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炀帝艳史
972100000050

第50章 王弘议选殿脚女 宝儿赐司迎辇花 (2)

第二十五回王弘议选殿脚女 宝儿赐司迎辇花 (2)

”炀帝道:“如此却怎生区处?”王弘道:“不消陛下费心,臣已将蜀锦制就锦帆,趁风东下,何愁迟缓?”炀帝道:“锦帆之制最妙,但须有风才好,若使无风,却又奈何?”王弘道:“臣筹之熟矣!已曾将五色彩绒打成绵缆,系在殿柱之上,倘若无风,便叫人夫牵挽而去,就像殿之有脚,何怕不行?”炀帝听了大喜道:“卿真有用之才也!”又赐酒三杯,王弘吃了酒,又说道:“锦缆虽好,臣但恐人夫牵挽,不甚美观,陛下何不差人往吴越地方,选取十五六岁的女子,打扮做宫妆模样,无风叫他牵缆而行,有风叫他持楫绕船而坐。陛下凭栏观望,方有兴趣也。”炀帝大喜道:“此议更妙,但不知要选多少女子方够?”王弘道:“一般有十条锦缆,一缆须用十名女子,十缆共用一百名女子,十只大龙舟,共计要选一千女子,方才足用。”炀帝笑道:“这样一只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牵得他动,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王弘道:“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男人便不韵矣!若虑女子牵挽不动,臣还有一计。

”炀帝道:“还有何计?”王弘道:“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羊车的一般,与美人相伴而行,岂不美哉?不知圣意以为何如?”炀帝大喜道:“卿言深得朕心,但选女作何名色?”王弘道:“名须陛下御定。”炀帝道:“锦缆就如龙舟的的殿脚、美女要他牵缆,就叫做《殿脚女》,何如?”众臣一齐应道:“好一个《殿脚女》,最相宜也!”炀帝遂一面差高昌几个得力的太监,往吴越地方,选取美女一千,充作殿脚女,又一面令有司选好毛片的嫩羊一千只,以备牵缆,高昌与各有司俱领旨而去。炀帝复同群臣尽情欢饮,只吃得大家沉醉,炀帝方才传旨,令百官散去。众美人嫔妃,见炀帝有几分酒意,忙忙扶上玉辇回宫,炀帝虽有些酣酣之态,因心下快畅,还支持得住,在辇上一路儿与众美人只是嬉笑耍子,车驾才到半路,只见黄门官拦街奏道:“有洛阳县令,差人进贡异花等旨。”炀帝听见进贡异花,遂带酒传旨,叫取花来看。黄门领旨,随将花传与宫嫔。

宫嫔捧到玉辇上,炀帝睁开醉眼,模模糊糊的一看,只见那花只有三尺来高,种在一个白玉盆里。花朵儿生得鲜艳可爱,外边是深深的紫色,里边却洁白如雪,腻腻滑滑,就如美人的肌扶一般,十分可爱。几丝细细的红心儿,直深含在著里,叶圆而长,枝柔而翠,凡是一个蒂儿,上面都是两枝花,香气浓馥侵人。炀帝看了大喜,随叫摘下一朵,亲手拿到鼻子上去嗅。原来炀帝此时已有八分醉意,未免昏昏思睡,不想这花奇怪,嗅了一嗅,酒气便醒去一半,再嗅一嗅,就恍然清醒起来,竟不思睡。炀帝又惊又喜道:“这花原来能醒酒醒睡。”因将差人叫至辇前问道:“此花有何好处,献来与朕?”差人奏道:“这花香气耐久,一沾人衣,便经数日不散,香气又能醒酒,又能醒睡,有此几种奇处,故敢上献。”炀帝心中暗想道:“果然如此灵验!?又问道:“叫甚么名字?”差人道:“此花乃嵩山坞中采来,因与凡花不同,又有几种奇异,随即进贡,实不知名。”炀帝道:“这花方和迎著朕辇而来,又都是双朵,既没有名,朕即替他取一个,“就叫做《合蒂迎辇花》罢!”遂传旨厚赏差人,又敕吏部加升洛阳令的官职。正是:不论为臣忠与佞,只须有术致君欢;洛阳令尹无他计,一朵花枝博好官。

炀帝将《迎辇花》拿在手中,连嗅几嗅,便觉宿酒俱醒,神情爽快,心下十分爱惜,不忍释手。不多时,驾到了西苑,众夫人接住问道:“陛下今日赐宴君臣,庆贺龙舟,定然君臣欢饮,如何归来,全无酒意?”炀帝说道:“朕已大醉,不期路上适遇洛阳令献一种奇花,朕只闻了闻,不觉酒都醒了。”众夫人道:“有这等奇花!”随问花在何处?左右忙从辇上移将下来。众夫人看了,见鲜妍香媚,与群花大不相同,你也喜,我也爱,称赞都不绝口。这个道:“此花待贱妾养去,包管茂盛。”那个道:“这花等贱妾浇灌,方得新鲜。”众夫人都要夺这花管。

炀帝笑笑说道:“这花众妃子都不可管,惟一人管了,方才相宜。”众夫人问道:“那个管便相宜?”炀帝四围看一看,将手指著袁宝儿说道:“非此卜不可。”众夫人听了,都气不悦道:“贱妾等偏不可管,如何独袁美人管了便相宜?”炀帝笑道:“众妃子不要怪,袁宝儿原是长安进贡来御车的。这花朕取名叫做《迎辇花》,御车女管了《迎辇花》,岂不相宜。”遂叫袁宝儿将花领去,又吩咐道:“这花苑中无第二颗,你既做了司花女,便要看管好了。”袁宝儿领旨,憨憨的笑著,把《迎辇花》移了进去,由此满苑中都叫他做司花女。正是: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花枝能几许,自觉有光辉。

袁宝儿自司花之后,便日日摘一枝儿,拿在手里,到处跟定炀帝。因花能醒酒醒睡,时时离花不得,便时时离袁宝儿不得,因此袁宝儿更加宠幸。次日,萧后闻知,忙移宴来赏玩。炀帝吃到半酣之际,说道:“朕得此花,就如得了一种仙丹。”萧后道:“为何却像仙丹?”炀帝笑道:“此花吃醉了,闻一闻便醒,吃得一千盅的量,便吃得二千盅。此花闻了,再不思睡,受用了一百年,连夜里算将来,便是二百年,岂不是一种仙丹?”萧后笑道:“这等说来,能饮酒不睡的,便是神仙了。”炀帝又笑笑说道:“长享富贵不是神仙,那里更有神仙?”二人说说笑笑,饮酒甚畅。炀帝忽想道:“洛阳近地,便有这等奇花,边防外国,岂无异宝?或者外国欺我中国不知,故不贡献。或者贡献了,边臣藏匿也未可知?明日须细查一番,倘有奇怪之物,带去江都助兴,岂不美哉?”次日遂坐便殿,宣百官来问道:“这两年为何外国不见进贡?”宇文达奏道:“陛下不问,臣也不敢奏闻。往时大宛进名马,高昌贡宝剑、珠玉、犀象,络绎於道。

近年只因辽东、高丽反了,不曾征讨。故各国看样,都渐渐不来进贡。陛下若要外邦照前纳款,除非讨平了辽东,方可惮压诸蛮夷之心。”炀帝大怒道:“辽东、高丽不过是近边小国,有何狡谋,辄敢抗逆天朝?不来进贡,若不大发精兵,捣平巢穴,何以彰中国的天威?”遂传旨著兵部选练兵马,候御驾择日亲征。旨意方才传下,只见班部中,闪出一个人,姓刘名炫,俯伏在地,奏道:“方今河道初完,船工才罢,东南民力已竭,若又兴动兵马,天下岂能支持?伏望陛下洪天地之量,为四海惜民力。若虑辽东不服,只消遣一能言大臣,前往安抚。彼高丽小国,自然向化,何烦大动人马?”炀帝道:“辽东反了,虽然事小,争奈西北一带胡夷,都看样不朝,若不征剿,中国的体面安在?”刘炫道:“就要征剿,也只消遣一员良将,何必要劳御驾?”炀帝道:“遣将兴师,往往虚费无功。

朕若亲临,自当捣平,一劳永逸,岂不妙哉!”刘炫道:“陛下亲征,固是胜算,但六军一动,便要天下去征兵征饷,臣恐这些剥削伤残的穷百姓,一时支持不来,逃亡散失,势所必至。若再加追捕,那时相聚为盗为贼,祸害不小。今辽东不贡,不过是癣疥之忧,如何轻本而务末,伏望陛下三思也。”炀帝道:“礼乐征伐,乃天子之大事,如何省得?况且征兵征饷,国家自有常便,何须又去骚扰?朕意已决,卿勿多言。”刘炫再要奏时,只见宇文达奏道:“陛下要亲征,自是圣天子英武,正名分的作用,然刘炫爱民,亦未为不是。臣有一计,可以两全。

”炀帝道:“卿有何计,可以两全?”宇文达道:“陛下少不得要游幸江都,依臣愚见,莫若以征辽为名,以幸江都为实,也不消征兵,也不必征饷,只须先发一道征辽的诏书,插告四边,只说圣驾不日就至。却遣一员良将,少带兵马前往辽东,虚张声势。彼辽东小国,闻知圣驾亲征,自然革面。陛下只稍坐在江都受用,此一举,又不废了天朝的名分,又不必骚搅百姓,不知圣意以为何如?”炀帝闻奏大喜道:“卿言甚是有理,就依卿所奏而行。”遂一面收回选练兵马的旨意,一面差中官健选殿脚女,不日就要征辽。正是:朝廷自不修文德,边境偏思服远人;尺土一民争不得,锦宫绣阙已成尘。

不知毕竟如何征辽?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