯赏识。后来在抵抗金军的时候,刘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军进攻辽国的燕京等地失败之后,刘韐立即挑选一批武士,组织了一个“敢战士”队伍,也就是敢死队,防备辽国的军队趁势攻入。岳飞听说有“敢战士”这种队伍,觉得很适合自己,于是便加入其中。刘韐很快就注意到了他,发现他的武功真是太厉害了,因此当即命他担任“敢战士”的小队长。
在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上记载,岳飞在刘韐麾下服役时,曾率军消灭了相州一伙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匪寇。岳飞在这次作战中显示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当时他只带了区区两百人前去,他把这两百人分成三队。第一队三十个人,假装成商人,故意被贼掳去,然后假意归降他们;第二队一百多人,悄悄埋伏在山下的隐蔽处;第三队还剩下数十人,跟着岳飞前去山门叫战。
陶俊和贾进和派人出来迎战的时候,岳飞打了两下便佯退败逃,匪寇趁势追赶,结果进入了岳飞设下的包围圈中。那伙匪寇杀过来的时候,看着岳飞一路逃跑,忽然之间他却不跑了,于是他们便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头。果然,山下埋伏的队伍喊声震天地杀了出来,山上的内应也趁势而出,里应外合,一举把匪窝给端了,擒住了首领陶俊和贾进和,杀散了其余聚在一起的匪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