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延安女兵(第一卷)
9860500000019

第19章 和林纳相处

王云

林纳1931年16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研究班学习,1939年初回到延安。同年7月,调到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任政治处副处长兼宣传科长,女大无缘无故结束后调中央妇委工作。党的七大后,林纳随中央领导同志去东北开辟根据地工作,以县委副书记、县土改工作团大队长身份领导了自己家乡的土改运动,至今当地贫苦群众和曾与她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仍深深地怀念着她。解放后,1951年,林纳调到富拉尔基筹建齐齐哈尔特殊钢厂并担任厂长。她将全部心血献给了冶金工业,受到周总理的赞扬。后来,又在北京的钢铁研究总院、湖南的中南矿冶学院担任党委书记。

女大宣传科长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林纳同志像清澈见底的泉水一样纯正高尚品德的写照。我认识林纳,是在1939年7月女大成立后在宣传科工作期间。她是我的直接领导,任政治处副处长兼宣传科长,当时夏革菲同志分管文娱活动,我分管时事教育工作,我们在林纳领导下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不仅工作合拍,感情也很融洽。林纳刚从苏联回来,有许多俄文书籍,还有印花床单、脸盆等,这在当时的延安是少见的新鲜玩意儿,一般人都是用罐头盒代茶杯、脸盆。我们让林纳把床单和脸盆拿到合作社卖了,实行所谓“共产”,林纳就带着我们到合作社去吃“三不沾”(一种粘粮食,但不沾盘子,不沾筷子,不沾口。故名三不沾),大家有说有笑。在工作上,林纳很认真,一丝不苟。我负责的时事宣传工作,因水平有限,只能“现买现卖”,先到解放日报社听时事报告,后向大指导员曹若茗同志请示,回来后由林纳主持召开各班时事干事会,由我传达听来的内容。林纳亲自帮助我把金仲华的世界形势图放大绘制出来,挂在墙上给大家讲时事用。我带回来的记录较乱,林纳告诉我事先必须把记录重新整理一遍,以免临场传达时发生错误。我常常加班加点整理记录,经林纳审阅无误,才让我上场讲。我们就是这样在党的充分信任下工作,很紧张但很愉快。

1940年秋天,突然在校务委员会后宣布,把我们宣传科从政治处调到教务处。林纳同志本是校务委员,可是没有通知她去参加这次会议。苏华副教务长调任政治处副处长,林纳任什么职务没有宣布。紧接着,有人放出空气说:“教务处的人都有问题。”为此,我非常恼火,还是张琴秋大姐给我说:“与你无关,在教务处你仍按时搞工作。”我才安下心来。

我和林纳住在一个窑洞内,常见到叶群背着我们来找林纳。她每来一次,林纳的眼睛就哭肿得像棉桃一样,而且半夜里常常在睡梦中大叫,醒后就捂着被子哭。开始听到叫声、哭声,我还以为她做噩梦,使劲叫她,可是一旦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我就陪她坐在铺上,问她怎么了。我再三催问,她只说是想孩子,还送给我一张孩子的照片。

那时,我多么单纯,真以为她确实在想孩子,总是劝慰她宽心,等形势好了孩子肯定会回来了,这种劝说虽不是“对症下药”,不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之间的同志友情却与日俱增。

我渐渐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她说:去苏联时什么也不懂,才16岁,在那里经过学习,懂了许多革命道理。她还流露出对爱人金明的恋情,说金明是一个年轻有为、很有才干的人,他们结婚后一直和和睦睦,生有两个女孩,离开时大的还好,小的没有母奶恐怕活不下去。我还傻乎乎地问她,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回来,她只简单地回答环境不允许。说到回国问题时,她说:当我们俩接到回国的通知时,高兴极了,就是不带孩子也愿意,一切服从组织调动。在集合地点等待回国时也一直很兴奋。没有想到突然有两个陌生人来,把金明带走了。他们对我说:“你先回国,金明另有任务留下。”我什么也来不及问,因为一听说“另有任务”,就知道,组织纪律不能多问。就这样,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分开了。我虽然感到突然,也有些疑惑不解,但总是相信金明确实“另有任务”。

实际上,这时林纳已经明白金明在苏联的处境,因为她在延安已被株连,正在接受组织的审查。她当时的痛苦处境谁能理解呢?她的痛苦内心又能向谁说呢?我看到她的眼泪,听到她的惊叫,但是她不能向我讲实情,只能以想念娇女来掩盖自己对爱人处境的焦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白天还要打起精神,若无其事地完成各项工作。她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正如她后来向从苏联回来的女儿说的那样:“我在延安受审查的那几年是我一生最痛苦的时期。当自己最热爱的组织不信任自己的时候,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比什么都痛苦。”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从苏联社会主义祖国回来的人都是最受信任的人,根本想不到林纳处境的真正原因,所以也无从理解林纳内心的痛苦,但我还是想尽可能帮助她、安慰她。当时我并不知道叶群(在女大政治处干部科工作)负有审查林纳的任务,只是看到每次她来和林纳谈话后林纳总是哭,有时两人也争得很厉害。一天傍晚,我老远又看到叶群向我们教务处的山头走来。我怕她一来又惹林纳哭,就把林纳关在窑洞里,自己搬了一块土疙瘩,假装坐在门口看书。叶群问我:“林纳呢?”我没好气地说:“不知道,刚出去了。”叶群走开了。我觉得减少了林纳的麻烦,挺自鸣得意。后来,我把此事无意中告诉了张琴秋教务长,大姐很严肃地批评了我:“这个玩笑你可开不得,干部科找林纳有事,你可别误了事呀!”琴秋大姐还让我多和林纳谈谈工作,她自己也常来看望她。有一次,我开门进窑洞,看见她们两人正在谈话,而且已经谈了很长时间,琴秋大姐说:“你要相信党总会搞清楚的,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对党的信念,这样自己才会增添力量,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琴秋还嘱咐林纳实事求是,别瞎说。林纳说:“我是这样做的。我无论如何不相信他是坏人。实在想不起一点可疑的地方,怎么办呢?”我这时才隐隐约约地感觉出可能怀疑她爱人的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林纳在整个审查过程中默默地接受组织对她的考验,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写材料,从不乱说一句,当时,林纳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干部,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林纳想孩子也是真情。凌莎副教务长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战战”,因妈妈的奶少,喂不饱,常哭,小嘴上总是含着一个奶嘴吸吮着。林纳经常摇着孩子的小木桶深情地看着孩子,有时还偷偷地看着小战战流泪。她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这个瘦弱的小生命上了。每看到这种情景,我都默默地走开,不敢打扰她。

处处以身作则,工作第一

我清楚地记得:处处以身作则,工作第一,尽管林纳在精神上遭受折磨,但她对工作是全心全意的,对周围的同志是体贴入微的。至今,女大的很多师生还不知道林纳当时正在受审查之中。因为无论什么活动——劳动、晨操、跑步、半夜的拉练军训,等等,她都是以身作则,不声不响地起模范作用,只是笑容少了一些,表情严肃了一些。妈妈班的同学们困难多一些,林纳经常关心这些同志:帮助找医生,问寒问暖,解决具体困难。同志们提到林纳都觉得她善良、淳朴、和蔼可亲。她们至今还十分怀念林纳。

有一次,我正在山下“帮厨”,突然飞机来轰炸,我无处躲藏,来不及进山上的防空洞,只好躲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缝中;飞机飞得很低,我怕暴露,心情非常紧张。空袭警报解除后,我看到林纳同志若无其事地从她办公的窑洞里走出来,然后查点人数、安慰同志。我见了她,哭着扑到她的怀里。她还说:“别害怕,这次就算是敌人对我们的一次空袭考验,有点儿乱,下次要注意防空教育。山下伙房要多挖一些掩蔽壕,以防不测。”当时,我多么钦佩林纳同志的勇敢沉着,时时刻刻把怎样搞好工作摆在第一位,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她,好好锻炼自己。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亲自经历的一幕。

1941年秋,女大结束后,林纳和我们25个人一起留在中央妇委工作。为了锻炼我们做艰苦工作的本领,增长农村基本知识和学会做调查研究工作,中央成立了中央妇委和西北局农村妇女生活调查团,共分两个分团,分别去延安和绥德。出发前,毛主席亲临做了关于农村调查的报告,使我们掌握了一些入门的知识。毛主席说:一切要通过我们亲自实践,重要的一条是要诚心诚意地、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听了都很兴奋,都下定决心深入实际掌握本领。

我和林纳分开了,她和王珏同志率团去绥德,我和孔筱同志率团去延安。听说,林纳同志非常刻苦磨炼自己,没有一点架子,和同志们一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她和妇女群众心连心,常谈家常,深感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觉悟高、红白界限分明(即苏区和国民党白区之间的界限)。她说妇女解放,就必须首先从经济独立和提高文化水平着手。这次调查活动受到中央妇委、西北局和边区妇联的重视。

1943年春天,中央妇委指示我们两个工作团都回延安参加整风。在此之前,在整个被审查的过程中,林纳一面积极、认真地工作,一面等待组织对她的问题作出公正的结论,还盼望金明早日归来。后来才知道,审查林纳是由于共产国际1939、1940年先后两次拍电报给我党中央,说林纳的爱人金明是“反革命”、“日本间谍”,已被捕判刑,希望我们党对林纳进行审查和处理。经过中央组织部反复审查,最后在陈云同志和蔡畅同志的主持下作出了事实求是的结论:“金明在苏联无辜被捕,林纳无问题。”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多么不容易啊!

从林纳本人来说,如果没有对党的一片忠心,这么大的压力是难于承受的。她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咬牙继续为革命、为党、为人民工作,正是说明她的坚强党性。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她坚定地相信党,相信革命。

此后,林纳满腔热情地投了延安整风运动。她参加了学习领导小组,后来又参加了专案组。她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被审查的同志,即使在“抢救运动”的极“左”阶段,林纳对被审查的同志也不搞“逼供信”。

淳朴、善良

林纳是一位淳朴和善良的同志,对别人总是一片赤诚的心,所以在处人处事时难免遭到个别别有用心者的陷害和戏弄。在对待叶群的关系上就是突出的例子。现在回忆起来,叶群在插手对林纳的审查中总是装腔作势,一会儿气势汹汹,想从林纳嘴里套出一些情况以便去邀功,一会儿又笑脸相迎,假装关心似的,以博得林纳的好感。有一次琴秋大姐因看不惯叶群的这种作风,对我们说:“叶群这个人能说会道,把死人都能说活了,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林纳对琴秋大姐的忠告体会不够深,她总是出于善良愿望,觉得叶群是受党组织的委托,对她没有任何责怪的情绪。

1943年春天,在妇委的整风运动中,清算王明路线时,同志们要求把叶群(她那时在马列学院工作)叫来听取大家对女大干部工作的意见,此事因没有被批准而未成。有一天听林纳说,叶群曾找她表示:“实际上,我不愿意与中央首长结婚(她那时已与林彪结婚),是不得已的。知道和他结婚后必定要牺牲自己的事业。至今还处于矛盾之中,也很痛苦,希望你不要不理睬我。”林纳好心地安慰她一番,还表示不会不理解她,劝她抽空多做些工作,不要只当家属……可是,叶群回去向林彪说,中央妇委的人都反对她的婚事,林纳也反对,是林纳亲自对她说的。此后,林纳差一点又被列入审查对象,幸亏很快进入“抢救运动”阶段,重点是审查历史,而林纳的历史已经查过了,她才幸免于难。据说,对叶群也有人提出怀疑,但由于她是林彪夫人,轻描淡写地过了关,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才渐渐暴露了她的真面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次“接见”湖南造反派时,康生、叶群都点了林纳的名。康生说:林纳是“坏女人”,是“苏修特务”,你们还有一派保她,应该联合起来揪她。叶群说:林纳是苏修特务,我在延安就审查过她,我找她很久,现在她自己跳出来了,咎由自取,你们要狠狠地斗她。我们善良、淳朴、忠诚的林纳同志恐怕在这时候才真正认识到康生、叶群之流的真面目。

我的好领导!亲爱的林姐!我们女大的同志们都深深地怀念着你,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