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文化学
9672400000058

第58章 后记

在过去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执著的中国动画人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令人感动亦令人感慨。对于《动画文化学》这本书来说,也历经了六年多的时间,才从浅显思考到初步成形,逐见拙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中国动画一同经历着成长:从一个对动画充满好奇与未知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到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大学教师,从对动画运动规律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尝试制作自己的动画影像,到对动画有了初步的体会和感悟,并努力去解读动画文化现象、研读动画产业发展规律,我不断更新和颠覆着自己的观念和认知,也不断地通过其他领域的学习来丰富对动画本身的理解。这其中,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成长的欢欣鼓舞及为之付出的艰辛。

2003年暑假。我趴在家中的地板上,用纸笔尝试着绘制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片。数千张的画纸,是我对梦想的第一次尝试,那稚拙的线条、简单的情节和粗糙的剪辑仍然让我充满了惊喜。从此我知道,这样一种美好的艺术形态的诠释方式走进我的生命里。感谢周一楠老师对我的处女作予以关注和指正,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明确方向。

2005年冬天。我站在锦瑟的校园里,报考了动画创作的研究生,淡定而执著。大学四年里,学校主楼的第八层,鹅黄色的屋顶和粉蓝的墙壁温暖着我,使我久久不愿离开,在那里,我学会了为了梦想热情地生活。大学毕业论文,我尝试着将对动画文化的初步思考写下来,感谢权英卓老师给予我不厌其烦的指导,在她的鞭策下,我开始坚定方向。

2006年秋天。我奔跑在北京最美的季节里,穿梭在中国不同的城市里,困惑却执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我常常思索中国动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这几年,正是中国动画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几年,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动画专业数量激增,高速运转的动画企业不断创造产量新高。在此背景下观看中国动画,我却开始有了一份冷静和坦诚。当我尝试着对动画热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冷思考的时候,感谢贾否老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作为导师,她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上的感动和学术态度上的感染。在她的目光里,我开始坚持梦想。

2008年夏天。我疾行在校园熟悉的道路上,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辛苦却幸福。在硕士论文的后记中,我写道,或许转角之处,是抉择的艰难,或许今后我会选择其他专业作为继续深造的方向,但这只意味着我试图在动画的道路上行得更远。事实也是如此,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在对文化产业逐渐的接触和了解中,我对动画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着理解动画。这远远没有因为暂时远离动画而疏远了对这个领域的关注。感谢范周老师和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所有同事、同学给予我的鼓励和包容,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能够在一种开放的研究空间和宽松的学术氛围里,展开新的思考、新的耕耘,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幸事。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中,我开始扬帆远航。

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我大学时期的班主任曹云生老师、郭蔓蔓老师和动画学院院长廖祥忠老师,大学二年级我提出对《动画文化学》的稚拙构想时,是他们的一再鼓励和支持,才让我能够坚定目标、坚持写作;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甄西老师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付出的辛劳,在他的精心设计下,才使本书在保留学术意境的同时富有形式的突破;我更想把这本书作为一份家庭作业,献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爸爸,二十五年的时光里,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女儿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在他们目光的注视下,我读懂了什么叫做“家”,我也将因为“女儿”的称谓而更加勤勉。童年时候,爸爸的单车上载着我和妈妈,似乎我们仨就是整个世界。

动画是梦者驰骋的天堂,我愿意以一场文化苦旅开启我的未来。

齐骥

2009年8月11日