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午
1995年5月,革命老区延安唯一健在的长征女战士、81岁高龄的老红军邬家珍专程来到首都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登上天安门城楼,实现了她埋藏在心中近半个世纪的愿望。
邬家珍,这位1933年参加红军、1938年入党的女战士,从新中国诞生那天,就想着去看看北京看看毛主席。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9日,邬家珍在北京军区二六二医院院长张晓玉、政委张文华、政治部主任郭树楠等人的陪同下,一大早就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站在安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旁,邬家珍老泪纵横,失声痛哭:“毛主席啊,我想念您,一个红军战士从延安来看您了!”
来到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邬家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听女儿念着碑文,她想起了和自己一起打土豪、分田地,一块爬雪山、过草地,一同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而牺牲的战友们,想起了那艰苦卓绝的岁月。
难忘的艰苦岁月
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一个雇农家庭的邬家珍,七岁时就被卖到旺苍县一个甲长家里,整整十年猪狗不如的非人生活,使她饱受折磨。
“穷人要翻身,就要当红军!”17岁的邬家珍毅然出逃当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邬家珍成为一名红军宣传员。她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宣传群众,鼓舞红军,瓦解敌人。一次她正在区公所开会,不料被敌人包围,又是机枪扫,又是手榴弹炸,满院子尸体,满院子血水,没有吓倒这位坚强的姑娘。她翻墙就跑,敌人在后面紧追,敌人越近她跑得越快,就差一步远,硬是没有捉住她。40多名部队、地方的同志只跑出去三人。现在,邬家珍讲起那段死里逃生的战斗经历时,仍是说她那会儿不知道啥叫怕死。
长征路上,邬家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行军打仗。最难熬的就是饿肚子,常常是饿得肚子咕咕叫,两眼冒金星,还晕倒过好几次。她吃过草根、啃过皮带、喝过马血。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使邬家珍和她的战友们多遭了一份罪,多受了一份苦。
忘不了艰难困苦的延安岁月。长征到了延安,邬家珍先后在红大被服处、边区党校工作。后来,又来到安塞县二区、七区做农运、妇女工作。区上开完会后,邬家珍就背起背包、带着镰刀下到农村,组织男劳力生产,发动姐妹们纺线,筹集军粮,做军鞋。她白天下地给老乡挖洋芋、割谷子、摘豆角,晚上开会、学习、做群众工作。她和老乡一个锅里吃饭,一个炕上睡觉。老乡待她也非常好,尽管生活艰苦,一个月还能吃上几顿荞面、杂面,有时还能吃顿饺子。
筹军鞋是邬家珍的主要工作。她一个人常常要分管几十个村子,一有任务,拄上一根棍,一户户地挨门做工作,动员妇女做军鞋,手巧能干的就一人一双,拖累大的三四个人联合做。她开展做鞋竞赛,评选先进个人,把妇女都动员起来了,在区里总是头一个完成筹集军鞋的任务。一次,几个做鞋的妇女正为缺一块布犯愁,邬家珍连忙把自己的换洗衣服拿出来,交给她们做鞋,使在场的人们深受感动。
邬家珍的丈夫杜伯阶也是位长征红军战士,曾在中央机关食堂当主任。毛主席、朱总司令招待客人,都是老杜操办。一年,邬家珍患了肺病,三四天水米不打牙,发高烧,昏迷不醒,是毛主席派苏联医生阿洛夫为她治好了病。邬家珍的同乡张秀英是李敏的保姆,她每回看老乡时,总要抱抱李敏,带上她到街上、延河滩玩上半天。
“是延安的老乡救了我的命!”邬家珍常常这样念叨。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那年,杜伯阶随中央机关转移,邬家珍带两个孩子疏散在子长县乡下。一次敌人包围了村子,几个妇女赶忙给她换衣服,脸上抹了锅底墨,房东老大娘叮咛她不要说话装哑巴,怕一开腔露馅儿,村里人软缠硬磨把敌人支走了。
在子长县玉家湾一位姓姬的老乡家,邬家珍一住就是四个多月。她生小孩时,周围的老乡这家送鸡蛋,那家给小米,让她补养身子,房东婆姨更是细致照料,耐心服侍。邬家珍把仅有的几块响洋和边币交给房东保管。胡宗南军队撤退后,老乡又一分不少地还给她。几十年来,邬家珍和姬家常来常往,像走亲戚一样。邬家珍常教育孩子:“是延安的老乡救了我们,是延安的小米养育了我们。”
为了老红军的心愿
去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记者江永红、陶克、仇家平专程到延安为“革命圣地访思录”专栏撰稿。采访邬家珍时,老人流露出去北京的心思,三位记者当即表示来年春暖花开时请她到北京。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记者感到为老红军帮忙是应该的,可这毕竟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啊,一旦有个闪失,谁也负不起责任。为了老人的心愿,为了老人的安全,三位记者费了不少周折。最后觉得二六二医院最为合适。
今年五一节刚过,正当邬家珍忧虑着怕给记者添麻烦时,从北京传来消息,已给她联系好接待单位。盼了多少年的心愿就要实现了。邬家珍孩子似的,整天催着女儿早点去北京。
邬家珍刚迈出42次列车车厢,早已等候在站台上的《解放军报》记者陶克、仇学平和二六二医院的几位领导迎上前去,热情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
二六二医院没有客房,临时挤出办公室给邬家珍安了床铺,搬来了沙发,特意装上紧急呼叫用的电铃。医院食堂想着法儿给老人调剂伙食,保证每顿饭都吃得可口。内科副主任张英、主任医师阎军红、护士长靳建差不多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到邬家珍住处询问身体、饮食情况。医院还组织专家给老人做了全面身体检查。在北京的半个月里,二六二医院派出专人专车,保障邬家珍参观游览。政治处干事王爱莲全程陪同邬家珍,每次上下车、上下楼,王爱莲总是扶上扶下,从不嫌麻烦。登长城那天,老人知道小王平时去的多,叫她在家休息,王爱莲却说:“为革命老前辈服务,受点累我心里乐意。”
在京期间,全国妇联办公厅副主任熊兰陵代表全国妇联的领导,专程到住地看望邬家珍,了解她的生活情况,给老人赠送了生活用品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包,并反复叮嘱她有什么困难就找当地妇联,找娘家人。总政治部群工部邓先群部长代表总政领导,《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书忱代表报社全体编采人员,也到住地看望了邬家珍。
为了实现老人的心愿,陕西省军区、延安军分区、延安地区妇联、延安市民政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如今,邬家珍落户延安市凤凰办事处,随两个女儿一起生活,安度晚年。逢年过节,地方政府、驻军官兵都要登门慰问看望,帮助她排忧解难。民政部门按时发给她生活费、医疗费。
从不给政府添麻烦的邬家珍,这回似乎给别人添了麻烦,总是觉得过意不去。邬家珍常说:“我是党员,又是红军战士,有点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
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就是一位长征女战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